-
1 # 安安爸爸聊教育
-
2 # 疍家女
在處理與孩子溝通的問題時,控制、放任、賄賂、威脅都是家長們常用的方法。這些不同類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進行溝通,從而無法建立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系,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家庭關係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
3 # 沂風君家庭教育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孩子總是透過發脾氣來解決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語言溝通能力有限,很多情況下不能精確表達,所以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另一方面,說明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烈,可能正處於自我中心意識的膨脹期,或是家長平時遷就和妥協過多,導致了孩子形成了有需求就必須得到滿足的慣性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讓孩子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引導孩子對情緒進行感知,並告訴他: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你很理解他的難過和不滿,但是他發脾氣的行為會讓家人覺得很難過,告訴他我們可以用另一種大家都開心的方式解決問題。
然後要引導孩子自己說出發脾氣的原因,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透過傾訴來緩解他的情緒波動。
瞭解情況以後,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處理問題,並鼓勵他透過努力來實現,這樣就教會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要注意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必須要有耐心,循序漸近、持之以恆才能有好的效果。
-
4 # 萌娃小叮噹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爸爸教科書般的案例,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身體也緊繃著。她的對面,年輕的爸爸半蹲著,正耐心地用溫柔的話語不停地安撫著小女孩。
整個過程,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生氣而批評她,也沒有一味哄著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談的方式,溫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孩子發脾氣其實不是壞事,看家長怎麼去引導。引導孩子說出感受,並去解決。孩子在發脾氣時表達可能不是很清楚,家長可以用“是不是”來引導。
比如:爸爸不給你買冰淇淋,寶寶不高興是不是?
然後引導孩子,那我們不吃冰淇淋,可不可以吃點別的,比如蘋果?香蕉?
不要用冷處理或者以暴制暴的方法。
面對一個隨時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會抓狂。我們能做的,只有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孩子需要愛,尤其是他們最不值得愛的那些時候。
最後,請一定記得告訴他:我們愛你,無論你是什麼樣子。那個小小人兒,如果你不說,他還真就不知道呢。
回覆列表
發脾氣是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甚至有時候也是一種溝通表達的方式。
弄清楚為什麼發脾氣是首要的。孩子有什麼訴求,什麼阻礙了訴求的實現,這種訴求是否合理,訴求合理的話如何保持克制,訴求不合理的話怎麼引導。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真正發脾氣,而是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流露的一種情緒:可能是無所適從帶來的焦慮,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無法掌控的失落,還可能就是內疚、羞愧的外化表現。
弄清楚這些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充分而有效的溝通。成人首先要做到心平氣和,不能用負面情緒去對待已經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孩子,這樣往往會強化情緒失控的力度和深度。平時一直保持高姿態的家長就要學會蹲下來,用孩子的邏輯考慮問題,不要揶揄諷刺或者嘲笑,在和風細雨裡手把手教孩子駕馭情緒。年齡稍大的孩子,溝通可能會困難一些,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
最後就是在充分溝通後雙方共同認可的情況下建立某種持續性的機制,協商好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後如何處理。這並不是指某種懲戒措施,而是孩子在將要發脾氣的時候,要給孩子採取主動剋制的機會。情緒的剋制或是情緒的正確開啟方式都需要時間去鍛鍊,發脾氣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不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就是最直接的引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