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腳踏一枝梅
不會!
劉備死後,孔明實際是攝政王!它的含義是,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如多爾袞、張居正、霍光等權臣。三國比拼的是綜合國力,蜀國墊底,魏吳是大哥丶二哥,孔明個人再天才,既使有三頭六臂、撒豆成兵和呼風喚雨的神通,僅是改善但沒法逆轉。
孔明六出祈山,實際玩的是以攻代守的把戲,這是蜀國最高的機密,恐怕只有劉禪、孔明等少數人知曉。孔明沒有韓信的軍事天才,他不過是蕭何、管仲一類的賢相而已,能在生前勉強守住,已經是祖上墳頭冒青煙了,多念幾聲阿彌陀佛罷了,談何進取滅魏吳呢?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兩表真名世,拼盡全力報知已!
孔明能做的都做了,做不了的沒奈何,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如此,別說臥龍,就是飛龍在天一樣沒用的!
-
3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自立為帝的話,不會改寫三國的過程,也就是說,蜀漢最後還是會被魏或是晉升滅掉,只是諸葛亮自己恐怕就沒有什麼好名聲啊!
-
4 # 糊塗是福00000
人才凋零,孤掌難鳴,打仗打的是人才,兵源,後勤補給,這點弱蜀先天條件不足只能自立為王,但充其量只是暫時,最終被削蕃。
-
5 # 時胖紙說詭事
首先如果諸葛亮真的自立為帝的話,可能他恐怕就得死得更快,要知道,劉備說是個老實人,實際上是個偽君子,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讓劉禪拜諸葛亮為亞父,之後又說什麼“此子可輔則輔之,不可,卿可自取”,實際上就是為了給諸葛亮上一道道德的枷鎖,難道你當乾爹的真的能篡自己乾兒子的位?
如果說道德枷鎖不夠的話,實際上劉備為了保證自己兒子的皇權,還埋伏了一條暗線,那就是趙雲,當時劉備將趙雲召到跟前,沒和他談君臣,而是談的是多年的生死兄弟情,然後將兒子託付給趙雲,劉備知道趙雲是真正的耿直漢子,而且當時五虎上將中剩下的不多了,而趙雲是唯一和劉備一條心的,實際上如果諸葛亮真的意圖僭越,很可能趙雲就會像當年諸葛亮埋伏在魏延身邊的馬岱一樣在背後狠狠捅一刀,以保證阿斗的皇位不至於真的被諸葛亮“自取”。
所以如果諸葛亮真自取皇位,說不定自己先死,而且劉備的一群老臣也絕對不會承認諸葛亮的地位,又何談能夠統一天下呢?
-
6 # 枯心883
謝謝邀請!諸葛亮是天生的謀士,卻不適合做皇帝,他跟司馬懿不同,司馬懿有野心,他的追求是權利。而諸葛亮呢。他一生的抱負就是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學,所以他不可能做皇帝。就像他在出師表中寫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與諸侯。這已經寫明瞭諸葛亮的心態。況且當時蜀漢的狀態,可以說大勢已去。已經無力迴天了。可能諸葛亮繼位後回更亂。因為諸葛亮如果稱帝的話,蜀漢可能立即就分崩離析了,就算能夠鎮壓住也算完了。畢竟稱帝不是一個人的事
-
7 # 關東俠客
三國時期,天下十四州,曹魏佔十州,人口443萬人。東吳佔三州,人囗230萬,蜀漢只佔益州,人囗94萬(劉禪投降時的人囗)。實際上劉禪是很歷害的歷史人物做了43年皇帝,在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有駕御全域性的能力,諸葛亮死後還當了幾十年皇帝。諸葛亮北伐時,劉禪坐鎮城都統領全域性,徵調糧草,調撥戌卒。常言說大軍末動糧草先行,沒有強大後勤保障軍隊很難取得勝利。假如諸葛亮做了蜀地之主,他不可能北伐中原,缺泛理論依據。諸葛亮亮只能裂土稱王獨霸西蜀。諸葛亮是治世能臣,出色的政治家,在他治理下,蜀國會恢復一些元氣,民殷國富。但諸葛亮奇這歡搞大家長制,獨斷專行,使蜀華人材青黃不接,出現斷擋,一至七八十歲老將廖化在拚鬥在一線。為相之道要大權獨攬小權分散,讓手下發揮各自的創造力。可諸葛亮亮事天鉅細包攬全域性,各人的精力必境是有限的,最後結局是累死在崗位上。對歷史全域性沒有太大影響。天下大事,浩浩蕩落,繞一是歷史的必然。而統一天下要有實力,魏國統一全國是歷史的必然,吳蜀的滅之只是先後而矣!!
-
8 # 奕天讀歷史
劉備死後,如果諸葛亮自立,大的歷史程序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蜀國應該會更快的滅亡。
蜀國存在三大勢力集團,一個是以諸葛亮、蔣琬等人為代表的荊州集團,另外一個是以黃權、譙周等人為首的益州集團,還有一個是以李嚴、吳懿等人為首的東州集團。
諸葛亮篡位需要重新平衡內部集團
諸葛亮篡位自立,蜀國內部的矛盾會爆發出來,這樣子諸葛亮就只能先安內再攘外,就會給了曹魏發展的機會,蜀國會更加危險。
劉備處理三大集團利益矛盾的設想,是以聯姻的方式拉攏東州集團,他娶了吳懿的妹妹,死的時候還託孤給李嚴;以荊州集團管理益州,就是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的接力;以益州集團去管理荊州。
劉備在關羽失荊州之後,一定要率領黃權等人去進攻丟失的荊州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攻下荊州,他就會把益州集團的人派去管理荊州,可以讓蜀國內部利益分配平衡,更加的團結。
就因為劉備沒有能重新拿回荊州,所以,益州集團的人大多成為了投降派,比如首領譙周。因為在他們看來,用益州一方之力,資助蜀國北伐,還不如投降曹魏,換來和平發展得到的利益更大,事實也是如此。劉禪投降曹魏後,益州集團的人得到了曹魏的厚待。
東州集團,以劉氏的親族外戚為首,諸葛亮篡位也要想辦法拉攏他們。正常情況下,吳懿是會帶頭反對諸葛亮的,另外一位託孤重臣李嚴也會加入反對的陣營。
曹魏獲取發展的寶貴時間
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力量最小,所以在曹魏一方看來,蜀國不是最主要的敵人,吳國才是。
如果諸葛亮篡位,忙於平衡蜀國內部關係,那麼勢必就不能進行那麼多次北伐,牽制魏國。
吳國單獨面對魏國,吳國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再去進攻魏國。
魏國這時就可以花費更多的精力在發展內部經濟,恢復民生上面。中原經濟一但開始發展,民生穩定,人口迴流,魏國實力就會進一步壯大,蜀吳的情況會更加危險。
蜀國失去號召民心的政治口號
劉備稱帝,是以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匡扶漢室,統一天下”為政治口號的。
如果諸葛亮篡位,那麼這一口號就會失去效果,會失去一大批還忠於漢室計程車人的支援,蜀國的勢力會進一步被削弱。
根據史實,劉禪幫諸葛亮穩定了內部關係,而諸葛亮可以相對安心的北伐,牽制曹魏,限制曹魏的發展,這才讓蜀國又偏安了幾十年。
如果諸葛亮篡位,失去了劉氏的平衡作用,那麼只會加速曹魏的統一步伐,很難出現諸葛亮絕地反擊,一統天下的機會。
-
9 # 兔吐2
公元223年諸葛亮佈告天下,結束蜀漢,緩解和北方對抗,奉劉禪為逍遙侯。改蜀漢為巴蜀,啟用蜀地人才,穩定民心,健全法制。
公元225年,諸葛亮任命李嚴為荊州督都,率部沿長江水路,靠南攻擊前進,直搗江陵,令魏延率部沿長江南岸陸路支援李嚴,遙相互應。亮親率中軍順江東下接應,令蔣琬總督糧草,讓出沿江北岸,曹魏在北、諸葛亮在南,孫權務必退守。江陵垂手可奪,荊南四郡也一個個拿下,此時黃權,孟達反水重歸巴蜀,形勢一片大好。
公元228年,諸葛亮領軍攻打天水,姜維投降,任命姜維為涼州牧,領軍殺向隴西,馬岱為西涼剌史,率部殺向隴佑,張苞領一支軍封住陳倉,馬岱和張苞成犄角,切斷關中通往涼州的咽喉通道。亮率中軍屯沓中,支援各路大軍並供應各路糧草,涼州便可拿下。至此巴蜀並擴大到,涼州,荊州地面。
在停馬整頓,休養生息,待黃河氾濫,中原危機,令姜維率部自西而東,如洪水般直搗長安,亮親引大軍從漢中出秦嶺,向潼關而來,和姜維會師。在開倉放糧,救濟中原百姓。百姓一呼百應。中原歸降,東吳獨木難支,也順勢響應,至此金馬止戈,天下大同。
-
10 # 頭上朗月
謝邀;應不會改寫;原因有三,其一,他的氣質本色;諸葛亮羽扇綸巾,翩翩然瀟灑風度,在躬耕隴畝之餘,和司馬徽,崔州平,孟公威等隱士談古論今,極有儒者之風,讓我們想起伯牙,子期隱逸者的影子;及至為聯吳抗曹,赴江東舌戰群儒,頗具雄辯大才,氣勢又直逼蘇秦,張儀;這本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領袖"特質全然不同;其二,他的理想取向;臥龍先生孔明早期志向是自比管仲,樂毅,此兩位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傑出謀臣,所以他的定位就是這個層次,它勢必影響到其一生的追求和抱負,"風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出於一方兮,非主不依";這種得遇名主壯志施展的動人情懷在«隆中對»和«出師表»裡均有很好的體現;其三,他的心昭天日;舉例:劉備白帝城病榻託孤,可謂字字叮嚀,行行血淚;更重要的是在太子劉禪的問題上立囑:"此子能輔則輔之,若無德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更受觸動,安敢有一絲的異志,劉的舉動與當陽摔阿斗籠絡趙雲的思路如出一轍,玄德看來果然是"一代梟雄";何人能與比肩?此種背景下,本來就一腔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孔明能稱帝嗎?退一萬步講,即便他成就九五至尊了,那就是篡逆,不僅違揹他酬答三顧的初衷,而且有負人心所望,人和既失,西蜀賴以生存的立業基礎也會蕩然無存,這樣滅亡便只剩下一個時間的問題了,何談改寫歷史?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回覆列表
改寫不了什麼。
蜀漢的基本政治格局,是荊鑲士子+東州士集團合作,共同壓制本地世家的反抗。
諸葛亮當了皇帝,還是隻能維持這個局面。而且還得付出一定代價來交換荊鑲士子和東州士集團支援自己代劉。而這麼折騰下來的話,益州經濟說不得會更差。
蜀漢差距北方曹魏最大的是什麼?
就是人口、經濟。
諸葛亮當皇帝也改不了這個現實,哪怕不再需要拿北伐來掌握話語權,也發展不了什麼。北方雖然殘破,但是農業基礎、開發程度、道路環境,都是遠遠超過江南和益州的,稍微和平幾十年,人口經濟輕鬆碾壓其餘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