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花馬積極心理

    這個問題特別好。

    現在很多心理學的普及文章都在講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如果原生家庭好,就談不上擺脫,可能孩子從成長到成人,都會從中受益,比如比爾蓋茨的原生家庭。

    只有原生家庭有種種問題,才能說到擺脫,這就涉及到幾個方面的視角問題。我一一來拆解一下。

    1、原生家庭客觀上沒有很不好,但是孩子主觀上認為不好,想擺脫。

    2、原生家庭客觀上的確不好。--導致孩子想擺脫。

    我們先說輕鬆的一種,原生家庭還可以,沒有很不好,但是孩子主觀上認為很不好,可能需要你客觀地去反思自己對原生家庭的態度是否是客觀、真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而且說實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對父母之前都沒有做父母的經驗。如果能從一個積極的視角,去解讀、看待父母的不完美,那麼可能你對自己曾經遭受過的不那麼嚴重的傷害會釋然、重新看待、或者重新解讀(這個完全由個人感受而定義,有的傷害有人覺得嚴重,而同樣的事情有的人甚至覺得不是傷害都有可能)。

    成年後,對不完美、不成熟的父母的理解、諒解,可能是放下原生家庭包袱的一個方法。

    我們再說沉重的一種,就是原聲家庭的確很不堪,像樊勝美這樣的。

    那麼擺脫的前提是你有你超越原生家庭的目標、追求,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自尊自信的人,從而透過個人努力和成長、增加自己的能力、財富、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做到與原生家庭不同,得以擺脫。

    其中需要注意兩點:

    1、如果目光集中在原生家庭的問題和感受上,往往不能得到解決,因為你的注意力在問題的來源上,而不是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而原生家庭導致的傷害也好、其他的也罷,已經過去時的東西,不可能產生改變。唯一能改變的,是你的行為、你的態度和你的方法等等。

    2、需要明確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斷努力去做,去追求,而不僅僅是看得到問題,但是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沒有原生家庭的問題,並不代表他就是一個高自尊、自我實現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自我實現,那麼原生家庭、曾經的傷害、其他人的關係等等,都會成為你不幸福的理由和藉口。

    最後強調一句:不要相信很多心理學雞湯文裡說的原生家庭決定你的一生的鬼話,的確我們受原生家庭很大的影響,但是最終決定人的一生的,是人自己的思維和行動。馬斯洛、馬斯克,很多一生取得很大光輝成就的人,原生家庭一樣很不堪。

    人最應該做的,是去為未來規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做什麼樣的人,想活出什麼樣幸福、美滿光輝的狀態,而不是怎麼看過去糾纏哪些無法改變的過去,糾纏哪些你無法改變的人,即使是你的父母。

    人要被未來吸引,去追求、去不斷求索,不要被過去負累。

    《終生未與母親和解 卻是頂級心理專家:自我實現比與人和解更重要》

  • 2 # 愛讀書的彭拉拉

    原生家庭的痛,會伴隨我們很久很久。可是,過了25歲,我們就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了,原生家庭不會為我們背鍋。

    一個人的成長應該是終生的。

    首先,我們要強大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物質上的獨立,是精神獨立的基礎。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一步步提升,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就會打破原生家庭給我們的魔咒,一步步蛻變。

    其次,適當和原生家庭保持距離。做重大選擇時,可以忽略他們的意見,當然如果父母是很厲害有成就的人物,有必要參考父母的意見。而如果父母是一般人,大機率給出你的意見沒有多大幫助,雖然聽起來有點兒殘忍,但這是事實。原生家庭的模式,一直在沿襲,如果你靠的太近,還是會被喚醒童年的記憶,大機率會影響你的成長和判斷。

    最後,培養自己的愛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愛好可以是跑步、插花、烘焙、閱讀等。透過愛好學會和自己獨處,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認識有趣的人。

    當你有穩定的收入,經濟獨立,自己可以過得很不錯時,大機率就能慢慢治癒成長的傷痛了。

  • 3 # 會理一介書生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伴隨一生。

    一個人的童年,極易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的觀念伴隨了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始終信奉父母都是為我們好,不會加害於我們。

    歷史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名人,無不是離開家,在外無拘無束、毫無羈絆地生活,然後再衣錦還鄉。

    大多數人都是在原生家庭的桎梏裡終其一生。

    以我為例。為了早些工作,家長讓我讀了中專。因顧慮父母,報答養育之恩,完成養兒防老的使命,我沒有在重慶打工也沒有去找初戀遠在甘肅的女友一起生活!我回到了窮鄉僻壤的家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父母只能接受我找一個體制內的人成為另一半,我也這樣去選擇了。20多年過去了,自己也奮鬥過迷茫過,先後到教育局,政務中心,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現在又到了政府辦的採購中心。時至今日已無鬥志。感覺有了《浮士德》裡面的感覺,人生就是一出悲劇,追求事業,不得志。追求愛情,一場空。年近40,已無豪情,覺得自己跟以前鄙夷的大叔大嬸沒啥太大的區別,市儈而俗氣。感受著身體的肥臃,不斷出現的身體毛病,甚至有時覺得懦弱無能,更會去逃避。

    出身農民,卻不想在做農事,然妻仍欲經營農事,投入十年光陰精力,收穫甚少,形如雞肋。這也是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她生於斯,長於斯,濃厚感情不忍割捨。同時也把我帶入泥濘的沼潭不能自拔。

    愛家,受到家的顧絆,離家,世界太寒冷又會想家的溫暖。想要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我覺得很難,這可能就是宿命論,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迎接什麼樣的命運。

  • 4 # 紫雲英開在夏天

    我在看了歡樂頌以後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非常的強烈,好的家庭與糟糕家庭出來的人完全沒有可比性。糟糕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大的心裡負擔,揹著沉重的包袱即使自己再怎麼優秀也不不如你的身邊的普通人。

    劇裡的樊勝美,我們看到是一個很優秀的女孩,長得好看,工作能力不錯,情商智商都高,可怎麼都過得不好。她的條件擱在生活中絕對是一個綜合實力都很強的女生,可三十歲了沒有男朋友,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也沒有錢。

    這是為什麼?

    要知道樊勝美在學校裡可是校花,從小成績都很好而且非常努力的女生,一個人從家鄉小城去了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可最終她混得還不如普通的女生。

    說一千道一百,不過就是“她”一個被原生家庭拖累的人。

    她賺的所有的錢都給了她的家,她的原生家庭,她父母的生活費,她哥的房子是她買的,她侄兒的生活費開銷讀書都是她提供的。甚至她哥嫂子借了高利貸,都是她幫著還,明明她都無力償還了,但她的家庭所有的人都在指望她,她救得了救不了都得去救,因為她是他們家最體面的人。

    可想而知,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原生家庭甩也甩不掉,可又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走投無路,寧願自己苦也要顧全整個家,到頭來整個家沒有感恩她這個女孩的付出,還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必須去做的。

    這樣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態度,哥嫂的表現,無疑是個無底洞,可即使這麼努力的付出,她的家人也沒有覺得他們自己錯了連累了閨女、妹妹。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生氣,怎麼這世上還有這樣的父母,兄弟姐妹,為什麼樊勝美這麼努力卻過得這麼慘!

    一個人究竟要多努力才能擺脫原生家庭?

    我想說,一個人要想真正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和捆綁,最先改變的是自己。

    對於原生家庭自己要有原則和底線,就如樊勝美那樣,如果她一開始懂得拒絕,有自己的底線也不會把家人喂成不知感恩的寄生蟲,讓自己活成這麼卑微的樣子。

    原生家庭於我們個人就是我們成長的土壤,從小在這樣的土壤裡成長很容易被家庭環境影響。要想改變就得有原則的堅持做自己不要心軟,不要無節制地去被親情捆綁,要記得你只有先是你自己,才是他們的子女,他們的姐妹兄弟。

    一個人如果失去自我,很容易迷失,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你能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步一步慢慢退出去,後面再看待問題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看,這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看清一些事情的內在。

    愛需要界限,親情同樣需要界限,尤其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一個令人痛苦的原生家庭,有自己的底線原則,理性樂觀地看待問題,或許就不那麼痛苦了。

  • 5 # 交心的蝸牛

    一個人離開原生家庭,這問題其實很大,大到蝸牛也無法回答。但這個問題,每個人都關注,而且這個問題很虛的,其實最好的回答就是彈棉花。然而蝸牛彈棉花技術太菜,勉為其難的回答一下,不過這個問題不要想讓蝸牛回答好,那太難了。

    首先,人不可能獨立的,世界上沒有獨立的人,人是追求合作的。大多數是離不開原生家庭的,都是一直和原生家庭合作的。然而身邊有極少些野人,這類人一個人足夠強大,自己能夠離開原生家庭,那麼他們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普通人就不要想,他們其實過的很累,沒有什麼好羨慕的。而且他們也只是組啦新家庭,人是永遠離開不了家庭的。

    而且,家庭教育能夠深深影響我們,好壞家庭產生的人天差地別。電視上面說小孩子,小時吃苦長大成材,那都是野人才可以的。正常如蝸牛,小時後如果吃太多苦,就沒有心思讀書,那蝸牛就不可能寫這麼多東西了,過的就更慘了。而且如果小時造成創傷,長大生活又不順,真的要一輩子贖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創傷。

    最後回答這個問題吧

    原生家庭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而且每個家庭影響有好有壞。一部分強者,就是把好的影響留下,壞的影響克服,他們確實走出來原生家庭。這種人與其說是努力,還不如說是能力,所以大多活在電視裡。

    現實我們大多數,一輩子是不可能擺脫的。其實那樣很累,所以家庭一定要和諧。與其說是對別人好,還不如說對自己好。所以不要讓自己孩子,以後說自己活著是贖父母的罪。

    而且有些人自認自己能力強,家裡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明白。成年後,大家其實只是礙於親情,不願拆穿。然而如果小時候,對人無條件信任,心理創傷那是巨大的。

    總結

    擺脫原生家庭需要能力,努力起的作用真的不大。如果你有能力後,完全可以擺脫。如果沒有,那就算了。所以培養自己的能力,不要想著努力離開原生家庭,那是徒勞的。不過如果家庭太差,離開就是一種解脫。有些家庭就是這樣,離開收穫滿滿幸福,但須慎重。

    太長就算了,還滿滿的理論,簡直是讓人看不下去啊。其實我寫的,事後我自己都不想看。

  • 6 # 90hunyin

    一個人非常輕易就可以擺脫原生家庭:寬恕,尊重,原諒。男人怎樣逃避妻子的抱怨?答案是愛她。感動她,這才是真正的戰勝和成功。逃避不能解決問題。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主要是父母,父母的教養,父母的性格,父母的互動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有父母的基因,家庭中的歡樂,痛苦,悲歡離合,都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父母離婚,我們就比較恐懼,甚至影響我們以後的婚姻。父母創業失敗,經濟拮据,影響我們以後的創業的意願和擔憂。父母有病,影響我們的職業選擇和責任,願望。我們是家庭的一份子,怎麼擺脫呢?我們的為人處世,看待世界的方式,深深受父母的影響。只有一種擺脫的辦法: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人生閱歷,尊重父母的愛好,缺陷,脾氣,秉性,為人處世之道。越尊重,越解脫,越釋放。越抗拒,越束縛,越失望,越悲觀,越無力。很多人,得了頸椎痛,殊不知是抗拒父母導致的。真正謙卑下來,頸椎病不治自愈。自我療愈之道:爸媽,我愛你們,感激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我尊重你們本來的樣子,原本的模樣和性格,不用改變。我曾經試圖改變你們,強迫你們,請原諒我,我錯了。你們的習慣和愛好,沒有錯,是正確的,是智慧的結晶。謝謝你們,愛你們。你們是最正確的爸爸媽媽。 作者:“說好不離婚”,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智慧婚姻分享者,家族系統排列研究者。歡迎私信。

  • 7 # 保險大家庭歡迎每個人

    一,不用拼,覺醒就可以,

    二,似乎一個人在黃河中,是洗不乾淨的,只有跳出來,即可毫不費力地乾淨了。

  • 8 # 蘭心慧語

    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一輩子都在努力治癒。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恭喜你,它會成為你一生的治癒;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糟糕,你遭受的傷害,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最能輕易把人擊敗打垮的,往往不是社會、不是職場、不是別人,而是我們所謂避風港的家。

    如果命運發給你一手爛牌,沒辦法,只有想法把它打到最好。而努力,是我們手裡最後的底牌,只有它,才可以讓原生態家庭給你的痛只是一陣子,而不是一輩子。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一味指責父母早年對自己的傷害,而會把他們放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理解,並與自己內在的執念和解。

    當你能夠看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時,你就開始成長了。而當你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會這麼做時,你就更加成熟了。

    而我們需要的成長,恰恰是把父母放回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只有當你慢慢理解他們,你才能放下他們過去對你的影響,真正變得成熟。

    家有千千萬萬種,重要的是,如何跟真實的有缺陷的家庭共處。心理學希望給予人積極的心態,不意味著追求極致的美好與幸福,而是幫助你獲得與痛苦在一起的能力。

    家庭對個人的影響取決於你是否能形成自己對世界獨立的認知和判斷,理論上講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機會超越自己的家庭。

    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原生家庭不是制約你的根本因素,核心在於你自己是否有改變自己的意願,然後就是你有沒有為這種意願付出超過他人的努力。

  • 9 # 達夢教育

    1.原生家庭不能拜託,只能接納

    2.持續進行自我覺察、接受父母等練習

    3.如有必要,可以做一次家庭系統排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風波范仲淹賞析清平樂王安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