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Wildemess

    古人追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追求的"君子固窮",通俗的說:君子窮得新鮮,餓得志氣,越窮越要修身修德,中國古代岳飛就是很典型例子,君子固窮不忘奮發讀書,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界,我想大家都讀過說岳母賜字感人篇章。

  • 2 # 智慧心語4

    每個人都像天上一顆星,運來璀璨,運去暗淡,月能照亮黑夜,流星散盡最後的光芒,螢火只是微弱之光,雖然能力不同,都要盡力發光發熱,詮釋生命的意義。

  • 3 # 嗟乎俠

    我個人理解

    窮字, 上面一個穴,下面一個力。

    1.甲骨文指,在洞穴裡下苦力。也可理解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試想,就算你是韓信,得不到重用,也只能跟漂母要吃的。忍受胯下之辱,寄居人下。

    就算你有諸葛亮的智慧,也只能,躬耕於南陽,做一個諸葛村夫。

    2.古代講究耕讀。

    劉秀,諸葛亮這樣的就是典型。

    劉邦曹操這樣的,窮的時候到處逃命,比寄居人下還慘。

    3.但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質,不管環境如何艱難,依然努力保全自己,等待機會。

    是的,獨善其身,就是說,哪怕明天就可能會死,今天我也要好好活著,萬一,上天眷顧,否極泰來呢?

    這句話對應的是 達則兼濟天下。

    諸葛亮本是村夫,朱元璋本是和尚,劉邦本是一編外小亭長,劉秀不過相當於大學生村官。

    但是這些人,一旦,取得了一定地位,擴大了眼界,心中那股志氣便會增加幾分,以至於一步步,心懷天下。

    因為,隨著功績的增長,兼濟天下便成為一種使命。

    看到無數受苦受難的人,如果,能夠改變他們的處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有什麼比這更大的榮耀嗎?

    我不覺得兼濟天下就要貼上一個無私的標籤。 因為,這種使命感本身就可以讓每一個男兒血液燃燒!

  • 4 # 茂行

    個人感覺還是很有想法的。

    窮。代表著在社會沒有一定的地位,財富,和能力。甚至更可能需要社會的幫助。

    個人感覺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就是,當你窮的時候,或者是沒有能力的時候。要保障自己的生活,不要做過多廢財的事情,也就是要節約度日,留下自己能生活下去的資本,最重要的是不要麻煩別人。在最困境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別因為一時的貧困潦倒,而去做一些不好的甚至是違法的事情。努力學習有用的知識,出頭之日一定會到來。

    達者兼濟天下,個人是非常相信命運的。當上天讓你擁有足夠多的財富的時候,如果只顧著自己享受,那老天一定會在其他地方懲罰於你,只有分享,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你才能得到平衡的心理和命運。

    所以我覺得,即使現在的你一貧如洗,趁現在多努力,多奮鬥,一定會讓你拜託貧窮的帽子,相信自己。努力!!!奮鬥!!!越努力越幸運,那個人一定會是你。

  • 5 # 三合拳威

    窮則獨善其身,也就是除了窮則一無所有,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腳踏實地去做好一件你認為最拿手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事情!讓生活好起來擺脫貧窮!

  • 6 # 遇見安苒

    這句話是古代《孟子》中的句子,孟子是儒家文化中的代表之一,所以孟子的作品處處顯示的是一種寬容優雅的儒家態度和處事方式,體現了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養的統一。“窮則獨善其身”是第一句,後面還有“達則兼濟天下”這一句。這兩句就是要求從人的本身出發,修道自身,達到個人品格的和諧統一。

    這裡的窮指的是懷才不遇的一種境遇,也有能力有限的意思。孟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就是希望人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自暴自棄,自哀自憐。而是要在這種不太有機會的境遇中奮發圖強,修身自己,讓個人的光芒在努力中慢慢散發出來,最終達到成功的目的。就如我們經常說的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所以這時候就要求人們嚴格要求自己,然後沉澱下來,戒驕戒躁,努力鍛鍊自己的個人能力。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境遇,比如工作中不被領導賞識,家庭裡不是那個被寵愛的孩子,社會上得不到很好的機會。這時候有些人就會沉不住氣,產生自卑的心理,反而導致自己越來越被忽視。

    還有古代的很多例子,韓信一開始的不被賞識,諸葛亮一開始的才華無人知曉等。

    遇到任何事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能寧靜致遠,能上善若水,則是一種最佳的人生狀態。

    如果你能參透孟子的這句話,你一定會受益良多,也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至於迷失方向。沉下心修煉自己很重要,如果我們暫時沒有機會,就努力讓自己把技能和基本功訓練紮實,然後慢慢等待時機。所謂十年磨一劍,需要亮劍的時候,我們平時積累的那些寶貴經驗和基本功,就會及時發揮作用,助力我們。

    在現代社會中,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個人努力的結果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人生。只有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並快速實現個人成長的人,才會最終處於不敗之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需要的是忍受孤獨寂寞和時刻能承受不同於常人的難以想象的那些困難,才有可能實現“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和抱負。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 7 # 張東風369

    要準確深刻理解“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的意義,就必須結合與它相連的下句“達則兼濟天下”一起來理解。這兩句較為集中完整地表達了儒家對個人品德修養和人格理想的標準和要求。其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處在人生失意、窘困的境地時,應該注重自身的修養,特別是要加強自身善的修為;如果處在人生得意、順遂的境遇下,應該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更要拯濟天下,為天下人造福。這樣的標準和要求應該說是很高的。儒家歷來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兩句也體現出了這樣的標準和要求。那麼,對這兩句話的意義該如何評價,或者說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如何做出評判?我想,總的來說,這兩句話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仍然可以作為道德修養和人格理想的標準,仍然具有指導、激勵和啟示意義。只是需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做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這句話原本暗含有一個人如果處在失意、窘困的境地時,主要做好自己,保持自身的良好品德就行了。這在一定的意義上講是對的。我們知道,當一個人處於人生失意、窘困的境地時,很容易消沉墮落、自暴自棄,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牢騷滿腹、疾世憤俗,甚至報復他人、報復社會。這些都不利於自身良好品德的保持。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做到“獨善其身”確實已不容易。但我想進一步地說,雖然做到“獨善其身”已不容易,但是我們也不能只停留在“獨善其身”,認為做到“獨善其身”已經足夠。其實遠遠不夠!我們不能因為人生不得意、不順遂,甚至很窘困潦倒,就不再考慮自身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而只考慮做好自己。有道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只要是這社會、這天下的一份子,就不能逃避自己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天下大任。說到這裡,我們自然可以很容易認識到,雖然“達則兼濟天下”所說的境界似乎很高,其實所述也很片面。不能只是在自己人生順暢、通達甚至飛黃騰達的時候才濟世之心,才去“兼濟天下”。事實上,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很多名人偉人,他們在人生失意、窘困的境況下,甚至終身失意、窘困,但仍然有著經世濟民,“兼濟天下”之心和之舉。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雖然不能創造出他們那樣的偉業,取得不了他們那樣的成就,甚至不能擁有他們那樣的雄心壯志,但我們仍然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來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乃至為全人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管自己處於何種境地!所以,綜上所述,雖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代表了儒家亦即中國傳統的品德修養和人格理想標準、要求和境界,對現代人有一定的指導和啟示意義,但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此基礎上有更高的標準、要求和境界!

  • 8 # 碧海雲天夢飛揚

    窮或者地位低下的時候,人沒有能力去幹自己想幹的吳,沒有能力幹自己喜歡乾的,也沒有哪裡去幫助社會幫助他人。更談不上安邦治國。但是,這個時候正是我們修身養性提升自己能力的時候,別人不會關注我們,社會或組織也不會用高的標準要求我們。但是這絕不是我們放縱自我放棄學習放棄追求的理由。我們必須守護心中的目標和夢想。努力提升我們的修養和能力,提升我們的價值,這樣才能為未來的成功做好準備!

  • 9 # 雪魄流光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與孔子一樣,孟子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孔子和孟子都曾周遊列國,遊說於各國君主之間,推行他們的政治主張。儒家積極入世,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實際上代表的是整個儒家學派的共識。濟世安民,匡正天下,便是儒家的政治理想。

    然而理想太美好,而現實卻總不能盡如人意。當時運不濟,形勢、環境皆不允許我們施展抱負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磨礪自己,提升自身修養,不隨波逐流,堅持正道,這便是“窮則獨善其身”。後來計程車人,多有遵循著這樣道德理念和處事態度。

    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在《抱朴子·名實》中說:“執經衡門,淵渟嶽立,寧潔身以守滯,恥脅肩以苟合。”

    陶淵明被譽為中國“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人的鼻祖。 他丟下一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就毅然決然丟下烏紗帽而回家種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得其樂,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

    士人們胸懷天下,心繫蒼生,誰不想做出一番事業,開出一個太平盛世?然而進不能進時,便只能退而守身,獨善其身。當風雲際會,時機來臨,卻必定會積極入世,兼濟天下!

  • 10 # 麟角1

    “窮則獨善其身”,這一句是孟子說的,其意是:人在窮困時,應要常常地修煉自己,要將自己修煉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緊跟著,孟子又說了一句:“達則兼濟天下”。若你修煉好自己 ,或許哪一天你發跡了 ,你就會為天下人謀利益。

    窮,在歷朝歷代,包括現代,都是人們最討厭的字之一,它是世人都要擺脫的一個枷鎖。如果一個人常處於窮的狀態,那麼這個人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憋屈。哲人羅素說過:“窮,最可怕的後果 ,是讓窮給扭曲了自己的思維。” 因而,人在窮的時候 ,其思想與精神最為重要!是否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這就得“窮則獨善其身”,要有窮而不言窮的自信,熱愛生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努力去追求希望。要以“君子”的風範來約束自己,不能在困頓的生活中而墮落,而失去做人的尊嚴。這就是“窮則獨善其身”的意義。

    只有做個好人,凡事才能順順當當。

  • 11 # 中華圓滿

    原文應該是兩句話在一起理解,“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當你成功了,有能力了,在人生得意時要儘可能幫助別人,使周圍人都能分享到你所擁有的快樂和幸福;而在人生低谷或默默無聞時,你則應該為自己的將來打基礎,先吃飽飯,只有先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才有可能去幫助別人,否則都是空談。

    有一位男子,他因酷愛收集舊書,搞得自己傾家蕩產、債臺高築,家裡除了一屋子舊書外什麼都沒有。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要為村裡建一個圖書館,讓村民們都能免費看書。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很崇高,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他並非單身,家裡有一個含辛茹苦為他操持家務的老婆,還有一對兒女,兒子年僅十五歲就傷不起學到縣城打工,而他除了收集舊書別的什麼都不做,不僅要靠老婆擺地攤養活,連收舊書的錢也是從老婆手裡要來的。

    更可笑的是,為了證明他的舊書對別人有用,他列舉了一個村民的例子,因為看了他的舊書,這個村民學會了混凝土技術……

    在說這些的時候,他卻從未想到,別人都能從書裡學到些賺錢養家的本事,整天收舊書的他卻只能讓老婆和孩子受苦。

    最後,老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他堅持繼續這樣做,只能離婚。他不同意離婚,卻死也不肯認錯,也一直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問題,還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聖人,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在“兼濟天下”。

    作為一個男人,在沒有能力養家餬口的基礎上,什麼都是空談,如果“兼濟天下”只是他偷懶、遊手好閒的藉口,那麼這樣的“兼濟”還是不要為妙。

  • 12 # 信敏498

    已經有網友答覆了,這是孟子說的半句話。他的整句是“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在這裡論的是君子處世之道。只要我們一看這整句,這裡的“窮”最好就別隻從經濟上考慮,它是指窮困潦倒,和王勃所說的“命途多舛”,“無路請纓”的意思相仿。於是孟子這上半句的話可以理解為,一個正直的有識之士,境遇到這步田地,還是應該自己把自己管控好,把握好,不要隨波逐流,混同一般。其實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延伸。孔子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退藏於密。”春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很亂。有些國君素質差,所以孔子告誡他的門人:一個國家君主無道,社會搞得亂轟轟的,最好別去當官,躲開隱居最好。孟子進一步說,這時候,你還要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你若是生即逢辰,遇上了好世道,做了官,就要為國家做有益的事,為老百姓著想。儒家的這種思想影響非常深遠!大家別以為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那兩句話是憑空而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廣濟天下的思想根子,其實紮在儒家思想的沃土之中。

  • 13 # 夢圓之禪意人生

    “窮”非是指貧窮,而是指有抱負的人不得志,難成大願。“獨善其身”是說君子賢人,即是在不得志的時候,依然不會消沉,而是要加強自身的學養,善調自己的心身,不犯過失。

  • 14 # 雪舞200324376

    這個都不知道?逗我玩吶。咹,那意思是說,窮只得靠自己各方面去努力囉!現在的各方面內涵有多廣丶多深,知道啵?再靈光的腦瓜子,怕是顧不過來了吧。也看到了啦!都在扎堆,連和尚丶尼姑,不都被推著往堆裡紮了。為什麼呢?離不開這種方式生活囉!其實,這開始還是由道士丶和尚和尼姑們開章的喔。說得“末得”一點,就是事情再困難,互動一下,可能要變得好解決一些;再“搜純″一下,就是把生命本身的思維能力,擴下容囉。是啵?

  • 15 # 文利的世界

    孟子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這句名言,不過,千萬別將這句話誤解成“窮人什麼事都不要去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的意思,這裡的“窮”並非僅僅指窮困,它還有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夠的意思。

    所以,這句話正確的含義應該是,當一個人處在逆境鬱郁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夠的時候,不應隨波逐流放縱自己,而是應該將主要的精力傾注於自身上,盡力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由此可以看出來,這句話沒有任何消極的意味,體現的其實是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思想。

    歷史上能夠做到“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有很多,比如東晉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句至今依然還在激勵著很多人,說起來,原本陶淵明可以生活得很舒適,就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汙賄賂上司,於是,毅然決然的辭掉官職回家鄉隱居了。

    雖然歸隱後的陶淵明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但是他 “君子固窮”,緊守心中的“一方淨土”,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氣節,沒有自甘墮落,而是躬耕自資,享受著充滿樂趣的田園生活,從而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

    除了陶淵明,諸葛亮也是如此,當初隱居在襄陽隆中的他籍籍無名,雖然經常自詡為管仲、樂毅,卻被時人嘲笑,但是他並沒有意志消沉,反而博覽群書,胸懷天下,默默的等待時機,後來果然被“慧眼識英雄”的劉備請出山,從此一鳴驚人。

    像這樣的列子真是太多了,就不再一一贅述了,不過,話說回來,一個人只要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就可以了嗎?顯然是不夠的,其實,孟子在後面還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更重要,只是被很多人給忘了。

    “窮則獨善其身”本出自《孟子盡心上忘勢》,其原文為: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 語 子游:人知之,亦囂囂; 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土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段話的大意為,孟子問宋勾踐是不是喜歡遊說各國的君主,然後告訴他正確的遊說態度應該是,別人理解的時候要安詳 自得,當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同樣也要安詳 自得,宋勾踐聽了以後,就問孟子,如何才能安詳 自得呢?

    孟子就給他解釋,一個人只要尊重道德,愛好仁義,就可以安詳 自得了,士人在不得志的時候不會失去義,在得志的時候也不會偏離道,不得志的時候不失義,士人才會自得,得志的時候不偏離道,民眾才不會失望,古時候的人,得志的時候,會施恩於民,不得志的時候,會在世間修身立命,正所謂,不得志的時候應該潔身自好修養個人的品德,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但是當一個人發達顯要的時候,又是否能做到“達則兼善天下”呢?所以說,“窮則獨善其身”容易做到,難的其實是“達則兼善天下”。

  • 16 # 週一言1

    這個“窮”與“達”相對應,“窮”在這句話裡並不代表貧窮,表示一個人在沒有一呼百應的平民階層裡的一個普通百姓,沒有能力影響和左右他人,也要以高標準“善”來要求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要推出自己的地圖軟體,你怎麼看?你會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