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古覓今

    曾國藩的性格因素佔重要地位。曾國藩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有著忠君愛國的傳統文人士大夫思想。再就是當時的湘軍內部不甚團結。

  • 2 # 集論社

    縱觀中國歷史,但凡造反者,無外乎兩點。要麼生存艱難被逼無奈的底層造反。要麼掌握大權覬覦皇權的實權派。

    曾國藩所領導的湘軍作為剿滅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它的實力在戰勝太平軍後達到了頂峰。論戰鬥力在全國數一數二。

    因為晚清的腐敗無能,很多人認為曾國藩如果決心起兵造反,很大可能會推翻滿清政權。

    可事實上沒這麼簡單。至少從三方面來看,曾國藩不會造反,也難以造反成功。

    第一:思想上。曾國藩這個人雖算是近代人物,但是他的思想依然是儒家忠君思想,這種觀念就連他的繼承人李鴻章也沒完全褪去,李鴻章可是以搞近代化聞名於世。因此,曾國藩不會輕易去造反。他要做一個有作為的臣子。光耀門楣和祖宗。可見文化對一個人思想的紮根是很深很深的。

    第二:形式上。曾國藩的名望是從打敗太平軍達到鼎盛的,他自然也很清楚太平天國怎麼敗的,太平天國就是個例子,那麼強盛的太平天國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自己造反很大可能就是太平天國的下場,況且太平天國失敗也有西方帝國背後支援清政府的原因,相比較太平軍,西方帝國不希望清政府被推翻,清政府可以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這點曾國藩也很清楚。論實力還是清政府最強大,且天時人心也在清政府那邊,所以造反成功性太小。而且就算打贏了,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當了皇帝也極不穩定。還不如在最頂峰時激流而退。

    第三:道德上。曾國藩之所以在近代歷史中如此出名,當然除了他是消滅太平天國的主要人物外,更重要的還是他對自己道德上的修煉,曾國藩為了修煉自己完美的道德品行,連自己只是對女人動了一點邪念就嚴厲懲罰自己,抽自己嘴巴,罵自己是禽獸。最後強行逼迫自己連慾望都不能有。可見這個人道德上的自我要求恐怖到了什麼地步。也可見他把自己的名聲看的多重。他也把自己的自律寫信告訴了家人,他寫給家人的家書讓後世很多人對他推崇備至,被人稱作半聖人。所以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造反就是讓自己身上有汙點,這和他的聖人追求嚴重不符。也許還有第四點,自古造反者風險極大,萬一失敗就是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大罪。這對於傳宗接代思想很重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值得要慎重再慎重的事。

  • 3 # 雨田42692

    縱觀歷史上暴動,起義兵變都是有爆發點的,各種矛盾激化到一個點上才可能發生起義暴動兵變等非和平事件,曾國潘受過可以說是高等教育,透過科舉做了朝廷命官且為高官,朝廷對他放心,他對朝廷忠心,骨子裡就沒起兵造反這幾個字,也就沒有半點可能

  • 4 # 歷史角落的一滴塵埃

    曾國藩位極人臣,地位無人可比,大清朝所處環境內憂外患,他就算造反成功也是爛攤子,何況,他本身忠君,沒那麼大野心取而代之。

    曾國藩本身一方大員,土皇帝,何必冒風險?更何況,朝中也並非無人,除了他自己的湘軍,外面還有左宗棠的楚軍和李鴻章的淮軍的牽制,造反不一定能成功。自己年齡大了,可能野心慾望也小了。

  • 5 # 胡思新語

    曾國藩想沒想過造反,這個問題沒有太多證據,但並不是沒有蛛絲馬跡可尋。

    攻陷天平天國都城天京後,湘軍內部各大軍頭一時間也是比較膨脹的,後來公推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去勸說曾國藩。

    當時曾國荃請兵精騎五千,突襲北京。

    北京雖弱,精騎五千能做什麼?

    他是在試探,他這是要綁架曾國藩,綁架湘軍全軍,五千兵馬一旦出動,那就是生死局了,只能一竿子扎到底了。

    他們這麼做,這麼想,倒真不一定是為了民族大義。

    一幫子軍頭,恐怕考慮更多的,是跟太平天國的仗打完了,他們再沒機會藉助戰爭獲取大把利益了。

    確實,以當時湘軍與清廷力量之對比,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曾國藩還是拒絕了,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帝無失德"。

    後來很多人拿這句話批曾國藩讀書讀壞了腦子,迂腐愚鈍。

    大家想,曾國藩怎樣也算是個文武全才的人物了,親臨戰場都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人會迂腐?

    恐怕會這樣評價他的人,才是真的迂腐。

    那麼曾國藩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其實只要簡單想一下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就一目瞭然。

    設想,湘軍起事,攻上北京,兩月之內改朝換代,不是難事。

    然後呢,最好的情況下,漢地十八省,還是能維持的,但是也還有"陝甘之亂"需要處理。

    蒙藏新,乃至東北,想要保住統一局面,恐怕就難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局面,不難想見。

    還有,當時的中國,外部列強環伺,哪一個都想在中國身上咬一口,只是出於各自力量均衡牽制,才沒有大打出手。

    若是中國自身出了問題,分裂纏鬥,外部勢力再逐漸滲透,蠶食,那才真是中華民族的末日了。

    設身處地,當時的情勢不難判斷,但是這樣的理由,跟那幫利益衝腦的軍頭們說的通麼?

    但凡曾國藩露出一絲的要造反,要改朝換代的想法,那幫軍頭們,怕不是敢把天捅破了都毫不在乎。

    而曾國藩這樣的思慮,這樣的通盤考量,應該是有傳承的,如此才能解釋從曾國藩的隱忍,到李鴻章的維持,再到袁世凱的威逼,最終實現了從清朝到民國的平穩過渡,政權完整交接。

    綜上,在晚清那種"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那樣嚴峻的內部外部危機下,如何儘可能的保證中國領土完整,如何儘可能的維護民族文化的生存環境,幾代中華精英們嘔心瀝血,代代傳承,最終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曾國藩為何不願意起事推翻清廷,這樣的回答,不知各位是否認同,你們又怎樣看呢?

  • 6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簡單一句話。

    因為他是曾國藩!

    曾國藩不是軍頭,不是軍閥,雖然他手握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湘軍百萬,他也不是軍頭,也不是軍閥!起碼他自己不會承認他自己是軍頭,是軍閥。

    你如果尊他為元帥將軍什麼的,你近不了他的身的,做不了他的朋友,就算你是他得力部下會打仗,你充其量也就是他手中的一條狗,他不會把你當朋友的。

    那麼曾國藩是什麼?或者曾國藩他自己自視自己是什麼人?衛道士!孔教衛道士是也!

    軍隊在他手中只是維護“道統”、“文教”的暴力機器。

    在這裡插一句閒話,為什麼曾國藩那麼敢於殺人,因為在他看來,長毛不尊道統,不受文教,不敬祖宗,無父無母,所謂全天下皆兄弟姐妹,禽獸行為也,已經不是人了,不配活著了,殺死這些長毛非人禽獸,曾國藩沒有道德壓力的。孔聖人還殺少正卯呢!

    如上面所說,衛道士曾國藩的抱負可不是做人主,皇帝在他心中不重要,權勢也沒入他的眼睛。曾國藩要做的是聖人: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人家志向可比做個反賊高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國敗時,曾國藩已經做好了兩不朽了,還差一個,這時候你讓他造反做個反賊!他不大耳摑子抽你,是因為他是備選聖人,不可以亂打人。

    等哪天你作來作去勸他做什麼皇帝,造什麼反,被他視為禽獸非人的時刻,看他殺你眨眼不!

    人曾國藩把自己和孔孟、朱熹等排在一堆的,你把他往劉邦,朱元璋,李世民堆裡推,瞧不起人那!孰不可忍也!對不對?

    況且,人家已經做成了立德——創制垂法,博施濟眾。

    依靠千萬樸實的受過好道統教育的農民做最基本力量,用孔教門徒讀書人做領兵的將軍,而不是武夫!建立起維護文教的軍事力量,曾國藩的湘軍不同於他之前的任何人的軍隊。

    這是他的驕傲,這是他的得意,更是他的創制垂法。

    救了天下蒼生,挽道統於不倒,更是他的博施濟眾。

    況且,人家已經做成了立功——拯厄除難,功濟於時。

    這個不用花費筆墨了吧,滅了太平天國耶。正所謂打死了妖人,造福了社會。

    況且,這時候,他曾國藩只要發揮自己寫文章的專長,進入書房——攤開筆墨——寫些“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的文章出來,就做成立言了,就是三不朽的曾聖人。

    這時候,你拱著他去造反,哦!萬一不成功,你們做手下的可以投降不失富貴,他領頭的可是必死無疑。當人家曾國藩傻呀!

    就是成功造反了,你們封王做將的,人家曾國藩做不來曾聖人之外,還要天天的應付你們,煩不煩那!

    得不償失也!

    相信就算慈禧看著曾國藩長得帥,禪讓於曾國藩,曾國藩也會逃跑的。

    再來句閒話,看這篇文章的讀者老爺您,如果您是年輕人,請記住有個叫做@張李化 的悟空問答答主,在這裡對您的人生做個預言: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並且做領導了,做老闆了,到時候,你心心念唸的一定是如何光榮退休,並不是更上一層樓的。

  • 7 # 鄭桂軍zgj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的名氣和學識無須多說了。身為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他從小熟讀《周禮》,接受爺爺和父親的倫理教育,一生以儒學為重,不可能做“謀逆”之事的。

    縱觀曾國藩一生,奉行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這樣一位近乎近代第一完人的道德精神楷模,肯定不會在接近權力巔峰時,忘乎所以,僭越自重,為後世留下把柄。

    連貌似和曾國藩水火不容的左宗棠,以同為晚清重臣的身份,在曾國藩死後,題寫的輓聯中,都發自內心的道出對曾國藩的敬重。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一句“謀國之忠”,道出了同僚對曾國藩“忠”的敬佩。大忠之臣,怎會謀逆呢?

    在曾國藩帥兵攻打南京時,疾疫大作,將士“死亡山積”,幾不能軍。曾國藩心中頗為不安,以為自己德薄而致,請求清廷換帥。同治帝寫給他一封言辭懇切的慰勉詔書:“天災流行,豈卿一人之咎?意者朝廷政多缺失,我君臣當勉圖禳救,為民請命。且環顧中外,才力、氣量無逾卿者!時勢艱難,無稍懈也。”

    曾國藩讀了詔書,感動到哭泣。皇帝如此信任自己,自當以死相報。何來謀逆之想?

    曾國藩以忠謀國、為政、治軍,誓死效忠朝廷。但手下和同僚未必沒人看出他擁有重兵,具備豎起反旗的實力。

    蕭一山《清代通史》載:同治三年,曾國荃打下南京後,妒功之人頗多,流言飛起。有傳言清廷將要查抄落入湘軍之手的太平天國寶物,曾國藩手下將領有人想效仿趙匡胤陳橋兵變,幾十人蜂擁而至曾國藩處,曾國藩心知部下所欲何為,嚴肅地問他們國荃為何沒來,趕快去請。國荃到後,曾國藩命人取紙筆揮毫寫下一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寫罷擲筆起身徑入內室。國荃一看此聯,默不作聲,眾將也無人再敢提及造反之事。

    左宗棠撰有一聯《題神鼎山廟》: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有傳言說左宗棠派心腹將此聯密送於胡林翼,託他轉交曾國藩。曾國藩看後將“似”字改為“未”,最後一句成了“未可問焉”。仍託胡林翼迴轉左宗棠。胡林翼一看曾國藩的改動,遂在箋尾批下八字:一似一未,我何詞費?你倆一個說似可,一個說未可,我還有啥可說呢?

    傳說勸曾國藩問鼎的還有王闓運、李元度、彭玉麟等人,但都是筆記小說類野史傳言,未足徵信。

    曾國藩以忠謀國,禮教傳家,注重名節,斷不會謀逆!

    即使他有此念,清末列強環伺,風雨飄搖。同時還有李鴻章、左宗棠等擁兵重臣,曾國藩以其政治家、戰略家的眼光,不會看不清形勢。所以,歷史上曾國藩還是病逝,被清廷封為“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連年輕時代的毛澤東都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 8 # 大飛哥愛歷史

    造反這個事情是很嚴重的,曾國藩的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鬥爭中確實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曾經有人勸說曾國藩造反,不過都被曾氏給否決了,除此之外,他還裁撤湘軍,用別人的話來說就是自斷羽翼,但是曾國藩心裡明白,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湘軍損失也是相當嚴重,當時他統領的軍隊很多並不是他曾國藩的心腹親軍,滿洲貴族雖然重用漢臣,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放棄對漢人的提防,尤其是像曾國藩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還是對他留了一手,晚清撲朔迷離的“刺馬案”與曾氏兄弟密切相關,只是可憐了馬新貽,作為滿清朝廷的一顆棋子,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成了一顆棄子。曾氏兄弟已經注意到朝廷的態度,他們不反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此時的湘軍已不復當年的英勇,軍隊漸漸有了暮氣,如果真的起兵北上,面對其他勢力和北方的八旗勁旅,湘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另外李鴻章的淮軍的崛起,成為清廷依賴的一隻重要力量加以扶持,目的之一就是要制衡曾國藩的湘軍,除此之外還有左宗棠和張之洞等人作為地方實力派,雖然都是出自曾國藩門下,但是真要到關鍵時候,難保他們不會拆自己的臺。

    二、這是曾國藩的性格使然,曾國藩作為一個封建官僚,宦海沉浮幾十載,儒家忠君思想已深深根植於他的腦中,自己如果造反跟洪秀全有什麼區別,天下士人會如何看待他曾國藩,他曾國藩今天已經是位極人臣,古代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曾國藩都實現了,他的隱忍和堅持使他成為封建士大夫的楷模,他挽救大清於水火,是清末那個腐敗環境中的一股清流,他就是一顆最亮的星,深得當時士人的讚譽,人生到了這個高度,還有必要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去造反嗎?肯定不會。尤其他深知自古以來擁兵自重的大臣都沒有好結果,遠的如韓信、岳飛還有本朝的大將軍年羹堯,雖然本人無反意,但是難保朝廷不這樣想,所以太平天國平定後,曾國藩就主動裁撤了湘軍,以打消朝廷的疑慮,這才是曾國藩的高明之處,放權之後的曾國藩歷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位極人臣,光耀門楣,此後,曾氏後代自其兒子紀澤起人才輩出,跟曾國藩的教導有很大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著涼要禁食餓了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