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沖天小飛兔

    先來了解下什麼叫溼熱: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所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因此,脾若虛弱,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溼內停”。我個人建議用中藥調理。

  • 2 # 深情如詞愛如曲

    祛除體內的溼熱,有一個我身邊人都在做的運動方法,很實用,同時也可以配合飲食更好的祛溼。

    1.拍手

    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靠近手腕的地方),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溼氣給拍出去。大魚際處最開始呈青色或紫色就是有溼氣,剛開始拍手,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抓腋窩

    腋窩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對心臟有好處,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拍打腹股溝

    拍打腹股溝能加速氣血執行,驅除病邪。不僅能健脾胃,對於調理婦科病、治療因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溼都很有效果。

    拍膕窩

    在膕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走膀胱經。因為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如果這裡不通暢,體內的溼氣排不出去,很容易引起膀胱溼熱,導致關節炎等症狀。所以每天拍打膕窩5~10分鐘,或直到出痧、有瘀斑為止。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汙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溼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運動加食療

    薏仁紅豆湯、扁豆玉米煲湯,提起祛溼,薏米紅豆怎麼也繞不開。中醫都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溼消腫的上品,扁豆也有減暑、健脾等功效和玉米搭配煲湯祛溼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紅豆在中藥裡稱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還能補心,適合夏季食用。祛溼效果極佳。醫師推薦沁貢堂怡清茶,它的祛溼效果也是極上品,建議在煲祛溼湯時可以加入適量補氣養血的湯料。

    如果自己無法判斷是何種溼氣,可選用藥性平和的材料來煲湯,最常用淮山藥、土茯苓、扁豆、玉米。有溼的人可以祛溼治病,沒有溼的人可以健脾。

    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先觀察大便和舌苔,面板,這些是最容易看出來的,因為身體會做出對應的反應,也是極為容易發現並有時間預防。

  • 3 # 張慶理平衡健康諮詢

    溼熱體質的形成與長期的飲食習慣有關。大多數人都是長期的禽畜類肉類偏多,使得身體內熱,血熱,熱夾溼。

    個人經驗:一 控制總攝入量在標準的範圍內,適當的運動。

    二 選擇青肉黑豆加少量甘草,煮水代茶飲,以解血熱,肝毒。

    三 薏米仁,紅豆,黑芝麻,懷山做成雜糧粥常吃,起到補腎,健脾,去溼的作用。如果腸胃不好,可以適當的加梗米或麥子等。

    四 均衡營養〈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禽畜肉適當的減少。

    溼熱體質的本質很頑固,所以要有長期調整的心態和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質自然會逐漸的改變。每個人的體質在不同的情況下,都要適當的選擇針對性食物的份量,而且要因人而異。

  • 4 # 小小巧媽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否是溼熱?

    溼熱的表現症狀:口乾口臭,小便發黃,大便燥結髮臭,容易暴躁發火,做事沒有精神,身體沉重,容易犯困,面紅目赤,喜歡飲用冷飲,舌苔厚而發黃。

    推薦一道做法簡單,清熱祛溼的食療法。

    材料:排骨,薏米,冬瓜,薑切片。

    做法:1,排骨洗乾淨,剁成塊,薏米提前浸泡一個小時,冬瓜去皮切小塊。

    2,將排骨放入開水中焯水斷生,撈出瀝乾備用。

    3,將排骨,薏米,薑片放入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煮一個小時。

    4,加入冬瓜繼續燉煮十分鐘。

    5,加入適量鹽,少許油拌均勻即可關火。

    6,盛碗。

  • 5 # 民間明醫

    用藥:茵陳10,大黃5克,白勺5克,堆水300百克,先泡二小時,熬15分鐘,濾出溫服。隔天一劑。六劑一療程。

    養生方:基本素食,不零食。慎涼辣油膩多糖食物,適當運動,標準體重。心情快樂。

    供參考

  • 6 # 農村中醫松筋推拿師

    以我多年的經驗,第一點揉合谷穴,百會穴,大椎穴,命門穴,足三里,湧泉穴。第二多喝姜水。薑片三四片,開水泡開,渴了就喝。第三,艾葉,薑片煮水泡腳。以上三點做好,或者做好其中任何一項,體內祛溼效果,都是杆槓的。

  • 7 # 神農架下養生

    溼邪在體內與熱邪結合就形成了溼熱,溼熱在不同的部位表現的症狀不一樣,體內溼熱通常有三大表現:

    1,肝膽溼熱

    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食肥甘厚膩的食物,釀溼生熱,或脾失健運,溼邪內停,鬱久化熱。症狀為:脅肋部脹痛,厭食,腹脹,噁心口苦,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治療不徹底常反覆發作,午後潮熱。治療應清利肝膽溼熱,常方劑為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黃梔子、澤瀉、車前子、生地各10克,柴胡、木通、甘草各6克,當歸3克,水煎服。

    2,脾胃溼熱

    溼熱內蘊中焦所表現的證候:腹部痞悶,不思飲食,噁心,大便溏瀉,小便發黃,肢體困重,重者伴有黃疸,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治療應清熱利溼,調氣和胃。方用四苓散加減:豬苓/茯苓、澤瀉、白朮、黃梔子各10克,枳殼。陳皮各5克,有黃疸加茵陳15克,水煎服。

    3,下焦溼熱

    症見:小便澀痛,尿頻量少色黃,尿道口灼痛,小腹脹急,一側或兩側腰痠痛,或伴有血尿,惡寒發熱,出汗等。治療應清利下焦溼熱,方用八正散加減:車前子、牛膝、瞿麥、萹蓄、海金沙各12克,茯苓、炒梔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6克,大黃5克(後下),水煎服。

    人體感受溼熱邪氣,一時很難除去,所以治療時療程要長些,治療不徹底容易反覆發作,而變成慢性病。脾胃溼熱有時是肝炎的初起症狀,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8 # 蔚美食堂

    外溼是致病的禍首!

    有因長期陰雨,氣候潮溼;或者居處地勢低窪,遭受水溼之氣;或工作環境因素,水中作業,如飯店廚房或洗浴中心等;或貪食生冷等,都屬於感受溼邪而導致。

    常見的表現有---

    頭脹而痛或頭重如裹,胸悶,身重而痛或遍體不舒,關節痠痛,發熱體倦,口不渴,小便清長等。

    內溼不可不重視!

    主要是外溼困脾,損傷脾陽,脾的運化水溼的功能受阻而產生。

    溼邪致病的特點及主要表現

    溼為陰邪,侵犯人體易於傷陽氣。表現為氣機不暢,如胸膈滿悶、不思飲食、水溼內生等。

    溼性重濁,侵犯人體可以表現為頭身困重、四肢酸楚重著的特點。

    溼性粘滯,侵犯人體,分泌物、排洩物多粘滯不暢,如大便粘膩、口粘;病程纏綿難愈,如溼疹、溼痺等病程長易復發。

    溼性趨下,易傷人體下部。如小便淋濁、婦女帶下、洩瀉、痢疾、下肢水腫等。

    《內經》

    “因於溼,首如裹。”

    “溼為重濁有質之邪。”

    “傷於溼者,下先受之。”

    溼邪侵犯日久,鬱而化熱,出現各種溼熱病證

    1、溼熱洩瀉

    【症狀】洩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等。

    【治療】清熱利溼。方用葛根芩連湯(葛根15克,黃連9克,黃芩9克,甘草6克)

    2、溼熱痢疾

    【症狀】腹痛陣作,疼痛拒按,便後腹痛暫緩,裡急後重(便後還感覺沒有便完),下痢赤白膿血,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等。

    【治療】清熱解毒化溼,調氣行血導滯。方選芍藥湯(黃連、黃芩、大黃、當歸各9克,芍藥20克,木香、檳榔、肉桂、甘草各5克)

    【藥膳】馬齒莧檳榔茶。馬齒莧50克,檳榔10克。二藥同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即成。早晚2次分服,代茶頻頻飲。

    3、痰熱咳嗽

    【症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痰多質粘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牽引疼痛,面赤,或有身熱,口乾而粘,欲飲水。

    【治療】清熱豁痰止咳。方選清金化痰湯(黃芩、梔子、知母、桑白皮、貝母、瓜蔞、桔梗、茯苓、陳皮、麥冬、甘草)

    4、熱哮

    【症狀】氣粗息湧,喉中哮鳴如吼,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咳痰色黃,粘濁稠厚,排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等。

    【治療】清熱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湯(麻黃、白果、杏仁、款冬花、半夏、桑白皮各9克;蘇子、黃芩各6克;甘草3克)

    5、失眠

    【症狀】胸悶心煩失眠,惡食,噯氣,泛惡,伴有頭重,目眩,口苦等。

    【治療】清化痰熱,和中安神。方選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各9克,甘草6克,生薑、大棗)

    6、脅痛

    【症狀】脅痛口苦,胸悶納呆,噁心嘔吐,厭食油膩,急躁易怒等。

    【治療】清熱利溼,理氣活絡。方選龍膽瀉肝湯(龍膽草9克,黃芩、梔子、澤瀉、木通、柴胡、生地各6克,車前子3克,當歸、甘草各1.5克)

    7、黃疸

    【症狀】眼目發黃,黃疸較重,色澤鮮明,壯熱口渴或無發熱或身熱不揚,心煩不寧,噁心嘔吐,納呆,或嗜臥睏倦,小便黃赤短少,大便秘結。

    【治療】清利溼熱,通腑瀉下。熱重選茵陳蒿湯,溼重選茵陳四苓東加減。

    【藥膳】梔子仁粥:梔子仁10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梔子仁研成細粉備用。粳米入鍋煮八分熟石,減弱梔子仁粉,調勻後繼續煮熬至熟,調入冰糖。每日2次溫服,3日1療程。

    8、淋證

    【症狀】

    熱淋:小便頻急短澀,灼痛黃赤,小腹拘急脹痛或伴有腰痛,口乾口苦,噁心嘔吐,大便秘結等。

    石淋:尿在夾有砂石,小便艱澀,排尿突然中斷,或一側腰腹絞痛難忍,少腹拘急,尿頻急,色黃赤,或因痛甚而面色蒼白,出冷汗,噁心嘔吐等。

    血淋:小便頻急,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血塊,小腹脹滿疼痛,或見心煩等。

    【治療】

    熱淋:清熱利溼通淋。方用八正散(萹蓄、瞿麥、木通、滑石、車前子、梔子、大黃、甘草各等分)

    石淋:清熱利溼,通淋排石。方用石韋散加味(石韋、冬葵子、滑石、瞿麥、車前子、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

    血淋:清熱通淋,涼血止血。方用小薊飲子(小薊、滑石各15克,藕節、蒲黃、梔子、木通、淡竹葉各9克,生地30克,當歸、甘草各6克)

    【藥膳】

    車前葉粥:鮮車前葉30克,蔥白15克,淡豆豉12克,粳米50克,調療適量。三藥煎煮30分鐘後倒出藥液,去渣過濾後與粳米一同入鍋中,慢燉成粥後加調料即可。

    9、熱痺

    【症狀】肢體關節疼痛,痛處焮紅灼痛,腫脹疼痛劇烈,得冷稍舒,筋脈拘急,日輕夜重,發熱,口渴,喜冷惡熱,煩悶不安等。

    【治療】清熱通絡,祛風除溼。方用白虎桂枝東加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忍冬藤、黃柏、連翹、威靈仙、防己、桑枝等)

    10、水腫

    【症狀】遍體浮腫,面板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乾結。

    【治療】分利溼熱。方選疏鑿飲子(商陸、羌活、赤小豆、椒目、檳榔、大腹皮、秦艽、茯苓、澤瀉、木通)

    11、溼疹

    【症狀】面板潮紅,腫脹灼熱,紅斑水泡,瘙癢不休,抓後癢痛相兼,或結黃痂,或糜爛脫皮,伴有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

    【治療】清熱除溼解毒。方選龍膽瀉肝東加減。

    12、婦女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或夾血液,或渾濁如米泔,有穢臭氣,陰中瘙癢,或小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乾等。

    【治療】清熱解毒,除溼止帶。方選止帶方加味(茯苓、豬苓、車前子、澤瀉、茵陳、赤芍、丹皮、黃柏、梔子、牛膝、金銀花、連翹、蒲公英)

  • 9 # 行走的水

    如果你是南方人,除溼熱的飲食可以用湯水食療來解決,不一定是要依賴藥物的。

    我們南方人喜歡喝湯給你介紹兩種去溼熱的湯水

    1,用粉葛煲鯪魚,粉葛500克,冷水下鍋,鯪魚煎至稍微帶色,然後在湯鍋水開的時候下鍋,三片姜

    2,冬瓜薏仁湯

    冬瓜連皮帶囊,洗乾淨直接切塊,寒底的人可以炒一下再下鍋,薏仁放到無油的熱鍋中稍微炒一下,加姜,可以配上豬骨頭或者瘦肉都可以,放鍋裡一個小時就能喝了。

    以上兩種湯水是廣州人最常見也很有效的,當然用玉米加紅蘿蔔煲豬骨頭也很常見,只是這個湯一定要加上部分的玉米鬚才能有更好的利水滲溼的作用

    請知悉

  • 10 # 中醫養生鄭芝環

    溼熱之所以難去除,是因為溼為粘膩汙濁之物,與熱相交,瀰漫三焦,阻礙氣機升降,影響臟腑功能,導致人體出現很多症狀。

    溼熱互結,如油入面,很難分離,熱多數依附在溼邪之上,溼不去則熱不清,所以祛溼是清熱的基礎,當然也要權衡溼和熱的輕重,調整祛溼和清熱用藥的比例,多數的情況下,溫陽健脾祛溼是治療溼熱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再適當的應用清熱的藥物,方為上策。

    溼熱瀰漫三焦,有上中下之分,上焦溼熱,多表現為心肺的症狀為主,如胸悶、氣喘、咳嗽、咳痰、咽喉疼痛、面生暗瘡等,治療需要宣肺理氣祛溼清熱化痰等,一般使用諸如杏仁、蘇葉、桔梗、防風、黃芩等藥物。

    溼熱蘊結中焦,表現為肝膽脾胃的症狀為主,容易表現為胸膈滿悶、口乾口苦、胃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粘稠等,治療以疏利肝膽脾胃清熱祛溼為主,常見的方子比如大柴胡湯、三仁湯、半夏瀉心湯等。

    下焦溼熱,多表現為下肢腎膀胱症狀,如婦科炎症、泌尿系統炎症、陰囊潮溼、下肢溼疹等,治療多使用利尿祛溼清熱的方法,比如常用二妙散、八正散等。

    以上是治療溼熱病的一些具體方法,總體以化溼祛溼為主,如果熱邪不重的,也不宜過度用苦寒寒涼藥,以免寒涼阻礙氣機,不利於溼邪排除,反而使溼熱纏綿難以清除。

  • 11 # 活潑畫板G

    去溼熱確實是一個麻煩的問題。個人認為溼熱體質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長期的動物性食物偏多而讓體質改變的結果。

    其實要改變並不難,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執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質就自然改變。

    個人經驗,把動物性食物的攝取量控制在《中國居民平衡健康膳食寶塔》中的推薦量以內,再參考該寶塔的植物性食物的量和種類,儘量全方位的攝取,適當的補充高纖維,去溼,涼血,健脾胃的食物。

    時間是最好的裁判員,它會讓你看到最後的滿意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牛養殖的利潤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