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畫冷屏

    我也是社交恐懼症 連外賣電話都不敢打 覺得世界上就我一個人值得相信 一見生人就想躲 總想把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小空間裡 感覺那樣好有安全感 個人認為應該是治療不好的 同樣症狀持續三年了依然沒有改善 也可能是跟童年有陰影有關係 找心理醫生沒有用的這種事心理醫生也解決不了

  • 2 # 社交恐懼症顧問

    社交恐懼症屬於神經症中的一種,是心理疾病中最輕的一種。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治療週期也不同,每週一次心理諮詢,輕則持續1-3個月,重則持續1-2年才能好。但這類患者多數是經濟能力較弱的。

  • 3 # 衡洲布衣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不是先天性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缺陷以及人格病變!

    所以有了這個起碼初步的認識,社交恐懼症的克服,矯正和治癒就有了一個良性和寬鬆的心理和精神基礎。

    社交恐懼症患者有很多共同和顯著的特徵,我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但無一例外的,或多或少,自覺不自覺的都會給自已貼上上這個標籤。

    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個心理暗示!

    人的性格其實有很多種,最常見,最通俗,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區分不外乎兩種,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

    我們平時所說所見的社交恐懼症基本上都源於內向型性格。

    就內向型性格而言,人一旦被自我性格行為評價加之社會,環境的評價所左右,就很容易對自已的性格行為特徵的歸類進行固化甚至是放大,久而久之,就會自我否定,排斥,封閉,甚至人格和精神的分裂,對自身價值的實現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是一種摧殘,更是一種扼殺!

    追根溯源,這都是由於自身和社會環境對內向型性格的一個負面和消極的認識。

    只要我們從認識角度切入加以端正,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各有所長,但囿於傳統的觀點,更傾向於外向型性格的肯定和接納。內向型性格的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社會交往中往往趨於被動和弱勢,日趨焦慮,迷茫,無助,最終選擇了逃避和放棄,嚴重者被視為異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恐懼症形成的個人和心理因素。

    其實,這是非常荒誕,也是非常可笑,甚至是非常可悲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人格的包容,認識,理解正逐步趨於多元化。

    內向型人格自身諸如沉穩,細膩,純樸,忠厚,敏銳,安靜,恬和,內斂等諸多優點在這日趨浮躁,喧囂,緊張,功利的社會中愈來愈顯得彌足珍貴從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納,所珍視。在職場,情場有著無比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說到這裡,內向型性格的朋友,自已貼上和被人貼上社交恐懼症標籤的朋友,心裡是不是覺得忒爽?

    所以,不要自卑,不要自怨,更無須自憐。充份發揮自已的性格優勢,化短為長,化弱為強,無須刻意去改變自已,迎合他人,自已完完全全的接納自已,肯定自已,做好自已,保持自已,要知道無為才是最大的為,你若盛開蝶自來。你會發現,你人生的道路會越走越寬,知交會越來越多。所謂的社交恐懼症會消弭於無形。

  • 4 # 安忻睡眠

    千萬不要用心理顯微鏡觀察自己的過失。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也稱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SP),分為泛化型社交焦慮障礙(GSAD)和孤立型社交焦慮障礙(DSAD)。

    特徵表現為:

    發生情境:一般社交情境與特殊作業情境;

    特徵表現:害怕;

    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例如:害怕別人看自己;害怕自己做出丟人的事;害怕自己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別人取笑自己;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焦慮(例如發抖、臉紅、出汗。

    這些害怕加深社交焦慮患者的焦慮,形成惡性迴圈。由於持續的害怕和焦慮,他們或是迴避社交情境,或是在無法迴避時痛苦的忍耐,使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的困擾。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障礙,但我們不必對精神障礙諱莫如深,它和軀體的感冒一樣,是一種常見病。社交恐懼症在一般人群中發病時間相當早,許多患者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就表現出顯著的社交焦慮。

    兩個發病高峰期

    一是5歲以下,二是11—15歲之間。但主動就診的人只有不到一半,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的人更少,通常15到20年之後,才會尋求專業幫助。

    網路社交能改善社交恐懼症嗎?

    有研究表示,年輕人在社交網路上花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對社會產生疏離感。

    為何社交網路會更令人孤獨呢?

    1. 在社交網路上花費的時間佔據了現實世界與人交往的時間;

    2. 高估他人的幸福,嫉妒別人在社交網路上曬出的美好生活,從而缺乏自信;

    3.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與社會隔絕,所以選擇在社交網路上找尋歸屬。

    美國預防醫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每天在社交網路上花費兩小時以上的人,要比每天僅花費半個小時的人,更容易感到社會疏離。那些活躍在社交網路上的人,會更缺乏社會歸屬感,更少與他人進行現實交流,更難以獲得滿意的朋友關係。

    曾有人做過實驗,被試者在連續使用Facebook超過兩週後,對生活的滿意度有明顯的降低。研究顯示,網路交談與面對面交流並不相同,社交網路並不會緩解人們被社會孤立的感覺。

    Primack教授稱:“我們天生是社會屬性的人,但現代生活把將人們區隔開來,即便社交媒體試圖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但這種解決方法並非我們希望的。這些研究結果在告誡我們,社交媒體並不能改變社會隔絕感。”

    得了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不應自己對自己做出診斷,給自己貼上任何疾病標籤。

    社交恐懼情緒和社交恐懼障礙是兩碼事,就像打個噴嚏和發高燒的區別一樣。

    我們多少都會在重大場合有一些恐懼感,例如需要面對幾百人進行演講,例如出席一個重要的場合,在這些環境中如有短暫的恐懼情緒,那麼不足為慮。

    如果這些恐懼害怕的情緒,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那麼你應該考慮去專業的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主要治療方法可能有:

    1、安全合理的、長期的(至少維持12周,避免復發可能需要12個月左右)藥物治療。

    2、心理治療:幫助您你更好的適應社交環境,改變不合理的社交預期,改善對自己的負性評價。

    忍受短暫的痛苦和焦慮,能夠獲得永久的自由。

    千萬不要用心理顯微鏡觀察自己的過失。

    如果不是社交恐懼症,而是簡單的社交焦慮,又應該怎麼辦呢?

    送你十二字箴言:培養自信,學習禮儀,積累經驗~

    先試著與親近的人多交流,培養自信,可以減輕焦慮。

    然後再試著與陌生人主動對話,結識新朋友。

    不斷嘗試、總結,調整自己的話語和行為。

    慢慢的就能變成一個落落大方的人。

  • 5 # 星遠xingyuan

    可以的。你說的社交恐懼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其實都是有方法可以治療的,基本上是心理問題和技巧問題,當你養成了善於社交的習慣,就再也不會覺得社交很可怕了。

    一、宗旨

    社交中,只要記住一個核心,人際交往就變得輕鬆自如,那就是:真心實意地關注別人、關心別人。因為人性中,最深層次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的關注和重視。每個人只關注和他有切實關關係的東西,你看電視裡很多人被壞人利用,就是因為壞人能抓住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中也得到了支援。

    二、和熟人的社交

    這裡的熟人是指鄰居、不太常見的親戚、部門同事和其他部門同事,熟人的社交比較容易一些。你只要保持一點熱情就可以,比如見面到招呼、過年過節微信問候一下、偶爾送個小禮物小點心就可以了,不用像伴侶、父母那樣付出大部分的精力。

    三、和陌生人的社交

    初次見到陌生人這就需要勇氣了,其實習慣了也沒什麼。比如一個晚會上,都是陌生人,怎麼快速地讓別人瞭解到你和你聊起來呢?閒聊。

    你來到一個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大家有的聚成三五個人在開心地聊著。你可以問他們,怎麼樣?點心還好吃嗎?酒如何?你要有自信,把自己當成是主人一樣地關心別人,雖然你們以前不認識,但很快,你們就可以成為朋友了。

    1.怎麼開場跟一個人聊?認真觀察+善意地詢問。

    你可以跟他說:“看你氣質這麼好?你是從事時尚行業的嗎?”這句話既誇獎了對方,誇到了點子上,又讓他覺得被關注了。你還可以觀察其他的,比如他手裡拿的筆記本,“這是**最新款的筆記本吧?好用嗎?”他的身材,“你身材真好,經常做什麼運動啊?”等等。

    2.怎麼把聊天推向更遠?說+問。

    比如前面說的身材好經常健身做什麼運動,他可能回你:“我喜歡去游泳館游泳和健身房跑步,還有登山。上個月我就去爬了一次泰山……”你聽到泰山,這是個關鍵詞,你就可以從泰山開始延展,山東啊。“泰山我還沒去過呢。上次去了青島,就急匆匆地回去了,山東是個好地方,美食很多……”

    3.想結束話題?緊急退出好了。

    當你看到過來一個朋友,想結束這次話題了,你可以說:“我今天來想認識三五位前輩,你是第一個,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吧,以後我還可以幫上你的。”

    4.多人聊天時怎麼辦?

    人太多,很有可能不知道該說什麼,話題太狹窄,其他人會覺得被忽視。你要瞄準一位主要人物,找出一個跟他相關的話題,讓大家都有興趣參與進來。比如,你看到一位營養師,你可以說:“現在我大家工作都很忙,不太注意飲食,您是否有什麼養生的飲食訣竅呢?”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感興趣的,他既得到了尊重,又能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總結: 多練習練習跟陌生人交談,感受到其中的快樂,讓每次交談變得更有質量,你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是社交達人”啊。社交就是為了讓彼此放鬆和舒服,蔡康永說“別人罵你一句,你回一句,這是吵架。你讚美別人一句,別人讚美你一句,這就是社交”,這可是社交的精髓啊。

  • 6 # 小馨陽媽媽

    首先,這個社交恐懼症是可以治癒的,說說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吧,這個問題困擾我幾年,極度引起不適感,而且還容易煩躁,感覺可自卑,不願意參加任何聚會,例如,農村親戚都有結婚,有喜事的我就不願意去,感覺在一起吃飯,又沒啥說的,也不認識,就不想去,時間久了,就有這個社交恐懼症了,我覺得,從初中畢業了,家裡人說去學個技術,就報了個學校,其實,一個女生學技術,也沒啥用,硬著頭皮就去了,一開始到學校也是不和人說話,不和其他人交流,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時間久了呢,開始和自己宿舍的女生一起有說有笑了,就這樣慢慢的,我感覺整個人很輕鬆,也很有自信,其實這個嘛,治癒不治癒也得看自己本身,你想開了呢,什麼事都得看開,這個其實很容易治癒的,有什麼事解決不了的呢,社交恐懼症,就好比一個人得了自閉證,不願交流,不願和朋友玩耍,做什麼都是自己,其實心態放好,就一切不是問題,人嘛,我們要自己尋找快樂,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所以,我們都要開心快樂,什麼都得想開,要有自信的面對人生。

  • 7 # 奶牛不加班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其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不要總想著“治好”社交恐懼,而是嘗試去“緩解”社交恐懼。那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社交恐懼呢?簡單說說自己經歷吧。

    ❀嘗試一下“限制”自己的圈子

    很多人覺得朋友越多越好,其實並不然。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如果長時間呆在一個不相熟的人比較多的環境下,肯定是不自在的,嚴重的話就是感到“恐懼”了。為了克服這種情況,可以嘗試縮小一下自己的社交圈,比較一段時間內之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外出,不勉強自己參加較大群體的聚會等等。當你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例如進入新的職場、考上大學後進入新的班級,可以先認識一兩個比較好的朋友,再透過他們去加入到更大的圈子裡。

    ❀對自己的外形保持自信

    有時候我們害怕和別人進行社交,是對自己的外形(外貌)不自信。

    想想自己小時候總是因為面板黑,被同學起各種黑人外號,一段時間內還是有點小自卑的,害怕和別人接觸,害怕被其他人笑話。後來慢慢地嘗試對自己的外形進行改變,例如換一個更適合自己、更精神的髮型,嘗試護膚和化妝、讓自己的面板顯得更好,換一身更簡潔的服裝,讓自己的鞋子保持整潔等等。好的外表,總能在無形中增強自己的自信。

    ❀做有準備的人

    除了讓自己的外形變得更好、保持對外形的自信之外,還可以根據社交群體的特點,做好準備。一般人社交中,能遇上的人群型別大概有3個:家人親戚、同學好友、同事,如果還有的話,就是因為興趣愛好而遇上的群體。而面對這些人群,總是有些小辦法去應對。例如再聚會前回想一下對方的興趣愛好、工作等等,由此來主動提問,把發言權拋給對方;也可以事先準備幾件自己最近發生的事,當別人問及自己近況的時候,可以隨口就說出來;或者找一下近期比較熱門的事情,簡單先想好自己的觀點,然後安心做一個聆聽者……

    ❀保持真誠的態度

    不管怎樣,社交恐懼不能透過一時半會“治”好。人在社會上,不免會有要社交的時候。只要你保持著真誠的態度,總能融入群體的,如果真的感到“恐懼”了,不妨深呼吸、微笑一下,這個世界上,沒什麼大不了的。

    希望你和我一樣,能走出“社交恐懼”的陰影吧。

  • 8 # 心理師小蟲

    這種恐懼會有一個比較好一點的治療方式:脫敏療法。你也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比如社恐你給自己打分:比如1到10分分十個檔次的恐懼,比如1是去超市買個東西,2是單獨去坐個計程車,10是公開場合演講;

    你先從1最低的恐懼開始嘗試,類似1這種恐懼值低的,從一天一次逐漸增加頻次和距離,直到這個級別完全不恐懼再開始下一級別嘗試。

    你的自信心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最好的開始就是從現在開始,加油

  • 9 # 咕咚161020631

    首先要建立自信,應該逐步的來。

    比如說還可以在公交車上鍛鍊自己,直視陌生異性的眼睛,直到對方也看到你的時候也不挪開視線。這樣來刻意鍛鍊自己。

    社交恐懼的癥結,我認為,主要就在於膽子小,羞澀。克服這一點,一切都好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有錢,長得帥,他比較高傲,看不起我,對我沒有包容和忍讓,我還要和他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