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文化淵源: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習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2、端午食粽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參考資料:http://hb.people.com.cn/GB/194094/379013/381561/index.html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文化淵源: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習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2、端午食粽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參考資料:http://hb.people.com.cn/GB/194094/379013/38156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