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範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 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譁等擾亂秩序的行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止其在課堂中蔓延。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呆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成長的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來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以下介紹教師經常遇到的六種問題行為及其建議與對策,旨在幫助教師妥善處理這些行為。 問題一:上課時打瞌睡 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是一件令人心煩的事,這應引起你的注意。如果有一個學生經常打瞌睡,要深入瞭解,找出原因,其原因可能包括他晚上睡得太晚、在學校感到枯燥無味、一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當考察這些原因時,我們要通過了解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打瞌睡,找出主要原因。知道學生打瞌睡的原因有助於你考慮如何應對,使你明確是把它作為疾病問題或情緒問題看待,還是把它當作動機或紀律問題來處理。 建議與對策: 1. 叫醒學生:問他是否感覺不適,如果是,送他去看醫生。如果他說他感覺良好,建議他喝一杯水,然後送他去休息室洗洗臉以克服疲倦。 2. 使學生難以打瞌睡:如果一個學生經常打瞌睡,你確定這不是疾病或服藥所致,等下一次又打瞌睡時,將他的課桌搬開,使他的頭沒有地方靠。給他一塊筆記板讓他在上面寫字,當他告訴你他在上課時決不再打瞌睡時,再讓他把課桌搬回來。 3. 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靠近講臺的地方:如果坐得離你很近,他就不太可能打瞌睡,因為你時時都可以注意到他。如果學生坐在教室的其他地方,看到他在打瞌睡,你可以走到他身邊,你的出現會喚醒他。你也可以考慮安排他坐在靠窗戶的位置,光線和清新的空氣能使他保持清醒。 4. 使學生保持活躍狀態:在一天當中最容易犯困的時間裡給他們安排一些活動。實際上,把一些身體運動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參與其中是一個好辦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做做操舒展一下身體、玩一玩遊戲,或者做一些像到辦公室去傳遞資訊之類的差事。根據學生的行為,安排適當的活動。例如,學生在觀看錄影時容易打瞌睡,可考慮讓他幫助播放錄影。 5. 出其不意地提問:如果他感覺到你隨時有可能提問他,他會盡力保持清醒。你發現他在打瞌睡,就問他一個問題,或給他一件事情做,目的是要提高他的警覺,而不是要讓他難堪,所以,提的問題必須是他能夠回答的。 問題二:在課堂上大叫 在課堂上大聲叫喊是教師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之一,慶幸的是,這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之一。學生在課堂上插嘴以不同形式出現,從不舉手脫口說出問題的答案,到某個同學被提問時他人作答,再到上課或討論至一半時未經要求就作評論,不一而足。無論以何種形式插嘴,大叫的學生都會使你偏離思路,還會阻礙其他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活動。另外,如果一個學生透過大聲叫喊得到你的注意,會慫恿其他學生也跟隨他大聲叫喊。 建議與對策: 1. 把有大聲叫喊傾向的學生安排坐在靠近你的位置:讓他坐在靠近你上課時經常站立的地方,這樣安排使你能夠在他要脫口而出時,暗示他安靜並舉手。 2. 不理睬大叫的學生,只提問舉手的學生:關注大聲叫喊的學生將會使他更有可能重複這種行為,如果可能,試著不理睬他,繼續上課並提問舉手的學生。可以對一個學生說:“我喜歡你舉手等待提問的做法,”這就是發出一個資訊,即舉手的學生要比大聲叫喊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注。 3. 用行為修正改變學生的行為:行為修正的簡易方法是,用橫線把 3× 5英寸的卡片分成 10格,並把它貼在課桌上。在一天開始的時候,設定一段 30分鐘長的時間,如果這個學生在這一時間內沒有大聲叫喊,就在卡片的一個格上簽字,並重新設定時間。如果他確實叫喊了,立刻重新假設時間,不要在格子上簽字,當卡片上的所有格子都簽了字,獎賞他或給他班上的某種特權 (注:時間的長度與卡片上的格子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問題的嚴重程度來設定 )。 4. 教學生檢測自己的行為:把一張分成五部分 (一天一個部分 )的 3× 5英寸的卡片貼在桌子上,提醒學生他叫喊了幾次,每次他叫喊時就讓他在恰當的地方做個記號。一週結束時,與學生一起數一下他每天叫喊的次數,如果他表現進步了,要表揚他或給他班上的某種特權。 5. 每天留出特定的時間和個別學生談話:有一些學生大聲叫喊只是因為他想和你說話,一天當中留出一段特定的時間,讓學生與你談他所關心的事。如果擔心忘記要談的內容,建議他們把相關的內容記錄下來。 6. 教會易衝動的學生該如何保留他的想法:易衝動的學生可能會告訴你,他經常脫口而出,是因為如果不把要說的內容馬上說出來,會把它忘記。對於有這種問題的學生,建議他記下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以便能夠幫他記起要說的內容。提問他時,稍作停頓,日後等他有時間時再重新組織他的想法。 問題三:書桌雜亂無章 識別這種學生並不難,他的抽屜像個垃圾堆,作業紙或練習冊一發下去他就塞在抽屜裡。你會發現一堆雜亂無章的東西,有書、玩具、弄皺了的紙,甚至還有食物。這種學生在學校裡要花去很多時間尋找他所需要的東西,重做丟失的作業。他胡亂翻找抽屜、搜尋書包,往往會打亂整個班級的秩序。 建議與對策: 1. 留出時間讓學生整理他們的書桌:有些學生不能使他們的書桌保持乾淨,除非你將清理書桌的活動排進時間表。確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星期五下午,要求學生整理書桌。允許那些書桌整潔或迅速整理完畢的學生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學生對整理十分凌亂的書桌感到厭煩,就建議他把書桌上的東西裝進書包,回家後放在飯桌上進行分類。 2. 不定時檢查學生的書桌:讚賞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給那些還不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一個整改的期限,把他們的名字和整改期限貼在牆上,以時刻提醒他們,告訴學生在期限到的那一天,一定要檢查他們的書桌。在限期內不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在其他人課間休息時他要留下來整理,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3. 對學生如何保持書桌整潔進行示範:學生不是自然而然就會保持書桌整潔的,你應該教他們怎麼做。當你教他們如何保持整潔時,記住你的目標並不是讓他把書桌整理得一絲不苟,而是要使他們有條理,不費勁就能找到自己要用的東西。指出哪些東西不應放在書桌裡,建議他在桌面上貼一張清單,以便知道里面放了些什麼東西;不用的書就不要放在書桌裡;在書脊上寫上書名以便能快速地找到要用的書。 4. 讓學生保持桌面整潔:如果桌面上的無關材料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則很難專注於他的學習。因此,鼓勵他形成一種習慣,在一項新任務開始前,清理桌面上的不需要的東西。 5. 把清理書包當作一項家庭作業:在家裡把書包清理好,就省得佔用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去做這件事。要求家長幫助孩子完成這項任務。 6. 提供器具給學生裝學習用品:為學生提供一些器具,如帶拉鍊的塑膠袋、儲藏盒,用以裝學習用品。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快找到要用的東西,而不必花很多時間去搜尋抽屜和書包。 7. 讓學生把資料儲存在資料夾裡:要求學生把不同學科的資料放在相應的資料夾內,或者把已完成的作業、未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分別放入不同的資料夾。要求高年級以上的學生用綜合資料夾,其中的不同袋子存放不同學科的資料。 8. 把完成了的作業帶回家:每個星期指定一天讓學生把已經完成的作業帶回家。把這個時間告訴家長,以便他們能幫助孩子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類。 問題四:擅自離開教室 學生未經許可離開教室通常有三種原因,一是對教室裡的事情感到不愉快,二是想去更感興趣的地方,三是想引起教師的注意。離開教室的動機經常是這三個理由的綜合。為了最有效地處理這樣的問題,你首先要知道學生為什麼要離開教室,把他離開教室的時間、離開前教室裡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去哪裡都記錄下來。 建議與對策: 1. 在幾分鐘內如果不能找到學生,應該立刻報告校長:當學生離開教室,你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尋找他。在多數情況下,他不會走得很遠。偶爾不能馬上找到他,就應該透過內線電話告知辦公室或叫一個學生報告校長,但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擾其他學生。 2. 立刻把學生帶回教室,但不要太關注他:不要以擁抱歡迎他回來,也不要去責備他。只是讓他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目的是不要讓他相信離開教室是一個引起你的注意和得到同情的方法。 3. 事後和學生談話:嚴肅地對學生說清楚不經許可不能擅自離開教室。指出如果他離開教學樓,獨自在外面是不安全的,你不希望在他身上發生任何事情。問他為什麼離開教室、去了什麼地方,知道原因後,幫助他改正這種行為並讓他知道,如果再擅自離開教室,你將採取嚴厲措施,如告訴他的父母、課後把他留下來。 4. 使學生難以離開教室:上課時把教室門關好,儘可能讓學生坐在遠離門的地方。為了阻止學生離開,尤其是在活動課上,教師要儘可能站在靠門的地方。 5. 讓學生提醒你:要求學生看到有同學離開教室時,立即告訴你或在門上安一個鈴,開門時鈴就會響,你便知道學生的動向。 問題五:製造噪音 學生可能以各種方式製造出噪音,包括敲打鉛筆、以舌頭髮出嘖嘖聲、唱歌、弄響手指關節等。這些聲音會使你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雖然你可以不理睬一些無關緊要的噪音,但有些噪音干擾你上課,影響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就有必要採取主動的迴應。 建議與對策: 1. 讓學生知道他正在發出噪音:如果學生髮出噪音自己卻沒有意識到,你就要把他叫到一邊,明確告訴他弄出的響聲分散了其他同學的注意力,並表明以後若再發出噪音,你會用暗號暗示他停止這種行為,這種情況再出現的話,你無需停下來責備學生。 2. 走近發出噪音的學生:當你正在講課時,他發出噪音,你可以邊講邊走近他,靠近他站一兩分鐘,還可以用眼神與他交流。你出現在他眼前足以讓他停下來。 3. 試著判定學生什麼時候最有可能製造噪音:你可能發現,在某一個時間裡,如在傍晚、測試時、上特殊的課時,教室一片嘈雜。知道學生哪些時候會發出噪音有助於你瞭解學生這樣做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他覺得所做的作業乏味、太難或太容易;不知要做什麼;難於長時間集中精力……瞭解這些引發學生髮出噪音的原因,使你認識到需要調整作業的難易程度、活動的時間長度以及資訊的呈現方式。 4. 給學生以實在的關注:如果你觀察到學生髮出噪音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就應該找尋時機給他以關注,如在他表現積極、學習上取得成功時表揚他。學生的積極行為得到認可,他就不會用不合適的方法引人注意。 問題六:小偷小摸行為 導致學生小偷小摸行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是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東西,而控制不住行為的衝動;有時是為了表達不快或苦惱,或是為了報復對他不公的人;還有的是為了獲得他在同伴中的地位或引起教師的關注。 無論這種行為的動機是什麼,你對它作出反應的目的有三個:把偷來的東西還給主人,找出偷竊的學生,嚴肅但又體諒地對他作出反應。如果班上發生了很多次偷竊事件,還要考慮如何防止這種事件再次發生,因為它可能導致學生間的衝突或彼此不信任。所以,你必須快捷敏銳地處理這種事情。 建議與對策: 1. 要求歸還丟失的東西:告訴學生某一件東西丟失了,問有誰知道它在哪裡,但不要提及“偷”字讓學生知道若未經允許把東西拿走,馬上歸還是很重要的。指定一個秘密的地方讓他在不被看到的情況下把東西放在那裡。 2. 要求學生寫字條:如果你想知道是誰拿走了東西,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在紙張上寫下“我沒有拿某某東西”或“我拿了某某東西,對不起”,簽上名字、摺好了交給你。你將驚奇地發現學生願意承擔責任。如果他承認是他把東西拿走,你要替他保密,幫助他認識這種行為的後果。 3. 如果你知道誰偷了東西,就應該直接叫他返還:如果你確實知道是誰偷了東西,就不要問他是否偷了該東西,這樣只會使他撒謊。而要讓他明白你知道他偷走了東西,希望他還給失主並賠禮道歉。如果這個東西不在了,告訴他你希望他能夠用別的東西替代或賠償。 4. 就偷竊行為及其後果教育該學生:低年級學生對財產權可能理解有限,要讓他明白偷竊是錯誤的行為;年齡大一點的學生知道這種行為不對,要讓他理解偷竊行為將給他自己以及失主帶來的不良後果。 5. 考慮告知校長和父母:如果學生偷走了值錢的東西,而且這種行為不止一次了,就一定要告知校長及學生父母。如果他偷走的東西不在了,他必須用其他東西替換或者賠償。建議他父母讓他做額外零工賺錢來補償。 6. 保證該學生不被其他同學排斥:如果你知道是誰偷了東西,不要告訴其他人,不要在公共場合指責他。若有學生從其他渠道獲得有關他偷竊的資訊,你要採取措施避免他被同學排斥或嫌棄,其他學生也會仿效你的態度對待他。 課堂問題行為是教師經常遭遇的。教師要認清問題行為的性質,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或認真防範、及時矯正,避免它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善於觀察,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準確判斷,採取相應的策略。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範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 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譁等擾亂秩序的行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止其在課堂中蔓延。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呆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成長的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來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以下介紹教師經常遇到的六種問題行為及其建議與對策,旨在幫助教師妥善處理這些行為。 問題一:上課時打瞌睡 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是一件令人心煩的事,這應引起你的注意。如果有一個學生經常打瞌睡,要深入瞭解,找出原因,其原因可能包括他晚上睡得太晚、在學校感到枯燥無味、一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當考察這些原因時,我們要通過了解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打瞌睡,找出主要原因。知道學生打瞌睡的原因有助於你考慮如何應對,使你明確是把它作為疾病問題或情緒問題看待,還是把它當作動機或紀律問題來處理。 建議與對策: 1. 叫醒學生:問他是否感覺不適,如果是,送他去看醫生。如果他說他感覺良好,建議他喝一杯水,然後送他去休息室洗洗臉以克服疲倦。 2. 使學生難以打瞌睡:如果一個學生經常打瞌睡,你確定這不是疾病或服藥所致,等下一次又打瞌睡時,將他的課桌搬開,使他的頭沒有地方靠。給他一塊筆記板讓他在上面寫字,當他告訴你他在上課時決不再打瞌睡時,再讓他把課桌搬回來。 3. 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靠近講臺的地方:如果坐得離你很近,他就不太可能打瞌睡,因為你時時都可以注意到他。如果學生坐在教室的其他地方,看到他在打瞌睡,你可以走到他身邊,你的出現會喚醒他。你也可以考慮安排他坐在靠窗戶的位置,光線和清新的空氣能使他保持清醒。 4. 使學生保持活躍狀態:在一天當中最容易犯困的時間裡給他們安排一些活動。實際上,把一些身體運動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參與其中是一個好辦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做做操舒展一下身體、玩一玩遊戲,或者做一些像到辦公室去傳遞資訊之類的差事。根據學生的行為,安排適當的活動。例如,學生在觀看錄影時容易打瞌睡,可考慮讓他幫助播放錄影。 5. 出其不意地提問:如果他感覺到你隨時有可能提問他,他會盡力保持清醒。你發現他在打瞌睡,就問他一個問題,或給他一件事情做,目的是要提高他的警覺,而不是要讓他難堪,所以,提的問題必須是他能夠回答的。 問題二:在課堂上大叫 在課堂上大聲叫喊是教師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之一,慶幸的是,這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之一。學生在課堂上插嘴以不同形式出現,從不舉手脫口說出問題的答案,到某個同學被提問時他人作答,再到上課或討論至一半時未經要求就作評論,不一而足。無論以何種形式插嘴,大叫的學生都會使你偏離思路,還會阻礙其他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活動。另外,如果一個學生透過大聲叫喊得到你的注意,會慫恿其他學生也跟隨他大聲叫喊。 建議與對策: 1. 把有大聲叫喊傾向的學生安排坐在靠近你的位置:讓他坐在靠近你上課時經常站立的地方,這樣安排使你能夠在他要脫口而出時,暗示他安靜並舉手。 2. 不理睬大叫的學生,只提問舉手的學生:關注大聲叫喊的學生將會使他更有可能重複這種行為,如果可能,試著不理睬他,繼續上課並提問舉手的學生。可以對一個學生說:“我喜歡你舉手等待提問的做法,”這就是發出一個資訊,即舉手的學生要比大聲叫喊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注。 3. 用行為修正改變學生的行為:行為修正的簡易方法是,用橫線把 3× 5英寸的卡片分成 10格,並把它貼在課桌上。在一天開始的時候,設定一段 30分鐘長的時間,如果這個學生在這一時間內沒有大聲叫喊,就在卡片的一個格上簽字,並重新設定時間。如果他確實叫喊了,立刻重新假設時間,不要在格子上簽字,當卡片上的所有格子都簽了字,獎賞他或給他班上的某種特權 (注:時間的長度與卡片上的格子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問題的嚴重程度來設定 )。 4. 教學生檢測自己的行為:把一張分成五部分 (一天一個部分 )的 3× 5英寸的卡片貼在桌子上,提醒學生他叫喊了幾次,每次他叫喊時就讓他在恰當的地方做個記號。一週結束時,與學生一起數一下他每天叫喊的次數,如果他表現進步了,要表揚他或給他班上的某種特權。 5. 每天留出特定的時間和個別學生談話:有一些學生大聲叫喊只是因為他想和你說話,一天當中留出一段特定的時間,讓學生與你談他所關心的事。如果擔心忘記要談的內容,建議他們把相關的內容記錄下來。 6. 教會易衝動的學生該如何保留他的想法:易衝動的學生可能會告訴你,他經常脫口而出,是因為如果不把要說的內容馬上說出來,會把它忘記。對於有這種問題的學生,建議他記下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以便能夠幫他記起要說的內容。提問他時,稍作停頓,日後等他有時間時再重新組織他的想法。 問題三:書桌雜亂無章 識別這種學生並不難,他的抽屜像個垃圾堆,作業紙或練習冊一發下去他就塞在抽屜裡。你會發現一堆雜亂無章的東西,有書、玩具、弄皺了的紙,甚至還有食物。這種學生在學校裡要花去很多時間尋找他所需要的東西,重做丟失的作業。他胡亂翻找抽屜、搜尋書包,往往會打亂整個班級的秩序。 建議與對策: 1. 留出時間讓學生整理他們的書桌:有些學生不能使他們的書桌保持乾淨,除非你將清理書桌的活動排進時間表。確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星期五下午,要求學生整理書桌。允許那些書桌整潔或迅速整理完畢的學生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學生對整理十分凌亂的書桌感到厭煩,就建議他把書桌上的東西裝進書包,回家後放在飯桌上進行分類。 2. 不定時檢查學生的書桌:讚賞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給那些還不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一個整改的期限,把他們的名字和整改期限貼在牆上,以時刻提醒他們,告訴學生在期限到的那一天,一定要檢查他們的書桌。在限期內不能保持書桌整潔的學生,在其他人課間休息時他要留下來整理,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3. 對學生如何保持書桌整潔進行示範:學生不是自然而然就會保持書桌整潔的,你應該教他們怎麼做。當你教他們如何保持整潔時,記住你的目標並不是讓他把書桌整理得一絲不苟,而是要使他們有條理,不費勁就能找到自己要用的東西。指出哪些東西不應放在書桌裡,建議他在桌面上貼一張清單,以便知道里面放了些什麼東西;不用的書就不要放在書桌裡;在書脊上寫上書名以便能快速地找到要用的書。 4. 讓學生保持桌面整潔:如果桌面上的無關材料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則很難專注於他的學習。因此,鼓勵他形成一種習慣,在一項新任務開始前,清理桌面上的不需要的東西。 5. 把清理書包當作一項家庭作業:在家裡把書包清理好,就省得佔用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去做這件事。要求家長幫助孩子完成這項任務。 6. 提供器具給學生裝學習用品:為學生提供一些器具,如帶拉鍊的塑膠袋、儲藏盒,用以裝學習用品。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快找到要用的東西,而不必花很多時間去搜尋抽屜和書包。 7. 讓學生把資料儲存在資料夾裡:要求學生把不同學科的資料放在相應的資料夾內,或者把已完成的作業、未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分別放入不同的資料夾。要求高年級以上的學生用綜合資料夾,其中的不同袋子存放不同學科的資料。 8. 把完成了的作業帶回家:每個星期指定一天讓學生把已經完成的作業帶回家。把這個時間告訴家長,以便他們能幫助孩子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類。 問題四:擅自離開教室 學生未經許可離開教室通常有三種原因,一是對教室裡的事情感到不愉快,二是想去更感興趣的地方,三是想引起教師的注意。離開教室的動機經常是這三個理由的綜合。為了最有效地處理這樣的問題,你首先要知道學生為什麼要離開教室,把他離開教室的時間、離開前教室裡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去哪裡都記錄下來。 建議與對策: 1. 在幾分鐘內如果不能找到學生,應該立刻報告校長:當學生離開教室,你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尋找他。在多數情況下,他不會走得很遠。偶爾不能馬上找到他,就應該透過內線電話告知辦公室或叫一個學生報告校長,但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擾其他學生。 2. 立刻把學生帶回教室,但不要太關注他:不要以擁抱歡迎他回來,也不要去責備他。只是讓他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目的是不要讓他相信離開教室是一個引起你的注意和得到同情的方法。 3. 事後和學生談話:嚴肅地對學生說清楚不經許可不能擅自離開教室。指出如果他離開教學樓,獨自在外面是不安全的,你不希望在他身上發生任何事情。問他為什麼離開教室、去了什麼地方,知道原因後,幫助他改正這種行為並讓他知道,如果再擅自離開教室,你將採取嚴厲措施,如告訴他的父母、課後把他留下來。 4. 使學生難以離開教室:上課時把教室門關好,儘可能讓學生坐在遠離門的地方。為了阻止學生離開,尤其是在活動課上,教師要儘可能站在靠門的地方。 5. 讓學生提醒你:要求學生看到有同學離開教室時,立即告訴你或在門上安一個鈴,開門時鈴就會響,你便知道學生的動向。 問題五:製造噪音 學生可能以各種方式製造出噪音,包括敲打鉛筆、以舌頭髮出嘖嘖聲、唱歌、弄響手指關節等。這些聲音會使你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雖然你可以不理睬一些無關緊要的噪音,但有些噪音干擾你上課,影響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就有必要採取主動的迴應。 建議與對策: 1. 讓學生知道他正在發出噪音:如果學生髮出噪音自己卻沒有意識到,你就要把他叫到一邊,明確告訴他弄出的響聲分散了其他同學的注意力,並表明以後若再發出噪音,你會用暗號暗示他停止這種行為,這種情況再出現的話,你無需停下來責備學生。 2. 走近發出噪音的學生:當你正在講課時,他發出噪音,你可以邊講邊走近他,靠近他站一兩分鐘,還可以用眼神與他交流。你出現在他眼前足以讓他停下來。 3. 試著判定學生什麼時候最有可能製造噪音:你可能發現,在某一個時間裡,如在傍晚、測試時、上特殊的課時,教室一片嘈雜。知道學生哪些時候會發出噪音有助於你瞭解學生這樣做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他覺得所做的作業乏味、太難或太容易;不知要做什麼;難於長時間集中精力……瞭解這些引發學生髮出噪音的原因,使你認識到需要調整作業的難易程度、活動的時間長度以及資訊的呈現方式。 4. 給學生以實在的關注:如果你觀察到學生髮出噪音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就應該找尋時機給他以關注,如在他表現積極、學習上取得成功時表揚他。學生的積極行為得到認可,他就不會用不合適的方法引人注意。 問題六:小偷小摸行為 導致學生小偷小摸行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是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東西,而控制不住行為的衝動;有時是為了表達不快或苦惱,或是為了報復對他不公的人;還有的是為了獲得他在同伴中的地位或引起教師的關注。 無論這種行為的動機是什麼,你對它作出反應的目的有三個:把偷來的東西還給主人,找出偷竊的學生,嚴肅但又體諒地對他作出反應。如果班上發生了很多次偷竊事件,還要考慮如何防止這種事件再次發生,因為它可能導致學生間的衝突或彼此不信任。所以,你必須快捷敏銳地處理這種事情。 建議與對策: 1. 要求歸還丟失的東西:告訴學生某一件東西丟失了,問有誰知道它在哪裡,但不要提及“偷”字讓學生知道若未經允許把東西拿走,馬上歸還是很重要的。指定一個秘密的地方讓他在不被看到的情況下把東西放在那裡。 2. 要求學生寫字條:如果你想知道是誰拿走了東西,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在紙張上寫下“我沒有拿某某東西”或“我拿了某某東西,對不起”,簽上名字、摺好了交給你。你將驚奇地發現學生願意承擔責任。如果他承認是他把東西拿走,你要替他保密,幫助他認識這種行為的後果。 3. 如果你知道誰偷了東西,就應該直接叫他返還:如果你確實知道是誰偷了東西,就不要問他是否偷了該東西,這樣只會使他撒謊。而要讓他明白你知道他偷走了東西,希望他還給失主並賠禮道歉。如果這個東西不在了,告訴他你希望他能夠用別的東西替代或賠償。 4. 就偷竊行為及其後果教育該學生:低年級學生對財產權可能理解有限,要讓他明白偷竊是錯誤的行為;年齡大一點的學生知道這種行為不對,要讓他理解偷竊行為將給他自己以及失主帶來的不良後果。 5. 考慮告知校長和父母:如果學生偷走了值錢的東西,而且這種行為不止一次了,就一定要告知校長及學生父母。如果他偷走的東西不在了,他必須用其他東西替換或者賠償。建議他父母讓他做額外零工賺錢來補償。 6. 保證該學生不被其他同學排斥:如果你知道是誰偷了東西,不要告訴其他人,不要在公共場合指責他。若有學生從其他渠道獲得有關他偷竊的資訊,你要採取措施避免他被同學排斥或嫌棄,其他學生也會仿效你的態度對待他。 課堂問題行為是教師經常遭遇的。教師要認清問題行為的性質,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或認真防範、及時矯正,避免它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善於觀察,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準確判斷,採取相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