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子思考
-
2 # 路小夏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孩子三歲左右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知道對與錯,對的要表揚獎勵,錯的要懲罰道歉,讓孩子有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家庭、社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大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孩子本是張白紙,學東西很快,不知道好與壞,是與非,大人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我爸是個當兵出身的人,不苟言笑,專斷暴躁,說一我們必須做一!(我用的詞毫不誇張️)所以我的青春叛逆持續了好多年,而且我的性格完全被他耳濡沫染!我對我的孩子也是比較急躁專斷,總是覺得我是為你好,你現在不懂你就聽我的就行了!所以我的孩子一遇到他不想做的事情就急躁,哭鬧……我想說的是,原生家庭給孩子的性格,身心影響很大!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換位思考!要麼說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身份是當父母,最難做好的也是父母呢?因為我們都是無證上崗!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經驗,所以要不斷學習新的好的對的有實質性幫助的育兒知識!
我們愛孩子,不要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孩子的任何性格問題,都是童年時候愛的缺乏!所以我們所有當父母的要反思,要學習!
-
3 # 家長教育說
孩子脾氣大,家長能夠意識到並尋求幫助,這是好事。孩子也算是幸運。
孩子的性格、行為受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自己性格和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子,只是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時,家長自己已成為習慣,很難自知和改變。當發現孩子脾氣大時,其實家長應該先做自我反省和改變,然後才是用科學的方法去管教孩子。
孩子脾氣大, 一般會有三種原因:第一,模仿家長。當遇到自己控制不了或不滿時,就大發脾氣,發洩自己的情緒,表達不滿。
第二,引起家長等的注意或者重視,得到關注。
第三,想用發脾氣,獲得更多想要的權益。
如何改善孩子這種狀況,我建議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首先,家長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對孩子的態度。正如孩子們有時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其實成年人也一樣。
家長可以想想,自己平時是不是會為一些小事發脾氣,家庭的關係是不是沒那麼融洽。對孩子比如有吃飯慢、沒有收拾好玩具、看電視等行為就會被情緒控制,發脾氣吼孩子等情形。如果有這些行為,請回想下你的脾氣到底有多少用?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家長遇到問題一定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來解決事情。否則事情只會越來越糟,家人之間更難形成親密關係。管教孩子根本就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想發脾氣時請想三點:
1,當你發脾氣的時候,孩子其實什麼也聽不進去。孩子只會注意到你的憤怒和扭曲的面孔。
2,想想孩子的可愛之處,想想你有多愛他,想想你發脾氣他內心的恐懼。
3,轉移自己的注意,當和孩子的衝突即將爆發時,請離開一會,給自己冷靜的時間。用冷水洗洗臉,做個深呼吸,處理好情緒,才能處理好事情。
其次,看是否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嚴厲。只有對孩子嚴厲管教才能讓孩子更優秀,這是從古至今年的教育理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是要不斷提升的。嚴厲和懲罰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因為家長憑藉自己的權威和優勢能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從長期效果來看,卻會形成很多負面影響,比如憤恨、報復、反叛、退縮、自卑、還有就是題主提到的脾氣大等。因此,家長一定不要被短期的效果迷惑,用嚴厲和懲罰讓孩子沒有尊重,沒有安全感,感受不到愛。
最後,看是否對孩子的管交過於驕縱。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就是要解放天性,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限制,想怎樣就怎樣,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那這麼做的後果當然是孩子沒有責任感、沒有規則、沒有合作等,如果一但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哭鬧來要挾家長。
分析完以上的情況,對於管教孩子來說不管是嚴厲還是驕縱都不是好方法。
家長可以透過正面管教的方法,用和善和堅定並行的態度,尊重鼓勵孩子。並允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好機會。
遇到孩子發錯時或有情緒時,先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讓彼此都有冷靜的時間,和孩子建立感情的連結以後再去處理。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還可以定期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主持更好,分享家庭成員的好的表現和有點改進的地方,制定一些每個人應該完成的任務和遵守的規則等。這些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也更願意參與到自己制定的規則中來。
所以,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思維和教育方式。剛開始,可能會不容易,需要你不斷學習、堅持、實踐,但為了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樂觀、有責任感、能解決問題的孩子,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和啟發。並推薦《正面管教》一書,一定對你有價值!
-
4 # 糖小果成長日誌
我這樣給題主舉個例子吧。在家裡養植物的時候,發現它的葉子黃了、掉了,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最近是不是給他澆水少了,還是說給它施肥多了,你肯定不會覺得是這個植物在和你作對,不會覺得是它非要讓你跑前跑後的照顧它。
其實,咱們養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我們的孩子要比植物複雜的多,但是他們有時候在大人眼中所謂的“耍性子”,很有可能就像植物的落葉一樣,只是在表達自己的訴求,在他們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無理取鬧”似乎是最好的引起你注意的表達方法。這種狀態,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對家長規則的挑釁,而極有可能是家長做了某件事情,或者說了某句話的一個結果,就像是沒有給植物澆水或者過多的給植物施肥導致植物葉子變黃掉落的一個結果。
另外,也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的成長到了某一個階段,也可能是他認為他自己的關注沒有達到他自己的預期,他不僅僅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他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題主可以會想下自從孩子的爺爺奶奶來了,您自己的狀態是不是有一定的改變,很有可能孩子看到了您的這些改變他的心裡有一定的不解和恐慌,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從而導致他發脾氣。
父母之間做好溝通好像我們作為父母總是很容易的就相信孩子其實心裡都很明白,他只是想一步一步地控制大人。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一切很有可能僅僅是因為他自身還不具備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呢?題主的這種情況我認為您應該先和孩子爸爸溝通下,你們兩個應該統一一個對待孩子的標準,比如孩子晚上幾點就必須要洗漱、對待大人態度要禮貌等等。
認可孩子的情緒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先對孩子表示,我明白你此刻的想法以及不開心,或者用大致相同的事例來讓孩子認為你和他有共同的感受。
舉個例子,有個小男孩兒放學回到家,很生氣的把書包扔到了地上,然後說:老師今天又當著所有人的面批評我,我再也不要去上學了!!!孩子爸爸當時正在看電視,斜著眼看了孩子一眼,說:你又在學校調皮搗蛋了吧,不然老師為什麼批評你。孩子立刻站了起來,說: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然後轉身回了自己的房間。孩子媽媽看到這一幕後跟著孩子進入了他的房間。
然後對孩子說:我小時候曾經一次上課幫同學撿了橡皮,但是我的老師就認為我無故離開座位,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吵了我,我當時也很氣憤,認為老師這麼說我不公平。孩子聽了之後,看著媽媽說:是的,老師有的時候很討厭,今天我只是向同學借了一支鉛筆,他就說我上課說話,還當著全班人說我,太可惡了。
媽媽聽了後說:後來掉了橡皮的那個同學下課後去向老師說明情況了,你猜最後怎麼了?孩子好奇的睜大了眼睛問:老師後來怎麼做的?媽媽說: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我道歉,並且還表揚我助人為樂。孩子眨了眨眼睛,羨慕的說:看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那麼的壞。媽媽又說:你借鉛筆的事情老師知道嗎?孩子想了想說:應該是不知道的,我沒有告訴他。媽媽說,你可以明天試試給老師講清楚這件事情,看看老師怎麼說?
第二天孩子放學回家,開心的告訴媽媽:老師向我道歉了,但是老師也讓我想了想今後是不是有可能避免這種誤會產生。媽媽開心地說:我猜你一定想到了更好的辦法!孩子張開了雙臂抱住媽媽的手臂,說:是的!我決定以後再文具盒裡多放幾隻鉛筆備用,老師說我的主意非常棒,而且還讓我以後遇到事情多和他溝通,他說和我溝通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想法。
看,這個媽媽的方法看似很簡單,但是卻讓孩子完全接受和執行,最後得到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不等孩子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必須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這樣不僅孩子不服氣,更容易造成孩子有樣學樣,會打斷其他人的話變得脾氣暴躁。在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我們可以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如果孩子說的沒有道理,我們可以幫助他看到他按他的想法去做會出現什麼後果。
最後我想對題主說,不要因為孩子說覺得您壞就否定孩子對您的愛。其實,世界上最最無私的愛不僅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有童真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有時候我讓糖小果做她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她也總說我是“壞媽媽”,但是如果你問她她最喜歡誰,她依然會說最愛的是媽媽。所以,不要把孩子在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說的話當真。讓我們耐心、再耐心一點去對待孩子。
-
5 # 小小思維家
學會尊重孩子,不要總是用命令他
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用一些徵詢的語氣,而不是命令的語氣。
比如:寶貝,我們該喝牛奶了,喝完要睡覺了,好不好?孩子可能乖乖跑過來喝牛奶。
要是用生硬的口氣命令他:趕緊喝完奶牛睡覺。孩子可能本意想喝牛奶,聽了這話就會說故意說不喝。結果等上了床,他還是想喝牛奶。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主意識後,就要多給他們一點選擇的空間,讓他感知到這件事情是他自己在做選擇。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聽聽他的意見
週末要去給奶奶慶祝生日,可是好久前又答應孩子去公園玩的。
那麼可以先用徵求的語氣問孩子:奶奶週末過生日,我們要不要去看看她呢?如果孩子告訴你要去看奶奶,那最好不過。
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太想去,可以這樣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奶奶早早來家裡幫你慶祝,你如果不去的話奶奶可能會有些傷心。這樣來引導孩子自己斟酌和選擇。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聽從他的安排,要比強行讓他接受大人的安排,更容易讓他接受。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多聽聽孩子的意見沒什麼壞處。
起模範作用,言傳不如身教
晚上十一點了,媽媽一邊高興地刷電視劇,一邊吼著讓孩子趕緊睡覺去。
吼得媽媽都煩了,孩子還是一遍又一遍地從被窩裡鑽出來,擠到媽媽跟前,說你不睡我也不睡。
這時候說什麼都沒用,放下手機關掉燈,讓孩子知道媽媽也準備睡覺了,他才能平靜地鑽到被窩裡。估計要不了五分鐘,就能聽到他熟睡的聲音了。
父母給孩子提出的要求,儘量自己也做到,不要兩套標準,若不然孩子肯定聽不進去。有時候吼十遍,不如示範一遍。
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從尊重孩子開始的。
如果有一段時間,孩子發脾氣的次數特別多,我們就要多反思一下,是不是在跟孩子的關子關係中,沒在把握好邊界。
和諧的親子關係,不是用父母付出的多少來衡量的,而是讓孩子獲得自由,擁要獨立的創造力。
-
6 # 旅遊達人老嶽
題主好,“六歲的孩子脾氣大怎麼辦好?”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的孩子會出現一些任性的行為,尤其是在2~4歲最為常見。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過於溺愛、嬌慣,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如果爸爸媽媽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讓步,這就讓孩子意識到了他的這種做法十分有效,以後就會不斷使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滋養了孩子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此外,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嘗試、努力做某件事情後仍舊失敗,這種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大發脾氣。對於這些情況,和大家說說我帶孫子的做法,如果覺得不可取的話,可提出你的意見。
首先,平日不要過於嬌慣孩子,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不是他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夠實現。
其實孩子的脾氣好與壞都是來自於大人的本身,我孫子每次耍脾氣時,我是採取不搭理就跟沒聽見,也不說他不罵他,等他叫我的時候我也不理他,讓他知道這是什麼感受。
他哭鬧我就讓他哭,我告訴他哭好了再來找我,若找我還在哭讓他再回去,直到可以跟我說話了,那時我問他哭能解決問題嗎?搖頭都不行,必須從嘴巴里說出不行。
所以,孩子脾氣不好愛哭愛鬧那是因為他知道這樣你們就會順從他,從今以後哭鬧你要經得住當沒看見,久而久之我相信孩子是可以變得很棒的。
別說我太狠,其實我每次這樣心裡也不是好受的,但是依他了那就是在害他,所以該鐵石心腸的時候必須鐵石心腸,該親該抱的時候多多個給出愛,慣他吃慣他喝不慣他脾氣大。大家說對嗎?
最近煩死了,公公婆婆最近來家裡住了,孩子成天動不動就因為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一說就發火還動手,要不就大哭。老公在家可聽話了,一不在家孩子就開始了,晚上因為讓他洗臉,他不洗,問他就說就不洗髮脾氣,嘰嘰歪歪的。按理說他爺爺奶奶不吭聲不管他他不該這樣子,這是為啥?到臥室氣的我答他屁股,他大哭,就記著媽媽壞,整的生氣的樣兒!該怎麼辦好?
回覆列表
孩子脾氣大,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外還有情緒管理不當的原因。我見有朋友從家庭教育方面回答了,我就從孩子的情緒管理上說說我的建議吧。
1.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陪孩子聊聊天,聊得內容可以很隨意,大人要往孩子認知方面引,譬如可以是一起評價某某孩子的行為,感覺這麼可行嗎?透過聊天明白孩子的認知程度,瞭解孩子的價值觀。六歲的孩子應該有自己的認知和是非觀了。
2.針對孩子的認知程度進行教育,讓孩子做到做事情什麼時候是對的,該怎麼做。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難的就是做到。但是正確的認知和價值觀雖然容易卻非常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礎。
3.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進行情緒教育。讓孩子知道發脾氣很正常,每個人都有情緒,而情緒來了學會發洩情緒也很重要。那麼怎麼分辨情緒,怎麼表達情緒呢?這些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互相做示範,讓孩子感受別人發情緒時自己的感受。增加孩子的換位思考和情緒感受能力。
4.控制不了的情緒,怎麼發洩?可以給孩子傳授幾個小技巧,譬如遠離情緒點,捶打枕頭,扔發洩球,大聲喊,或者流眼淚等等,這都是好的。等情緒發洩完了,心情放鬆了,情緒就過去了。
5.父母切忌不要在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給孩子講道理,要知道情緒當中的人耳朵是關閉的,甚至是點著火了的,那些道理隨時可能成為炸藥,讓後果更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