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我一分鐘

    相信在很多老年人的心裡還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那就是“養兒防老”,覺得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依靠。畢竟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觀念。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認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關係,兩者之間彼此尊重,你不限制我的發展,我也不會強迫你為我付出。孩子本應該是愛的結晶,而不是父母捆綁婚姻的武器,更不是你的人生的附屬品。如果一直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去付出,去關愛孩子的話,當現實與你的想法違背,久而久之,你內心的想法會扭曲。

    因為這種愛是有條件的,你不能平等的去對待自己的孩子,甚至不能和平的去處理你和你孩子之間的矛盾。常常會有這種場景出現:當孩子想嚴肅的跟父母討論他們之間的矛盾,希望彼此都能做出改變時, 父母卻站在制高點,對他們說“我是你的父母,養你成人,你不懂得感恩,居以這種口氣對我說話。”結果就是矛盾根據沒有得到解決,孩子會更加對父母失望。

    我不是說孩子就不需要贍養父母,當然應該,這是作為子女的責任,但是作為父母,這不應該成為你養育孩子的唯一理由,甚至成為的信奉的準則。希望天底下的父母都能保證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尊重孩子,以更加平等的態度去看待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 2 # 恰同學少年之李同學

    不認同!

    養兒防老具有時代代表性,70、80年代之前物質匱乏,人們更願意透過多生孩子提高生產力,那個年代的人普遍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養老大部分都得靠子女,所以就有了“多子多福”的說法。但隨著現代人們物質水平地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與日俱增,我們對生孩的目的也應該要隨之轉變,不應該再有養兒防老的不純目的,孩子不是物質工具,更應該是我們情感的樞紐,生命的延續。

    我也有孩子,將來我不希望他們揹負的“養兒防老”的枷鎖,但會以身作則去影響他們,發揚中國傳統美德“孝道”,畢竟生而為人我們需要親情的慰籍。經濟上我們會趁年輕多努力奮鬥,不拖累他們,讓孩子們沒有太多顧慮地策馬奔騰,放眼看世界,也不枉在這人世走一遭。所以養老還是得靠自己,一開始不抱有希望就不會有所謂的失望!

  • 3 # 使用者86127193386

    在我們這老了還的靠兒子,我們老了需要人照顧我們可以和兒子住在一起,兒子和媳婦在作飯的時候蓮父母的也做了父母也可以幫兒子作些簡單的家務認為自己不是吃閒飯的還能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我覺得養兒防老有一定的道理

  • 4 # 秦春目

    養兒有防老信心,自己信心,心情信心,喜樂信心、快樂信心,責任信心,負擔信心,完成成信心。結果誰都不準,唯有從小父母認識耶穌基督,一家人同一個信仰耶穌基督,早給兒子認識聖經,是能靠在一起有希望,不信不看的人,他無路走一直信。他們有害怕,他們有治傷,他們有難忍,他們有鬥敵,因不知道上帝使給你有,你才得兒子給你管教,要父母知道會珍惜,不是自己生出來的就隨變罵他。你罵他多,將來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

  • 5 # 細讀好文

    “養兒防老是最靠不住、最容易讓人失望的理由?”。

    先說觀點,從事實上判斷,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但從價值觀上判斷,這是不對的,因為由這句話推匯出來的結論會對社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從事實上,不帶任何道德感情因素看“養老防老”這件事。

    01 週期太長,中間不確定因素太多

    從20歲開始,到喪失勞動能力(大概65~70歲),養育子女至少20年,現在華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也就是說,子女養老時間大概平均12~15年;

    養育子女的週期很長,子女養育老人的週期也很長,中間還有大概十多年的間隔期,在這間隔期內,雙方都能自食其力(中間的計算數值可能有些不太準確,但意思你懂的)。

    這期間,變化的因素實在太多,從現實經驗來看,獨生子女家庭最大的變數就是兒媳或者女婿,而多子女家庭最大的變數則是子女間的責任劃分和內鬥。

    02 養育子女是人的天性,而養老則不是

    在亞馬遜叢林的黑猩猩群裡,你會看到雌性的小猩猩(大概處於類似小學生的年齡段,姑且叫兒童期)往往對剛出生的小猩猩(嬰兒期)特別感興趣,她會學著成年母猩猩照顧處於嬰兒期的小猩猩,而成年雄性猩猩對照顧小猩猩就沒這麼上心。

    從這個角度講,養育子女是很強的動物天性(至少雌性是這樣),在我們人類社會和其他動物社會里都能看到這一點,這種天性深深的刻在我們的DNA裡,是情不自禁的行為。

    而養老則不是,他沒有那種強烈的衝動或動機去做這件事,養老是人性和道德促使子女做出這種行為,我們也知道,道德和人性是一種軟約束,這種約束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失效的,人類進入法制社會後,用法律加強了養老行為,但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有很多事情是法律管不到的。

    03 人與人之間在長期相處中,必然會產生矛盾

    不要覺得父母永遠不會傷害孩子,有時候,父母的一些言行,也會對孩子造成莫大的傷害,甚至你都沒有意識到,就在孩子的內心造成了陰影;反過來,孩子也會傷害父母。

    又或者在其他領域遭受了挫折,承受了壓力,這種不愉快也會轉嫁到家人或者父母身上,這不是沒有案例。

    如果這種矛盾、壓力、心結日積月累,不能及時化解,相互原諒,它總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爆發,不養老、不聞不問,或者對父母態度極差,往往是這些心結、壓力在發揮作用。

    所以,從事實上看,“養兒防老”這件事確實是不靠譜。

    再從道德情感的角度看“養兒防老”這件事

    .01 道德約束

    社會道德在不同的時代會有變化,但是在養老這個問題上,子女不贍養老人,絕對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道德缺陷,從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在這一點上,基本內容沒變,這不用多說,每個人都知道。

    02 傳統文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的傳統思想,“孝道”和“子女”聯絡了起來。中國以“孝”治天下,“孝道”的重要性在中國不言而喻,但是卻和“生兒育女”聯絡起來,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正是有這種智慧,中華民族才生生不息,得以在五千年的歷史程序中,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化不斷裂的國家,因為有人啊!

    你不能說養孩子這件事不防老,不划算,你就不生孩子了,不養孩子了,這不僅是違反了人類的天性,還違反了我們的文化傳承,你要不生養孩子,你家的老祖宗第一個就不答應!

    中國之所以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在大部分時間內都保持著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其文化內容必然有其可取之處,它的魅力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03 情感紐帶(相互交換)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很大程度上,情感都是相互交換的結果,你養育子女,到老了,子女養育你,都是相互交換,不僅從經濟上相互交換,情感也是相互交換,雙方都真心付出,這不就是幸福的感覺嗎?

    建議:

    01 以身作則

    自己對父母好,子女看在眼中,等你老了,子女就會學你,也會對你好,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你對父母不好,你的子女有樣學樣,等你老了,也不會對你好,這是最淺顯的道理。

    02 儘量經濟獨立

    在經濟上能夠獨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的經濟狀況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子女,子女也是有壓力的,你的經濟狀況良好,對你,對子女,對父母都好。

    03 對孝心的索取要有一個度

    在看優酷《圓桌派》的過程中,家輝說了一句話:“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有時候,子女真的不是不想做,而是沒辦法面面俱到,所以,只要子女盡到心,就適可而止,不是一味的要求,用道德和情感要挾子女,只會引起子女的抓狂和反感。

    04 多進行情感溝通

    多溝通,多原諒,子女也會感受得到你的用心,畢竟,還是那句話,人心都是肉長的。

  • 6 # 結紅

    大家一直討論養兒防老的問題,我想中國幾千年養兒防老的習慣,我認為在經濟困難老人子女應該幫助點,目前政府也在逐步完善養老疑難問題,但在精神上子女應該多幫助老人,特別病殘者,在百忙中要抽時間探望,平時電話中給予些問候,在病中多伴護,老人心中太陽就子女,希望我們兒女盡力而為,為善良付出孝心,為自已子女樹立榜樣,我們老人在兒女困難時期多體涼,為我們這個時代更和諧做岀貢獻!

  • 7 # 清水天堂

    誰要是有養兒防老這種思想,那是自找苦吃,唯一的思想是,自己養活自己才是硬道理,不能把錢都給了子女,要為自己留點養老錢

  • 8 # 文漫漫

    我認為這個觀點還是有些問題的。

    雖然在物質方面,父母在子女小的時候有贍養子女的義務和責任,而子女在長大之後也有自給自足、自立自強以及贍養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不能僅靠物質上給予與被給予的關係來衡量和定義。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情感,是我們繁衍生息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僅僅我們人類如此,整個大自然裡面的所有生物都是如此。子女因父母而誕生,父母的生命在子女的身上延續。當子女弱小的時候,父母給他們遮風擋雨,給他們洗衣做飯,讓他們接受優質的教育。等子女長大之後,子女就應當離開父母自力更生。當父母老了以後,子女應當盡孝道,精心呵護父母的晚年生活,陪伴著他們,照顧著他們,讓他們優雅地老去。然而父輩和子女之間的這種關係不是靠物質,不是靠養老和啃老來定義的,而是靠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所維繫的。這是我們人類的本能,也是我們人類的偉大之處。

    俗話雖然說養兒是為了防老,確實有這樣一部分的原因,但這只是一部分附加的作用而已。大多數的父母只是純粹地想養育子女,讓他們生活得好,照顧好他們。很多父母到了晚年,甚至為了不想給子女添麻煩而偏居一隅。這些足以說明,當父母的是不計回報的,他們只是單純地愛著子女。

    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的,但是作為子女的我們在接受愛的同時也應該予以回報。比如上面提到的,如果父母晚年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而偏居一隅。這個時候子女應該主動地拉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應該明確地告訴父母,他們並不是負擔。有條件的就請保姆悉心照料,沒有條件的就應該和父母住得近一點,隔三差五的去拜訪父母,多聯絡父母。過節的時候去送送小禮物。天冷的時候給父母買幾件好衣服,添置一些取暖的家用電器。父母人老了,很多事情不方便,家裡也難免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一定要考慮周到,讓父母過得舒適健康又非常的安全。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講,父母在支援孩子必要的教育之後,就可以不管孩子了。而孩子雖然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也沒有嚴格的法律要求。而大部分的父母仍然能夠不計代價地支援孩子,甚至心甘情願的讓孩子啃老。而大部分的子女都是自立自強的,找到工作之後也基本上不向父母開口要錢。等到父母晚年,也能護得父母周全,盡孝道。這全都是因為我們人類因愛而偉大,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正是是其中最偉大的一種愛。

    所以我不太贊成養老和啃老這些說法。只要我們愛得深沉,我們絕對有足夠的自律去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只要我們愛得深沉,這甚至不是一種義務和責任,而是我們都心甘情願。

  • 9 # 張春龍

    我不認同,靠不住的兒子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家的兒子還是靠得住的,畢竟父母和兒子的關係是骨肉關係,如果人世間連骨肉關係都靠不住,還靠什麼呢?

  • 10 # 啊洪新鮮事

    我贊同這個說法,不管你是有錢無錢,古話就說了,養子才報父母恩,有幾個人能辦到了的勒?比如說你是當官的,你的父母病了,住在醫院,有可能你會說你上班工作很忙,走不了,都沒時間去看,甚至你還有可能說出你要身後上有老下有小,要過日子,農民伯伯就更不說了,農民伯伯一年掙不了幾個錢,有時候自己養孩子走親訪友都照顧不完,要是老人有傷風感冒,有的會送她去看一下,給一點錢,有的一點錢都沒有,拿什麼來給勒?所以說養兒防老這句話都是假的,等老人都老了,不能勞動了,賺不了錢了,他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你享受不了你們年輕人的東西了,只要平常年輕人在外面看見什麼好吃的帶一點回去給老人,有什麼好的衣服,帶一點回去給老人,那就算你孝順了,有多餘的錢經常給一點給老人,那就算不錯了,你在孝順,你想得到做不到,那都是空的,因為老人一年一年衰老,他不可能等到你有錢了才衰老的,等到如果你沒能力,它衰老了,你還是沒錢給他,你小的時候老人養小孩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等老人老了,東當部隊的時候,有誰天天守在老人的面前照顧她嘞?當官的,你的錢用不完,你怎麼不把你的工作不幹回來照顧老人呢?有沒有這種人啊?大頭老百姓還好一點,有可能天天都跟父母住在一起,經常在問,這是我的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爽最新迴應周立波資訊量巨大,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