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大健學步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夢寐以求的夙願。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就要提前介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一、注重孩子說話

    作為父母,在孩子快會說話的時候,就要引導孩子說完整的話,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崩,從小培養他的語言天賦,語言天賦好了自然而然就會有好的閱讀能力。

    二、注重與孩子互動

    從小就要教孩子一個字一個字的認識,讀唐詩、學兒歌都是好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同孩子講故事,讓他一遍一遍的閱讀。

    三、營造閱讀氛圍

    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文化中心,感受一下讀書的氛圍,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很重要,要從與孩子互動中,培養孩子靜靜的讀書能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對孩子的未來會有大的幫助。

  • 2 # 15365322394

    我是從小很喜歡課外閱讀的,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名言一直鼓舞著我,七八十年代,我有兩個孩子,由於我愛讀書,他(她)們也耳濡目染,我每天要看二三種報刊,也給他們訂了《中國少年報》,《兒童時代》《作文通訊》等,不時給他們介紹些中國和世界名著,有時還互相議論一番,透過大量閱讀,孩子們作文有了較大長進,他們曾在全國報刊上發表一些文章,這使他們更愛讀書了。現在閱讀都在手機,電腦上了,可我認為紙質的閱讀還很有必要,家長應該很好鼓勵,誘導他們閱讀更多書刊,家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

  • 3 # 麥子媽媽說育兒

    一,孩子一生下來,就可以讀書或繪本給他聽。雖然他可能根本聽不懂,但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記得我家孩子還是小BABY時,我換個尿布,陪他玩時,就有事沒事背三字經給他聽,後來,當孩子會說話時,讓他背三字經就能背上來了,不過,遺憾的是,三字經我也只背上來一部分,所以我家孩子第一次張口背三字經,也是我有事沒事瞎叨叨的那幾段。

    二,大點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只要圖,或字數很少很少的那種繪本也可以。每天晚上一段時間讀繪本給孩子聽。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安排十幾分鍾到幾十分鐘的親子共讀時間都可以。

    三,營造滿屋皆書的家居環境。在家裡的任何孩子可以到達的角落,都放上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繪本和書。孩子觸手可及,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孩子都會接受書的薰陶。

    四,給孩子佈置一個溫馨的讀書角。甚至客廳裡都可以不放電視。隨著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普及,電視的功能也越來越 小,甚至只是變成了家居的一種擺設。所以大可以把家裡的電視牆佈置成書架,或是孩子喜歡的或卡通或稚趣的讀書小天地。

    五,選孩子喜歡的書,而不是大人喜歡的書。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書,尤其是對於那些沒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選他喜歡的比什麼都重要。有興趣了,自然會讀下去。

    七,家長以身作則。空閒時間多讀書少玩手機遊戲,尤其不要在自己看電視或刷機時,卻逼著孩子讀書。家長拿起了書,孩子自然也會拿起書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暫時想到這些。期待看到更多引導孩子讀書的好方法。

  • 4 # 多特兒童專注力

    童年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大量接觸優秀書籍會對孩子的氣質、性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將讓孩子受益一生。以下是摘自各國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

    荷蘭四歲的孩子就要去圖書館

    1

    荷蘭孩子滿四歲就去讀小學,小學八年制。

    剛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去學校的圖書館借書看。學校規定,每個孩子每週可以借一本書帶回家慢慢看。至於讀什麼書,學校不管。

    借的書怎麼知道他讀沒讀呢?學校為每個學生準備了閱讀日誌,他們要記錄自己讀書的內容,還鼓勵他們用畫畫等多種方式寫讀後感。

    此外,他們學校還注重精讀能力的培養。每三天孩子們需要帶回一本不到三十頁的書在家進行精讀閱讀訓練。

    學校甚至還給家長專門發了指導,教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在家培養孩子的精讀能力。到了四、五、六年級,學校所謂的家庭作業基本上就是閱讀,孩子每天至少要讀20分鐘,並且必須自己寫閱讀筆記,記錄在什麼時候,讀了什麼書、讀了多長時間。

    日本媽媽喜歡為孩子自制圖書

    2

    日本媽媽喜歡為孩子自制圖書,她們懷著深沉的母愛,或寫、或編、或畫,內容或取自民間傳說和經典名著,或完全來自家庭生活小故事。這些圖書有的是媽媽和孩子一起製作的,有的是全家集體制作的。

    這種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圖書,比起一般的兒童讀物來,更能深入孩子的心田。

    一些婦女團體和社群還創辦了自編圖書俱樂部,通常每週舉行一次聚會,或交流心得、經驗,或展出自己的作品,氣氛融洽熱烈。

    芬蘭家長再忙都要進行親子閱讀

    3

    芬蘭曾於2000年和2003年連續兩次在國際學生能力評比中蟬聯冠軍,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名列第一,自然科學、數理能力也同樣名列第一。在成功的學業背後,芬蘭的家庭閱讀教育功不可沒。

    芬蘭家庭非常注重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習慣。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會在家讀故事、念報、講童話給孩子聽,讓孩子在家庭教育裡種下喜歡閱讀的種子。而且閱讀已經成為了芬蘭家庭的休閒方式之一。

    芬蘭的家長主要這麼做:

    每天至少保證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閱讀或和孩子一起閱讀;

    不強迫孩子閱讀,也不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為他讀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歡就要停下來,或讓孩子換一個故事;

    為孩子準備一個小書架,使孩子看書時隨手可及,便於孩子養成及時整理書架的好習慣;

    只要孩子感興趣,在外面看到任何文字或圖案都可以引導孩子「讀讀看」,也可以利用電腦使孩子關注文字和符號;

    有時間帶孩子去書店,給他買書,把書當禮物送給他。去圖書館,讓他了解如何查閱資料;

    自己讀了一些好的書,就講給孩子聽,如果孩子感興趣,就把書放到孩子能夠拿到的地方,讓他自己讀完。

    芬蘭家長還善於利用多種社會資源,擴大孩子的視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參加各種活動,如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幼兒故事時間、故事表演活動,也可以教孩子借書、還書。

    英國免費為每個兒童提供圖書資料

    4

    英國2005年啟動的「閱讀起跑線」計劃,免費為每個兒童提供市值60英鎊的資料——這些資料分裝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裡,根據兒童成長的實際需要,分年齡段以不同的方式分發。

    同時,圖書館還開展各種親子互動的閱讀活動,幫助家長掌握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家長與他們的孩子一起分享圖書、故事和兒歌。

    「閱讀起跑線」計劃,為家長提供各種與兒童分享閱讀樂趣的指導資料,這些指導資料一方面使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幫助家長掌握輔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在該計劃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經常參加「兒歌時間」和「蹣跚起步來看書」等活動。

    「兒歌時間」是為初生嬰兒到初學走路的兒童和家長設計的親子互動活動,內容包括童謠、兒歌和律動,還有遊戲、新奇小說和玩具分享等環節。

    兒童可以透過聲音和動作的模仿,練習發聲,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節奏的概念以及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家長和孩子學會後,大都將其作為家庭娛樂專案,為生活增添樂趣。

    「蹣跚起步來看書」活動面向0-4歲的孩子,為家長提供如何透過講故事、唱歌謠和韻律詩的方式來讓孩子分享閱讀的樂趣。

    兒童每次去圖書館參加活動後,館員將會貼一個小標籤在兒童的標籤收集卡上。集滿5個標籤後,兒童就可以得到一款自己喜歡的閱讀證書。

  • 5 # 女兒的玩具

    無限重複閱讀這個動作,自然能培養閱讀能力。一、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多早算早?六七個月開始接觸閱讀,是父母讀給幼兒聽。從聽胎教音樂時,幼兒對聲音是有反應的。出生後,對於聲音的敏感度會增強。透過父母閱讀,幼兒會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不要管他聽得懂與不懂,只管讀給他聽就對了。

    現在電子產品佔用了,孩子絕大部分的時間。如果在孩子沒有上電子癮之前,能培養起閱讀習慣,孩子成為電子產品俘虜可能性會大大下降。

    再者,閱讀能力強大的孩子,理解能力不會差,學習各門學科都是有好處。

    二、營造閱讀氛圍

    這是關鍵點。試想一下,一家三口,爸爸媽媽手捧手機,你玩遊戲,她看影片,孩子還能靜下心來進行閱讀嗎?身邊充滿誘惑,孩子只能是隨波逐流,一起加入到消磨時間的大軍裡。

    孩子不是苦行僧,閱讀也不是苦差事。在家裡,營造出一種人人愛閱讀,閱讀是一項愉快的家庭活動。爸爸看書,媽媽看書,孩子要樣學樣,一樣會拿出一本書來看。

    三、引導孩子回想書本內容

    回想內容,不是出題考孩子。討論書本的情節,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剛開始可能會東說一句,西說一句,這是很正常。你在耐心聽完孩子講述後,可以試著將他說到的點,用自己的話語描述一遍給他聽。對於加深孩子記憶很有益處。

    我5歲的女兒,經過兩年多的閱讀,在我不經意間,會讀一些繪本上的句子給我聽。她還能說出所讀內容,是哪本書上來的。我相信只要堅持親子閱讀下去,女兒會帶給我更多驚喜。

    閱讀能力離不開重複,對某一個領域深入閱讀後,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都會有質地提高。
  • 6 # 燕子老師說育兒

    閱讀能力是人的一種學習和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關鍵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和漸進的過程。想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從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

    好的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閱讀習慣也不例外。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堅持下去,閱讀能力便會逐步提高。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1、最早的閱讀從聽讀開始。

    孩子聽覺發育明顯領先於視覺發育。所以,一歲之前,家長可以從聽讀入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首先是聽故事、兒歌;選擇一些短小、上口的故事、兒歌讓孩子聽,可以多次重複。家長可以選擇自己講和聽錄音的方式,在某一時間段堅持讓孩子聽讀,如睡覺前、吃飯後或睡醒等。接下來是閱讀大圖書和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一定是圖文並茂、內容簡單的,圖畫要選擇內容清晰、簡潔明瞭、孩子喜歡和熟悉的,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閱讀興趣。

    2、愛讀書的家長能育出喜歡閱讀的孩子。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一個愛玩手機、看電視的家長,怎麼可能培養出喜歡閱讀的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而最直接的模仿物件就是家長。所以,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能力,自己就要自律,努力去做一個愛讀書的父母。聖教重於言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將是孩子受益終生的財富。

    3、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很重要。對於孩子來說家是愛的港灣,溫馨的家庭氛圍可以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從而產生學習和探索的慾望。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裡,不要大聲吼叫,除工作需要外,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抽時間和孩子多進行親子閱讀;制定一個閱讀計劃。比如在某一時間段是家庭閱讀時間,讓孩子在安靜祥和的氣氛中開始閱讀,喜歡閱讀。

    有個家長的做法值得稱讚:她是在孩子會說話之前,每天堅持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選好幾個故事,不斷進行重複講述,孩子基本記住了故事內容。孩子一歲半以後,要求媽媽講他喜歡聽的故事,家長故意講錯,孩子聽出錯誤後,要求媽媽重新講,媽媽就順勢把帶圖文的故事書擺到孩子面前,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慢慢地,孩子就喜歡上了自己讀書了。

    4、不妨多抽時間帶孩子去圖使館。圖書館屬於公眾閱讀場所,其學習和閱讀氣氛濃重,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安靜的進行閱讀。帶孩子去圖書館的好處是:其一、感受良好的閱讀氛圍,學著大人的樣子去看書;其二、孩子可以在琳琅滿目的圖書區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觀看。這一點很重要,便於家長髮現孩子喜歡哪一類圖書,幫助孩子選擇和購買,在家裡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陪孩子閱讀吧,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 7 # 庭爸談育兒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會連帶影響其它能力培養。

    比如堅持,閱讀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會讓孩子學會堅持。

    比如專注,讓孩子在閱讀中集中精神,會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獨立,因為閱讀所帶來的,會有各種各樣的豐富知識,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從我們讀到他自己主動讀。這個過程是一個獨立的過程。

    比如自控,在讀得開心時,需要懂得注意時間,不是一讀就讀到停不下來。

    那麼,如何培養閱讀能力呢?

    1、父母的陪伴與支援是孩子閱讀的重要支援。

    如果父母不喜歡看書,只是拿著手機玩遊戲,卻要求孩子看書。我們說的和做的是脫節的,孩子自然是學我們的行為,而不是聽我們據說的。

    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看書是親子間共同閱讀的過程,是一次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所以,需要父母去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帶著孩子一起閱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前提。

    2、環境對孩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設立閱讀角,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這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直接的影響。設立閱讀角要注意:A、沒有干擾源;B、有一定的空間;C、要有桌子和書架;D、注意安全和燈光。

    3、閱讀不要只停留在讀和看上面。

    閱讀的效果,跟我們所呼叫的感官有直接關係,調動得越多,則效果越好。閱讀不只是讀,還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做(動作),甚至是根據繪本故事來做角色扮演。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快喜歡上閱讀,屢試不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88龍年五行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