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投資988
-
2 # 周兵
根據我的個人觀點,服裝製造業的利潤會越來越少,為什麼這樣說呢?以下為大家進行分享
本人之前在服裝代加工企業做過工作,由於人工成本過高,每年都在攀漲,現在的服裝代加工企業員工工資漲到了200元甚至300元每天,由於生活環境,商業社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一代的縫紉機工,越來越少,幾乎沒有年輕一代,因為現在的80後,90後一代,對於這樣辛苦的勞動,根本就吃不消,都會選擇比較清閒的工作,比如?銷售,財經,等工種,由於人工成本過高,很多的製造業選擇了採用機器自動化進行生產加工,但是,機器裝置的成本過高,服裝代加工的利潤,很難支撐,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造成了製造業利潤降低,還有一方面就是整個服裝行業的小眾化,小品牌化,柔性化私人定製化,越來越多,很多的傳統制造業傳統服裝,設計公司,不能夠滿足當代人類對服裝的需求,個性化定製需求。
服裝製造業的前景一定是基於社群小程式社交化的,而非是經過設計公司,時尚公司,時尚州來採取的服裝設計進行製造業代加工,大量的生產利用批發省代,市代傳統渠道模式,電商平臺進行產品的銷售,這樣會造成消費者對服裝的款式,樣式,顏色,設計都不滿意,造成了供需不對稱,必定出現供給側改革,一定要擺脫這種傳統的製造業,思維。
一定會有全新的設計公司對應全新的自媒體社交平臺,透過對人群,進行社互動動來共同探討服裝的樣式,款式,顏色,設計等多方面,做大家喜歡的服裝,其次,讓這些服裝在服裝製造廠進行代加工,還會有某一類以後甚至更多,某一個群體,某一個年齡段喜歡什麼樣的服裝顏色設計?有自己的個性化定製,個性化需求,透過小批次生產,解決這些需求,個性化需求,對於服裝製造業利潤會有所提升,對稱的全新的自動化流水線,能夠快速的進行,產品完成,交付,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時間,快速滿足了該群體個性化需求,服裝設計,個性化,品牌自定義化。
-
3 # 景東混搭服裝
現在服裝製造業利潤如何?前景如何?
其實作為國民消費:吃,穿,住,行!前景永遠都有,對於利潤就得看自己的定位了!
就說吃吧,幾十塊也能吃好吃飽,幾百塊也可以吃好喝好!那幾萬幾十萬也就為了吃好喝好!還有最近的孫晨宇,為了一頓和巴菲特老爺子吃飯,花3000多萬,別人也吃好喝好心情還好,只是對於看熱鬧的人來說,就什麼說法都有了!值不值得我們外人說了不算!你說這頓飯利潤如何呢?我不敢說,我也不敢問!
在說住吧,我從小到大住過最好的,最舒心,也是最貴的,那就屬希爾頓了,別的再高檔的我也不敢住,也住不起!你說一晚上1600元,那利潤如何呢?
在說說行吧,現在的滴滴打車,在出行方面,那也算天下無敵了吧,計程車的空間被壓縮的,就連喘氣都難!一組滴滴打車,把人又無形中三六九等了,快車,專車,豪車那個差價不是一般般吶!你說利潤如何?反正我不敢說,我也不敢問!
最後,我們探討探討穿吧。
一件衣服,便宜到幾小塊,到幾十塊,幾百塊,在到幾千塊,或者幾萬塊,你說那個利潤高?這個其實我也不敢說,也不敢問!
或者我可以說說,我本身就是開服裝店的,沒利潤的我賣過,就比如多年以前,我開了幾個運動品牌店,具體是這樣的:一個店,房租基本都在10萬一年,員工一個店4/5個人配置,平均工資1800元/人,水電一個店一個月1000元左右!運費一個店一個月500元左右!但是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進貨折扣高,平均按照5折進貨,幾折賣呢?年平均折扣能達到8折那是相當不錯的了,自2009年以後,運動品牌開始萎縮,年平均折扣就越來越低,到最後就是5折銷售都開始困難了!你說到這個時候,利潤呢?說多都是淚了!
當然,服裝行業就如同股市,有風格切換這樣的說法,不停變換題材和風格!後來就是女裝行業的爆發了,我在運動行業是虧錢的,我進入的晚,出來的更晚!虧!
還好,一直都在女裝行業中,女裝是真正讓我扭虧為贏的行業,也是讓我買房買車的行業!你說女裝行業,好嗎?利潤呢?你覺得呢!當然,現在,電商衝擊,各路大神各顯神通!實體女裝店的空間不停壓縮,但是這個時候真正考驗老闆的時候了,我們活下來了,還活得不錯,你說,利潤呢?前景,我一直都是確信,服裝行業永遠有前景!
-
4 # 數字財經智庫
服裝製造業利潤如何?這個要看什麼規模的,沒辦法統一。但是有一個現實就是傳統服裝製造業在過去幾年受到了衝擊,競爭激烈,利潤下滑。我們先來看看幾家上市公司的利潤情況。
1、申洲國際,中國最大的服裝代工廠
2018年申洲國際實現營收達209.5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淨利45.4億元,同比增長20.7%。申洲國際是中國市值最高的服裝公司,高達1527.27億。
申洲國際的客戶有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安踏以及休閒品牌的優衣庫等,除了在中國建工廠以外,在越南、高棉等東南亞國家也建了不少廠。
申洲國際的利潤為什麼能達到這麼高,核心原因在於其加工技術的提升,採用機械化取代人工,同時提升產能效率等等,是代工廠裡面利潤最高的企業。
2、晶苑國際,香港最大的服裝代工廠
香港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服裝代工廠,2018年營收達24.96億美元,利潤為1.49億美元,同比增長0.5%,整體上來說利潤不算高的。
3、裕元集團,世界最大的製鞋企業
裕元集團2018年營收96.95億美元,同比上漲6.29%;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滑40.85%至3.07億美元。其客戶有耐克、阿迪達斯、Newbalance、Timberland等等,主要代工生產知名的鞋。
從這三家公司來看,利潤有高有低,還是要看各個公司的經營水平情況。大公司體量大,一般都能維持下去。但是對於中小服裝廠,日子其實很難過。在過去幾年,倒閉了不少服裝廠。即使是品牌,如海瀾之家的庫存,都高達近100億,非常恐怖。
不過,服裝行業規模大,還是非常有市場的,想做還是有機會,利潤還是有的。
-
5 # InBrand
服裝行業的定價意識目前還停留在可見性成本核算層面,這是國內服裝業發展的一大問題。由於整體市場對價格行認同包括消費者都是在追究做一件衣服成本是多少,而從來沒有人理解創作一件產品的總體價值。所以品牌適中處於毫無品牌溢價能力可言的境地,這其中不乏品牌商沒有創造出引領市場創意產品的堅定信念,也包括不重視真正具有創造力的設計師的發現與培養,抄襲國際流行設計的依賴性習慣已將品牌的創造溢價價值的能力完全吞噬。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幾乎所有品牌包括媒體設計師都在不遺餘力的熱衷追逐所謂的流行趨勢,從而完全喪失自己的特徵,而縱觀國際大設計師從來不看市場上在流行什麼,他們只是醉心於自己的設計世界,將自己對世界的全部認識用視覺語言向人們傳遞著屬於他們內心的表達。由於我們是從製造加工開始進入市場的,所以,這個慣性思維一直延續至今,加之對版權的保護相對沒有西方發達,致使整個創意產業都面臨著山寨遠比創作賺錢快。市場發現到今天,如果仍要以傳統的思維評估定價問題,對於創造品牌創造力價值是無望的,設計師還沒有批發檔口的賣貨店主賺錢,如何推動從量到質的轉變。
-
6 # 服裝創業龍哥
1.其實,現在服裝製造行業的成本(面料,加工,人工成本)等市場都很透明,服裝採購商,批發商,總代理之類的對服裝行情也是瞭若指掌,出貴了,他們也不會要,從這個角度來說服裝製造業賺的利潤是很合理的,透明的也就是說利潤是很很低的!
但是服裝製造業利潤低,並不代表服裝行業的利潤就低,在服裝銷售的流通行業裡,由於不同的銷售渠道,對應不同的消費群體,所以很多時候很多服裝利潤是很暴利的!
比如做高階奢侈品的那些一線品牌,很多服裝人到廣州白馬,uus等進價400-500的品牌練習裙,拿到自己店面會以300%以上的利潤進行定價,一件400-500的衣服,賣兩三千一件很正常!
畢竟做高階奢侈品是靠利潤而不是靠跑量生存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到了這個層次的消費者買衣服買的是一種感覺,一種尊貴,賣便宜了他們還不會買,覺得自己的身份掉價了!
再比如尾貨庫存行業的暴利,因為筆者也是做尾貨庫存批發的!十塊以下的品牌尾貨(當然不是當季的款式)散批可以批到了三四十,到零售端,或者店面賣兩三百,翻了十倍的利潤也是正常現象!
現在的很多零售實體店,比如某休閒服裝牌子,Ding騾,很多的是尾貨充正貨一起賣!只要款式好,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它是尾貨,同樣以正貨的價格買單!
2.這幾乎已經是行業的潛規則,尤其是外貿原單尾貨之類的水更是深,什麼高仿,A貨,B貨,C貨,D貨,換牌,貼牌之類的多如牛毛,比如海瀾之家這幾年的假貨,仿貨就很多
所以服裝行業是個水深,複雜的行業!正規渠道,透明化的銷售渠道利潤是比較低,比較透明的!
而非常規渠道,服裝的利潤卻是很暴利的!
3.反觀服裝製造業,公司老闆一般把人工,材料,加工成本之類的所有算完,比如像很多的大陸,雜牌貨!服裝工廠的利潤一般是一件賺3~5塊,很多中低端的工廠老闆是,十塊賺一塊,也就是說這個服裝所有成本算下來是十塊出廠價老闆是要賺一塊的,二十塊賺兩塊,三十塊賺三塊,大概就是這樣的模式
不賺錢的是大家都不會幹,但是賺多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做生意的哪個不是精打細算!
再合理的利潤範圍內,讓別人賺別人應該賺的,不要理別人賺多少,而是要思考你拿貨或者合作在不虧本的情況下,你賺多少!
這就是我們找很多服裝工廠合作時方式,策略和行情
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和民生相關的行業都是旱澇保收的。服裝及行業也不例外。特別是生活進入富裕時代,私人訂製將是服裝行業的新亮點。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