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來一暑往

      姜維,字伯約,乃天水翼人也。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為人孝順,人多敬仰。西蜀輔漢將軍,平襄候,總督諸處軍馬。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深得丞相諸葛亮信任,諸葛亮的家傳弟子,衣缽傳人。  姜維本來是魏天水郡太守馬遵帳下中郎將,為天水郡軍事參謀。諸葛亮第一次伐中原先是大敗西涼大將韓德,安定太守崔瓊,佔長安城,圍困安定城。後又圍困夏候琳於南安城,克城指日可待,生擒夏候琳,餘部大敗而逃。蜀軍軍威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天水郡,諸葛亮借夏候琳名欲用詐計誘騙馬遵率兵救安定,趁虛拿下天水郡。時為馬遵帳下中郎將的姜維認為諸葛亮軍圍困南安,水洩不通,南安城中夏候琳部軍種必定無人能突圍而出。調馬遵之兵往安定,南安救崔瓊,夏候琳乃諸葛亮調虎離山之計。建議馬遵將計就計,破了諸葛亮調虎離山之計,大敗趙雲劫城之軍。  姜維的出現完全打亂了諸葛亮北伐中原的計劃,令諸葛亮憂慮萬分,不得不親自任為軍隊前部先鋒。天水郡城邊再騷擾諸葛亮,令諸葛亮毫無辦法。只得拿她母親開刀,分兵攻打姜維母親所在地翼城,姜維乃大孝之子,聞母事急,遂引兵往姜維疾駛。諸葛亮終於可以舒了口氣。  後來諸葛亮用反間計成功離間了姜維與馬遵的關係,姜維進退不能,走投無路,又見諸葛亮能禮賢下士,誠意待自。於是誠心而降。姜維的歸降,伴隨諸葛亮東征西伐,令諸葛亮如虎添翼,是諸葛亮軍事,政治上的得力助手。  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雲梯,制衝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諸葛亮鬱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禦戰,防禦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於是建議諸葛亮暫停攻城,派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關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裡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於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攻克祁山,姜維功不可沒。  諸葛亮五丈原病危,禳(rang)將星失敗時,將平生所學“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及“連弩”之法圖本悉數傳給姜維。諸葛亮帳下將軍有忠有勇無數,特傳給姜維,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信任和厚愛。諸葛亮一歸天,姜維臨危授命,穩定軍心,挫敗魏延反叛逆行,率兵安全退入棧(zhan)閣道口,漢中。  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雖九圖中原而未果,可其智謀兵法運用令人稱絕。蜀漢延熙十六年秋,姜維起兵二十萬,令關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夏候霸為參謀,張嶷為運糧使,軍出陽平關,正式第二次舉兵伐魏。攻南安城用埋伏計圍困司馬昭於鐵籠山,鐵籠山泉水不敷,人馬枯渴,幾乎令司馬昭命喪鐵籠山。姜維之智,後人有人詩讚曰:  妙算姜維不等閒,  魏師受困鐵籠間。  龐涓始入馬陵道,  項羽初圍九里山。  姜維引兵五萬,以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法,進軍望庖,第三次伐魏。兵至洮水,破釜沉舟背水而戰,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敵首萬餘級,王經敗逃狄道城。姜維大獲全勝,驕傲輕敵,意欲乘勝追擊王經,拿下狄道城。前軍都督,扶風太守將軍張翼認為姜維功績已成,達到震懾魏軍目的了,勸姜維及時收兵。張翼此建議不無道理,狄道城垣堅固,防禦工事堅固,易守難攻。假若姜維乘洮水之勝,招撫羌族人馬,東取關隴,魏兵不戰自亂,狄道唾手可得。然而姜維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固執地認為魏兵新敗,軍威不振,拿下狄道易如反掌。於是分兵八面猛烈圍攻狄道城,然而連攻數日,攻城毫無進展,姜維完全無計可施。被趕來助戰的袞州刺史鄧艾用聲東擊西計,姜維為避免四面作戰引軍堆回劍閣,屯兵鍾提。姜維第三次伐魏,斬魏兵萬餘,軍事上可說大獲全勝,被後主劉禪以其洮西軍功封為大將軍。然而兵退漢中,屯兵鍾提,宣告第三次伐魏以軍事上的全勝而告終。  姜維屯兵鍾提,時刻算著何時伐魏。於是大宴諸將,商議伐魏之事。令史樊建進諫認為魏國地廣人多,急攻不可得,加上前面雖屢次舉兵征戰,但未獲全功,中途而止。夏候霸亦認為魏國鄧艾足智多謀,今又被新封為安西大將軍,必定在關隘險要處加強戒備,急攻不可得。姜維力排眾議,認為此時攻魏在五個方面有絕對把握,所謂“五勝”。洮西新敗,魏軍銳氣盡挫,我軍雖退,但未損兵折將,在氣勢上壓倒魏軍,為“一勝”;魏軍只有陸地步行而來迎戰,而我軍乘舟車進軍,以逸待勞,此為“二勝”;魏軍皆烏合之眾且軍法不嚴明,我軍訓練有素,素質上勝過魏軍,此為“三勝”;我軍兵出祁山,祁山乃糧食豐產之地,隨時可以就地補充軍糧,此為“四勝”也;魏國地廣,各處關隘頗多,聞我軍舉兵而進必定分兵把手,我軍則集中優勢兵力襲擊一處,此為“五勝”也。姜維的攻魏“五勝”論,充分體現了姜維戰略戰術素養,它仔細比較和分析了自軍與魏軍的特點,最後得出戰敗魏軍的可能性。“五勝”論在理論上戰勝魏國是可行的,軍事上戰勝鄧艾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姜維太低估了鄧艾的軍事素養和謀略智慧。  隨後姜維中鄧艾計兵敗“段谷”,祁山失守,守將鮑素陣亡,扶戎將軍,兼關內候張嶷戰死,蜀軍死傷無數,姜維死戰得脫退回漢中,大敗而回。姜維遭遇軍事上的第一次嚴重失利,於是仿照諸葛亮當年兵敗自貶做法,上表自貶為後將軍,但仍行大將軍事。姜維第四次伐魏以軍事上的慘敗而告終。此役亦是姜維第一次敗於鄧艾手下。  蜀漢延熙二十年,姜維親選西川勇將蔣舒,傅儉訓練兵馬備戰,第五次興兵伐魏。聞魏國高平候,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聯合東吳孫琳與魏天下大兵馬大都督司馬昭內訌,司馬昭挾持魏太后魏主曹髦親征。姜維決定趁虛舉兵伐魏,取駱谷,度沈嶺。用火箭火炮猛烈圍攻長城,力斬魏長城守將司馬望部將王真,李鵬於馬上。眼見長城就要拿下,忽然鄧艾軍到,長城久攻不下。又聞司馬昭大敗諸葛誕和東吳孫琳,已引兵來救長城。姜維為避免三面作戰的不利局面,於是退回漢中,姜維第二次敗於鄧艾手下。此次伐魏又成泡影。  蜀漢景耀元年冬天,姜維與夏候霸總督中軍,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王含,蔣斌為左軍,蔣舒,傅儉為右軍,胡濟為合後(即後勤),起兵二十萬,正式第六次舉兵伐魏。祁山對峙,姜維按諸葛亮八陣之法,依天,地,風,雲,鳥,蛇,龍,虎之形狀排軍列陣,用“長蛇卷地法”與鄧艾軍前鬥陣法,大敗鄧艾。鄧艾無計可施,借軍前鬥陣法之機,欲偷襲姜維軍後。姜維早有預備,再大敗鄧艾於祁山,鄧艾身中四箭逃到渭南,魏軍大敗。鄧艾無計可施,只得用反間計令後主劉禪星夜詔姜維回朝。姜維被迫無奈退兵,第六次伐魏中途流產。  姜維第六次伐魏中途流產後,退回漢中。聞司馬昭弒魏主曹髦於南闕,姜維伐魏出師有名,乃起兵十五萬,令以廖化,張翼為先鋒,姜維第七次伐魏正式開始。令廖化取子五穀,張翼取駱谷,限令二人在兵出祁山務必拿下。取斜谷,姜維智識鄧艾參軍王謹詐降計,大敗鄧艾於檀山谷,鄧艾丟盔棄甲,險被蜀軍抓獲,狼狽而逃。此次伐魏姜維雖大勝了鄧艾,然而自己卻損失了大量糧草,又被燒燬了棧(zhan)道,於是引兵還漢中休養。第七次伐魏嘎然而止。  姜維第七次伐魏剛結束,姜維不顧大臣,諸將的強烈反對,連夜修好了棧(zhan)道,興兵三十萬,兵鋒直指洮陽。兵至洮陽,先鋒大將夏候霸入空城,中鄧艾埋伏計,全軍覆沒,夏候霸本人亦戰死。後人有詩嘆曰:  大膽姜維妙算長,  誰知鄧艾暗提防。  可憐投漢夏候霸,  頃刻城邊箭下亡。姜維聽將軍張翼趁虛圍攻祁山計,與鄧艾打得難解難分,眼看鄧艾抵擋不住,卻被後主劉禪聽信宦官黃皓讒言再次詔回朝,姜維為遭諂害,借屯田名解職避禍於沓中。至此姜維九圖中原願望徹底落空。  司馬昭趁姜維屯田沓中,舉三十萬精兵大巨進攻蜀國。姜維幾次發急文至成都讓後主劉禪做好迎敵準備。但劉禪寵幸宦官黃皓聽信巫婆,對魏軍的進攻毫不在意。魏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取陽安關,再克漢中,又克樂城,漢城。漢中所有險要關隘已被魏軍所取,姜維縱使有諸葛亮之謀,此時亦回天乏術。姜維只得引軍退守劍閣,再圖良策。但等到鄧艾偷襲陰平得手,江油城失守,諸葛瞻父子戰死,成都危如累卵。後姜維見後主劉禪投降了魏國,守劍閣已無多大意義。此時鐘會大軍圍困劍閣,姜維用緩兵之計假投降騙取了鍾會的信任。先是離間了鍾會與鄧艾的關係,令鄧艾被解除了兵權軍後審問。隨後又唆使鍾會謀反,共同討伐司馬昭。姜維此計令魏軍諸將互相殘殺,目標就差一步。可惜舉事不秘,鍾會秘謀被部將所殺,姜維亦自殺身亡,時年五十九歲。姜維之死,後人有詩嘆曰: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候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神勇指數:★★★★★★★★★★  武器裝備:長銀槍  智慧指數::★★★★★★★★★★  謀略指數::★★★★★★★★★★  缺點:恃才自負  優點:文武雙全,智勇足備,軍事謀略與政治智慧俱佳 參考資料: http://club.book.sina.com.cn/yuanchuang/chapter.php?id=52814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ows 10 20H1是否支援藍芽5.1的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