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戀WJP

    朋友們好,我是鄉戀。題主問,幼兒園到底要不要過早的教知識?感覺女兒都在學一年級的課程了。

    我可以十分明確地告訴你,你女兒所在幼兒園的做法是違背國家教育部規定的。

    凡這樣做的幼兒園,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村幼兒園;一種是私立幼兒園。他們只所以這樣做,就為圖省事。教文化課甭大場地、甭器材、教師備課容易。

    正規公辦幼兒園,對入園兒童主要進行道德教育、養成教育、學習生活訓練、音體美等活動。也串插極為有限的文化課學習,但絕不佔幼兒的主要精力。

    題主發現幼兒園違規教孩子文化課,可到當地幼教管理部門反映。幼教管理部門,大都設在當地教育局,也有極少數設在工會或婦聯。

  • 2 # 小妞老爸

    現在的幼兒教育環境就是這樣,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確實是一大部門幼兒園小學的現象,我們這有一個很有名的幼兒園連鎖機構,遍地分校,主打就是教學,學習的都是部分小學的知識,有供就有求,很多家長提前報名排隊,這是一個互相認可的問題,你說他這麼教不好嗎?不好還有這麼多的家長認可,因為這是一個連鎖問題,因為大部分小學1.2年級不教授基礎的知識。

    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我這的師大附小小學老師就不是很喜歡這樣幼兒園出來的孩子,覺得他這出來的孩子沒有靈氣,孩子過了3年級以後學習很吃力。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釋放天性,讓孩子在素質教育中成長,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的,讓孩子找到學習方法比強行提高更有效率,你決定不了幼兒園教什麼,但是可以選擇幼兒園,選擇以後上什麼樣的小學,提前準備。

  • 3 # 會走路的香蕉

    不要焦慮,幼兒園所提前教授一年級的知識,無疑也就是數字、古詩、拼音,所用的方法非常枯燥,讓孩子跟讀,過早的學習有利也有弊。弊1、過早的開始學習枯燥的知識會讓孩子後期對學習無法產生興趣2、上一年級時孩子對所學內容都會時,產生自滿的心態,上課不認真聽課3、父母也會容易忽略對孩子課本預習的重要性利1、上一年級父母不會擔心可能更不上2、入學考試時第一的高分會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自信3、同步緩解父母焦慮的情緒如果有這方面的想法最好媽媽自己在家陪孩子做遊戲的時候教一些,既不會讓孩子反感也能讓孩子學到點知識。

  • 4 # 龍城睿睿媽

    國家教育部早就下發過檔案《教育部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檔案明確指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化的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提前進行各種活動來強化訓練學習,不得給幼兒佈置家庭作業。

    為了防止出現漏洞,檔案還明文規定: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的招生政策,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嚴禁小學舉辦各種形式的考核、面試、測試等招生選拔考試,嚴禁小學提前招收不足入學年齡的幼兒接受義務教育。

    【幼兒園為什麼不要小學化?】

    家長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家規定孩子必須滿6週歲才可以上一年級,而不是規定五歲,四歲甚至是三歲?

    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信都明白,因為孩子太小了,很多東西還不能去掌握。正因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來決定,所以幼兒園階段,國家不予許給孩子進行小學化教育,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不讓孩子去學一大堆知識、算數等。

    孩子在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在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應該享受孩子應有的童年,從心理條件來分析,孩子有四個認知發展階段,2-7歲屬於前運算階段,這階段的特點是:

    表面思維,受控於右腦的反射結果幀及反射結果的總結。

    運用符號的能力,善於用語言符號、身體動作來表達心情。

    智力活動處於表象階段,沒有深層次的認知。

    思維不可逆,單向思維,就像ta知道你是媽媽,但不清楚ta是你女兒。

    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所以,這時期家長和學校讓孩子接觸再多的知識,即使背出來了,算出來了,也都是死背硬算的階段,孩子是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的,也更加不具備邏輯思維運算,孩子最多算一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幼兒園給孩子小學化的副作用有哪些?

    ▶ 從情感角度出發

    孩子在幼兒園本來是做遊戲的,不讓孩子玩,無異於在剝奪孩子的童年,孩子缺少了天真和快樂,現在的幼兒園小學化實際上是褻瀆了孩子的童年。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小學化的幼兒園和學前班是摧殘兒童的集中營。

    ▶ 從生理角度出發

    幼兒園小學化屬於過早、過度教育,都是摧殘兒童,大腦神經會自我保護,導致孩子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孩子為什麼越來越遲鈍?為什麼感覺成書呆子?很多都是這個原因。

    ▶ 從認知角度出發

    讓幼兒園的孩子直接學習小學內容,相當於讓孩子跨過本階段,跳到下一階段,這打亂了孩子正常的認知發展順序,破壞認知的過程,阻礙孩子的獨立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每個階段都是上一階段的延伸,和下一階段的準備,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

    ▶ 從人格角度出發

    強迫孩子去學習和做小學生的事情,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無能感和挫敗感,因為孩子會發現太難了,總也學不好,會喪失自信心,甚至會出現厭學的情緒,進而導致不好的人格等,所以請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超出ta們理解能力的知識。

    ▶ 從興趣角度看

    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不讓學,硬讓學認字、算術、拼音、外語等孩子不感興趣的,孩子會退縮、厭學甚至產生退學的念頭,從而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

    ▶ 從習慣角度出發

    給孩子強制灌輸,會導致消化不良,像很多地方,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只要求孩子一直背誦,只要孩子可以背下來就可以,導致孩子認為背下來就學會了,而不是理解內容的含義,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的成績也不會好到哪裡。

    學齡前的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什麼?

    幼兒園需要讓保育和教育相結合,促進孩子感官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形成和發展孩子的語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瞭解社會規則,促進身體和人格的健康發展。

    1、良好的習慣

    孩子在幼兒園裡,一天的生活其實都是教育,老師會在每天的流程中教會孩子講衛生、懂禮貌、不偏食、不挑食、愛運動、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識等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是奠定孩子未來教育的基石。

    2、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強的人越能適應新環境,越敢於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兒園裡,老師會讓孩子自己動手,整理床鋪、自己進餐、穿衣、如廁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學習能力

    3-6歲,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通常會用孩子最感興趣的遊戲模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習得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探索的能力,為將來上小學做好準備。

    4、社交能力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其實是一個小社會,在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怎樣建立友情、怎樣保持友誼、出現矛盾時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也學會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

    很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比其他孩子笨,所以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其實對於孩子而言,ta是否喜歡和願意去接受呢?相信很多家長不會去探究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懂什麼,家長不給操心孩子就完了”……這些話太熟悉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作為孩子的家長,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心態讓孩子去學習家長想讓學的知識,不能強迫,這樣會適得其反:

    1、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來接觸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行為、認知都還沒有成熟,此時孩子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興趣範圍內,讓孩子接觸知識和文化,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2、家長讀書讓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的行為習慣,最好的養成時間是在學齡前(在6週歲前),在這個階段,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則是最好的榜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各種文化知識、行為習慣,是對孩子最自然,是最根深蒂固的教育。

    3、尊重孩子意願不強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文化知識,有的孩子愛玩泥巴,喜歡運動等,讓學齡前的孩子去認真的接受文化知識,本來就很困難,如果家長這時不尊重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學習,那孩子很容易對學習產生排斥的情緒,最後真正害怕去上學。

    4、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各種上培訓班,鋼琴、街舞、英語、畫畫等,平時上幼兒園,週末也沒時間休息,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太辛苦了,家長真的是太想出成績了”……於是問孩子的想法,孩子卻說自己週日下午時間還空著,想學游泳,其他人勸家長給孩子減少一些培訓班,可是孩子不願意,因為ta非常享受這些學習的過程。所以說,在別人看來,孩子壓力大,但孩子覺得非常有意思,並樂在其中。

    其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學霸,也有可能自己的孩子是個學渣,說實話無論學霸也好,學渣也好,睿睿媽認為,在學齡前讓孩子接受知識,滿足以上這幾個條件,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大,同時有利於孩子心性、親子感情;但如果孩子沒有滿足上面的條件,家長切記不要急於求成,遵從孩子的決定,尊重孩子,靜待花開。

    家長對孩子的入學準備,不要搶跑,就像一場比賽,是有規則的,你要搶跑,一次警告,兩次直接出局,但是現在很多家長,總覺得讓孩子先學一些,多學一些,不管怎樣,將來上學學習起來就會簡單一點,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家長操之過急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起來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起來走在你的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有屬於自己的步程,幼兒園是孩子最後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將學習的包袱過早地放在孩子的肩上,讓孩子失去最後的快樂。

  • 5 # 豆媽帶娃

    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給予禁止。所以在官方看來,是不建議過早讓幼兒園的孩子學習小學知識的。

    而我個人的看法,也不贊成孩子過早就接觸小學的課程內容。因為在幼兒園階段就學習了小學知識,在一二年紀父母可能會看到孩子的優勢,但在三年級以後,孩子就會開始覺得學習很吃力。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年級效應」了。所以相比於讓孩子提前去學習小學知識,還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幼兒園大班期間,父母可以著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意識。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在規定的時間沒有完成的事情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為自己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安排和計算好時間。這樣,等孩子上小學後,就不會養成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了。

    二、每天放學“坐”十分鐘

    我所說的“坐”,並不是靜坐。而是每天放學後給孩子安排一些“學習任務”,例如:每天看十分鐘繪本故事;練習寫字;畫一幅畫等等。

    目的不是讓孩子去做多少作業,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做得有多好,而是培養孩子養成“坐”的習慣。因為小學後的家庭作業比較多,如果孩子沒有這個坐著寫作業的意識,到時候家長輔導作業時,肯定就會上演一場雞飛狗跳的大戲了。

    三、無意識學習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後,會開始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特別是大班的孩子,有時候走在路上,他們也會指著路牌上的字問你怎麼讀。所以,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無意識”的教育。

    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場合不夠正式,孩子會記不住事兒,其實這種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才更能讓孩子記憶深刻。學習是沒有地域限制的,只要你的教授過程足夠有趣和好玩,孩子自然會學會很多的知識。有時候,甚至比坐在書桌前正兒八經地學習更有效。

    雖說明令禁止幼兒園不能小學化,但真正能做到的幼兒園畢竟是少數。所以,家長的心態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幼兒園可以學習小學的知識,但家長要知道,在幼兒園的學習,目的不是讓孩子上小學後更輕鬆,而是讓孩子大概有一個認知。孩子能學到多少,接受到多少的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沒有感覺到上小學是一種壓力。

  • 6 # 用什麼名呢

    可以教一些簡單的知識,但是過於複雜的自我感覺還是不易過早教育。畢竟孩子還小,不應該讓孩子的快樂童年不快樂。

  • 7 # 仟言育兒

    幼兒園到底要不要過早教知識?教育部已經發出通知明確禁止幼兒園及一切幼小銜接機構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要求小學必須“零起點”教學。按照相關規定,幼兒園是不允許在相關課程內教授這類知識的。但為什麼還會出現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

    因為一些家長在搶跑。

    家長覺得幼兒園提前學一些基礎知識,上小學後孩子的學習會更輕鬆。再者參與搶跑的家長不在少數,僅憑相關部門的一紙“通知”根本無法動搖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

    所以,幼兒園到底要不要過早教知識,沒法一概而論。對幼兒園做法有異意的話,最好的辦法是瞭解一下孩子將要入讀的小學,瞭解小學老師授課的進度快慢,再決定如何看待幼兒園過早教授知識的利弊問題。

    1、幼兒園教授知識的好處:

    幼兒園提前教授知識,孩子得以在擇校選拔的時候,有較充分的準備。

    另外,入讀小學後,由於之前打下的基礎。上課內容孩子理解得快,吸收得快。孩子學得又快又好,從這方面來說,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自信。

    雖說不贊成幼兒園教授知識,但是大環境如此,大家都在上呢。不少之前反對上幼小銜接的媽媽們都表示,當孩子進入小學後發現,其他孩子懂的真的好多,老師上課進度真的好快……

    2、幼兒園教授知識的弊端:

    在孩子心智沒有達到就學年齡之前,要求孩子長時間靜坐、教授識字、計算、英語,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發展的約束,不僅遏制孩子的想象力,增加了孩子的厭學情緒、還有可能孩子因為提前學過,導致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課的情況發生。

    3、幼兒入讀小學前應該關注的問題:

    前面分析了提前教孩子各種知識的弊端,那麼幼兒園階段我們該關注哪些問題呢?

    閱讀能力

    閱讀不僅能拓寬孩子的眼界,豐富詞彙儲備,上小學後,閱讀能力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行為引導

    幼兒園的孩子,思維比較直觀,遇到問題很容易情緒化。家長可以從日常的生活中引導孩子,針對具體的事件說出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後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

    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

    即將步入小學,力所能及的事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外出時整理自己的小揹包、收拾玩具、自己的髒衣服放入收納筐……都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以上便是幼兒園到底要不要教知識的分析,至於最終家長如何選擇,是否接受學校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跟對孩子學業的規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你逢人就想推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