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沉淪錦年莫如初見

    毛主席曾評價過,中國歷史上兩個半完人,孔子一個,王陽明一個,曾國藩半個。

    立身立德,立功立言。孔子做到了,王陽明也做到了。

    儒家思想傳承幾千年,孕育了整個華夏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王陽明雖然學貫儒釋道三教,但骨子裡還是儒家思想。陽明心學影響了明朝半個朝代,以及日本等其他國家也都是深受陽明心學的影響。

    習近平也多次提到知行合一。

    同樣都是聖人,同樣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比較他們誰高誰低本身就是很幼稚的行為。

    因為根本就沒人可以訂出衡量的標準,也實在沒有高低。

    作為華夏子孫,潛心學習中庸之道以及心學,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正道。

  • 2 # 思維能量學

    王陽明沒法和孔孟齊名!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王陽明的偉大,和他心學的實用性。王陽明確實是把立功立德立言,都佔盡了一個偉大的傳奇人物。

    無數的後人也在心學裡找到了自己修身和立世的法寶,他把儒學用的一方面,實踐性的一方面真正的展示出來。

    但是孔孟開創的儒學是自成體系的,王陽明最初也是從儒家開始修學,但是後來他是把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都進行了體驗。

    瞭解的人都應該能夠看得出來,王陽明的心學吸收了大量的佛家的東西。

    佛學是出世之學,大乘佛學,雖然也講入世,但實際要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儒學把著眼點放在當事世,放在人世間,說白了,人來到世間也就是要體驗世間的生活,但是要超越人世間的生活。

    如果我們能在佛家和儒家基礎之上找到一條更加落地的實踐之路和修行之路,那確實,對人類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而且佛學在傳播當中,如果跟一個沒有任何接觸過佛學的人去宣傳,不太容易得到認同。

    心學這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更加的現實,很多人學心學,是為了學習方法論或者說學習入世的智慧。

    在人們學習這些入世的智慧的同時,也是在修身修行的過程。這可以說是心學的功德。

    這就像一個人考大學的過程中,需要一步一步的上,小學生也許早晚要考大學,但是他連初中都沒上,你讓他去看高中高考的課程,這肯定是過於超前。

    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理論體系,都有適合他的某一類人,都有無限的價值!

  • 3 # 素素56792842

    王陽明老夫子在大學問中曰: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王老夫子復曰:立志就立三不朽之志,做人就做千古第一等人。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中華民族優秀傳承文化講究內化、延續、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精學細磨,發展延續性並開創新理念,王老夫子做到了,王老夫子一生多坎坷,確心懷感恩之情常念家中至親,屢屢遭到追殺,被奸佞迫害都能自救,絕不傷及家人,為中華文化增添重彩,四個中文字:知行合一更是道盡了天地常倫。

    後人無法讀懂聖賢是因為狂妄自大,是因為異賊見不得人的詭計,是因為愚蠢白痴華人賊多,是華人甘願被當槍使,自古有述: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一句經典便道出異賊之惡毒,中國沒有屬於自己的優秀文化還有啥?聖賢被褻瀆,華人的尊嚴何在?華人當自省。謝謝!祝健康平安!

  • 4 # 牧水1

    孔孟立了一個目標:人應為善而成賢聖,它實際上是為人在宇宙間的存在找到一個意義,他們也給出了方法:習與思。董仲舒就不說了,他是政治家,不是學者,但經過他的蹂躪,孔孟有教無類的平等思想,逐漸變成了特權者特"善"的不平等。到了程朱,表面看是思派與習派(頓悟與實踐,修心與修行)的爭論,實質上是民眾對自身意義認識的覺醒,到了王陽明提出吾性具足,其實是說人人生而平等。當然王陽明與程朱還有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差別,在其他地方已說過,就不囉嗦了。所以,中國的思想啟蒙本不必外求的,當然歷史選擇了讓一班娃兒出去撿些洋玩藝回來推動革新,起到了作用。然而中國文化的核心卻沒幾個人清楚了。最後說一句,很少人能超越歷史,大家能理解哥白尼生前不發表日心說,為什麼卻發現不了中國古人言說背後的邏輯呢?難道是跪久了因而視力差?還是因為我們在方法上思路上完全西化了。

  • 5 # 錢塘漁翁1

    孔子是被改造重塑,吹捧神化出來的聖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根據這個話分析,孔子十五歲到三十歲,是學習階段,三十至五十歲在做教師,慢慢有了名氣。這使他從教師轉變為魯國政府官員。孔子做地方官非常不錯,受到魯國上下一致好評。接著魯國國君讓他做小司空表現很好,最後做了大司寇,才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他上任七天就殺了聚眾講學的少正卯,留下仁政禮治的反面教材,被後世所詬病。為魯國國君出頭整頓亂像——墮三桓,結果遭到激烈反對,引發了內軍事衝突,魯國國君害怕了,選擇妥協,孔子反而成了製造動亂者,被迫辭職走人,只做了三個月大司寇。可見孔子只有遠大政治抱負,卻無政治謀略和實踐能力,只能算作一介書生。孔子為他復辟禮治的政治抱負,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理想整整十四年,四處求官而不得,奔波困頓,累累如喪家之犬,與其死後2000多年的輝煌名頭相比只能算作失敗者。五十而知天命,有點吹噓的成分,不然墮三桓怎麼會失敗呢?怎麼會周遊列國求官不得,四處奔波,累累如喪家之犬呢?

    孔子之所以會被後世的封建統治集團奉為聖人,是因為他倡導的仁政禮治和人倫道德,其實質還是為了維護“損不足以補有餘”的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典章制度,同時也希望奴隸主貴族要自律,不要過於橫徵暴斂,驕奢淫逸,給奴隸以生路,才能穩定享用奴隸的勞動果實。在晉國鑄刑鼎的問題上,孔子為表現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的思想,以維護奴隸主貴族高高在上的地位。雖然新興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並不贊成復辟奴隸制,但是在”損不足而補有餘”,即剝削農民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孔子的思想能與剛剛取得大一統地位的漢朝統治集團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正因為這樣孔子才會被後世儒學精心塑造打扮起來,成為人人敬仰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而王陽明卻是現世實實在在的英雄與聖人,不折不扣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真正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王陽明當然有資格成為與孔孟齊名的聖人,而且更為名副其實。

  • 6 # 大飛的貓

    歷史上被稱作聖人的很少,一般是儒學喜歡提聖人這個概念,比如孔子、孟子、朱熹是聖人,還有一個就是王守人,稱陽明先生,也叫王陽明。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他是能與孔孟、朱熹齊名的明代大儒王陽明,但他能帶兵打仗,除了如聖人立德立言,在立業方面他比孔孟朱強多了,這一點上,清朝的漢儒曾國藩也是有立業的,但他稱為半個聖人,王陽明可是聖人的完全體,小曾也只是比得上一半而已。

    光光搞學問成為一代聖賢其實非常難,但王陽明把學問與實踐結合起來了,這就是他的知行合一,把所學融入官場實踐,從作官的經驗來提升驗證自己的學說,孔孟當年也想當官,可是才能不能所用,王陽明卻在官還沉浮裡提升了 自己的認知。

    從入仕途到他參悟,花了二十年,這在古書上只是一頁紙,真正有多少日子要去熬,早年他上書與反派頭子劉瑾對抗,被打板子,流放,差點在路上被錦衣衛殺害,到了四十多歲流放到龍場的時候才悟出了聖人之道,即悟性自足,平凡人透過內心的反省,能夠悟出打“道”,他堅定了自己內心,即使在偏遠地區也勵精圖治造福人民。

    皇天不負有心人,宦官劉瑾終於迎來了倒臺的一天,在貴州龍場與少數民族打成一片的王陽明重新被任用,回到了中原,又收到了兵部尚書的重用,在平定江西寧王的叛亂中,他用兵詭譎,疑兵之計,外加反間計,拖住了寧王造反的步伐,等到中央調軍來到,他親率大軍在鄱陽湖擊潰了叛軍,和當年朱元璋在這裡擊潰陳友諒一樣,火燒戰船。

    後世的大儒曾國藩一樣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晚晴的頹勢,抑制了太平天國的發展,他創立的湘軍成為中流砥柱,包括他徒弟李鴻章的淮軍也是按照曾的部隊建立的,同樣,王陽明的門人徒弟也很多,在整個明朝,心學的影響極其大,徐階、張居正無不受其暈染,成為士人把建功立業和自我修養結合的典範。

    當然心學墮落是後話了,這一支學派分崩離析,部分傳入日本還有所保留,周邊國家還真對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東西有所保留,體現了中國傳統一部分優秀的文化,而王陽明做為心學的開創者,在建國初期因為一些觀點問題,被打壓的很嚴重,被視為唯心主義的代表反動人物,但現在他身上的一些優點逐漸得到認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 7 # 清音夜讀

    1、影響力

    孔子出身於魯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著有《孟子》一書。

    王陽明一般是指王守仁,字號陽明子,故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儒家四聖。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和北韓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影響。著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陽明學”又稱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追溯到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心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和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2、各自的地位

    從東漢開始,孔子就正式成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封號不斷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自漢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

    王陽明的思想來自於儒學,又與儒學不完全相同。王陽明學說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認為朱熹要求人們絕對服從抽象的“天理”是沒有道理的,不符合現實社會的客觀實際。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透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執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王陽明的學術成就,主要將漢唐時期流入中國的佛學,以及道家學說融會貫通,演化出了一個“新儒家”。王陽明的心學,在明朝中後期受到推崇和熱捧。但到清朝,由於王陽明的思想不能為統治者服務,逐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3、古為今用,取其精華

    自漢以來,孔孟之道一直為統治者服務,仁政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其影響的廣泛和深遠絕非心學能比。而王陽明的心學被定性為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相背,其思想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影響力自然無法與孔孟相比。

    近幾年來,王陽明和他的心學又逐漸在國內外熱起來,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傳奇經歷也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和文藝界的興趣,各類圖書和影視劇出了不少。這其中雖然有炒作的成分,但王陽明的勵志故事和他的心學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8 # 盛哥藝術

    你認為是齊名那就是齊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不受世間的很多東西所左右。所以,別人怎麼看都不重要。

  • 9 # 吳甲坤

    感謝題主的好問題!

    王陽明和孔孟一樣是人們公認的聖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說,是否能夠齊名,我們可以從影響力、地位和發展趨勢等幾個方面來做個對比。

    01 影響力

    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他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留傳《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著有《孟子》一書。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儒家四聖。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和北韓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影響。著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陽明學”又稱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追溯到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心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和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自漢以來,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一直為統治者服務,仁政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其影響的廣泛和深遠絕非心學能比。也就是說,王陽明的影響力是不及孔孟的。

    02 地位

    從東漢開始,孔子就正式成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封號不斷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自漢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

    由於王陽明的思想不能為統治者服務,逐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他的學術思想和社會地位也是遠遠不及孔孟的。

    03 現實意義及發展趨勢

     儒家是以“仁”為核心思想,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行為準則,注重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尊重人的本性與情感,關注現世生活,試圖建立一個陰陽和諧,秩序井然,人人自得,彼此相愛的大同世界。

    “人”永遠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因此儒家不會過時,只會依其人文主義的邏輯根據時代特點不斷髮展變化。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來自於儒學,又與儒學不完全相同。他將漢唐時期流入中國的佛學,以及道家學說融會貫通,演化出了一個“新儒家”。王陽明學說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能夠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做人與做學問結合起來,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確實值得敬佩。王陽明的勵志故事和他的心學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哈佛大學的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現在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但精神層面總是跟不上社會進步的腳步,以至於社會浮躁人心焦慮。陽明心學立足於人的內心,告誡人們,要內心強大,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們也只有收拾好內心,安定自己的內心,才能達到蘇東坡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才能夠在狼奔豕突的慾望中,在混亂複雜的社會中,找到一處安靜、安然、淡然的精神家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不愛學習用什麼方法能讓他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