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有這樣一個心理學課題:對於高度的恐懼是先天的嗎? 一般科學家會拿4個月以上嬰兒來做實驗。那麼問題就來了,只要一個嬰兒睜開眼,其實就是在探索世界,在學習了。你無法否認這一點,那麼對於高度,遠近,空間的認識,就無法排除後天學習這個因素。——靈遁者《探索生命》
3
回覆列表
  • 1 # 限量版溫柔體貼

    恐高是天生的表現,也會因為年齡段的不同,對恐高程度不同,比如我小時候站在十層樓不害怕,現在站在拖拉機上都暈,恐高是人的一種心理反應,可以透過訓練矯正過來。即便是天生的,但也會有少數人不恐高,因為有些特殊職業,比如說飛行員、跳傘都是從眾多沒有透過訓練的人裡邊兒選拔出來的。

  • 2 # 楊靖

    謝邀。美國心理學家吉布森剛開始選擇了30多個6個半月到14個月的嬰兒進行實驗,她將嬰兒放置在視崖的中央板上,讓母親交替站在視崖的深側和淺側召喚自己的孩子爬向她們。最初的研究結果是,有27個嬰兒願意從中間的平臺爬到“淺灘”上,僅有3個孩子能夠“冒險”爬過“懸崖”來到母親的身邊。吉布森還發現,當母親在“懸崖”這邊召喚孩子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非但沒有爬向母親,反而朝反方向爬,其中有一些孩子則是探頭看看“懸崖”,又抬頭望望母親,哭叫了起來。

    嬰兒在視崖面前的表現說明了他們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深度知覺。但兒童對深度的知覺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透過學習獲得的,這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

    一些研究表明,新生兒(0個月~1個月)已能對逼近物體有某種初步反應,具備原始的深度知覺;2個月~3個月時已有了對來物的保護性閉眼反應,但對物體明顯的躲避反應則從4個月~6個月開始。坎普斯等人1970年運用視崖裝置經過大量研究,認為嬰兒的深度知覺不是天生的,與其爬行經驗有關。

    不少心理學的書都明確指出恐懼是與杏仁核有關。杏仁核在受到了恐懼相關的刺激時,便會引起情緒反應,從而讓你感受到恐懼,並且產生這個相關刺激情景的刺激。

    既然如此,那要是沒有了杏仁核,那我們是不是就真的無所畏懼了?確實是的。曾經有一個人由於病變導致雙側的杏仁核徹底消失,於是科研人員便想盡一切辦法讓他感到害怕:讓他抓毒蛇、帶他去最著名的鬼屋、看恐怖電影等等,沒有一件事情能讓他感到恐懼。

    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了杏仁核,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判斷目前的情況是否是危害到我們的性命安全的。不少的物種都會透過判斷眼前的情景去做出戰逃反應(Fight-flight response)—換句話說,如果眼前的危險是我能夠控制的,那我便會選擇戰鬥(fight);如果我察覺到這是會構成較大的威脅的便會選擇逃跑(flight)。而生物體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一系列的反應全都是因為杏仁核的存在。

  • 3 # 綠棗樹

    你認為對高度的恐懼是先天嗎?

    我認為對高度的恐懼是先天的,嬰兒從出生的一刻呼吸到第一口空氣,生命就已經成型。

    然而生命對於死亡,疼痛,以及未知恐懼是發自身體本身發射出的本能反應。

    對於高度的恐懼亦然,雖然處於嬰兒狀態是不懂得高與低的區別,故而不懂害怕,只是單純的用身體感覺來區分危險。

    當大腦開智以後,超過能夠造成人體死亡的高度則被自然的區分為危險等級,身體的條件反射是畏高的。

    所以對高度的恐懼是先天的,卻並不是不可控。

    大多數人可以透過感官麻痺來敞閉高度的恐懼,這樣的情況是在不造成身體危險的情況下,適應高度,經過訓練改變對高度的恐懼。

    有些膽大的人並不畏懼高度,那是因為他們懂得,在不造成死亡的前提下,沒有危險的高度是可以接受的。

    不知道我的解答是否令您滿意?祝生活愉快

    ,勇敢無畏!

  • 4 # 老朱67439

    我認為恐高症並不是先天性的,這與人的心裡素質有關。我二十幾歲時在一個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上班,是經常爬高的,有時甚至不帶安全帶。而現在同樣的高度,我是肯定的恐懼的。

  • 5 # 暗影樂樂

    我認為人對於高度的恐懼是先天的。

    這是因為恐高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比如小嬰兒在爬行到床邊沿時會猶豫不前,人在後天鍛鍊下可以克服這種恐懼,嬰兒也有學習的能力,在學習到如何下床後或者意識到這個高度不足以對自身產生威脅後才會去嘗試;成人也是,對於高度的恐懼可以通過後天的嘗試去克服。

    但這並不影響人類對於高度先天的恐懼心理。只是這種恐懼在後天大部分人可以很容易的克服罷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健康地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