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思宥

    我以為【易經】和王陽陰的【知行合一】就是很好人生哲理書。讀了這兩本書,你就會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奧妙無窮。特別是易經,聖人用簡單的八卦解釋了世間萬物,揭示了天地自然發展規律,同時強調天人合一,人的行為規範必須合符天道,也就是自然發展規律,人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有思想,人應當崇善仁義禮智信,積徳行善。易經其實就是一本隨時可以翻閱的,為人處事的精典哲學手冊!

  • 2 # 媛姐1319

    向你推薦《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我想,這也就是我們倡導的利他,度人達己。

    這本書是由美國醫學博士維克多·弗蘭克爾編寫,他創立的“意義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活出生命的意義》的銷售超過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獲選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裡,作者用他三年四個集中營的親生經歷,思考生命的意義。他認為,在那種非人環境下,他能夠倖存下來是求生的意志、自我保護的本能、正派人給予的一些幫助及精明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他也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我們精選出其中三個方面的內容,去詮釋生命的意義,分別是擔負起責任、去愛某個人和忍受苦難,當你瞭解了生命的意義,就會更加珍惜生命,每天必須認真地活著。

    擔負起責任

    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覺無趣,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麼,不知道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作者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誰都無法取代。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對待生命,我們就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每人都不只屬於自己。你是父母的兒女,你是兒女的父母,你是先生的太太,你是妻子的丈夫,你是領導的左膀右臂,你是好友的閨蜜,你是基友的紅顏藍顏知己……實際上,找不到自己價值的人,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該對為什麼負責、對什麼負責以及對誰負責。

    那麼該怎麼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呢?書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像李笑來老師,他並不缺錢,但他依然很拼命地工作,甚至春節放假都在家寫作,閉門不見客,全國做線下活動。我在參加他在上海的線下活動時聽他說,每當朋友找他不著問他的愛人時,她的愛人都會說:他改變世界去了。的確,他在分享時說,他現在的使命就是要透過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人,哪怕一個受益也好。

    去愛某個人

    談過戀愛的人都走過共同的感悟:當自己全身心地愛自己的戀愛物件時,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愛的力量真的有這麼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書中指出,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只有透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透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他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作者在集中營最沒希望的時候,給集中營的夥伴Alto留下遺囑:如果我不能回家看我妻子,如果你還能再見到她,請告訴她三件事。第一,我每時每刻都在思念她,請你一定記得轉達;第二,我愛她勝過愛任何人;第三,我跟她結婚後那短暫的時光勝過一切,也超越我們在這裡遭受的所有痛苦。

    他在集中營最艱難的時刻,就感覺妻子在陪伴著他,她迴應他的話,看見她向他微笑和她坦誠鼓勵的表情,他堅信她的外貌比冉冉升起的太陽還要明亮。

    他一生中第一次領悟到一個真理——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他用親身經歷踐行了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麼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忍受苦難

    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苦難,一向在班級名列前茅,卻沒有考到理想的院校;讀完了研究生,卻沒有進去心儀的公司;攢了十幾年的錢,剛夠首付,卻發現房價漲了,依然買不起喜歡的住房;經常鍛鍊,平時身體健康,查體卻告訴自己得了絕症……

    書中指出,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我們就面臨著自我轉變的挑戰。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戰時,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義,並將這種意義保持到最後。

    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牆上的掛曆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曆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就像我看過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裡的女主角那樣,坦然面對苦難,面對死亡,她積極地活著,她用生命告訴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

    願你學會擔負起責任、去愛某個人和忍受苦難,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 3 # 小五陪你讀書

    哈金的《等待》

    故事講述了 60 年代初,孔林離開農村到瀋陽去讀軍醫學院。讀書期間,根據父母的意見,他在老家娶了劉淑玉為妻。畢業後,孔林分到木基市,成了一名軍醫。在醫院裡,他愛上了護士吳曼娜。他決定要跟淑玉離婚。

    " 每年夏天,孔林都回到鵝莊同妻子淑玉離婚。他們一起跑了好多趟吳家鎮的法院,但是當法官問淑玉是否願意離婚時,她總是在最後關頭改了主意。年復一年,他們到吳家鎮去離婚,每次都拿著同一張結婚證回來。那是二十年前縣結婚登記處發給的結婚證。 "

    淑玉並不同意離婚,在那個年代離婚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同時,孔林所在的部隊醫院有一條奇怪的規定,夫妻分居必須滿 18 年以後,才能自動離婚。因此,孔林無奈的等待了 17 年,一直沒有辦法離婚,他與吳曼娜也就無法結婚,他們不能一起呆的時間過久,不能發生親密關係,只是每天散散步。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孔林也讓吳蔓娜去找一個適合的人,可是,陰差陽錯,於是一直在等待著,十七年的等待,讓他們忘記了最初愛情的模樣,只是為了等待本身而等待。故事以十七年的等待開頭,似乎預示著一年之後他們一定會自動離婚。

    第 18 年終於到來了,果然,孔林成功離婚了,可以與吳曼娜結婚了。這十八年中,發現了一件讓孔林和吳蔓娜最為難堪的事情:吳蔓娜被楊庚強姦,這與愛情無關,只是為了人類一種與生俱來的征服欲。文中用大篇幅描寫了吳蔓娜的痛苦,那些痛苦似乎在訴說一個時代的悲哀,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結婚了。我想,很多讀者和我一樣,都在等待著他們有一天能結婚,而後文中出現描寫愛情時的溫馨場面。然而,我們都低估了哈金強大的情節構造力:在 18 年的漫長等待以後,吳曼娜的身體變得虛弱了,孔林則發現他自己對新的婚姻很不適應。 18 年的等待最終帶給他的不是幸福,而是一種空虛和困惑。

    孔林在最激烈的一次爭吵中,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告訴他關於十八年等待的真相: " 我來告訴你事實的真相吧,那個聲音說。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一直渾渾噩噩,像個夢遊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牽制。別人推一推,你就動一動;別人扯一扯,你就往後縮。驅動你行為的是周圍人們的輿論、是外界的壓力。是你的幻覺、是那些已經溶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規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折感和被動性所誤導,以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裡嚮往的,就是值得你終生追求的。 "

    我想,孔林與妻子之間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合在一起,妻子淑玉的小腳是舊時代留下來的產物,與其說他想離婚,還不如說他想與舊時代脫離最後的關係。不得不說,最初他是愛吳曼娜的,而漫長的等待讓吳蔓娜失去了青春和活力,同時,也讓愛情失去了最初的悸動,他們只是為了等待而等待。發現真相的人們,總會從最初的踹踹不安,而後開始安於並不滿意的現狀,於是,婚姻仍在繼續著。

    在小說的結尾,孔林極度渴望回到最初的簡單生活裡,他似乎發現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只是一個家,而等待消除了愛情,他和吳蔓娜並沒有組成一個真正的家,在新年好的祝福裡他覺得幸福似乎荒誕無稽。

    這篇小說是關於人性在等待中消失的故事,我們總是會在無法改變時,往往都會選擇等待。但是,隨著歲月變遷,我們會習慣於等待,變成為了等待而等待。當最終夢想的一切來臨時,我們會發現那已經不是我們需要的了。我想,小說的主題只是想告訴我們關於等待的真實寓意:過長的等待,並不關於愛情,而會讓一切都失去最初的純粹。

    如果沒有經歷過十八年的等待,幸福會不會停留得長久一點?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在那荒誕的十年裡,還是在今天,努力去改變現狀,不要讓幸福在被動的等待中耗盡。生命在不經意間流逝,不要讓等待吞噬我們的生命。

  • 4 # 彈吉他的老張

    我覺得溫家寶總理曾經推薦過一本書,那就是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這本書呢是一位羅馬的帝王,對人生哲學的思考。書裡面既有人生的哲學,也有自然的哲學。

    雖然他是一位帝王,但是呢,他拋開了帝王的身份,一位思考者的角度去勸解人們要勤奮謙遜,認真好學。書中很多的言語可以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了人性的光芒。

    我覺得思考是解決人性痛苦最好的方法。有的人喜歡用實踐去解決問題。而思考後的實踐會帶有人性的智慧在裡邊。中國的先人。曾經說過,無為而治。其實無為並不是什麼也不去做?而是。冥想,思考,反省。

    縱觀我們的歷史人類的發展。所有的真理。所有的思考幾乎都是在。血與淚的過程,當中凝練出來的。活在當下,我們在和平的年代有幸能夠在平靜當中去揣摩智者的智慧。應該說我們是很幸運的。

  • 5 # 襄陽長風

    我認為四大名著,就是歷史上最好的處事哲學書籍,當然,《三國志》在日本影響更深刻,可能貫穿了整個日本人為人處世的哲學思想

  • 6 # 被動專家

    那就是資本論國富論古代社會與原始思維,還有莊子道德經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等!前者讓你瞭解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關糸,後者讓你瞭解人生的真諦!

  • 7 # 馬振廷1

    斷事,斷應時日,衝待合,合待衝,生旺待休囚,休囚待生旺,破待補,動待靜,靜待動,伏空待出空出現,等。六親,人,事,物,代號關係,都是很好的有可尊循的,可行的迴圈規律。外國有嗎?弄個洋詞糊弄人。

    陰陽平恆,六沖,六合,三刑六害,生旺死絕,都是很好的論證關係學。事物生死成敗貫穿一箇中庸。

  • 8 # 書生的理想國

    人生道理,書是說不盡道不明的,只有你去體會,書是一個媒介,你需要自己思考總結。

    至於哲學,康德,盧梭,亞里士多德等等都可以。新手的話就《瓦爾登湖》吧。

  • 9 # 意念力

    推薦大家可以看看《道德經》,我看的是文若愚編著的《道德經全書》。

    大部分人像我一樣,單看文言文還是壓力太大,而這本書: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詳細註解並翻譯原文(要是難讀的字有拼音就更好了,不用我一個個自己去查),有全面細緻的解析,並針對每章內容分別從為人之道、從政之道、經商之道等方向列舉大量妙趣橫生的古今中外案例。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在版本上都呈現出全面多方位的立體化效果,使讀者更能夠體會和感悟二千多年前的哲人聖典。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和參悟《道德經》 的真義,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幫助我們追尋生命的意義。不管是工作、生活碰到的實際問題,還是思想迷茫、前途迷失,讀這本書,都能得到答案。

    還要推薦的一本書是瑞·達利歐的《原則》。作者深入地闡述了他的原則,並說明如何將其應用於自然世界、我們的私人生活與人際關係、企業經營與決策。分享了他探索出來的實現個人目標、做出有效決策的“五步流程”;他還分享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獲得的一些深刻見解,並說明如何將這些見解應用於私人生活和企業經營。說明了為什麼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於幾乎所有事情。告訴我們總結自己的原則,來指導我們為人做事。閱讀本書將促使你以你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發現自己的原則。這樣做將使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則,並能更好地理解彼此。這樣一來,你可以在遇到更多情況時改進自己的原則,反思自己的原則,這將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並讓別人更好地理解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美國和伊朗鬧的厲害,他們最後會打起來嗎?如果真打起來了,伊朗能不能頂的住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