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把書讀薄

    一般般,我認為,以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而論,在四大名著裡,它是最差的。

    把它看作歷史吧,它寫的太過誇張;把它看作文學吧,它又寫的很臉譜化,人物幼稚,如活在戲劇中。

    有人疑惑:“讀《三國演義》,發現無論是攻城戰還是遭遇戰,只要主將陣死,那必然就註定了失敗,哪怕是己方兵力數倍於對方,也都會不打就潰退。比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都只是殺了五城的主帥。”

    如果僅靠主將單挑就能打贏戰爭,那麼,劉備早就收復天下了。

    為何?他有關羽趙雲張飛,這幾個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是沒有對手的,頂多遇到個能打個平手的。有這三員猛將不就能平定中原了。更何況,還有諸葛亮的智謀、劉備的仁德,怎麼還至於如喪家之犬呢?

    史學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一書中寫道:“充滿了離奇變幻的情節,使人聽了拍案驚奇,這是文學的趣味,但意義實在是淺薄的。因為文學是刺激感情的東西,要求感情滿足,其勢不能使人多用心。所以演義一類的書,所說的軍謀和外交手段等,看似離奇變幻,神出鬼沒,要是我們真肯用心,憑著事理想一想,就知道他所說的話,都極幼稚,只好騙小孩子罷了。”

    這本書當個通俗文學,看看熱鬧就行了,沒有多少思想價值,文學價值也不甚高。

  • 2 # 三秦生活

    據說在華人選讀的小說裡,平均下來每3個人就至少有一人讀過它的某些故事,或者看過與他相關的題材影視劇、紀錄片,每年還有很多新的影視、書籍、動畫、培訓課程、遊戲等等一系列來圍繞它進行製作推廣,用一個時下比較熱的詞來描述它應該叫大IP——《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為什麼會火,而且還能火成這樣?

    如果按照正史來分析,三國這段歷史沒有什麼很稀奇的,無非就是從東漢末年至南北朝中間的歷史事件,從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衰落瓦解分封至多個諸侯割據,互相征討,然後逐漸由3個強有力的軍閥勢力透過若干戰爭逐漸剿滅周邊敵對勢力,稱霸一方。這三個國家按照時間先後來排列的話,是曹氏父子建立的魏國,劉備-諸葛亮建立並經營的蜀國,孫氏父子建立的吳國。總共經歷的時間不到一百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公元280年晉國滅掉了吳國),較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之後的南北朝時期,似乎沒有那麼的璀璨奪目。可是它竟然火了,這中間《三國演義》居功至偉,我們先來看下他的由來:

    《三國演義》是由作者羅貫中根據陳壽所寫的《三國志》、明朝之前流傳下來的三國故事,民間傳說一起編寫的小說。公認相對客觀的評價就是三分實,七分假。所以它滿足了一款IP能火的幾個必備條件:強大的群眾基礎,通俗易懂的故事傳說,能夠追溯的知識源頭,歷史人物。加上後世不斷有人用裡面的人物來再解讀分析,使得它的傳播越來越廣泛。

    三國演義有什麼可讀的,或者說從中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呢?

    1、人物可讀:臉譜化的人物表達,塑造了很多經典形象,譬如曹操奸詐多變,關羽忠義無雙,張飛魯莽粗心,諸葛多智近妖,劉備仁德寬厚,周瑜心胸狹窄等等,這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京劇裡用的臉譜;但它又不僅僅是臉譜化的描寫,它有變化,類似於今天很多中外影視劇裡喜歡把英雄式的主人公由之前的“偉光正”改成今天帶點痞氣,有些小缺點的感覺,而壞人也不再是那種從頭壞到尾,也會有展露出人性善良的一面。比如說,

    曹操從一開始也是想要為國效力,不惜以身犯險刺殺董卓,而且他也會欽佩關羽忠義,也會為忠臣良將的捐軀、對手的去世(袁紹)而哭泣,雖說也有作秀給他人看的成分在,但也能仍能看到有感情在。再比如說張飛從前期的魯莽壞事,到與張郃對抗的漢中之戰也利用自己的廣為人知的弱點取勝,所以又有了“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這一說。而神鬼莫測的諸葛亮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選馬謖守街亭,以致於北伐失敗;正是這些反臉譜化的描寫,反而讓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生動立體,貼近生活。

    啟示:人的性格非常複雜,具有可推測性和不可預見性。我們常常喜歡去透過一些對話、行為,甚至是外在形象去推測一個人的性格,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同樣我們也要明白,人物性格也受到了後天經歷的影響,甚至表現出與之前截然相反的那一面。所以我們不能說這個人因為之前做了某件事,之後一定就會如何如何,只能說這種機率相對較大。

    2、事件可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描寫的是描寫曹魏、劉漢,穿插描寫的是孫吳。相關的事件也是由此展開,給人的感覺讀起來酣暢淋漓,可敬可惜可嘆。比方說前期大贏家是曹操,由一個連老家都差點讓人給端了的諸侯,透過不斷奮鬥,一場一場硬仗啃掉了陶謙、呂布、袁術、張繡、袁紹,至此整個中原和北方被曹操所並。

    “當今天下英雄,唯操而已”(彼時劉備不過是個名義上的皇叔,無處安放的籠中鳥罷了,曹操根本是沒有放在眼裡)白手起家,真可敬;

    赤壁一戰,本想狩獵於吳的曹操沒想卻因大意讓周瑜和諸葛亮聯手打的一敗塗地,真可惜;

    而隨後先手得了漢中,卻再也無力與劉備正面抗衡,轉為守勢,真可嘆;

    而劉備由前期的幾經輾轉,顛簸流離,寄人籬下(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終有一席之地,忍辱負重真可敬;

    終於坐擁荊、益兩州,卻因戰略失誤,用人不當,猇亭之戰一次性把老本賠個精光,留給後任者是生死存亡之秋,真可惜;

    臨死託孤,教子無方,還想著用道義、正統來壓制諸葛亮,真可嘆;

    孫權由自己的父親、兄長手裡接過家業,少主年幼,老臣坐大,面對強敵能夠保全並做大家業,真可敬;

    三番五次想要逐鹿中原,可惜一輩子困守在江東,沒有突破過揚州的壽春,真可惜;

    而到了晚年,因過度集權廢黜兒子,幽禁良臣,昏庸至極,真可嘆;

    更像政治家的孫權

    啟示:每個人都有他自身主觀或者客觀存在的侷限性,終其一生人都渴望跳出自己的困境,我想這就是奮鬥的意義,但同時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在身居高位時的孤注一擲,很容易招致毀滅性的大敗,從此很難再次復起;

    3、趨勢可讀:三國演義裡囊括了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仔細一想,世間萬物莫不如此。時代風起雲湧,組織裡面因為一些制度性的原因,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導致了有野心或者有能力的員工跳出來自己做,互相爭鬥合作,吞併原來的市場,此為合久比分。而達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時,如果候選人或者說核心業務上出現問題,也會導致市場萎縮,利潤下降,公司賤賣。而這裡的贏家又可能不是原來任何一家,也可能是脫胎於原來。這是值得每個組織管理者深思的問題。

    啟示:在我看來,三國演義裡更多的是一種積極入世的處事原則,對處在風起雲湧,變幻莫時代下的我們有著非常好的借鑑意義。要努力去開創自己的時代和功業,否則不是白白浪費了大好的人生。

    寫在最後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這句話,送給看到這裡的每個讀者。

  • 3 # 五度傳家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是最具有歷史依據的一本小說。其場面宏大、人物之多是四大名著之首。三國裡更多的在頌揚英雄情懷和家國情懷,是歷代主旋律雄篇。

    首先,三國帶有明顯正朔取向性,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為歷朝歷代所推崇的。其大一統的道統理念是本書最為核心的理念之一,也是基本道德標準,維護統一的國家體制既是中華文化的歷史必然也是人心所向的歷史選擇。

    其次,對英雄主義推崇也是本書最富有戲劇性和可讀性的根本原因。書中很多情節極具情感張力,例如溫酒斬顏良,草船借箭,長坂坡七出七進,喝斷當陽橋,七擒孟獲等等極富戲劇性的章節引人入勝,使人熱血沸騰。像如今好萊塢大片一般精彩刺激。

    然後,對人物性格塑造如此鮮明易懂,令人十分酣暢淋漓,劉備的惟賢惟仁,人服與人;關羽的義薄雲天;諸葛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曹操的天下人勿負我的奸詐等等,可以說刻畫非常鮮明深刻,形象如此鮮活淺白也只有三國演義。

    再有,對整個歷史的深入描寫,戰爭場面的宏大敘述,戰爭當中的形式判斷,謀略與博弈的仔細周祥安排,情節的連環設定,都令人拍案叫絕。尤其以諸葛亮驚世才智,與各勢力的較量博弈最為精彩!

    最後,三國作為一部歷史、戰爭題材的宏大鉅著,能兼顧思想性與藝術性,又能兼顧其可讀性與戲劇性,是一部驚世之作,在四大名著裡真正做到雅俗共賞!

    但不可否認的是,三國雖精彩,其思想性與藝術性相對其它三本還是略顯遜色,所以《三國演義》初名是《三國通俗演義》,他本身就是為中下層民眾所寫故事讀本,但在軍事領域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 4 # 霧都溼氣

    最可惱李自成,憑《三國演義》起義,身邊就多出一個自稱曹操的起義將領搞不定,八卦陣沒搞懂又多出一座九宮山,乾脆就砸那裡了!

    最可氣大明朝,不看《三國演義》,光看《永樂大典》,可氣書多嚼不爛,讓魯爾哈赤揣本《三國演義》入關了!

    最可恨小日本,看著《三國演義》入侵大中國,自作主張出動畫、拍電影,三國殺玩的直冒青煙。

  • 5 # 漢強20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流行,影響深遠,而且在全世界都流行,這本古典名著涉及到軍事、政治、文學、外交、治理、醫、卜、星、相、天文地理、處世哲理……等等等等的方方面面,人物形象活潑、生動,有個性,有特點;描寫戰爭場面更是手法百出,超乎想象,既有順理成章,也有逆向思維,更有峰迴路轉,勇謀相容,粗中有細,有張有馳。既有大兵團作戰,又有單打獨鬥,既有“弱肉強食",又有以弱勝強,既有正面衝擊,又有迂迴包圍……總之不拘一格。近代人很多人取得成就無不與該書有關係,無不從書中得到啟迪和借鑑,對治國、從政、經商、做人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軍事上的作用就更加大且突出了,毛主席就從這本書中吸收了大量的營養,開創了人民戰爭這一偉大軍事思想、圍點打援戰法,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戰法……打敗了蔣匪軍,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本人認為《三國演義》是經典名著的經典,名著之中的名著,無書能比,無書能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百看不厭的好書,是識字人都喜歡讀的書,是影響層面最深、最具娛樂性、觀賞性、文學性的書。

  • 6 # 難忘歷史的改變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勇謀兼備:他描述人物特徵很到家。從失敗到勝利的反反覆覆裡,表演得淋漓盡致。而且貶褒分明,讀者讀後,愛不釋手。

  • 7 # 使用者106669758480

    《三國演義》不僅是故事,對帶團隊,做人,在職場的打拼都有啟發,我覺得看書也不僅僅是看熱鬧,更主要的是看書中獲得了什麼,對自己有哪些幫助,也只有這樣人類才不斷進步!

  • 8 # 順六15

    劉備張飛恨失關,

    還生阿斗敗江山。

    孔明計較仰天嘆,

    司馬開心大會餐。

  • 9 # 阿龍來了

    1.古典文化的傑出代表作,歷經歲月的考驗!我們可以不相信這本書,但是我們必須相信時間的力量,而《三國演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2.人性的傑作,它深刻的揭露了人性的很多面,比如奸詐,糾結,坦蕩,正直……

    3.百年不遇的好書,慢慢你會發現,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華文化彷彿缺少了一塊什麼東西,不那麼明顯,卻那麼讓人深刻!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10 # 我不像壞小孩

    《三國演義》即是一部歷史小說,也是一部集兵法和謀略於一身的兵書。

    它以精彩的內容,引人入勝的情節,將讀者帶入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讓人們對三國時代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與此同時,羅貫中又以其驚人的天賦,將兵書戰策,三十六計等,真實地融入了當時的三國紛爭中。使人們對華夏在戰爭中,對謀略的運用,有了深刻的認識。其中對仁、義、禮、智、信也有比較深刻的解讀。

    而對書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雖然書中有的情節與史實不符,但畢竟是演義,各位達人也無需為此“吹毛求疵“。

  • 11 # 閒來聊聊歷史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對待小人得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