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有關魏延在劉備身後到諸葛亮去世的這十一年的職務變遷,我們可以從《三國志-魏延傳》之中尋找答案:

    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稱帝以後,給魏延升官為鎮北將軍;

    劉禪登基以後,魏延封侯,雖然還只是個亭侯;

    五年後,諸葛亮開始北伐,鎮守漢中的魏延被授予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又過了三年,魏延擊敗郭淮,被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爵位被提升為縣侯,還賜予了他節仗。

    可以說,在諸葛亮執政的十一年裡面,魏延是步步高昇。從一開始的鎮北將軍(只是個雜號將軍),升格成了侯爵;又成為了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等於是涼州地面的最高長官以及參謀總長;擊敗郭淮後,魏延正式成為了蜀漢的一號軍人(徵西大將軍)。

  • 2 # 上將噯福斯

    三個問題。

    第一,魏延很可能沒有參加南征。

    關於建興三年的南征,三國志諸葛亮傳,只講了兩句話。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在魏延的傳記中,沒有一個字提到南征。

    考慮到魏延要鎮守漢中,防禦曹魏。他沒有參加南征的可能性極大。

    第二,魏延的職位問題。一句話,扶搖直上。

    劉備稱帝后,升魏延為鎮北將軍。

    劉備掛了以後,建興元年(223年),魏延被封為都亭侯。這一年魏延並沒有作戰立功,無端被封侯,只有一種解釋。這是諸葛亮安撫人心的手段,好儘快平定劉備過世給蜀國帶來的動亂。

    這以後的五年,魏延進入了一個沉寂期。在他的身上並沒有什麼大的事件發生。也沒有升職。更說明他沒有參加南征,要不然不可能不立功,也不可能不褒獎。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以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這是明升暗降。以前魏延獨自鎮守漢中,擁有軍,政大權,儼然一方諸侯。諸葛亮到漢中以後,將這一切全部剝奪,讓魏延當了一個涼州刺史,但是涼州還在魏國手機啊!

    又讓魏延督前部,實際上就是把魏延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變成了一個先鋒官。沒有任何獨自行動的權利。

    建興八年(230年),諸葛亮派遣魏延率軍西進羌中,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大戰於陽溪,魏延大敗郭淮等。

    這是諸葛亮到漢中以後,魏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獨自領兵對魏國作戰。大獲全勝!充分說明了魏延的軍事才華,遠在蜀漢和曹魏諸將之上,甚至超過諸葛亮。

    由於立了大功,魏延被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晉封為南鄭侯。

    這官是很大很大的。單單一個假節,就了不得。南鄭侯,與諸葛亮的武鄉侯一樣,都是縣侯。早知道威名赫赫關羽只是個亭侯。

    為什麼要給魏延這樣高的封賞呢?

    因為,第一魏延本來職位就很高。第二,諸葛亮這個人,有功必賞,就算是有過節不喜歡,也要賞賜。

    但是,魏延的路也就走到這裡了。無法再往前走了。

    因為賞無可賞!

    再往上,那就是像曹操那樣拜相封王了。為了先帝的基業,諸葛亮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不再派魏延獨自作戰,不給魏延立大功的機會。這樣,就不用給魏延封賞了。

    從諸葛亮病重之時的密議,我們更能體會他對魏延深深的防備。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病重,悄悄著急眾人商議退兵,唯獨把魏延排除在外。更明顯,這個密議就是針對魏延。

    但是諸葛亮畢竟是寬厚的,他只是安排魏延在最後。如果魏延不願退兵。就隨便他,大軍撤退就可以了。諸葛亮並沒有謀害魏延。

    第三個問題,諸葛亮為什麼防備魏延。

    第一,魏延的軍事才華,太過出眾。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第二,魏延心高氣傲。

    諸葛亮在,當然不用擔心。諸葛亮害怕一旦讓魏延坐大,自己掛了以後,沒有人能控制他。那阿斗就危險了。

    這大概就是諸葛亮的想法吧。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虛的就不提了,什麼刺史啦,什麼南鄭侯,都是畫餅充飢。

    真正的職責是丞相司馬,前軍師。

    司馬的官職是掌管軍事,丞相司馬,顧名思義,雖然握有軍權,但還得聽丞相的命令,特別是在諸葛亮主持征伐,魏延只能在賬下聽命令罷了,沒有實際獨立的統帥軍權。

    前軍師更是虛到不能虛,也就是參謀之類的職務。

    換句話說,從一個堂堂的有實地管轄權的漢中太守被冠於毫無管理實權的涼州刺史虛職,已經很不划算了。

    再被調入軍中耳提面命,失去獨當一面的統帥許可權,幾乎是淪為軍中將領之流。

    實權變虛職,統帥變將領,肯定是地位下降了。

    這也就魏延貢獻子午谷奇襲,無非就是想從諸葛亮手中重新獲取統帥權的努力。

    奈何他失敗了,諸葛亮不允許,更是在其棺材板上釘上一顆棺材釘,諸葛亮對魏延更是戒備有加,緊抓不放。

    一家之見,僅供交流。

  • 4 # 曺秀鈺

    雖受諸葛亮重用,職位當然屈丞相之下。

    先帝時任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十餘年,與荊州關羽平等,大家以為是張飛,卻沒想到這麼大重任給了魏延,可見先帝對其之倚重。魏延南陽郡義陽人,聞先帝仁義,前往投奔。

    跟隨諸葛亮領軍征討有功,也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等。後因死於內鬥,後主念其功,諡"都亭侯"。

  • 5 # 萬學武

    魏延是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相當於北伐副統帥,可惜得不到諸葛亮重用。劉備在世時,關羽守荊州 ,魏延守漢中,都是獨擋一面的帥才,使得曹魏不敢進攻漢中。在北伐中,魏延僅作為大將使用,根本沒有發揮其最大能力,諸葛亮去世前,那麼重要的會議作為副統帥不能參加,選接班人競然不是他。這些都不符合常態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去世後,魏延的地位一直在提升中,但提升其地位的戰功不是南征,而是隨諸葛亮北伐。

    劉備去世後,魏延是漢中太守,漢中是什麼地方?當時蜀漢已丟了荊州,地盤僅剩益州和漢中,而漢中是當時蜀漢的北方屏障,是抵抗曹魏的前線陣地,魏延身為漢中太守,是蜀漢北方屏障的守護者,他需要鎮守漢中,是離不開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隨諸葛亮南征。

    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戰役只是國內的一次平叛,規模不是很大,估計諸葛亮參與平叛的總兵力不到2萬人,而且蜀漢國內的很多大將都沒有去,至少魏延和趙雲沒有去。

    魏延在劉備去世後,官至漢中太守、鎮北將軍,拜都亭候,也就是說魏延算是三品的鎮北將軍,爵位是列候中的亭候。

    諸葛亮北伐前,魏延因守土有功,被諸葛亮封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丞相司馬是丞相府的屬官,有兵權,而諸葛亮是丞相,魏延是就是諸葛亮丞相府的屬官,諸葛亮此舉是為了北伐作準備。涼州刺史雖然是個空頭官職,但比起漢中太守還是高了不少。

    魏延最大的功勞,是在曹魏三路大軍南下伐蜀之際,諸葛亮派魏延率國西入隴右作戰,攻擊曹魏涼州地區,此戰,魏延大破魏國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獲得大勝。一舉擊敗魏國的兩大名將,魏延可謂功勞巨大,因此被諸葛亮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這次的功勞奠定了魏延在蜀漢軍的重要地位,除了諸葛亮外,軍職數魏延最高,徵西大將軍中間有個“大”字,比起徵西將軍來要大了一品,依次於大將軍,而比起魏延之前的軍職鎮北將軍來,更是大了不少。

    並且這次魏延有了假節的權力,假節是一種權力,透過皇帝賦予,可以不經上報而有權力斬殺普通士兵及違反軍令者,也就是先斬後奏的權力。在當時的蜀漢,除了諸葛亮外,就只有魏延有這個權力了。

    而南鄭候的爵位就是列候中的最高等,之前的亭候是列候中的最低等,南鄭是個縣,是漢中郡的治所,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而南鄭候就是封地在南鄭縣的縣候,魏延的食邑由之前的一亭之地升到現在的一縣之城,爵位提升到了普通臣子的頂級,再往上就是王公貴族的爵位了。

    所以說魏延的地位是提升了不少。諸葛亮在世時,魏延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他的職位主要是軍職,其在蜀漢的軍職是僅次於諸葛亮,要不是魏延性格孤傲,諸葛亮肯定要讓魏延獨自領軍的。

  • 7 # 二曲人

    按《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先主踐尊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進拜(魏延)鎮北將軍。建興元年(223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從這一段記載看,沒有講諸葛亮南征時魏延的情況。但我們可以從《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找到答案,“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就是說,諸葛亮南征孟獲是在建興三年(224年)進行的,進行比較順利,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而建興五年(226年)就寫《出師表》出征北伐,而魏延為督前部。綜合分析,此期間魏延的地位是一直提升的。

    《三國演義》裡講,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心,對主不忠誠,應殺之而後快。其實是不能當真的,史書上所記載魏延的職務提升,不是靠上級恩賜,而是魏延一刀一槍的戰功掙下的。一般公認劉備有識人的能力,但很少提及魏延,其實,劉備對魏延非常器重,認為魏延有大將魄力,能夠獨擋一面。在他和龐統、法正率眾入川時,所率武將就是黃忠、魏延、劉封等,諸如趙雲、張飛這些公認的上將反而一個也沒有帶。劉備得到了漢中,要找一個大將鎮守,大家以為一定會選張飛,但劉備卻選的是魏延,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皆驚!為了在大家面前樹立魏延的威信,在召開群臣大會時,劉備故意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你對此做何感想?魏延拍著胸脯、高聲說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呑之。”劉備很佩服魏延的勇氣,大家也都讚美魏延的豪言壯語,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魏延不負劉備所望。

    那麼,魏延為什麼搞的後人都以為他有反心,不認可他的作為呢?一是魏延性格有缺陷,他雖然對待部下關心和善,勇猛過人,衝鋒陷陣,能征善戰,能夠得到部下的擁戴;但性情高傲,不與同僚人等平易交往,自以為能,看不起同儕,甚至對於上級諸如諸葛亮也屢有非議。二是他被人黑了,由於性情不好,得罪了許多同僚,但大家雖然對他有意見,認為他本質不是個壞人,就不與他計較。而有些人,如楊儀,卻不同,楊儀這種人,仗著自己是諸葛亮的行軍長史,就不買魏延的賬,公開和魏延對抗。而在沒有什麼大事的情況下,楊儀也不能把魏延怎麼樣。到了諸葛亮死後,這個問題被楊儀顯形化了。他拉上費禕探魏延的話,費禕對魏延說,楊司馬讓你斷後,保大軍安然撤退。以魏延的脾氣,肯定不願意為楊儀斷後,但這種時候,要是有人從中溝通、解釋,問題不難解決。可惜魏延人緣不好,沒有人主動給其做工作。楊儀便利用費禕的傳言,煽動情緒,以自己是行軍長史的權力,調動軍隊,邊回軍邊和魏延對抗。對抗的理由,當然是魏延謀反。這可是大事,魏延不會不辯白。所以,才有二人交相上書給劉禪的事情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楊儀掌握著主動,可以代諸葛亮傳令。而且,魏延的人緣不好再次發揮了作用,牆倒眾人推,最終以魏延被殺而終結。但楊儀這種小人,利用機會、不顧蜀漢利益、公報私仇是非常不道德的。試問:那有謀反投靠曹魏,不向北走,卻向南跑的傻子?建興十三年(也就是諸葛亮、魏延死後一年),楊儀因為自己的利益未被滿足,怨望朝廷,被廢為庶人。怨恨無處發,又上書誹謗朝廷,被收監,楊儀覺得太不順了,就自殺了斷。

    所以,魏延應該是個悲劇人物,如果一定說魏延有問題,也是蜀軍內部對軍事安排的意見不同問題,絕談不上謀反。羅貫中以諸葛亮之口責難魏延,造成魏延的冤案,其實也是對諸葛亮的不尊重。

  • 8 # 小鴻哥

    公元223年南中諸郡皆反。建寧太守雍闓殺永昌太守,派孟獲去招攬其他人。牂牁郡太守朱褒在牂牁起兵響應。越巂叟帥高定元起兵。呂凱王伉在永昌郡堅守。這時諸葛亮以大喪撫而不討。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魏延並未跟隨。魏延在漢中防魏於北。諸葛亮親率一軍,馬忠、李恢各率一軍。春天南征,秋天就平。

    劉備死後諸葛亮當政的十二年間魏延其地位如火箭般升。

    公元223年封都亭侯、公元227年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公元230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縣侯)。

    這時魏延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丞相、武鄉侯,開府治事、益州牧、)李嚴(中都護、都鄉侯、驃騎將軍、中都護署府事)劉琰(地位高,無實權。車騎將軍)。實際上魏延地位僅次諸葛亮和李嚴。據三國志公元232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劉琰讓諸葛亮趕回成都。

    諸葛亮廢李嚴跟群臣聯名上表: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使持節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等議,輒解平(李嚴)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姜維排在十七位)

    自李嚴被廢,劉琰因罪而死。魏延成為蜀漢僅次於諸葛亮的人物。

    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任魏延為前鋒。八月諸葛亮病逝,臨終安排退軍。魏延死於跟楊儀爭權奪勢中。如魏延不死接替諸葛亮成為軍中主師是很有可能的。

  • 9 #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魏延在軍隊中的地位是一直往上走的,最後成了軍界一哥。然而,蜀國的軍權,實際上並不是控制在將軍們手中,而是在丞相府。所以要理清楚魏延的地位,比較複雜。

    第一,北伐時魏延的地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這裡大家注意一點,此時魏延在軍界是“鎮北將軍”,在丞相府掛“司馬”。這就是蜀國軍制的兩套領導班子。

    第二,升前軍師,徵西大將軍

    公元230年,蜀國發動一次進攻羌中的戰爭。進攻羌中的總指揮是魏延,與魏國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等大戰於陽溪,蜀師大勝。這次勝利後,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兼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第三,從諸葛亮奏摺看魏延的排名

    第四次北伐後,諸葛亮曾上一道“廢李嚴表”,聯合一批軍隊高階將領上書皇帝。從這道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各將領在軍隊的排行情況:排第一位的是中軍師車騎將軍劉琰,排第二位的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魏延,其下還有前將軍袁綝、左將軍吳懿、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長史楊儀的排名僅第七位,費禕排第十位。這裡可以清楚看到,魏延在軍界中的排名是第二位。

    第四,劉琰死後,魏延在軍中排名第一,然兵權操縱於丞相府

    劉琰懷疑自己老婆與皇帝劉禪私通,將其痛打一番趕出家門,這起家暴事件竟讓他上了斷頭臺。劉琰死後,魏延在軍中的地位毫無疑問已是排名第一。

    諸葛亮臨死時,把兵權交給長史楊儀。按照“廢李嚴表”的排名,楊儀在諸將領中僅列第七位,就算劉琰死後進一位,也只有第六位。但是,由於他是丞相長史,也就是丞相府的大管家,因此反而掌兵權,權力比魏延要大。

    後來魏延與楊儀交惡,就是蜀國軍隊二元化體制結出的惡果。魏延在諸將中地位排名第一,但卻要接受排名第六的楊儀的節制。在諸葛亮未去世時,他作為丞相來指揮軍隊,諸侯也沒話說。但是楊儀只是丞相長史,要指揮軍隊,就引起魏延的強烈不滿,最後兵戎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存款兩萬月薪七千,買什麼車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