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理剪輯師
-
2 # 咖電影
謝邀!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戛納電影節開幕,國際著名影星鞏俐受邀出席,作為本屆電影節“躍動她影”獎項的獲得者,鞏俐踏上開幕式紅毯時甚至獲得了“清場待遇”,偌大的紅毯走廊成為她一個人的舞臺,盡顯“女王”風範。
不過相比鞏俐的霸氣亮相,還有一些人的紅毯之旅多少有些煞風景,不少中國網紅或者不知名演員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走紅毯的機會,通過奇裝異服來吸引眼球,而且上了紅毯就不願下來,現場保安趕都趕不走,這種蹭紅毯的行為已經成為這兩天的熱門話題,為很多網友所不齒。
不過,15日中午,在現場被保安的那位中國女星(上圖中間抱拳行禮那位)在社交媒體上解釋稱當時現場聲音很嘈雜,自己當時沒有聽懂工作人員在說什麼,所以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驅趕了····
不管怎麼說,這位名叫施予斐的“八線”演員算是走紅毯走火了,此前她最“有名氣”的角色也僅僅是《延禧攻略》裡的一個小丫鬟。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不知名的網紅或演員是如何獲得走紅毯的機會的呢,電影節主辦方會邀請鞏俐、章子怡這樣的國際明星,但肯定不會去邀請她們吧,原來,這背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紅毯產業鏈”,戛納紅毯的邀請函早已成為一些海外代購的生意。
據悉,電影節主辦方在邀請嘉賓之餘,會把一些邀請函送給業界大腕明星、片方、品牌合作方等等,這些人手裡多餘出來的紅毯名額就流入了“紅毯中介”,成為賺錢工具,一般來說,10萬塊錢就能獲得貴賓位+官方禮賓車+攝影師+化妝師的待遇,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大家完全不認識的“明星”出現在聚光燈下。
這些人花錢蹭紅毯的目的毫無疑問是想圖個名氣,畢竟現在只要有名氣就算明星,至於名氣是怎麼來的,是哭出來的、唱出來的還是紅毯走出來的都不重要,有足夠的流量就可以了。有了流量、成了明星就有了進軍電影行業的資本,就有了分享電影市場暴利的機會。
電影市場有多暴利?現在一部電影的利潤經常是成本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比如去年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總票房13.61億,貓眼統計的投資方能得到的票房分成為4.89億,這是成本的5倍以上,假如你給這部電影投了10萬,你的票房分紅至少也是50萬;再比如雷佳音和佟麗婭主演的《超時空同居》,票房分成是成本的9.6倍;去年全年票房過億的電影有80多部,除少數成本不合理的,大部分都掙錢了,你給任何一部投資都能掙到不少,現在想參與,公種[號]“影視文化漫談”。這就是那些明星拼了命、冒著被全國網友嘲笑的風險去戛納紅毯招搖的根本原因。
當然,本屆戛納電影節除了這些網紅,還是有不少值得關注的正事的,除了上文提到的鞏俐,還有我們的“國際章”章子怡,此次她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大師班,得到了與史泰龍平等的待遇,也算是莫大的榮耀了。
還有胡歌,此次他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成功入圍主競賽單元,粉絲眾多的胡歌有機會獲得本屆戛納電影節的影帝哦,到底結局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回覆列表
戛納電影節本來就是很專業性很藝術性的一個國際電影節,不是什麼狂歡節。
概括這三大電影節的特點,將概括為西柏林和人文的威尼斯、文藝的戛納等。
戛納電影節總是關注福斯的文藝電影。歷代《黃金棕獎》也幾乎大部分被文藝電影砍掉,很少向商業電影低頭。
讓戛納電影節高雅華麗的戛納紅地毯不是誰都能去的。因為坎紅地毯的高門檻,一位演員明星炫耀被邀請走紅地毯。對文藝電影不太感興趣的過敏症也很感興趣,每年5月那幾天,今年誰去了紅地毯。每年女明星們的紅地毯形式在網上成為大話題。
理論上,只有三個人能被邀請參加電影節:
第一是評委、正式邀請嘉賓、章子怡等多次作為“中國評委”被邀請到戛納;
第二次是帶我和作品參加作品決賽,至今已走過18次坎紅地毯的孔李,1988年首次走紅地毯,是和張國榮一起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
第三個是官方贊助的品牌保證,例如李宇春每年紅地毯,幾乎有品牌代言人,品牌本身的攝影師團隊。
各種明星大舉登場,以前戛納的紅地毯仍然有看點。但是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各種稀奇古怪的人開始出現在紅地毯上。走在紅地毯上旋轉的圈子裡,依靠紅地毯是趕不上的;
邀請函好像變成了生意。不僅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今年至少3萬韓元就可以去了。所謂“驅逐劣質貨幣”,我擔心戛納電影節突然被降低檔次的時候,那些有實力的女演員是否還願意去紅地毯?還能愉快的看那時候的紅地毯走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