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清聖祖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後第二位皇帝。

    只不過皇太極在位時間相比於康熙來說實在是太短了,又猝死於入關前夕,不然世祖這個廟號就不是順治帝了而是皇太極了。

    皇太極雖然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實際上的清朝開國皇帝。

    因為清朝在努爾哈赤時代只是後金政權,雖然面對明軍在關外是勢如破竹,努爾哈赤也稱過帝。但後金當時只是屬於關外的一方割據勢力,注意只是關外的一個割據勢力,並非一家獨大,還有蒙古和北韓的威脅,而且明朝緩過神來,也暫時抑制住了努爾哈赤的攻勢。

    所以說努爾哈赤時代的清朝更像是一方小的割據勢力。

    到了皇太極時代清朝就開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皇太極先後征服了蒙古和北韓,算是統一了關外。而且在征戰蒙古林丹汗勝利以後,還獲得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當然也有可能為了自己正統性而造假製造的傳國玉璽。

    總之清朝在皇太極時代算是徹底將後金這個鬆散政權過渡成為了中央集權的政權。並且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建元為“崇德”,與關內的明思宗的“崇禎”年號針鋒相對。並且大致統一了關外,使清朝在明朝滅亡以後具備了入關奪取天下的實力。

    可以說清朝要是沒有皇太極在位的17年打底,是根本不具備入關奪取天下的實力。而且1643年入關的前一年皇太極猝死了,如果不猝死,那麼帶領清軍入關的就不是攝政王多爾袞了而是清太宗皇太極了。

    準確來說努爾哈赤只是草創了清政權,並且還有瓦解的危險。將這個危險渡過,並且使其壯大,使清朝真正成型具有入關實力的是皇太極。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之亂、收臺灣、三徵噶爾丹、抵禦沙俄。的確是一位出色的守成之君。

    不過康熙雖然厲害,但面對的危機只是統治不穩定的危機,並非是開國統一天下的那種巨大危機。而且之前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人給他打下了已經大致統一中國的根基。擁有的底牌比之皇太極多太多了。

  • 2 # 環遊中華大地

    康乾拿什麼和皇太極比啊,論戰功皇太極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統一了關外。五次破關削弱了中原的實力。康熙打吳三桂八年以全國打一隅,後面就更不成比例了。葛爾丹只是蒙古一個部落還是蒙古公敵。俄軍就幾百號人。臺灣才什麼實力。政治上皇太極重用漢人將蒙人和部分漢人團結在身邊,改變部落軍事貴族制。清的制度多在黃時建立基礎。後來順治沿用。康熙一朝貪汙成風,為做仁君縱容腐敗,害得雍正收拾攤子。

    至於治國也沒什麼好說的。無論朱棣還是康熙都是沿用上一輩留下的政治制度和基礎,六部制言官這些都是定例。大一統王朝能穩住,頭三四代君主只要注意別太耗國力團結士紳貴族地主階級幾乎都能到盛世。開國時人口銳減,士紳階級貴族權力集團的規模不大,土地相對多。利益分配下來都能滿足。過幾十年一兩代人的積累物資多了,人口也多了就盛世來了。接下來貴族士紳兼併土地,把持資源。老百姓一方面土地被兼併,一方面家裡人口多相對地就少了。地主和農民矛盾會越來越大,一遇到天災自耕農就要破產就容易變流民。清的統治基層到了鄉村,明朝的基層是縣,控制力清比明強。清朝時期土地出產高,特別是高產作物被廣泛推廣,番薯啥的。老百姓有口吃的就好管不會出事。向康熙朝北方主食就是這些高產作物。

  • 3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問的很沒有水平。

    皇太極更多的時候,更像是滿洲大汗而非天下共主。皇太極在是否入關的問題上一直是搖擺不定,還有和明朝媾和得打算,遭到了其屬下漢臣的一致反對。比如說皇太極的和談條件很簡單,就是開啟邊貿、以山海關為界以及雙方地位平等,而屬下漢臣知道明朝的虛實,所以力主和談為最下策,至少也應該讓明朝裂土求和。我們不能說皇太極短視,只是皇太極顧慮的是明朝這棵大樹還沒被削到時候,所以他願意犧牲時間換來雙方實力此消彼長。

    康熙所處的局面則不同。康熙則是天下共主,是滿洲大汗、漢人皇帝、蒙古博格達徹辰汗以及西藏文殊菩薩。對於康熙來說,他所處的局面比皇太極困難的多,遇到的即時挑戰也比皇太極多很多。

    而且皇太極統治的只是遼東一隅之地,而康熙統治的則是一個還處於進取階段的大清國。而且康熙的大清國,人口、國土都非常龐大,民族眾多,基本上古典王朝能遇到的挑戰康熙都能遇到。所以皇太極和康熙之間,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畢竟兩者的比較基礎都不一樣,強行比較又如何能說明問題?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葉木耳菜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