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遠宏37772303

    這個問題問得好。蜀是繼漢統,才名正言順,如果不繼漢統伐魏,蜀就是非法的。諸葛亮至死要伐魏,就是要重振漢室。

  • 2 # 九尾讀正史

    興復漢室,報劉備知遇之恩。

    現在很多人持有的觀點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平衡派系鬥爭,明顯是落入了陰謀論的範疇,不足為信。

    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在《出師表》中寫的明明白白:“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報先帝、忠陛下。這是諸葛亮一生的志向。

    其實從其先主劉備的志向中就可見諸葛亮的志向,劉備一生都在為興漢室而努力,哪怕困居新野小城整整七年,面對統一北方的強大的曹操都從未動搖過自己的目標。

    從劉備這個領導者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劉備集團有個堅定不移的鬥爭目標,自君至臣,上下一心。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除了一次自衛反擊戰,總共四次北伐,最終病死五丈原,其心也如劉備,始終如一。

    這是作為古代臣子,讓今人亦感到佩服的地方,諸葛亮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3 # 木子113465621

    原因很簡單,蜀漢一波也頂不了魏國的攻擊,只能以攻代守,荊州之戰,夷陵之戰,損失慘重,可以說是離亡國也快了,荊州,和之前老部下和新秀都基本沒了,以前還能壓制益州本土勢力,劉備一死,兩戰的損失,讓蜀漢內部的失控了,到處都反叛了,

  • 4 # 斷腸人再天涯

    諸葛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北伐中原最大的原因,其實並不難想到!應該放到咱們自身去想一想。如果我化身諸葛,北方曹魏勢力日漸強盛,如日中天,東吳方政權穩定,政治清明,自己身體也每況愈下,後代子孫也無傑出人才,想要一統天下幾乎已無可能,以北伐來穩固手中的相權也太牽強,我想的是做一個千古萬年忠臣典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少可以青史留名,萬古流芳!這是大勝大贏!最怕的就是蜀國坐以待斃被別人攻下來,最後落得或以身殉國或成為階下囚,成為弱者,受盡凌辱!所以換成是我,我也會矢志不移的北伐到底!

  • 5 # 六千里路

    劉備駕崩後,作為託孤大臣,諸葛亮擔負起輔助劉禪興復漢室的大任,但是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諸葛深知當時蜀漢所處的環境。外有魏晉,東吳強敵四環,內有中原派、荊州派、益州派等各部勢力的明爭暗鬥,由於劉備稱帝伐吳大敗,局面岌岌可危。劉禪年幼能力不足,不足以服眾,面對內憂外困的局勢。諸葛不得已多次北伐,唯有對外戰爭,才能暫時緩解內部矛盾,同時起到以攻代守的作用,改變被動局面。總體而言,諸葛的這一戰略作用顯著。一是將軍權牢牢抓在手中,避免了各山頭擁兵自重。二是和東吳多年結盟,避免了兩頭作戰的困處。三是將戰爭破壞性主動引導到國境外,為蜀漢發展贏得了相對平和的空間和時間。

  • 6 # 中孚鑑

    首先,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就是蜀漢的拖孤輔政大臣,諸葛亮承劉備的知遇之恩、有託孤重任,所以他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常言為大漢皇室宗親,他所建立的政權蜀漢,也可以說是大漢的延續。而東漢是被曹魏所滅。曹丕以魏代漢,而東漢滅亡。

    作為漢朝延續的蜀漢,那曹魏就是仇人。諸葛亮作為蜀漢重臣,所以要北伐曹,恢復漢室。

    其次,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而三分天下。那時的局勢是曹強、孫劉弱。於是孫劉聯合抗曹。

    那時東吳和蜀漢是聯盟的關係,蜀漢的敵人是曹魏,而他又不能以一方之力抗衡曹魏,所以孫劉聯合。

    對於蜀漢而言,魏吳兩國,魏是敵、吳是友。所以蜀漢會伐魏。

    最後,蜀漢本來相對於曹魏就地貧民稀,特別是後來,蜀漢名臣名將相繼離世,蜀漢就出現了人才匱乏的局面。

    諸葛亮看到名臣宿將的離世,心裡有著危機感,因為他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邊所剩的將軍、大臣還會繼續離去。如果時間拖的越久,蜀漢就越危機,就連他自己也會離開人世。

    所以諸葛亮想在他活著的時候恢復漢室,他想在他有生之年收復中原。不然時間越久,恢復漢室的機會就越小。

    諸葛亮雖然對蜀漢忠心耿耿、一心北伐曹魏,然而結果卻都沒有能成功。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

  • 7 # 劍膽琴心之一天圓地方

    諸葛亮從三國志當中觀此人用八字足以概括其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正史當中諸葛亮謹小慎微、不足以獨當大任也。此人如果國家最高參謀比較適合,不堪重負也。觀蜀國之所勢知衰之必行也……

    諸葛亮自劉備兵敗東吳,劉備自三國最早稱帝乃至兵敗白帝城;知亮之策乏也。三國中魏定中原、內恤民力以養天道。吳國依長江天險而據江東。蜀國以道險路難偏居邊地……

    諸葛亮七擒孟獲定雲南而不恤養民力以待天時,而數次北伐;然無功而返。不知進退……最後兵敗如山倒乃至君亡國破;亦一代名臣之悲哀也。觀諸葛亮之用人亦不明也,馬謖之街亭失守直接導致蜀國門戶大開;其罪大也。魏延乃至後來蜀國幾大軍閥內鬥都是蜀國兵敗如山倒的用人管控不力所至也。

    朱元璋靠高築牆、多積糧;緩稱王而最後奪取天下。蜀國在當時三國當中實力是最差的――――況不知天時地利人和稱帝最早而知其必衰也。

    秦以地險、兵強然尚以身死國滅…

    天下紛爭以勢取人者知其必亡也。以民心為本,律法為準繩;寬則嚴之、嚴則寬之;天下而樂治之……

  • 8 # 會計備考知識點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站在丞相祠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為了漢室的復興鞠躬盡瘁,六出祁山,他執意北伐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身為大漢臣民,就要忠於大漢,以大漢的復興為己任,站在《三國演義》的道德高點看,曹氏代漢是篡逆使然,要想恢復漢室,就必須積極北伐,定鼎中原

    二、報先主劉備三顧和託孤之恩,劉備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恢復漢室,並且在臨終前將這項大事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忠於劉備,報於劉禪,有生之年,積極北伐

    三、諸葛亮自身的戰略要求,《隆中對》中,諸葛亮曾將恢復中原開發了兩條道路,一是帶荊州之軍取宛、洛,一是帶成都之兵去秦川,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只剩岐山一條道路,所以才六出祁山,死而後已

    四、益州之地最適合偏安,而且人才資源越來越匱乏,所以諸葛亮要趁實力尚有一戰之力時積極北伐。

    總的來說,諸葛亮終其一生都要北伐的目的是趁實力尚存時努力佔領中原,恢復漢室,成其忠義之名和戰略理想。

  • 9 # 小穎說

    諸葛亮不能不北伐就算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眾所周知諸葛亮以嚴法治理蜀國,就連自己的親信馬謖犯錯都照砍不誤,諸葛亮要是不北伐就無法對自己的理想交代,也無法圓隆中對之言,更無法報答昭烈帝劉備的三顧和託孤之情,不北伐他的合法性都將會招到質疑,所以他必須義無反顧的北伐,無奈魏蜀之間的懸殊實在是太大了,諸葛亮註定一身為這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而戰,拼盡畢生所學換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相!

  • 10 # 雲涯子

    現在企業,很是強調職業經理人的責任感和價值觀,這放在以前也是成立的。孔明的價值觀,與劉備集團是一致的,同時孔明後期不僅僅是職業經理人,更是董事加大股東之一,所以根本利益決定了孔明的執政行為。歷史的責任感,在三國時代是天下士子所通有的,古人的責任感只會比現代人強,因此孔明的復漢情懷加上劉備託孤的歷史責任感,讓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就順理成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6年潤7月19日02點30分出生是什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