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安全感何處來?
4
回覆列表
  • 1 # 蘇幕延Psy

    安全感,應該是現在市場上的心理課程中,提到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了。

    什麼是安全感?看下百科定義:

    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簡單說來,就是一種內心的富足。當你睜眼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從內到外,有一種花朵綻放般的溫暖,持續平和。這種狀態下,基本不會問為何缺乏安全感。

    然而,現實是,很多人(可能女性居多、猜測題主也是女性)就經常陷入安全感不足的焦慮和恐慌中,安全感從何而來呢?

    還是用我自己的一套簡單粗暴的理論來解釋。

    以人體肉身為界,把人跟世界做個粗暴的劃分:肉身之外——外世界——物質世界;反之,內世界——精神世界。

    餓了,我們會覓食,如果我們有維持自己持續消費進食的能力,就不會有焦慮恐慌的感覺,但如果是吃了上頓管不了下頓呢?

    這時候的人會處於一種長期的焦慮中,基本生活需求難以保障,安全感無疑是不足的。

    所以,像這種需要外界物質提供保障的安全感需求,比如車子、房子等等,就需要使勁賺錢或者依託他人扶助。

    其實這方面的安全感還算好解決,要麼自己努力,要麼藉助他人,要麼降低需求……

    但,如果是內世界的缺乏呢?

    比如對知識的渴望、對無知的恐懼,還有腦海中那些無法言說的鬥爭和亂竄的想法……個人覺得,精神世界的安全感,唯有透過學習和自我成長來滿足。

    這裡順帶普及一下“控制點理論”

     “控制點”最初由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的朱利安·羅特提出。個體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釋。對某些人來說,個人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取決於個體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努力程度,所以這種人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控制。此類人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內部,稱為內控者。另一些人,個體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是個人不能控制的各種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們相信社會的安排,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認為個人的努力無濟於事。這種人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外部,稱為外控者。

    綜合來看,看你是什麼樣的人——內控還是外控,你的安全需求來自何處——內世界還是外世界。

    回到最開始說的“平和”狀態,即內外世界達到平衡的狀態。

    怎麼理解呢?這種平衡是動態的,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需求在變化……30年前的結婚成本與現在的結婚成本,已然是兩個概念了,但是人內心深處對於平和的那份需求,其實都一樣。

    安全感從何而來呢?

    對外,賺錢;對內,學習!

    願祖國繁榮昌盛,願人民安居樂業……這是最大的安全!

    蘇幕延願你幸福!

  • 2 # 開啟心門鎖

    我認為不安全感主要來自於兩方面:情感與事業。

    首先是情感的缺失,情感包括很多方面,父母與子女、朋友之間、情侶之間,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情感的缺失。

    孩子如果從小在單身家庭長大,會導致缺乏父愛或者母愛,造成感情的缺失。另外,如果家庭中父母經常吵架,會給孩子帶來恐懼感。

    朋友越多,代表自己的價值越大,社會認同感也就越強。缺少朋友的人,因沒有社會認同感,同樣也會感到不安全。

    戀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也會帶來傷害。在被刻苦銘心的戀愛傷害後,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對異性產生不信任感,漸漸的對待異性時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

    其次是事業導致的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對過去的悔恨、對現在的焦慮、對未來的迷茫。

    俗話說:“錢壯慫人膽”。人在有錢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心理踏實。事業上的失敗,往往導致經濟上很窘迫,甚至欠著外債,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沒有安全感的。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才競爭激烈,如果現在表現不好,很有可能就會有提前下崗的一天。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時時刻刻都擔心著自己飯碗,表現的很焦慮、煩躁。

    還有一種情況是,現在工作很安穩,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感覺目前的工作沒有前途,想換工作卻又不敢換,對自己的未來十分的迷茫,這是對未來的一種不安全感。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不安全感,面對這些不安全感,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只有當自己足夠自信、足夠的優秀的時候,我們才會懼怕任何事情,才能保持一份內心的寧靜與安穩。

  • 3 # 32號渡老師遊俊雲

    自我價值感低,依靠別人的評價來認可自己。這樣的人在外面比較謙卑,迎合別人,在家容易強勢,喜歡控制愛人和孩子,控制的方式往往是生氣。因為這類人在家比較勤勞,比較操心,所以家人比較容易內疚,當他生氣的時候就容易讓家人就範。

  • 4 # 火土老師

    一個人心態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才有安全感。自私自利的人就容易無安全感。因為不願意付出,只想索取更多,虛榮心很強,就沒有安全感。

  • 5 # 泓錦的心自在工作室

    沒有安全感是來自早年尤其是嬰幼兒時期母嬰依戀關係的問題。我們把幼時的不良體驗和經驗帶到了現在。如果父母不愛我我就要死了,世界是不安全的。——這樣的體驗到成年後就成了別人不愛我我就要死了,世界是不安全的。怎麼做?——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讓自己成長,不再停滯在幼年。唯有成長和愛自己,可以讓自己活得安全。

  • 6 # 水說心理話

    安全感是潛意識中的平衡

    如果說心理安全感,可能不是很好理解,舉個例子也許更為直觀。

    你走在一條夜路上,後面一個人一直跟隨著你,不同的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路上只有你們兩個,恐懼心理可能會更加強烈,因為缺乏兩個要素,一個是你不確定後面的人到底要幹嘛,另一種則是如果他是壞人,你不知道該向誰求助,於是,潛意識當中確定性和可控感就消失了。這兩點,是關於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和構成。

    但是路上如果還有其他人,這種警覺性可能就會消失,潛意識當中就相對能夠確認和控制這種場面。

    這是現實環境的一種安全感,同時,心理安全感作用發揮在人們的生活中更存在於情感性中,例如:對於關係的信任度(愛情或友情當中的穩定程度)、對於自我認知的平衡感等等,但是,這種安全感的影響更為隱秘。

    從心理發展的來去說,在嬰兒時期,母親是否能夠對嬰兒有足夠多的關心、照料和身體上的安撫,在一定程度上絕對了這個嬰兒今後的人格發展以及情緒發展的穩定程度。

    在美國電影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一個玩笑:“當他們看到一個過於冷漠或者戾氣重的人時,都會說他小時候母親肯定抱的太少了”。看似只是一句臺詞,卻隱含著我們對於母親擁抱這件事天然的苛求感。

    在心理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開始共同參與到我們安全感的建設當中。父親角色的確實或者不利影響,會讓一個人更多缺乏對於環境的心理安全感,例如:莫名的害怕事故,害怕鬼怪等,也有可能造成自我認知缺乏安全感,如自卑心理等。

    所以,安全感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自我認同感、原始的安全感建立等等要素共同構成的。

  • 7 # 輕舞飛揚的腦細胞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你認為什麼是安全感?

    由於社會的複雜性、生活的不容易,導致有些人覺得沒有安全感。

    如:婚姻家庭失敗、收入不穩定、求職困難、各行各業的競爭........來至方方面面的生活問題,會導致心裡覺得沒有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感?

    每個人的想法和認知各有不同,能讓他有安全感的認知力就有所不同。有人會認為,有個人能依靠,隨時隨地能給予他幫助,他就會覺得有安全感;也有人認為,有花不完的錢就覺得有安全感。工作穩定是安全感、家庭和睦是安全感、權力在握是安全感、財務自由是安全感......一切讓自己安心的感覺。

    安全感,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感受,有情緒穩定性,生活踏實、淡定和從容。安全感來至於自己對人生的把握,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是安全感產生的重要原因

  • 8 # 月汐情感

    安全感分為很多種,有對於生命威脅的安全感,也有對另一半的安全感。

    簡單來說,安全感可以解釋成:對事物可預測、可掌控的感覺。

    反之,當一個人面對不可預測、不可掌控的事物時,他就會沒有安全感。

    舉幾個例子:

    1.孩子在父母身邊,會很有安全感。因為Ta知道父母會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

    2.假設一個女生能分辨男友是否說謊,那麼她對此會有安全感。因為男友說謊這件事對她來說是可預測的,她不用擔心男友騙自己。

    反之,如果孩子失去了父母的保護,Ta就會害怕,因為Ta無法掌控身邊的事物。

    如果女生無法分辨男友是否說謊,那麼她會因為無法預測這些事而擔心,沒有安全感。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 9 # 心夥伴

    每個人都對穩定的生活有一定的嚮往,並且對未知有著一種天生的恐懼,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如果恐懼過度的話,就會造成沒有安全感的現象發生,大部分缺少安全感的人,在生活中同樣也是缺少愛的,得不到人關愛的他們,對整個世界懷有一定程度的冷漠,而冷漠背後的原因,是他們擔心被世界所拋棄。

    沒有安全感的人,同時也不具備強大的內心,他們的三觀不夠堅定,所以才會非常輕易的被外界因素改變自己的內心,由於缺乏對人生的長期規劃,所以他們本身對未來就具備非常大的懷疑與恐懼。

    沒有安全感的人大多數是具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比如說在追求一個物件的時候,你會發揮很大的功夫和時間,然而真正跟對方在一起,你又會因為對方的一些缺點而無法忍受,但此時你又會陷於究竟分不分手的泥潭之中,一直搖擺選無法選擇,這樣的狀態不僅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傷害,也會給自己造成同樣的傷害。

    如今這個社會有些地方的確更加的畸形,很多人都是拜金主義者,以金錢至上,其實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大家都缺乏安全感,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錢,只有錢在手裡,他們才能擁有安全感,他們把安全感寄託到了金錢之上,因為金錢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如果抱有這個觀念生活的話,也許你會受到更少的傷害,但同時也會失去一個絢爛的人生。

  • 10 # 暖心理

    我們常說的安全感,其實就是自己對外界環境及他人的一種信任感。最初,這份體驗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們的父母(主要照料者)。早年與養育者之間安全的依戀關係,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被承認,被理解,被關心的體驗,這些體驗隨後內化出一種安全的內心存在,它推動我們向外發展,敢於冒險。

    嬰兒期,持續獲得安全情緒體驗的前提是,照看者必須敏感。如果照看者總是搞錯或者不明白嬰兒的需求,他們在腦海裡就會形成一個概念:你是不值得信任的,不值得依賴的。而這一時期,嬰兒的活動範圍基本限於和照料者之間的互動,他這個概念的終極意思就是:這個世界是不值得信任的,這個世界不安全。如果在這一時期,嬰兒沒有得到“敏感的照料”,那在後期就會影響個體安全感的建立,例如不太容易相信別人,拒人於千里之外,另外的情況是對人特別依賴,特別是當這個人可以對早年的這種缺失有補償的時候。

  • 11 # 同享一個世界

    現在的社會壓力太大了!!看看你周圍的人!都是什麼地位!什麼收入!什麼學歷再看看你自己!!要有安全感算你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礦物油換成全合成,可以省油提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