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 基本資訊 中文名:李白 外文名:Li Bai 別名:李太白,青蓮居士、詩仙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唐劍南道綿州或西域碎葉 出生日期:701年(辛丑年) 逝世日期:762年 職業:詩人 。供奉翰林 主要成就: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批判繼承前人傳統並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代表作品:《蜀道難》《行路難》《望廬山瀑布》《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 人物簡介 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中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名字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就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李白人。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親回到蜀中先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才給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一夢境得來的。 人物年譜 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 705年 (中宗神龍元年)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 711年(睿宗景雲元年)李白十歲。攻讀《詩》、《書》及諸子百家。 715年(開元三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718年(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 720年(開元八年)李白二十歲。出遊成都、峨嵋山。謁頲於成都。頲甚贊其才,復勵之以學。 721年(開元九年)李白二十一歲。春歸家昌明。此後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724年(開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725年〔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在江陵與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遊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內)、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秋遊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紹興)。秋,病臥揚州。冬,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727年(開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 728年(開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並結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 731年(開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732年(開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友人元演之邀遊太原。秋,滯留太原。 736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遊雁門關(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識岑勳。南返途經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遊。 738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遊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739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縣)。夏,漫遊於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當塗(今安徽當塗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謫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東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於 徂徠山(音cúlaí,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道為事,意欲出遊越地。 742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遊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遊越中。玄宗徵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推薦於朝廷,得玄宗優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743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744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去紹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於洛陽。旋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遊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還歸任城。 745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遊於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於濟南。秋,與杜甫復會於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遊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遊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746年(天寶五年)李白四十六歲。春,遊魯郡。臥病任城甚久。秋,病癒,又遊於魯郡。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遊之念,終於秋末啟程。至宋城,又遊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旋到揚州。 747年(天寶六年)李白四十七歲。在路上遇崔成甫。秋到紹興,往會稽吊賀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冬返金陵,此後二年,留居金陵。 748年(天寶七年)李白四十八歲。春在金陵,夏至楊州,秋遊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江太守昊王李抵。 751年(天寶十年)李白五十一歲。春在任城。秋滯留在高鳳(後漢的隱士)石門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遊幽州(今北京市),經河北道、鄴郡(今河南省安陽市)。 752年(天寶十一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遊廣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連。十月,抵達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識安祿山跋啟與邊地戰事之真相,頗感危險,即離范陽而去。 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自范陽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遊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繼續沿汾水南下,入潼關(關所在今陝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登西嶽華山。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句溪、敬亭山等地。 755年(天寶十四年)李白五十五歲。夏遊當塗。秋遊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冬返宣城。旋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別後,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756年(肅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紹興)。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數次下達聘書,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 757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 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旋被縛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闢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並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758年(肅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760年(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遊仙學道以度餘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靠人賑濟為生,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壓,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冬初,寄宿於當塗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曾出遊歷陽,旋歸當塗,臥病於斯。 762年(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作最後的一次旅行,遊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託李陽冰。十一月,卒於當塗,有絕筆《臨終歌》一首。據邵康節《紫微斗數》的記載 李白生於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時 不是辛丑年。名詩名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樂府·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樂府·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另作“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2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長幹行》 28、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遊天姥吟留別》 29、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獨坐敬亭山》 30、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2、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俠客行》 33、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35、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 36、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 37、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樂府·將進酒》 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39、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 40、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 《公無渡河》 4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古風其三》 42、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玉階怨》 43、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山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 4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45、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下獨酌》 46、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47、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江上吟》 48、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玉壺吟》 49、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50、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詞》 52、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清平調詞》 53、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 5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億舊遊書懷》 5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首頁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 基本資訊 中文名:李白 外文名:Li Bai 別名:李太白,青蓮居士、詩仙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唐劍南道綿州或西域碎葉 出生日期:701年(辛丑年) 逝世日期:762年 職業:詩人 。供奉翰林 主要成就: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批判繼承前人傳統並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代表作品:《蜀道難》《行路難》《望廬山瀑布》《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 人物簡介 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中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名字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就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李白人。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親回到蜀中先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才給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一夢境得來的。 人物年譜 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 705年 (中宗神龍元年)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 711年(睿宗景雲元年)李白十歲。攻讀《詩》、《書》及諸子百家。 715年(開元三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718年(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 720年(開元八年)李白二十歲。出遊成都、峨嵋山。謁頲於成都。頲甚贊其才,復勵之以學。 721年(開元九年)李白二十一歲。春歸家昌明。此後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724年(開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725年〔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在江陵與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遊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內)、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秋遊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紹興)。秋,病臥揚州。冬,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727年(開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 728年(開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並結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 731年(開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732年(開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友人元演之邀遊太原。秋,滯留太原。 736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遊雁門關(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識岑勳。南返途經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遊。 738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遊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739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縣)。夏,漫遊於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當塗(今安徽當塗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謫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東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於 徂徠山(音cúlaí,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道為事,意欲出遊越地。 742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遊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遊越中。玄宗徵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推薦於朝廷,得玄宗優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743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744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去紹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於洛陽。旋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遊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還歸任城。 745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遊於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於濟南。秋,與杜甫復會於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遊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遊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746年(天寶五年)李白四十六歲。春,遊魯郡。臥病任城甚久。秋,病癒,又遊於魯郡。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遊之念,終於秋末啟程。至宋城,又遊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旋到揚州。 747年(天寶六年)李白四十七歲。在路上遇崔成甫。秋到紹興,往會稽吊賀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冬返金陵,此後二年,留居金陵。 748年(天寶七年)李白四十八歲。春在金陵,夏至楊州,秋遊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江太守昊王李抵。 751年(天寶十年)李白五十一歲。春在任城。秋滯留在高鳳(後漢的隱士)石門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遊幽州(今北京市),經河北道、鄴郡(今河南省安陽市)。 752年(天寶十一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遊廣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連。十月,抵達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識安祿山跋啟與邊地戰事之真相,頗感危險,即離范陽而去。 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自范陽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遊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繼續沿汾水南下,入潼關(關所在今陝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登西嶽華山。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句溪、敬亭山等地。 755年(天寶十四年)李白五十五歲。夏遊當塗。秋遊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冬返宣城。旋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別後,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756年(肅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紹興)。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數次下達聘書,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 757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 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旋被縛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闢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並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758年(肅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760年(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遊仙學道以度餘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靠人賑濟為生,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壓,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冬初,寄宿於當塗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曾出遊歷陽,旋歸當塗,臥病於斯。 762年(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作最後的一次旅行,遊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託李陽冰。十一月,卒於當塗,有絕筆《臨終歌》一首。據邵康節《紫微斗數》的記載 李白生於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時 不是辛丑年。名詩名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樂府·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樂府·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另作“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2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長幹行》 28、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遊天姥吟留別》 29、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獨坐敬亭山》 30、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2、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俠客行》 33、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35、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 36、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 37、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樂府·將進酒》 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39、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 40、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 《公無渡河》 4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古風其三》 42、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玉階怨》 43、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山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 4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45、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下獨酌》 46、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47、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江上吟》 48、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玉壺吟》 49、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50、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詞》 52、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清平調詞》 53、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 5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億舊遊書懷》 5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