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運來1
-
2 # 疍家吃痴謝叔叔
座標北海,我童年的時候吃過很多碗仔籺,也有叫它杯仔籺的,現在街頭巷尾已經很少賣了。感覺時光荏苒,很多東西真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變得珍貴。
碗仔籺做法很簡單樸素 但卻好味又填肚。米漿打得粗細合適,直接分倒進瓷碗裡,蒸熟製成,口味分鹹甜兩種,鹹味就是原味加醬醋油醬,甜味是在進鍋的時候就加了黃糖。北海現在有賣碗仔籺的地方也不多了,南珠市場裡面有家攤位生意也不錯,下午一兩點去到的時候,甜味都賣完了,鹹味也只剩幾個,一塊五一個,很實惠了。
總之我記得我小時候只要想吃都不用專門跑到南珠市場買,只要街邊轉角就可以看到吆喝的阿姨。
這就是我兒時對家鄉好味的一絲記憶了,希望未來北海還會有這些美好的小吃。
-
3 # 萌萌的廚房
兒時記憶中的家鄉味道有很多,有爸媽做的飯菜,有幾角錢一包的辣條,冰棒,還有山坡上的野果子等等
山上的野果子也是我們小朋友最愛去摘的,圖的不是好吃,更多圖的是好玩吧,有刺泡兒,野地瓜,酸棗,還有一些想不起名字了,反正就是愛滿山跑,現在老家的人越來越少了,自己也很少再回老家
讀小學的時候愛吃豆腐腦,是我們那裡的特色小吃,那個時候賣過一元一碗,現在都賣到了7塊,還有讀書時愛吃的辣條,喜歡一根一根的慢慢吃,害怕很快的就吃完,現在好多都看不到有賣的了
-
4 # 我不是江南岸
我小時候天天吃的美食很多,但是大多數現在都已經銷聲匿跡或者不怎麼流行了。
比如小時候吃的大刀肉,拖肥(椰果肉),兄弟連……不過這些大多是垃圾食品;
小時候真正吃過的美食是“春捲”。薄薄的一層面皮,上面放上極細的白蘿蔔絲、紅蘿蔔絲、海帶絲,捲起來,然後澆上賣春捲大爺的秘製醬料,入口即化,卻又回味無窮。多年前賣一塊錢三個,我一口氣能吃5塊錢的。
後來大爺再沒來擺攤,不過他的女兒來了,我依然去吃;再後來,過了不久,可能是味道差點,人氣不高,女兒也沒擺攤了。然後那春捲便成了記憶中的人間美味。大爺可能去給天神做春捲了。
-
5 # 曉娟的生活日記
兒時的味道,記憶最深的要屬玉米飯,那時候條件差,大米只有過節才會買些。平時都是把玉米粒用磨子磨成面,拌水在鍋裡炒一下就吃。還有去橡子樹下,撿橡子,回來磨成橡子豆腐吃。
-
6 # 班主任孫老師
座標山東濱州,我家在濱州的無棣縣,沿海,盛產海鮮。
最受老百姓喜歡的,無疑是蝦醬。
便宜美味,營養豐富,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是最易得下飯的美食。
蝦醬是沿海地區的先民智慧的創造,在保鮮技術還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為了最大限度的儲存來自海洋的食物,會用同樣來自於海洋的鹽來醃漬它們。蝦醬,就是鹽和蝦混合後發酵的產物。按一定比例攪拌好的鹽和蝦被封存到木製的桶裡,靜靜等待時間的發酵。
發酵好的蝦醬香氣四溢,可生而食之。採當季最新鮮的小蔥,烙餅,取蝦醬均勻塗抹在餅的表面,捲上小蔥,蝦醬淡淡的鹹與小蔥微微的辣以及二者相遇所激發出來的無法言說的味道,令人食指大動、欲罷不能。
生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蝦醬的鮮,蒸則賦予了蝦醬新的生命,給人的味蕾以別樣的享受。取一粗瓷大碗,一如無棣人的粗獷豪放,放入蝦醬,打上二三枚土雞蛋,滴上四五六滴油,最後放上幾個幹辣椒,攪拌均勻,撒上一把蔥花,入鍋蒸。
通常,蝦醬是和饃饃一起上大鍋蒸的。
大鍋燒柴禾的過程讓做飯變成了一場享受。
饃饃熟了,蝦醬也就熟了。不等掀開鍋蓋,淡淡的天然麥香與蝦醬濃郁的味道已經鑽進了飢腸轆轆的人們的心裡。
迫不及待開啟鍋蓋,一個個饃饃又白又大,那一碗蝦醬也已變了顏色,紅紅的辣椒,黃白相間的雞蛋,綠綠的蔥花和蝦醬已經充分混合。
剝一棵大蔥,拿一個大饃饃,抹一口蝦醬在饃饃上,用早已經口水橫流的嘴狠狠地咬上一口,真的是人生至此,死而無憾啊!
-
7 # 糖依首
說起兒時的家鄉菜,讓我記憶尤深,天真無邪的面孔似昨天,如今咫尺隔天涯。回想起兒時的記憶,滿滿的都是幸福感,早年的快樂一點一滴的湧入心頭。此刻讓我想起了奶奶的廚藝,童年的時光一直是在奶奶的陪伴與教誨中長大的,能幹的奶奶會做很多的美食,那時候都是就地取材,自家種的一些素菜,種類繁多,至今讓我最難忘最起吃的是奶奶自養的蘋草雞,下的蛋做的雞蛋羹,幾隻雞蛋,小蔥段,熱水,鹽,生抽,香油少許,再加上我最難忘的家鄉炒米,黃橙橙的蛋羹就上桌了。既簡單又美味,包含著奶奶對我滿滿的濃烈的愛。還有奶奶醃製的鹹鴨蛋,手擀麵,都會讓我流連忘返。
-
8 # 我是朗朗書聲
兒時的味道是甜甜的。小時候對甜食非常熱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甜食成了每一個孩子們的夢想。但是在生活中卻很難滿足自己的慾望。於是我們就開動腦筋,滿世界的開發尋找甜食寶藏。每當田野裡又籠起青紗帳時候,我們最快樂的時候。那時我們就會一頭鑽到青紗帳裡,尋找自己的美食。,甜瓜,羊角脆,高粱甘蔗……就連那玉米秸也是我們的寶貝,嚼在嘴裡也有甜甜的味道。
當然,尋找這種美食。不會總是有發現新大陸那樣的驚喜。也有很多時候,被看瓜的老頭追的屁滾尿流……
要是碰上野生的桑葚,就更好了。那黑紅的桑葚,像一顆顆紫紅的蜜糖掛在枝頭,時時勾引著孩子們肚子裡的饞蟲……
小時候,儘管生活條件不好,但玩兒的時間很充裕,所以記憶中兒時的感覺很愜意。小時候在玩兒的過程中不斷開拓著自己認知的世界。童年的味道充滿了天真,快樂和未來生活的一種夢想。
-
9 # 廚印美食
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兒時候的記憶總是那麼令人難忘,舌尖上的安陸,對於七零後、八零後來說兒時有很多家鄉土特產和一些土零食,一直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永遠難忘!
野豌豆
這種豌豆很像現在的荷蘭豆,因為是野生的,形狀比荷蘭豆瘦小,記得小時候附近村裡經常有電影看,路邊田地裡到處種有野豌豆,我們路過時總會偷偷摘上一把,洗乾淨,把裡面的籽去掉,剝去外面一層薄綠皮,吃起來嫩甜嫩甜的。
桑葚
桑葚,我們地方叫酸棗,那個時候每個灣裡總會有一兩顆大桑葚樹,夏天裡桑葉長得非常茂盛,我們小朋友總喜歡上到樹上採桑葚果,摘桑葉,桑葉用來養蠶,一大把一大把的酸棗揣進兜裡,邊摘邊吃,手上嘴唇都染成了烏紫色。
野山楂
野山楂一般長在山上荊棘叢生的刺縫裡,記得小時候上山放牛,靠近槎山和應山交界的山坳裡遍地長的都是野山楂,我們一邊放牛一邊摘野果子吃,酸酸甜甜的,還有一種輕微澀澀的味道,在那個年代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零食了。
翻餃子
翻餃子,色澤金黃,入口香脆,酥甜鮮香,味道極好,像這種東西在平時是很難吃到的,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於是媽媽就做上一盤過過嘴癮,做法非常簡單,把面和成麵糰,然後用擀麵棍擀成麵皮,在中間劃一切,然後翻成一定形狀,用油炸酥即可。
-
10 # 美食國哥
我的兒童時代正好是80年代,那時候家裡面沒有錢,最好吃的美味也就是媽媽做的粘豆包,還有自己家做大塊糖,大冬天的餓了拿出幾個凍的粘豆包,放火盆裡燒著吃,帶著糊嘎吱吃著特別香,再有就是小米飯和茄子醬,加點兒辣椒末,香菜末,蔥末和在一起嘎嘎香。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跟我兒時的夥伴去大河洗澡,洗完澡偷苞米,土豆,抓魚在河邊燒著吃,在家偷著拿點兒鹽面兒和味素,灑在上面一燒,燒出來的味道很香,還有燒雞蛋,土豆,這是我兒時記憶裡的美味!!!
回覆列表
說到南昌美食,首推南昌炒米粉,也是南昌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特色小吃,濃濃的家鄉味道。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經過浸泡、磨漿、濾幹、採漿等多道工序製成,勁道、有嚼頭。具體做法如下:
[主料]
南昌米粉 500克
豬瘦肉絲 100克
黃豆芽 200克
油菜心 50克
黑木耳 10克
[調料]
植物油 10毫升
紅辣椒 少許
生粉 1勺
蒜末 5克
生薑 5克
蔥花 5克
醬油 5毫升
料酒 5毫升
鹽 5克
味精 少許
[做法]
1、將豬瘦肉絲加生粉、鹽拌勻,醃漬片刻;將紅辣椒、生薑分別洗淨,切成細絲。
2、米粉放入沸水中煮至八成熟,撈出,過涼,瀝乾;黑木耳泡發,洗淨。
3、鍋置火上,倒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肉絲炒散,然後放入紅椒絲、蒜末、薑絲炒香,再加入豆芽、油菜心、黑木耳炒勻。
4、加醬油,再放入米粉炒熟,加料酒、味精、蔥花,即可裝盤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