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米媽談教育

    “學習靠老師靠家長還是靠自己?”我想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不管學什麼首先都得靠自己,家長和老師只是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

    首先,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為從孩子在母親肚子裡開始,直到出生,成長,和孩子關係最密切的就是父母(一些特殊情況除外,比如被拐賣被父母拋棄)。我們從父母那裡不僅學到了她們的行為習慣,語言方式,還包括性格情緒,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處理事物的方式,甚至是學習的習慣養成。可以說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如果能從父母那裡受到好的影響,那麼對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成長會少走一些彎路,如果父母缺乏某些方面的能力,只是會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不斷試錯。我個人認為父母對孩子最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以及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老師是一個人在學習階段的領路人。好的學校和老師,肯定會對自己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只是輔助。如果不把關係搞清楚,如果覺得老師和學校應該承擔主要責任,那這樣的學生學習肯定不會優秀,家長也不會是好家長。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味把孩子學習不好推卸給老師,認為老師教得不好,甚至還有家長聯合起來彈劾老師,結果老師被離職後反而去了更好的學校。有時候,不是老師不好,而是學生自己沒有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又或者說是自己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

    最重要的,一切的好壞都取決於自己怎麼做。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有思想有判斷能力有行動能力。可能我們現在還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但我們可以左右現在的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有什麼目標?為了目標有什麼具體的行動?有沒有執行的魄力?我們的方向對不對?有沒有透過行動來驗證方向的對錯?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無法決定我們的未來,唯一能夠掌控自己人生的只能是自己。我命由我不由人。

  • 2 # 說文寫作

    學習靠誰?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其實這個問題表明了我們學習的三個要素。學校,家長與自己這是相互聯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老師是孩子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孩子們透過老師的講授學習知識。按理說誰都可以講授知識,但是孩子能不能聽明白這是關鍵。如果我們照本宣科地講,孩子會聽不明白。因此老師的教授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據絕大多數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講授。老師還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在學校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再和老師打交道,因此我們說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陪伴者。孩子從出生就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陪伴的人。家長的言傳身教,細心督促與指導,這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所以,家長是孩子終身陪伴的人。

    自己則是學習的主要內在者。無論是家長的督促,還是老師的講授,沒有自己的主觀學習性,那麼孩子的成績仍然會很差。學習學習,靠的只能是自己。老師不能替代你,家長更不能替代你,只能靠你自己去努力,去奮鬥,也只有在學習的這條路上,你只能依靠自己去實現理想與希望。

  • 3 # 秒懂化學

    常言道,師傅請進門,修行靠自身。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及成才既不能靠家長,也不能靠老師。

    首先,學生要有主觀能動性,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要透過內因起作用,因而,學生的學習必須靠自己。

    當然,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很多行為習慣往往從家長哪裡學到,當然,有些習慣,品行,家長也起重要作用。

    對於老師來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作用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做事,教給學生科學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但是,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關鍵還是學生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自己領悟。

    總之,學生唯有自主學習與奮鬥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健康成長。

  • 4 # 小熒幕大道理

    1.小孩自身非常優秀,能夠自覺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像這類學生往往很多就是大家所說的好生、學霸。那你們說到底他們的學習靠老師靠家長還是靠自己呢?其實能夠成為大家所公認的好生、學霸是由多方面原因造就了孩子的學習成就的。由於父母親的家庭教育的到位,小孩自身學習習慣的良好積澱,學校老師的有力的學習引導,成就了孩子能夠自覺出色完成學業。因此這類學生是由家長、老師、還有自己共同出力成就自己的學習霸業。

    2.小孩自身約束力比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像這類學生的學習會更依賴與老師和家長的管理。如果老師和家長的管理一放鬆,小孩就極其容易迷失自我。平時教育當中可以發現初中的初二年級,高中的高二年級,這倆個時間點都是小孩學習的一個分水嶺。老師、家長、孩子三方一旦抓緊了,面對小孩的學業就會鋪平了道理,可以順順利利的挺進畢業班的衝刺學習。當面對搖擺期的孩子時,我們作為家長、老師在關鍵時候要學會幫孩子一把,教育引導小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身觀,才能夠更好的投入學習中來。

    3.小孩行為習慣懶散,厭學情緒嚴重。想這類學生的學習更要依賴於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學習需要主動性,學生是主體。一旦自己迷失了自己,家長的管教、老師的引導都存在非常大困難可以改變過來。所以要引導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讓孩子本身來提升學習的關鍵,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家長、老師總是希望有一種捷徑的方法,能讓這類孩子能夠投入到學習中來。其實這是一個心理過程往往要靠的是孩子自己本身,排除孩子面對一旦遭遇到挫折後便會對學習喪失熱情,嚴重的甚至會自暴自棄,這就是一種屬於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因此這類學生最需要的是自己正確面對自己的學業,同時老師、家長要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心理共同來挽救孩子的學業。

    因此,不管是哪一類的學生,只要自己想學,相信所有的家長、老師都會全力以赴的共同撐起孩子的明天的。

  • 5 # 秋風嫵媚

    學習靠自己?

    說實話,學習靠自己的話,那麼學生得要有多麼強的意志力?多麼強的耐力?多麼強的自律能力?不是說別的,就說近幾年的成人學習,有多少人半途而廢?又有多少人學成歸來?我記得一個考研輔導老師說過,考驗是報名60W+的同學,到最後能堅持到考場只剩下了30W+人,第一天考完又少了近10W+的人,他們是什麼,是大學生,是成人了吧!可是結果呢?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學生乎!

    靠老師?靠家長?

    假如你現在問你身邊的很多大人,他們想要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來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成人都如此,那更何況是孩子呢。有人就說了,靠老師吧!孩子每天在學校是學習知識呢,搞清楚是學習知識呢,老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老師有很多的孩子去教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這時候就有一個角色要站出來了!是誰?就是家長!

    家長的角色你做好了嗎?

    家長是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老一輩有句話是:三歲看老。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你給孩子付出了多少?你陪伴孩子了多少?不要你為你陪在他的身邊那就是陪伴,那不是,那只是你的存在,不是陪伴!陪伴是陪著她一起成長,在他的身邊給他教育,給他解惑,給他信心,給他目標,陪他一起努力!有些槓精肯定會說:我小的時候學習沒人管,我照樣不是學習很好嗎?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你小的時候,你小的時候有電話嗎?有手機嗎?有電腦嗎?你下的時候?別拿這些說事,你沒做好父母的角色,就是沒做好!有些人又說了,那時老師的事!我就又無語了,老師傳授給孩子知識,你幫助他消化了嗎?你和她探討了嗎?有些問題你和他達成共識了嗎?有些人又說了,他學習呢又不是我!那你教給他這些了嗎?

    所有的成果都需要付出,而陪伴是家長該做得最好的付出

    其實我們每每看到採訪高考狀元的時候,都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對他們的愛有一種叫陪伴!是那種坐到對面自己學習對孩子影響的一種陪伴!你拿著手機坐在孩子身邊那不是陪伴,那是你用你的行為再毀你的孩子!

    小結

    我的觀點就是學習還是要靠家長,別說什麼家校聯合!其實很多孩子是毀在了家長身上!

  • 6 # 夢想教育奧數申老師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好久。今天有幸談談自己的認識,供參考!

    我覺得,學習從根本上來說,不能靠任何人。不能靠家長,也不能靠老師。只能靠自己。

    人常說,內因起決定作用。好學校,好老師,好的經濟條件,只是學習的外在條件,輔助條件。一個學生愛不愛學習 ,能不能堅持學習,將來會不會有好的成績,好的未來,與外因關係不大。

    關鍵在於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往前推20年,我們上高中,當時就沒有單獨補課的條件。一是家長沒有經濟基礎,二是老師沒有單獨補課的先例和做法,三是社會上沒有那樣的氛圍。大家都不單獨補課。學生不會的題目,要不在校請教老師答疑解難,要不問同學,要不自己下功夫鑽研。現在人們對孩子的教育你比以前重視得多了。這可能與社會的發展程度,家庭經濟收入增加,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就業的巨大競爭壓力等有關。

    人常說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在日常交往中,一個同事或者朋友,他的言行與思維方式,往往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待人熱情真誠,孩子就絕不冷漠,父母能言善辯,善於展示和表達,孩子絕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父母善良,肯換位思考,孩子就不會過於苛刻,嚴於律人。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原版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往往從家長那兒學到。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就是教給學生知識,透過教知識達到教育學生,培養綜合素質高,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也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從本質上講教會學生做人做事。一個班級40-50名學生,同樣的老師在教,同樣的時間安排,同樣的學習內容和難度,最後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相差很大。這一方面是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不同,另一方面,與學生本人的智力水平、 努力程度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有重要關係!教師不起直接決定作用,教師也不能越俎代庖,關鍵還是學生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自己學習,體會,消化,吸收,轉化為能力。好老師期盼好學生,好學生珍惜好老師,愛戴好老師。好學生遇見好老師,想不進步都難。

    我們身邊常常會有這樣的學生,父母不認識字,家庭經濟困難,從沒有單獨補過課,但是

    ,從小學到高中,一路順風,學霸或類似學霸。高考一次成功,考入名牌大學。也有的學生,父母迎來送往,忙前忙後,最終不見得實現預期目標!

    所以說,從本源上來講,學習要靠自身。自身是根本,是決定因素。

  • 7 # 張峰思維導圖

    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即需要家長的引導教育,也需要教師們的課堂知識詳解,更需要自身對學習的動力。

    一方面,學生在學習方面要有目標感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外因為輔,內因為主,外因要透過內因起作用,因而學生要清醒的認識自己學的是知識,增長的是智慧,提高的是本領,完善的是心智。

    另一方面,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非常重要也是關鍵因素,很多行為習慣往往從家長哪裡不言之教潛移默化模仿得來的。當然,有些行為習慣,性格品質,都是慢慢塑造的,家長的家庭教師也起重要作用。

    三方面,對於老師來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作用是教學生如何理解知識,會知識,運用知識,教學生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使學生明理,做好人做好事,教的是方法,育的是心智,陪的是情緒,伴的是成長,學的是知識,習的是境界,但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關鍵還是學生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領悟。

    總之,學生想提高成績需要高几個方面和楷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不斷進步。

  • 8 # 閆老師教作文

    學習主要靠自己

    在孩子學習問題上,家長、老師、學生,誰的因素最重要,我覺得學生的因素最重要。家長、老師都是客觀條件,學生自己才是主因,所以,學習主要靠自己。

    一、家長的作用佔%20

    在孩子學習方面,家長也起一定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首先會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家長愛學習,有知識 ,也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就不學習,一有時間就打麻將,鬥地主,孩子可能也會效仿。家長有知識有文化的話,還可以親自給孩子做輔導,既方便又省錢。家長還起到一個經濟保障的作用。家長需要支付孩子必要的學習費用。

    二、老師的作用佔%20

    在學習中,老師起到一個引路的作用。在某個學科老師往往有著更深入的研究,他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你學生,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老師起到一個答疑解惑的作用。同時,老師還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另外,有時,還要為學生的學習加油鼓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學生的作用佔%60

    在學習問題上,學生是主體,學生本人最重要。家長、老師都是客體。如果學生自己不努力,再好的家長、再優秀的老師都會失去作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彌補老師專業水平的不足。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不好,主要取決於 學生本人。

    總結

    家長、老師、學生,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的,各有各的作用,哪個因素都不可忽視。學習既要靠家長,又要靠老師,但主要還是要靠自己。

  • 9 # Sweet小學老師

    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學習的,所以,在孩子的小學初中階段,家長和老師的引導萬分重要,家長和老師都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動態,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越早養成,老師家長孩子也會越輕鬆。

    當然,如果孩子的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家長和老師再努力也不行,這樣造成的原因也是起初習慣沒有養成,和家庭關係密切相關。

  • 10 # 笨小孩dy

    《詩歌是最好的哲學 橫走天下全仗比喻》

    維特根斯坦分子來了, 大家好! 筆者:冷眼

    (1)學習靠老師,靠家長,還是靠自己?

    學習如同吃飯。讓廚師代替你享受美餐,可好?教師就是廚師。飯菜是否營養美味,他說了算;。你爸負責買單,沒法代替你消化吸收。

    下課!彆著急下課!

    2)發問的人: 是不是你所在的地方飯菜太難吃?!

    告訴你和秘密: 廚師團隊龐大,為了激勵團隊出工出力,管理層拿食用飯量多少作為考核廚師烹飪水平指標,並分發獎金。

    實際上,烹飪師傅團隊部分成員為了多拿到獎金,出現了逼迫顧客吃飯的現象,反抗就指責謾罵甚至毆打。逼迫吃飯事件頻發,餐廳以及廚師信任銳減,可此餐廳非彼餐廳,更換基本沒戲。部分懦弱的顧客感覺自己沒被當人對待,被當吃飯工具對待,沒被尊重,於是出現了抑鬱,輕生事件,性格倔強的出現對烹飪團隊成員輕視,蔑視,甚至是權利爭奪對抗事件!普通的餐飲就這樣成為了餐飲災難!

    3吃飯(學習)為了什麼?

    廚師對此沒啥興趣。但此職能一直清晰的存在那裡: 培養出具備捕獲獵物能力的傑出獵手------體力,技能,智慧。

    總結一下: 基於機會公平的考慮,用飯量大小的資料篩選是否需要進一步深造,這點問題不大; 糟糕是-------烹飪食物團隊考核機制或者說薪酬分發機制,誘導並鎖定了族群關注焦點-----飯量大不大。出現忽視了顧客心理健康,忽視顧客身體健康,更忽視顧客捕獵能力的培養問題!

    這點需要顧客家人自行注意,勿將把飯量資料誤解為捕獵能力指標!

    菜鳥喜好踢足球,冷眼偏好觀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吃什麼能補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