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星
-
2 # 優己
有個哲學家把戰爭的起源定性為兩種型別,一種是為了利益而戰,另外一種則是為了證明一個種族比另外一個種族更優秀。前者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窮兇極惡;後者雖然同樣窮兇惡極但是好歹還有點人味。當時的希特勒德國恰恰屬於後者。
當時的德國不僅沒有使用生化武器的想法,連強姦的都不多。因為希特勒認為日耳曼人是高貴的民族,比其他民族優越太多了。高貴的民族對下等民族使用化學武器這種卑劣的手段會掉身價的。希特勒甚至禁止德軍士兵強暴被佔領國婦女,因為這會玷汙日耳曼人的血統。
德國本身是工業強國,生產化學武器沒有任何問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德國也是化學武器使用大國,協約國跟同盟國之間互相投擲了大量的化學武器。包括希特勒本人也受到化學武器的襲擊,還造成了短暫性失明。所以德國是有使用化學武器的能力的,而且還很強大。因此,德國自己不首先使用化學武器,蘇聯英美等國自然也不敢首先使用,害怕遭到德國的報復性使用。所以呢,整個二戰時候也就卑劣的日本狗日的在使用化學武器而已。
-
3 # 鷹眼看事
不太清楚。是仁慈?但殺了六百多萬猶太人,怎麼可能是仁慈。怕受報復?有可能,希特勒在一次大戰中遇到過化武攻擊。所以認為化武是雙刃劍,傷及敵軍,也會招來報復。所以歐洲戰場,敵對雙方心照不宣,大家《文明》作戰?總感到怪怪的……。
-
4 # 勁草145206340
二戰中德國擁有殺死數百萬人口的化學武器?這,你也知道?。那麼,你知不知道一戰失敗後國聯制裁限制德國特別是化武的《凡爾賽合約》呢?
-
5 # 小馬達嗒嗒
1925年的由包括英、美、德、日在內簽訂的《日內瓦議定書》中規定禁止使用“令人窒息,有毒或其他氣體,以及所有類似的液體,材料或裝置”和“細菌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大多數二戰主角都有化學武器的庫存,所有擁有毒氣的國家也有能力將其用於敵人。但是,使用這種武器沒有任何好處; 恐怖的報復性反措施將隨之而來。這是“相互確保毀滅”的一個版本。這是國際上基於一戰中化學武器使用的情況,而達成的一項比較人道的協定。從軸心國和盟國各自的角度來看,在戰爭的相持階段,的確都考慮過使用化學武器,但最終付諸實踐的只有日本。
德國
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包括“禁止德國製造或進口化學武器的條款,或任何可用於生產此類氣體的氣體或液體。”
一戰期間1918年10月,在比利時的戰鬥中,阿道夫·希特勒下士暫時被英國的一個毒氣彈麻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開發並製造了大量的幾種神經毒劑。總參謀部建議在東線使用有毒氣體,但希特勒拒絕了提議。希特勒不使用毒氣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和他的顧問認為盟軍擁有同樣具有破壞性毒氣,並且會以更大的規模進行報復。他擔心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會使德國城市充滿毒氣。
戰爭結束後,一名英國陸軍化學戰專家得出結論認為,如果德國發起毒氣戰,盟軍攻陷德國的時間將至少推遲6個月。但納粹德國在集中營中使用毒氣彈殺害成了千上萬的平民和戰俘。
盟軍
美國和英國曾計劃在二戰期間使用毒氣。長期倡導化學戰的溫斯頓·丘吉爾一直在積極準備使用化學武器。
1944年7月,丘吉爾發提議:“我當然可以要求你支援我使用毒氣。我們可以讓魯爾區(德國的重工業基地)和德國許多其他城市充滿毒氣,這樣大多數人口都需要進行醫療照顧。”
內閣對丘吉爾作出迴應:儘管毒氣戰是可能的,但他們擔心毒氣襲擊不會起決定作用,德國很可能會用毒氣彈對英國進行報復。該提案被廢棄了。
日本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如芥子氣和生物武器。1938年至1941年,日本對中國使用毒氣和生物武器。731部隊是日本帝國軍專門研究生物和化學戰的研究中心。
從1937年到戰爭結束,日本人試驗了各種生物武器,包括有毒落葉炸彈(橙劑的前身)和用於傳播鼠疫的跳蚤炸彈。731在哈爾濱的實驗室開發和製造的生物武器在全中國使用,估計造成30萬人死亡或受傷。
然而,由於擔心遭到報復,這些武器從未被用來對抗西方人,只針對被帝國宣傳判定為“劣等”的其他亞洲人。氣體武器,如催淚彈,僅在1937年偶爾使用,但在1938年初,日本軍方開始全面使用能使人打噴嚏和噁心氣體,從1939年中期開始,使用芥子氣對抗中國軍隊和游擊隊。
-
6 # bindong1
美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核武器,在越戰中丟盔棄甲,狼狽而逃,在全世介面前丟盡了臉,它為什麼不使用核武器?況且北越並沒有核武器。
二戰主要參戰國都擁有化學武器,國軍也有化學兵。德意日發動二次大戰,是為了奪取所謂"生存空間"土地,資源,人口,市場…不是單純的為殺人而殺人。在戰爭雙方都擁有化學武器組織情況下,一方首先使用化武,必遭對方慘烈的報復,徒增殺戳,不能根本改變戰場的基本態勢和戰爭的最後結果,,並不是希特勒大慈大悲。
美國在越戰寧肯敗北,也不使用核武器,(不是不想啊!)只是因為核武器的巨大殺人威力太恐怖了,只能做為最後關頭的"殺手鐧",越戰只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節點,遠不到最後關頭。
前不久,五大核國家一致反對廢核,其核心內涵就是核武器在這五大國家手中,是安全的!是安全的含義很豐富⋯是否有相互不使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的意思呢?如果做到這兩條,就是基本不使用。
世界也會是安全的。
除非人類真的瘋狂了,廣鳥,長琦爆炸的那兩顆原子彈有可能是投入實戰的最後一次⋯
但願如此!
-
7 # 雙腳飆車的人
化學武器不是那麼好控制,效果也沒那麼好,畢竟侵略戰爭要的是土地,弄髒了還是自己倒黴,很多化學武器是有使用條件的
-
8 # 東方評史
其實不僅是核武器,也不僅是化學武器不能隨便使用,而且還有許多的常規武器也在國際禁用範圍之內。
達姆彈大家想必也聽說過,其實它也並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武器,就是把彈頭的前面弄成了平頭而已。
別看這一個小小的改裝,擊中頭部是百分之百的死亡,擊中身體是百分之八十的死亡,只要集中四肢那絕對的是被炸飛。
最早是英華人用來對付的華人的,但是德華人也不笨,他們也造出了達姆彈用於對付英華人。
大家一看雙方都有這玩意了,於是最後提議國際上禁用了。
至於說大在二戰中沒有使用化學武器,也是這麼回事。
化學武器最早是在一戰中由德國最先大規模使用,在德國嚐到甜頭的時候,也讓英法聯軍嚐到了苦頭。
剛開始使用英法聯軍還一臉的朦朧,在德軍使過幾回之後,英法聯軍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化學毒氣這東西並不僅僅是隻有德華人才有,也不僅僅是隻有德華人才會使用。
只要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都能生產這種東西,以英法兩國那樣先進的工業水平,它們哪裡缺少這種東西!
隨後不久英法兩國也將這種東西運往了前線,不用說德華人也知道了化學武器的威力和厲害。
並且希特勒還在一次戰鬥中差點被燻瞎了眼睛。
由於它那巨大的殺傷力過於太不人道,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化學武器也被國際公約法禁止使用。
因此在二戰之中交戰的西方各個國家,都還是比較遵守被國際公約髮禁止的化學武器。
即便是蘇德戰場打的那樣慘烈,即便是希特勒是一個慘無人道的戰爭狂人,在歐洲戰場確實沒有發生過一次的化學武器在戰場上使用。
這是因為我有化學武器、而你也有化學武器,如果我對你使用了化學武器,你當然也會對我使用化學武器。
這樣一來,戰爭還沒有出現結果,大家就在半路上都完蛋了!
也許大家都曾經留意過,在每一名德軍士兵的後胯部都掛有一個圓圓的小鐵桶,裡面就是裝化學防毒面具的。
其實就算每一名德軍士兵裝備了防毒面具,他們也不敢使用化學武器,因為防毒面具防的了面部防不了全身。
所以德華人在戰爭中沒有使用化學武器,而英美蘇還其他國家也沒有使用化學武器。
其實說白了道理也很簡單,我有你也有。
大家都有這東西,半斤八兩平分秋色。
因此直到戰爭結束,各交戰國誰也沒有使用化學武器!
-
9 # 蘇州吳江徐景祥
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雖然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戰局的變化,但在想贏而不是想毀滅的情況下誰都不會輕易使用毀滅性武器,真要走到那一步時誰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非正義一方最終都會失敗!
-
10 # 搞機小當家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始終沒有使用化武,根本的原因可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他們不敢罷了。戰爭從始至終,德華人都沒有佔到真正的轟炸優勢,貿然使用化武,只會兩敗俱傷,更早的葬送自己的國家。
德華人在二戰期間是研製過各種化武毒劑和發射方法的,他們背上人手一個的防毒面具也說明他們對此早有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德華人一定會使用毒氣,但戰爭的整個程序讓他們最終都沒有條件運用化武,對方也很剋制的沒有使用化武。雖說彼此互相都在忌憚,但確實人類文明程度變高了了一點,日本除外。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不列顛空戰是怎樣的情形,從1940年大規模戰爭開始,德華人就寄希望於透過轟炸來瓦解英華人,逼英華人投降或回到談判桌上來。但保持著當時世界第一海軍的英華人打死也不投降,反倒組織起一票“多國部隊”,與德華人隔著英吉利海峽玩起了對轟。
在“不列顛空戰”中,陸軍被打得狼狽不堪的英華人,仍然靠著自己砸鍋賣鐵造出來的戰機,以及一票英聯邦國家拉來的志願軍,再加上波蘭、法國、比利時、捷克等亡國的空軍人員,甚至還有美國派來的志願人員一起懟住了德華人的轟炸。雙方打得有來有往,而且很快就將戰爭變成了對平民也殺傷的無限制轟炸。
德華人拼盡全力也沒能真正控制英國的上空,反倒讓對方漸漸扳回了場子,德華人怎麼炸英國,英華人就怎麼炸德國。在這種情形下,給第三帝國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率先使用生化武器。
何況對英轟炸最開始主要是轟炸城市和廠礦,迫使對方無力抵抗,使用生化武器這類亡國滅種的武器會反而增加英華人同仇敵愾的抵抗,根本沒有必要。後面讓英華人翻了盤,他們就更不敢使用生化武器了,因為落到自己頭上的炸彈會更多。
再後來,戰爭的勝負易手,制空權幾乎完全落在盟軍手裡,第三帝國的空軍只能想盡辦法去攔截那些瘋狂攻擊的盟軍重型轟炸機。想使用化學毒劑逆襲盟軍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蘇軍那邊也差不多,德軍是防守一方,你敢用化武?那以後蘇軍見到你的陣地首先就是一頓化學炮彈,然後繞過去理都不理。
希特勒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士兵,他也遭遇過毒氣攻擊並一度致盲。這種慘痛的經歷使他更加明白化武的恐怖,化武在今天被稱為“窮人的核彈”,在飛機轟炸等遠端手段已經成為普遍戰術的二戰,那就是真的核彈,將為世界帶來更大的傷害。
作為領袖、作為政治家,希特勒並非後世描述的“瘋狂戰爭狂人”,他推動了大戰,最終目的是崛起自己的民族,而非讓世界陪伴著毀滅。
回覆列表
德國一戰都有化武,而且其他國家也有,二戰時德軍上層認為化武的威力不如V2,巨炮,還有未成功的原子彈,所以未不規模使用,不是怕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