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orever253887665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為什麼當初項羽不肯過江東?

    秦朝滅亡後,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互相攻伐。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實力最強,兩者之間的爭奪最為激烈。隨著戰事的進展,漢軍越戰越勇,楚軍連戰連敗,劉邦最終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公元前202年,頂羽被漢軍包圍於垓下(在今安徽靈璧南),他組織了幾次突圍,可惜都沒有成功。

    夜裡,楚軍營裡一片沉寂。項王的大帳裡燭光搖曳,頂羽正與愛妃虞姬舉杯對飲。眼見落得這步田地,兩人都沉默不語。

    這時只聽從遠處的敵方營坌中傳來了陣陣歌聲,歌聲悠揚而悽婉雄邁而蒼涼。項羽—聽,原來竟是自己十分熟悉的楚歌。

    頂羽嘆道:“四面都響起了楚歌,看來劉邦已經攻下我的家鄉西楚了。”說罷,舉杯痛飲。

    隨後,項羽望著眼前的虞姬,悲憤地唱了起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一連唱了幾遍,虞姬忍不住流下淚來,周圍的侍從也都紛紛落淚。

    這時,項羽又回憶起五年前的鴻門宴,正是因為自己當時不聽亞

    父范增的活,放走了劉邦,才導致了今天大禍臨頭。他撫劍長嘆,一遍遍地低聲吟唱著“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唱道:“漢兵已昭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她不願拖累頂羽,唱罷便拔劍自刎了。眼見虞姬就這樣離自己而去,頂羽悲傷不已。為了不枉費虞姬的一片心意,項羽跨上烏騅馬,帶領八百將士沖了出去。

    天亮之時,劉邦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忙派大將灌嬰率領五千人馬追擊項羽。

    頂羽路搏殺,到淮河邊時跟隨的兵土只剩下一百餘人了。等到了陰陵(在今安徽定遠),項羽等人終於擺脫了追兵,可是卻迷失了道路。

    頂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囗,見一個農夫正在附近的田野裡幹活,於是便上前問他:“哪條路可以到達彭城?”農夫見眼前的這個人渾身血跡、衣甲零落料想他是個只知爭奪天下而不顧白姓死活的人,就故意騙他說:“往左邊走。”

    項羽也無暇想,打馬拐上了左邊的那一條小道。誰知走了一會,路就沒有了,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沼澤。幾個隨從來不及勒馬頭栽進淤泥裡,消失得無影無蹤。頂羽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慌忙命令大家掉頭。這時,由於耽誤的時間太多,漢軍已經追了上來。

    項羽且戰且走,直向東南方向逃去,等到了東城(在今安徽定遠東南),身邊就只剩下二十八個士兵了。他們逃到了一座小山上。頂羽望著山下黑壓壓的追兵,心知再也無法逃脫了,便平靜地對那二十八個戰士說:“我項羽自起兵抗秦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身經七十餘戰,戰無不勝,哪想到今天卻被困死在這個地方!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自己的失誤所致!死有什麼可怕的,在死之前,我也要跟諸位一起殺個痛快!”說罷,他便把僅存的二十八人編成四隊,猛喝一聲,帶頭朝漢兵衝去。

    項王策馬揚鞭,所過之處,漢兵無不魂飛膽喪、身首異處。頂羽來往衝殺,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等自己的人馬會合在一起,項羽清點了一下人數,發現只損失了兩名騎兵。

    項羽再次突圍成功,一直逃到了烏江岸邊。他勒住馬,只見只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突然,船上傳來一個聲音:“大王快快上船!”項王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的手下烏江亭長。亭長撐船靠岸,懇切地說:“大王,江東父老一直都思念著您。江東雖小,但方圓也有幾千裡,人口十幾萬,大王到了那邊還可稱王。大王,請您快快渡江吧!”

    頂羽嘆道:“江東父老的好意我心領了。老亭長,這匹烏騅馬隨我征戰四方我實在不忍心殺它,就送給您吧。”說罷就將鳥雅馬牽上了船,然後用力一推,把船推離了岸。馬雅馬似乎知道就要與主人訣別,在船上長嘶不已。

    漢兵追了上來。頂羽命令他的兵士們都跳下馬來,用短劍與追上來的漢兵搏鬥。項羽怒吼著四處衝殺,漢兵被嚇得心膽俱裂、不敢上前跟隨頂羽的那二十多個將士也都奮力與漢兵搏殺最後都—倒下了殺到最後,只剩下了項羽自己一個人。周圍的漢兵越來越多,慢慢地逼了上來,可又都畏於項羽的勇猛,一時不敢霏近。

    項羽見狀,仰天大笑道:“我知道劉邦許下賞千金、封萬戶侯來買我的頭,今天我就成全了你們吧!”說完便拔劍自刎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緬懷項羽的詩。自古以來,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事,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其中唐代詩人杜牧就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是,有一點是所有人都認同的,那就是項王作為一代梟雄,一身英雄氣概令人折服,他與虞姬的生死離別讀來也讓人肝腸寸斷。由此,西楚霸王成為無畏與柔情完美結合的象徵。

    項羽至死未曾稱帝,太史公司馬遷卻在《史記》中把項羽歸入記述帝王事蹟的“本紀”,表現出了對這位英雄豪傑的莫大尊重與肯定。

  • 2 # 靈魂詩人郭萬振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這首詩描寫了,項羽雖敗卻不肯過江東的傲世氣魄。

    我認為項羽不肯過江東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心愛的虞姬已死而心灰意冷。

    二是兵敗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的父老鄉親。

    三是心高氣傲自視甚高,不能容忍自己兵敗。

    四是感覺漢軍大勢已成,自己就是回去也不能東山再起。

  • 3 # 來自遠方的信

    以李清照為代表的觀點:

    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杜牧為代表的觀點:

    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

  • 4 # 隴山高原總有情

    有宋代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的一首詩作答: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 5 # 扣毛

    回個卵啊,“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不過是一個美好的童話罷了,是後人在不瞭解社會現實的情況下一種根據自己所見所聞的簡單腦補而已。

    實際上,項羽的失敗,他自己總結的很好,不是人的失敗,不是“戰之罪”而是“天要亡他”。什麼是天?天就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項羽的失敗是一個真正“封建時代”的落幕。

    所謂封建,就是國土分封制,類似歐洲的采邑制度,隨著秦始皇一統六國,這種實打實的分封制已經不敵新興的中央集權郡縣制了,秦末紛爭,是一個持續了幾百年的老社會制度對於新社會制度的反撲,這個反撲力量儘管強大,但卻實實在在已經過時了。

    封建采邑制的特色就是精英貴族政治,項羽出身自貴族政治最濃厚的楚國,其麾下的”八千子弟兵“就是依附於楚國項家的貴族精英集團。你可不要以為種田小夥都能當“江東子弟“,也不要以為賣瓜老頭就能當“江東父老“,你個黔首也配姓項?

    人們都感慨項羽為什麼不願意重用韓信,其實非不願也,實不能也,因為韓信相對於整個項家軍始終是個外人。與沛縣一群底層起家的不一樣,血統在此時作用是大於能力的。

    封建分封制誕生了貴族集團,相對應的,貴族集團最為擁護的也就是分封制,靠著血統和功勞掙得采邑是貴族保持活力的基礎。所以項羽必須廢除郡縣,大搞分封,而劉邦就沒有這個苦惱。

    但是歷史的程序是擋不住的,封閉保守的貴族政治最終不敵唯才是舉的下層精英集團,項羽的“八千子弟兵”在交戰中全部消耗,那麼即便項羽能去江東,也沒辦法再恢復軍事實力了。他的根基已經全部完蛋了。

    項羽的滅亡,為中國分封制畫了一個不太圓的句號。

  • 6 # 珍星

    項羽的稱呼是霸王,這也是當時老百姓給他的稱呼。

    第一:項羽天生神力,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夠舉起幾千斤重的鼎。第二:項羽很有魄力,“背水一戰”就是從他那裡來的,抱著必死的決心,以少勝多,這是很著名的一場戰役。

    項羽老家彭城,繼承項梁的遺志,拜范雎做亞父,招兵買馬,組建了最原始的項家軍。

    經過他的努力終於恢復了楚國。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自己的功高氣傲,失敗逃到烏江。

    項羽若是逃回江東是可以的,但是他只說了句“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選擇自刎。這是他的氣概,也是他太要面子,若是劉邦肯定是不用想的。

  • 7 # 好雨知時節杜

    英雄末路,美人遲暮。項羽輕用其鋒,垓下之戰楚軍已是強弩之末,難逃失敗的厄運。敗退烏江的西楚霸王猶如一個輸光的賭徒,已經沒有了當年鉅鹿之戰時破斧沉舟的豪情壯志,回天乏術無顏見江東父老,只有以死明志。項羽烏江自刎,後世遂有“莫以成敗論英雄”之感慨。

  • 8 # 地丁老師的情感世界

    請大家分享一下真實的觀點和經驗吧!

    西楚霸王項羽,當年為什麼不渡過烏江而逃呢?這裡面有種種原因。

    大家不妨先來聽我講一個小故事吧。

    話說,公元前202年的十一、二月家當(時候)。西楚霸王項羽的十萬大軍,被韓信的三十萬漢軍,圍困在一個叫垓下的地方。

    經過幾次激烈戰役以後,(這裡麵包括《四面楚歌》的故事)項羽只帶領二十六名官兵殺出了重圍,逃到了烏江西岸上。

    經過,最後的廝殺,楚軍只剩下項羽一人。他把自己的坐騎烏騅馬,送給了擺渡的船伕,準備過江。

    此時,項羽看到遠處一棵大樹上,聚集了黑壓壓的一群螞蟻,他感覺事情奇怪,心想,這他媽怎麼一回事?好奇的走過去一看,大樹上的螞蟻聚成了八個字,「霸王、霸王 死在江中」。

    其實,這是詭計多端的韓信 ,事先叫手下用蜂蜜在樹上寫下的八個字。

    當時,項羽的求生慾望徹底破滅了!

    華人,自古到今都很講究天意的存在。

    當他看到了大樹上,螞蟻聚成的八個字以後,他心裡明白,這是天要亡我。而非人力能左右。

    最後,也只好了此殘生,以謝江東父老了!

    項羽烏江自刎的另一個原因,是頭一天夜裡,他心愛的妻子虞美人離他而去。打消了他生存的念頭。再一個,象他這樣的叱吒風雲、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物,就算回到了江東楚國,父老鄉親的吐沫也能夠把他淹死。更不用說要重整旗鼓,從頭再來了!

    的確,西楚霸王項羽於私於工都沒有苟且偷生的意義了!!!

    何況,他還是一代剛愎自用、力大無窮、百戰百勝的梟雄呢!!!

  • 9 # 西府趙王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我們耳熟能詳。

    我想許多楚霸王的粉絲們都在為他的失敗而不甘心!為何當初在烏江邊上他要自殺呢?上船多好啊,回到江東,重整旗鼓。當初彭城一戰,劉邦被追得連老婆孩子都丟了,他不也一樣捲土重來了嗎?

    誰敢說項羽此次逃出生天之後,不能東山再起?他是誰,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

    可是,他不是劉邦,他的驕傲不允許他低頭!他無顏面面對江東父老鄉親、當時江東八千子弟是多麼的豪氣沖天、最後卻因為自己的獨斷專橫讓他們異死它鄉、所以他不走了,選擇自刎賠罪!

    在許多人看來,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主觀武斷!連最基本天下大勢或者戰爭情況就沒分析。但是我是霸王粉,在我看來,這是就最好的解釋。

    那些能否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問題,或許項羽在垓下的時候想過。但在烏江江畔,他不會再想了,他想的是叔父項梁,想的是亞父范增,想的是摯愛虞姬,想的是兄弟烏騅,想的是跟他出生入死,把命交給他的八千江東子弟。他們都不在了,都為他而死。

    他對不起他們,以死謝罪!

    這是英雄最後的驕傲!

    只是他不知道,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大家好,我是白話歷史君,項羽鐵粉,喜歡的請粉我!

  • 10 # 小文章大視野

    項羽一生,傳奇故事並不比劉邦少,而且在某些方面還高出劉邦很多,比如他的個人武力,在中國歷史上都可以排在前幾位,比如他在軍事上的傑出成就,比如他與虞姬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再比如我們今天的故事,垓下之戰後的烏江自刎。

    項羽遊戲形象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項羽逃回江東,重整旗鼓,再來與劉邦一爭高下,則最後的勝利,還是一個未知數,不能說項羽一定勝利,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只可惜,烏江一刎,一切都已經煙消雲散了。

    其實,我們說,一個人的大部分,甚至於整個人生,都是由自己的性格決定的。項羽是個什麼性格呢?咱們從他見秦始皇的那一句話說起:“彼可取而代之”,而同時期的劉邦則是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兩人境界到底誰高誰低,光從這一句話,我們能夠了解到些什麼?一個出身衰落貴族的年輕人,面對天底下最有權勢者,卻輕言可取而代之,我們第一想到的是什麼?是狂妄和自大。如果看不到項羽之後的成就,我們甚至會說他無知,愚蠢。然而,正是因為我們作為後來人,瞭解了項羽的一生,這句話,我們會說他胸懷大志,但是,還是有一份孤高與自傲在裡面。

    劉邦影視形象

    項羽的一生在戰爭中度過,他對待士兵如同之前的軍事名家吳起,真正做到吃則同食,睡則同帳,視士兵如自己的骨肉兄弟,與士兵同甘共苦,正是因為如此,士卒都願意為項羽赴死,項羽的部隊因此有很強的戰鬥力。如此的子弟兵,項羽與他們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與劉邦在伐秦戰爭中並立作戰,相互約為兄弟,當二人反目成仇時,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想要把他煮了來逼劉邦就範,不想劉邦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厚顏無恥地來“討湯喝”。項羽雖然大怒,但是卻最終沒有殺掉劉邦的老爹。兄弟之情雖然沒有了,但兄弟之義還是存在的。

    項羽很多時候剛愎自用,范增曾數次勸說項羽殺掉劉邦,然而每次項羽都應允,但最後卻都依據自己的想法放掉了劉邦,最後,中了劉邦的反間計而不自知,以致於懷疑忠心耿耿的范增,范增則一怒之下,告老回鄉了。

    我們綜合來看,這樣一個高傲、重感情、又有些剛愎自用的人,在遇到垓下之戰的那種情況之後,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項羽影視形象

    項羽的高傲不允許他失敗。在他的一生中,什麼時候在強敵面前退卻,便是鉅鹿之戰時,敵軍數倍於他,也是破釜沉舟,不管不顧。現在,他的子弟兵隊伍已經完全潰散,而且是敗在他非常瞧不起的一個人手中。項羽又是重感情的人,當初八千江東子弟,幫助他轉戰南北,奪得無上的榮耀和權力,現如今也都成了一具具沒有感覺的屍體,這些人,平時都是與他兄弟相稱的。再加上天底下大大小小的諸侯,今天歸附楚國,明天便投降漢王,在不齒與他們同伍的同時,也感覺到人性的背叛。當初的江東和現在的江東也是不一樣,雖說還是父老之地,但是以項羽現在的樣子,如果父老之地都背叛或者拋棄他,那時又該如何自處呢?

    項羽自始至終都是一名將軍而不是君王,他更多的是從軍人而不是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他來說,戰場戰死,乃是軍人的歸宿,他寧願自刎於這烏江之畔,也不願回到江東做一個戰場上的逃兵。

    這便是他的選擇。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有沒有讓你特別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