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地主土豪是同時代的詞,土豪流傳開了地主為什麼沒就行。
0
回覆列表
  • 1 # 老實人83889

    地主不是僱人種地,而是把地租出去收取地租。那些中農有一部分是僱人種地,他們同僱工一起勞動,僱工們一般不會怠工。

  • 2 # 山野狂夫9K1M

    答:地主地主,必須有地。土地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只要擁有足夠多的土地,才能獲取無休止的利潤。地主是不會輕易地一次性轉手出去的,反而,精明的地主會變本加厲地從他人手中巧取豪奪。再則,舊社會窮人遍地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總得吃飯啊,為了活命,不得已,只能跟地主那裡高價租種或借貸,不得不受地主的盤剝,人家地主有的是糧食,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只有那些不成器的敗家子才會把土地賣了呢!我說的對嗎,請留言評論!

  • 3 # 京漂追夢人

    什麼是地主?地主就是地的主人,主人就是靠土地這資源來積累財富的。

    民諺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土地是個寶,莊稼離不了。透過這些話語就可以看出,土地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生產資料,它可以保證人們豐衣足食。誰擁有了它,誰就掌控了人的生命線,並且可以透過它可以持續不斷的獲得物質財富。

    換句話說,如果把地一次性賣出去,就算獲得了一定的財富,它也不是持續永恆的,錢總有花完的時候,所以精明的地主僱人耕種土地,也是不會出賣土地的。

    其實過去地主經營土地,就像現在房東的房屋出租是一個道理,房屋出租可以獲得租金,一但出賣,就等於是把活錢變成了死錢。

    董青島供稿。

  • 4 # 使用者7545448332787

    如今的地應當向優質高產科學管理上下功夫,必須要有經濟效益,向種田能手方面做工作,開發農業產品加工上做文章·,充分發揮自產自銷的新思路,取消中間環級,讓消費者得實惠,產品更暢迎通。

  • 5 # 求實3501

    地主,土地的主人。沒有土地就不能稱為地主。

    中國幾千年的農民起義,其宗旨是,耕者有其田。毛主席也說過,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見土地在農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俗話說,土裡出黃金,有了土地才能耕種,一家人才衣食無憂。誰家富裕就看有多少土地,也就有地位,有話語權。有收入有積蓄兒孫就可讀書,爭取功名,以後出仕為官。

    土地是家業,是資本,是留給後輩的財富。地主可以出租,請人耕種,每年都有收穫。

    如果家庭敗落,或兒孫不成氣,萬不得已是不會買了田地。這種人就是常說的敗家子

  • 6 # 星辰191549800

    家有萬貫錢不如幾畝田!土地在過去的無工業時代就是造錢機!好比現代的人民銀行!過去人除了種地就有二個掙大錢、掙快錢的途徑,一個是當官另一個是經商,商起源於春秋盛於戰國,錢也是隨商而生,算後來者。官也好,商也罷!都沒法恃久存在,那麼土地是置辦家業而永久生財的最佳選擇。所以做官的、經商的首先給後輩能留下的家業就是土地。人說的家大業大就是拿土地來恆量的!

    地主都知道土地的金貴,也知道先人們創業不易更知道錢花了還會掙回來,地失了根就爛了的道理!他們輕易不會把地賣了。僱人在過去很正常,有長年一生的叫長工,有臨時收種僱人叫短工。家大業大的地主深知人生經營之道,自個的子女是走文化路,入仕官途或經營商賈以壯家勢。家中有世代傭人和長工來完成土地的生產,大部分的地主業大了就把土地租出去,收部分租金,這些租金還能再行買地。

  • 7 # 懶貓愛閒魚

    舊社會,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的時代,地就是硬通貨!!!

    作為農耕國家,地是最重要的,地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

    古代有地的人才有地位,你看古代皇帝給臣子賞賜的時候,經常都是賞地多少畝等

    還有就是朝廷有時候是不允許土地買賣的。

    土地是固定資產,別人搶不走,搶走了收益短期無法見效。

    古人觀念賣地是敗家子行為,容易被罵!

  • 8 # 常流水4

    舊社會地主為了擴大自己的資本,他們只是買土地,然後僱人種田,或者把地租出去,然後收租子。地主是永遠不會賣地的。

  • 9 # 老龔166916589

    這件事追塑到歷史上的諸侯王的分制帶來的後遺症。比如:大明朝皇帝封朱棣為燕王,可燕地是有一定地界的,在燕範圍內的土地都屬朱棣的管轄範圍,下面有地主和農奴,農奴的生活來源是靠給地主幹活(種田)農具都屬地主而備,地主每年要按規定交給燕王賦稅,由地方縣州負責收交,可每年燕王也要向朝廷進貢。分封制就是這樣一個生產和經濟格局。

    。那麼地主的產生。燕王下面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衙門和官員,將轄下的所有土地分派給了下屬,這樣就產生了地主,這種地主也是不穩定的,隨著政局動湯變化而變化。下傳到封建社會,土地分為二種性質,有的土地所有者的後輩不成器,家道衰落,把土地出租給農民,每年收地租,他的土地只擁有田底,田面在農民手中,地主也永遠沒有資力買回,這就出現了自田和租田,但收田租就不一樣了,自田的賦稅交給地方政府一畝只要一斗米,可是地主向農明收的地租一畝田要大於自田的三到四倍。而這個地價的規定政府不管,由地主說了算,所以農民的生治苦不堪言,逢到天災收成少,先要養活地主,這種土地制度一直到解放後,定性地主剝削農民。將地主的土地沒收按人口統一分配給農民,‘’地主養活農民,還是農民養活地主‘’幾千年的爭論就此告終,農民有了自已的土地在得到徹底翻身。

  • 10 #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謝邀。有一句俗語:崽賣爺田不心疼。舊社會,土地是老百姓生存的命根子,賣地是為人不齒的敗家行為,地主的土地很多都是口挪肚攢一點點積累下來的,他們視土地的多少確定身份地位高低,能僱傭更多的長工是他們引以為自豪的資本。土地是財富,是金山,地主們累積了多少代才有了擁有千垧百垧地的大地主。只有像《活著》裡的福貴那樣的敗家仔,才能出賣幾代積累下來的土地。農業社會的財富根本就是土地,也是國家,社會,軍隊賴以生存基本生產資料。它把土地賣了沒有更好的賺錢出路。所以,地主視土地如生命與如今經濟發達的地區,土地有拋荒現象是時代發展的強烈對比的產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意識是怎麼產生的?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