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孩子不裝
-
2 # 流浪者5363981
這個問題可以有三種解答,一:是一個誇張的說法,是一種預測,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應驗,只能說明二人謀略高於常人。二:風雛不幸早逝,故安天下未成,僅三分天下。三:三分天下成功,也算是天下,亦算成功。本人認同第一種說法。
-
3 # 汐水柔情
名仕司馬微曾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只要臥龍鳳雛得到一個就能得到天下,這樣一個誤區。
司馬微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只是說明,臥龍鳳雛的才能之高,有安邦天下之才,但是一個人的才華能否被充分釋放,是有很多因素條件限制的,比如當時跟隨的君主能力、時代背景、對手才能、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等諸多因素有關。根據歷史材料來看,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個經天緯地之才,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但也只輔佐劉備三分天下。龐統在歷史上的出場率比較低,更多的才華沒有充分展現出來。
但是劉備能有這樣的結局,跟自身也是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是自身的家本很低,其次是高階人才基本沒有,龐統、法正都是諸葛亮來了之後才有的,最後劉備請到諸葛亮時,天下大亂的格局已經結束,北方已經統一。這個時候在讓一無所有的劉備取得天下,難度非常大,最主要的是曹操是明君,很會治國,北方在曹操的統治之下,非常穩定,國力越來越強。
所以劉備這時候即使得到了諸葛亮,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很難完成一統,因為曹操身邊和東吳有非常多出眾的人才,而劉備身邊只有諸葛亮,之後僅接著有龐統、法正等比較出色的人才,但是龐統法正去世太晚,只有諸葛亮一人,諸葛亮憑一己之力去抵抗,曹魏與東吳這是逆天而為,所謂一人難敵眾人之手。
再者劉備一生犯的錯誤太多,給諸葛亮完成一統,也製造了很多麻煩,第一個荊州送給劉備,劉備不要最後諸葛亮用智慧奪取荊州,這就為東吳奪取荊州埋下禍患。第二沒有充分的利用龐統,龐統給劉備上中下策,而劉備不採用上策,導致龐統戰死,致使劉備身邊急缺人才的陣營又少一位人才。第三在關羽失去荊州後,劉備不聽眾臣勸告一味伐吳,完成夷陵慘敗,蜀國精銳部隊全軍覆沒,許多大將全部死亡,僅接著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名將相繼死去,趙雲已老,蜀國唯一的名將只有魏延了,蜀國的人才完全補給不上。
臥龍鳳雛都被劉備得到,但是劉備並沒有充分利用鳳雛,也犯下了許多致命的錯誤,僅憑當時的諸葛亮,把瀕臨滅亡的蜀國,爛攤子交給諸葛亮,諸葛亮一人要承擔起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戰略家、發明家等角色,對內要治國、治軍、頒佈制度等,對外要搞外交、製作作戰計劃、親自指揮等,這些所有工作壓在諸葛亮身上,諸葛亮一個人把漢初三傑的工作全部做了,這樣的人能不累死嗎?
憑一己之力,對抗魏國,東吳,真當做魏國沒有高階人才嗎?東吳沒有人才嗎?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如果給諸葛亮一個戰亂時代,如漢末的戰亂時代,漢初的戰亂時代,諸葛亮輔佐劉備就不會這麼勞累。
-
4 # 歷史的盒子
隨然水鏡先生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啥劉備沒成功呢?
原來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叫做: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指的是劉巴,孝直指的是法正。這兩人雖然遠遠不如臥龍鳳雛有名,但是對於蜀國的貢獻同樣是非常巨大的。劉巴主管的是財政和法律,在財政方面,劉巴解決了劉備入蜀後軍費困難的問題,保證了戰爭資源的儲備;在法律方面,和諸葛亮共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國依法治國的基礎。而法正則是劉備手下的謀士,屢出奇謀,死後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不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兩句只是小說家的戲言罷了,茶餘飯後可以當做談資,但是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但綜合原因:
1、國力弱小。蜀國是三國當中國力最為弱的,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諸葛亮曾經說“益州疲弊和國困民虛,決敵之資,唯仰錦兒”。
2、地理上的,戰略地位不是很明顯。中國的戰爭基本上都是由北到南獲得成功的。由南向北成功的極少,只有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和北伐運動。
3、雖然諸葛亮時期蜀華人才較多,但是他們死後與其他國家比較人才凋零。雖然諸葛亮治理的時候人才還算可以,也是都是諸葛亮自己一人操辦大小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根本就沒有培養人才。至諸葛亮死後,姜維時期,蜀國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才有這樣一個笑話“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4、阿斗昏庸無能。
-
5 # 亭殿閣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後連吳抗曹,先後奪取荊州,益州。張飛大破張郃,保住巴郡。漢中之戰,黃忠陣斬夏侯淵,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打敗曹操,關羽發動樊襄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最終,呂蒙襲取荊州,關羽毀敗。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進攻東吳有在夷陵被陸遜打的全軍覆沒,最終含恨病逝白帝城。明明諸葛亮隆中對已經給劉備集團提出了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而且司馬微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都得到了,但是劉備依然沒有得天下,這是為什麼呢?
劉備之所以沒能得天下,根本原因是因為龐統得早逝。劉備想要得天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即: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然而要想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每一路必須配備一個頂級謀士加一名頂級將領,劉備集團,有被稱為萬人敵的張飛,有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的關羽,有一身是膽的趙雲,有老當益壯的黃忠,有善養士卒的魏延,有威震西涼的馬超,並不缺頂級將領。可是頂級軍師卻不多,稱的上頂級軍師的只有諸葛亮和龐統。諸葛亮本來是留守荊州的,龐統則跟隨劉備入益州。實際上在劉備剛剛進入益州之時,荊州留守的防禦力量是很強的,遠遠強於劉備入川部隊,荊州八郡中,劉備集團就據有荊州五郡(南郡、桂陽、零陵、長沙、武陵),文有頂級軍師諸葛亮,武有頂級將領關雲長,除此之外,趙雲、張飛都在荊州。劉備入川,只帶了當時還沒有多大名氣的魏延和已經年邁的黃忠外加軍師龐統,其他人都留守荊州,法正還是後來背叛劉璋投靠劉備的,馬超此時還和劉備是敵人。
根據鄭度對劉璋說的:“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可見劉備當時帶的軍隊和糧草少的可憐。所以龐統意外身死之後,劉備的處境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為了解決這個危機,劉備不得不下令讓諸葛亮,張飛,趙雲率領軍隊支援他。這樣一來,荊州的防守力量大幅降低。荊州失去了頂級軍師諸葛亮,失去了頂級武將張飛、趙雲,很多軍隊輜重也被調去支援劉備,只剩下頂級武將關羽一個人留守荊州。再之後劉備雖然成功奪取益州,但是荊南三郡又被呂蒙襲取,湘水劃界以後,劉備集團僅僅保有荊州三郡。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劉備集團的重心更是全面轉移到益州,關羽留守的荊州,兵力不及益州的三分之一,又沒有頂級軍師輔佐,為之後荊州失守埋下伏筆。而這一卻都緣於龐統的早逝。如果龐統不早逝,劉備就不需要讓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支援益州。荊州有頂級軍師諸葛亮和三個頂級武將(關羽、張飛、趙雲),呂蒙根本不敢襲取荊州。而益州有頂級軍師龐統、法正,頂級武將魏延,黃忠,也不用擔心出現危險。正是因為龐統的早逝,導致了荊州的失守。如果龐統不早逝,荊州就不會失守。真的可以實現隆中對二路分兵的計劃:劉備派遣黃忠,魏延,法正,龐統出擊秦川。關羽派遣張飛,趙雲,諸葛亮兵發宛洛。真的可以統一天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6 # 歷史黔
東漢時期流傳著一句話:得臥龍、鳳雛、冢虎、幼麟一人便可得天下,意思就是說四人中只要得到一人便能奪得天下,稱為帝王,而這四個人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麟-姜維,從側面反應四人在當下謀士中屬於翹楚。
而劉備先後獲得了臥龍、鳳雛和幼麟三人,可以說天下唾手可得,而最終結果卻是司馬懿奪得天下,劉備一手建立的蜀漢滅亡。
為何劉備前期獲得臥龍和鳳雛二人卻沒能取得天下呢?
其實有一句老話叫做: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句話在劉備身上有很好的體現。
前期的劉備已經有了奪天下的資格,劉備先是佔據了戰略要地荊州,荊州之地上可奪取中原之地,下可奪取江東之地,後來劉備又以荊州為根據地向南擴張,奪取了益州、漢中之地,實力增加了數倍之多,麾下人才濟濟,與孫權又是友好關係,只要發展幾年便可以荊州為大本營,向中原地區擴張,天下不久便可奪下,一切都按著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行著。
但是上天似乎並不想讓劉備奪得天下,先是因為關羽的原因孫劉兩家友好關係破裂,孫曹進行了聯盟,後孫權趁關羽與曹軍交戰之際偷襲了關羽的大後方,不僅荊州之地盡失,關羽也身首異處。
本來荊州之地丟失可以從長計議,另尋他路,但是劉備義氣用事,要為自己得二弟關羽報仇,完全不聽他人的勸告,毅然決然的要征討孫權,而這次征討孫權讓劉備一手建立的蜀漢傷筋動骨,不僅張飛斃命,軍隊精銳損失慘重,使後期蜀漢人才凋零,而劉備也因此昇天而去。
後期的蜀漢可以說是千瘡百孔,即便是擁有匡世之才的諸葛亮也不無法將蜀漢扶起。
諸葛亮死後,雖然蜀漢維持了幾年,但是蜀漢自從劉禪掌權之後人才一直出去斷層的局面,又加上蜀漢後主劉禪不善用人,後期的幼麟-姜維得不到重要,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得天下不是隻要擁有人才就行,而是要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而劉備一樣都不佔,所以即便劉備擁有臥龍、鳳雛二人,也很難得天下。
-
7 # 李沐茗
其實這就好比鬥地主,劉備抓了一對王(臥龍和鳳雛),和四個2(五虎將),卻終歸打不過曹操的一手春天。其實水鏡先生在臥龍出山之際就道出了劉備即使擁有龍鳳也終歸難成大統的根本原因: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孔明是如何的“不得其時”。
先來分析一下臥龍出山時的天下形勢其實孔明在隆中對中已經很清楚的闡明瞭當時的天下形勢: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先說曹操:
此時曹操剛剛統一河北,獲取了大半個中國,擁兵百萬,志得意滿,手下謀士如雲,良將如星。雖然仍有馬超,公孫家,張魯在側,但基本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東漢末年,“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可不是老百姓的心,而是天下士族的心,誰能得到士族的支援,誰基本上成功了一半,劉備漂流半生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士族的支援。而曹操本身就是一個豪族,手下的荀彧更是中原士族的代表,可以說,曹操已經牢牢的掌握了大半個中國計程車族力量。再說孫權:
縱觀孫權的一生,打防守戰沒輸過,但是打進攻戰就沒贏過,具體有以下兩個原因:
地利,天生擁有一條天塹——長江,想打過江來,先把水軍練的比我好吧; 還是士族,說好聽點,孫家有士族的支援,說難聽點,孫權已經被士族架空了。這些個士族,打別人出工不出力,別人打過來,比誰都團結積極。總結起來就是,臥龍出山的時候,天下已經定型三分之二了,而且這個三分之二相當穩定,想要打破這個形勢太難了,所以水鏡先生才會感嘆“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迴歸隆中對再看看為什麼要回歸《隆中對》,因為這是劉備勢力的行動大綱。《隆中對》是千古奇策不假,因為剛剛講了,天下已經定型三分之二了,是《隆中對》把僅剩的三分之一交到了劉備手裡。那我們再看看,三分天下以後隆中對又是怎麼規劃的: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跨荊州益州,伺機而動,兩路出軍,先不考慮這種策略是否有問題。諸葛亮在給劉備規劃時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北讓曹操佔天時,東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我們都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劉備真能佔據人和,還真說不定就完成大一統了,可是關鍵就是劉備恰恰沒有做到人和。
首先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我就不多說了,劉備的小舅子(糜芳)和乾兒子(就封)把他給賣了,此非人和; 然後是張飛,讓兩個部下給宰了,此非人和。(要說這哥倆名字也晦氣,本想“張飛”,奈何“關羽”啊); 接著劉備,不顧他人勸阻,一意孤行地伐吳,把半輩子的家底兒都燒了,此非人和; 劉備死後,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爭鬥不休,此非人和; 最後滅國咱就不說了。。。說好的將軍占人和呢?把荊州丟了也就算了,還把家底子也敗光了,自己一命嗚呼,留下個爛攤子給孔明收拾,蜀漢勢力也徹底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別說臥龍一個人了,就是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集齊了,也迴天無力了。
總結為什麼劉備即使得到臥龍鳳雛也未完成大統?其一,臥龍鳳雛雖得其主,未得其時,天下已定三分之二;其二,曹操佔盡了天時,孫權佔盡了地利,而劉備卻沒有佔盡人和。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8 # 歷史瞭望臺
劉備雖得臥龍鳳雛卻沒有得到天下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一句話本身就值得懷疑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出自水鏡先生司馬徽之口,可水鏡先生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司馬徽和龐德公是至交好友,而龐德公則是龐統的叔叔。諸葛亮和龐德公更是關係匪淺,孔明每次上門見龐德公時,總是在床邊行跪拜禮,龐德公的兒子也娶了諸葛亮的姊姊為妻,說起來這幾位簡直就是一家人。所以說水鏡先生這樣說不免有為二人刷名望,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
蜀漢國力孱弱,比之東吳尚且不如,比之魏國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大漢十三州魏國獨佔十州,幽州,冀州,青州,充州,司州,徐州,豫州,涼州,幷州,雍州,吳國佔據荊州,揚州,蜀國只佔有益州,只是短暫的佔領過荊州,關羽水淹龐德,威震華夏後,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敗走麥城,荊州也被吳國奪走。誠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的那樣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關羽敗走麥城,吳蜀夷陵之戰傷了元氣
自打關羽坐鎮荊州水淹龐德,威震華夏之後,就震動了東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孫權又怎麼能眼睜睜的看著蜀國做大?於是有了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一代戰神落得個敗走麥城,戰敗被殺的結果。從此《隆中對》中諸葛亮設計的戰略態勢:“……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大戰略也宣告流產。最致命的還不只是這一點,劉備怒而興師,討伐吳國,結果被陸遜一把火把蜀國的百戰精銳燒的乾乾淨淨,一大批老成宿將或病死或陣亡,一大批久經戰陣計程車卒或被俘或戰死,據估計損失精兵4萬多人,軍事上實際已經失去了本錢。之所以沒有立刻滅亡,還要得益於魏吳兩家的制衡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將才難尋
蜀漢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自從蜀漢的五虎上將相繼去世,蜀國軍中就缺乏能領軍打仗的人,就一個魏延也在諸葛亮死後在與楊儀的爭論中被冤殺,詳見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從此,就只剩姜維一人苦苦支撐大局,而姜維本身沒有什麼威望,在蜀漢朝堂中被黃皓誣陷,只得退守劍閣自保,而同時期,曹魏出現了許多傑出的年輕將領,如鍾會,鄧艾,郭淮等,而鄧艾更是直接偷渡陰平,直取蜀漢滅亡蜀國的頭號功臣。
回覆列表
性格問題,鳳雛就因為劉備性格的問題死了,亂世應該有亂世的活法。劉備的性格不適合在亂世,更別談統一了,縱然有臥龍,鳳雛的經天緯地之才,可是最後拍板的仍然是劉備。所以劉備的敗亡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