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王於69690917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方法論的學說,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以及邏輯簡化規整,研究物件是精神與物質或思想與存在。藝術可以應用哲學,哲學可以有藝術表現,兩者可以相互滲透。滲透表示了兩者不等同。

  • 2 # 草石讀書

    哲學為藝術託底,哲學要做藝術的後盾。沒有哲學做藝術靠山,藝術家容易走向自我毀滅,比如選擇自殺、自殘來對抗世界。有了哲學,藝術家的存活率會提高。因為哲學是理性的,而藝術是直覺的,理性幫助人回到現實,藝術將人拖離現實。

  • 3 # 鴻鵠迎罡

    一般說來,哲學是抽象的,大多數藝術是具象的。哲學與藝術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若即若離,實際上它們的關係非常緊密。在某些情況,或者有些具體作品中,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相輔相成。哲學可以提升和擴充藝術的內涵和格調,而藝術可以讓哲學更加平易近人,更加看得懂。

    《思想者》

    哲學是研究宇宙觀的一套嚴密邏輯系統,大到宇宙執行規律,世間萬物的演化規律,小到個體生命的生老病死,人跟自然與社會的關係,都在哲學研究的範疇。可以說,世間萬物的形成、發展、演變都離不開哲學系統。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去向何處》

    人為什麼要產生諸如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的情緒或慾望,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哲學系統的體現,是本著科學理念總結出來的意識形態和實踐經驗,具有理性特徵。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僅是藝術,所有生物的生活和生命都會離不開哲學。

    用理性思維解讀人類的精神活動是哲學的本質,而藝術又產生於人類的精神活動和感性思考,因此,哲學與藝術的聯絡要比想象中緊密得多。

    《女媧補天》

    我們的國畫在醞釀和創作時,都是以東方哲學精神來挖掘藝術性的。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這些思想在本質上都是哲學。在山水畫中追求“天人合一”,在花鳥畫中追求“樸拙自然”的審美境界,這些都是道家哲學精神的體現。

    在人物畫中,要體現人物性格中自強不息、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意志,同時追求一種大丈夫精神和家國情懷,這些都是儒家哲學思想所看重的。

    《拉奧孔》

    西方藝術跟哲學之間的關係同樣很緊密。西方繪畫藝術把觀察視角主要定位在自然人上邊,喜歡錶現形形色色的人,重視展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表現人文精神是西方藝術不變的追求,而人文精神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哲學理念。

    西方許多繪畫、雕塑作品的背後,都是在體現一種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和哲學思維。像古希臘著名雕塑《拉奧孔》,傳達的就是人與神之間難以調和的悲劇性衝突,把靜止與運動,勻稱和變化的美學特徵闡釋得非常準確。

  • 4 # 中國社科國際關係學

    哲學與藝術

    現今大學所辦的學報一般都有兩版,一是自然科學版,一是哲學社會科學版。哲學沒有被列為前者,可見不屬於自然科學;而它又與社會科學相併列,可見哲學也不是社會科學。既然二者皆非,為什麼哲學同社會科學而非同自然科學合刊呢?這一是因為中國的大學長期以來把哲學當做文科甚至政治學科,二是因為哲學從表達形式上同文科相近,即不像自然科學那樣以公式、模型等表現事物的規律,而主要是訴諸於文字。

      藝術和哲學都曾有先知之明

      用馮友蘭先生的話說:“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是對於認識的認識”。既然如此,哲學即可能超越於對自然、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的認識而達致更為抽象的認識,所以就不能簡單地歸於哪一個具體門類。還有一類學科,也是不能簡單地劃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就是藝術。同哲學相似的是,藝術也不是社會科學,但與哲學不同的是,它屬於文科。我在文科範圍內選出“間距”明顯的五個門類,圖示之間的主要區別,如下:

      

      其中經濟學是一極,其理性成分最重,而人文性最弱;另一極——藝術,其人文性最強,而科學與理性成分最弱,從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學到藝術,理性或科學性遞減,人文性遞增。當然,嚴格地說,最富藝術性的音樂,也含有理性,瑪麗婭娜·韋伯為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所寫的前言中曾指出,“理性也在並且恰恰在音樂——這個似乎是最純粹淵源於感情的藝術——裡,起著一種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以下諸學科,皆以“學”命名,其中經濟學、社會學可以稱為社會科學,歷史學、文學可以稱為人文科學,而藝術,就不以“科學”稱之,而是人文“學科”。比如音樂,儘管也有樂章、旋律、節奏、節拍等理性規範,但它卻是“最純粹淵源於感情的藝術”,不能以科學名之。

      哲學是抽象思維,藝術是形象思維,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活動“是對於事物之心觀”,藝術活動“是對於事物之心賞或心玩”。“心觀只是觀,所以純是理智底;心賞或心玩則帶有情感。”有趣的是,比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門類,這兩種思維對於天地洪荒的重大問題皆有驚人的預言和先知性。

      文學藝術方面的典型事例如辛棄疾的詞《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王國維評價:“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哲學方面的典型事例更是不勝列舉,早在古希臘時期,阿那克薩哥拉發現月亮的光是由於反射,並正確解釋了月蝕現象;泰勒斯正確地預言了月蝕的時間;阿里斯塔克斯則提出了包括地球在內的一切行星都環繞太陽作圓周運動的哥白尼式假說。

      藝術和哲學都曾有先知之明,而達知的路徑不同:人有眼、耳、鼻、舌、身諸感官,藝術家經由視、聽、嗅、味、觸諸感而情發於心,於是有藝術;孟子云:“心之官則思。”哲學家經由心覺而沉澱為理,於是有哲學。人有胖瘦高矮,充斥一定時空,有位移而能朝秦暮楚,可稱作“物理人”;人有生命,飢餐渴飲,異性交媾,繁衍生殖,代代相續,是為“生理人”;人有感覺、知覺和喜怒哀樂,傷春感秋,興盡悲來,是為“心理人”;人有社會角色,盡職盡倫,或於職場,或居家庭,在黨在教,在朝在野,是為“倫理人”;人有自省能力,志存高遠,謀劃久長,一日三省,再臻超境,是謂“哲理人”;人又畢竟是血肉之軀,所作所為,必受良心追問,更兼當今生態危機,日甚一日,眾生逆天而行,自然慘遭人踏,天時將墜,人當自警,是謂“天理人”。若依弗洛伊德的觀點,物理人和生理人是“本我”,心理人和倫理人是“自我”,而哲理人和天理人是“超我”。上述文學家的文思主要出於物理人、生理人和心理人的感觸,而哲學家的哲思則主要出於倫理人、哲理人和天理人的覺解。

      文學是感性的,哲學是知性的,二者都有先知性。文學是先聲奪人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文學家好比是“鴨”,對於事物的先知是感知的;哲學是後發制人的,“鴟鵂振翅在黃昏”(黑格爾語),哲學家常被比喻為象徵智慧的貓頭鷹,對事物的先知是覺知的。

      為學日益與為道日損

      有兩類知識:一類是外在於身的知識,如科學技術等知識,表現為從古及今不斷地日積月累,且直線發展,日益增多,其進步過程可以用進化論加以比附和描述,任何一項科技創造和發明——用牛頓的話說——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當然又給後來者提供了新的肩膀。這類知識,用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話說,叫作“為學日益”。(《老子》四十八章)另一類是內在於己的知識,不可以用進化論加以比附,或者說它們本來就不是進步和進化的,這類知識或發自於心智,或發自於情感。

      哲學,是發於心智者,能對事物作高度概括和抽象,像古希臘人“在抽象事物方面的想象創造力”,“一切支配著近代哲學的各種假說”以及演繹推理法;再像中國先秦時代兵家“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篇》)、道家“反者道之動”(《老子》四十章)等思想,都是千古不變的。比如兩軍交戰,武器可以不斷進步,從古代的大刀長矛到今天的核武器,都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但兩軍對壘的戰略原則——“知彼知己”——則永遠不變。雅斯貝斯認為,哲學思想“不像各門科學那樣具有向前進展的特徵”,在作為科學的醫學方面我們可以說遠遠超過古希臘,“但在哲學領域我們卻不能說超出了柏拉圖。我們僅僅在史料方面超過了他,在他曾運用過的科學發現上高於他,然而,就哲學本身而言,我們大概很難再達到他的水平”。這類知識,用老子的話說,叫作“為道日損”(《老子》四十八章)。

      文學藝術,是發於情感者,能感人至深,如音樂、舞蹈、美術、雕塑、戲劇之類,也不能以進化論名之。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還有大批的建築家、雕塑家和戲劇家,他們直到今天還是不可企及的,其作品左右著後人直至現代。在高不可及的希臘藝術面前,馬克思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困難不在於理解希臘藝術和史詩同一定社會發展形式結合在一起。困難的是,它們何以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既然是“規範”和“高不可及”,就是不能超越的,亦即不能進化或進步的。哲學超越於經驗,其物件是具有普遍性的;藝術雖是發自於情感,但正如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所說,“藝術的目的是以某種方式激發起人們的某些情感,由此使他們從這些情感力量中解放出來並得到淨化。這種淨化只在藝術得到呈現的時候才是可能的,它不是經驗上的實在——藝術在表現自身的時候把物件提升至‘普遍性’”。

      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談到上述兩類知識時說:“技術的進步,來自人們合作的累積成果”,而“在社會中,累積式的精神進步是沒有的。倫理的領域中,不存在相當於科學和技術上的累積式進步”。換句話說,源於人類本身的東西,無論是抽象的哲學,還是形象的文學、藝術,都不能用進化論來解釋,對哲學的抽象思維而言,它不像科技,文德爾班指出,“哲學沒有這種各時期都共有的物件;因此,哲學的‘歷史’就表現不出朝著這有關物件的知識不斷前進和逐漸接近。相反,突出的事實是,其它科學,在狂熱的開始之後,一經得到有規律的可靠的基礎之後便照例不聲不響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來”,“而對哲學說來,事實剛剛相反。在這裡,後來人可喜地發展了前人所取得的成就,這只是例外;哲學的每一偉大體系一開始著手解決的都是新提出的問題,好像其它哲學體系幾乎未曾存在過一樣。”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不能有科學之日新月異底進步”,“人之思之能力是古今如一,至少亦可說是很少有顯著底變化”,“哲學既只靠思,思之能力,古今人無大差異,其運用所依之工具,又不能或未能有大改進,所以自古代以後,即無全新底哲學”。對文學、藝術的形象思維而言,則更不像科技了,比如像中國古代屈原和司馬遷的文學以及其後的唐詩、宋詞等等,一直能夠激盪迄今為止不同年代的人類,用馮友蘭先生的話說,它們“可遇而不可求”,只有高峰,而沒有進化,為什麼?

      據科學家研究,現代人的大腦並不比五千年前人類的大,也不比他們有更多的潛能,至於人類的體質,如果以日新月異的生產工具的進化為參照,那麼人體在數千年間幾乎完全沒進化。換句話說,假如五千年前的人類在今天,也完全可以學會操作機械和計算機。在體質人類學家那裡,研究人類體質的變化大體是以幾十萬年為單位的。羅素說:“幾十萬年期間,人類在知識方面,在獲得技能方面,以及在社會組織方面都已經進步了,但就可以判斷的範圍來說,人類在先天的智慧方面卻沒有進步。就骨骼而言的那種純粹生物學上的進步,在很久前就完成了。因此可以認為,較之我們所學到的東西而言,我們的先天精神素質比起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 5 # 智者98294281774

    在我看來,哲學就像一塊磁石,磁分兩極,勞苦大眾與統治階層,所以就產生了兩種相互矛盾的哲學觀點。要說真理,不論怎麼講,社會就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離開社會,人類就談不上文明,圍繞社會的生產與消費,人類一直探討著,這就是人類歷史。哈哈!

  • 6 # 狂喜淡墨a

    哲學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我理解哲學,為大智慧,是大道理,普通人的哲學,就是如何生存的問題,在生活中愉快而遊刃有餘,也存在辯證法。處理事物,用辯證的思想。

    哲人說的樸實,愚笨之人,將哲學說的複雜。毛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易懂的哲學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事事存在哲學。

    我理解藝術,是唯美、唯妙、唯巧,之形態。很特別,與眾不同,平常做事不一般,挺藝術的。寫的字不一般,藝術,畫的畫有藝術, 唱歌跳舞很藝術,種地幹活也有藝術,說話挺藝術,寫文章寫詩歌有藝術性。帶著屬性即唯美唯妙唯巧。

    現在帶著藝術屬性的家林林總總特多。有公認的有自我標榜的。

    藝術與哲學的關係,一句話,藝術用哲學,換句話言之,就是隻要顯現藝術,搞藝術,就要有大智慧,才有美妙絕巧。因此藝術裡有哲學的影子。離不開哲學,所以哲學影響著藝術,制約著藝術,藝術家都必須有新穎哲理思維。

    不能只有感性,必須也有理性。所以學點哲學,增添智慧。

  • 7 # 再遇見221

    狹義來說哲學和藝術沒有什麼關係,哲學作為學科或者思維方法也不見得包含藝術……不過,哲學與藝術都是感悟所得,從感悟能力角度而言它們是相同的,一個應用於觀察一個應用於審美……藝術,不僅的優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內容,是意識形態諸形式之一。作為藝術的思想內容,它可以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學等觀點。象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高爾基、曹雪芹等等,他們不朽的文學作品,都包含著社會和人生的哲理,他們本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深刻的思想家。哲學,作為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處於意識形態的最高層。意識形態諸形式(包括藝術在內)也為哲學提供思想素材,哲學則為它們作理論的論證。因此,哲學與藝術都屬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是相互關聯、相互印證的關係。

  • 8 # 好好畫畫呀

    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理解哲學,為大智慧,是大道理,普通人的哲學,就是如何生存的問題,在生活中愉快而遊刃有餘,也存在辯證法。處理事物,用辯證的思想。

    哲人說的樸實,愚笨之人,將哲學說的複雜。毛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易懂的哲學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事事存在哲學。

    我理解藝術,是唯美、唯妙、唯巧,之形態。很特別,與眾不同,平常做事不一般,挺藝術的。寫的字不一般,藝術,畫的畫有藝術, 唱歌跳舞很藝術,種地幹活也有藝術,說話挺藝術,寫文章寫詩歌有藝術性。帶著屬性即唯美唯妙唯巧。

    現在帶著藝術屬性的家林林總總特多。有公認的有自我標榜的。

    藝術與哲學的關係,一句話,藝術用哲學,換句話言之,就是隻要顯現藝術,搞藝術,就要有大智慧,才有美妙絕巧。因此藝術裡有哲學的影子。離不開哲學,所以哲學影響著藝術,制約著藝術,藝術家都必須有新穎哲理思維。

    不能只有感性,必須也有理性。所以學點哲學,增添智慧。

  • 9 # 吳公子燎

    藝術是高於哲學的。

    如果藝術和哲學的位置一樣,那麼就成了觀念藝術,比如西方曾經流行過的一些現代藝術---如立體主義,達達主義,波普藝術。又比如中國藝術界F4的一些作品。

    用藝術解釋哲學,成為表達對世界看法的一種手段,或者用哲學來指導藝術,把藝術當成解釋哲學的工具。不管口號多麼動聽,都是對藝術的矮化。

    哲學是語言的表達,語言的思維方式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

    哲學是建立在參照系上的,不同的參照系,得出的哲學結論是不同的,而且在各自的參照系裡,都有可能是真理。

    在語言結束的地方,或者語言到達不了的地方,藝術開始啟程。

    我說的藝術不是藝術形式,必是繪畫,音樂這些形式,不是說符合這些形式的就是藝術。

    哲學求真,而藝術是表達美,一個人可以不具備哲學的思辨能力,而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可是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感受美的能力,那生活就可怕了。

    藝術表達情感,藝術的思維方式是直接的,直覺的,感受的。藝術繞過腦子,直指人心。

    你看一幅畫可能會流淚,聽音樂也可能會流淚,甚至看小說也會流淚。但是你看哲學,不會流淚,不光不會流淚,還可能越來的糊塗。

    哲學就是告訴你菜是怎麼做的,藝術告訴你的是菜好不好吃。

    對於老百姓來說,好不好吃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女人一方面說著女性要獨立,另一方面又把控著男人的錢,你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