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505349607
-
2 # 紅色少年19491013
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3 # 花不xing
在我們小的時候,這樣的畫面經常出現,外出買東西,和父母到地裡幹活……媽媽笑著對你說:我們回家啦。我們就知道牽著媽媽的手,或趴在爸爸的背上,一步一步往家的方向走。孩童時期,我們在外面野,傍晚時分總會聽到母親呼喚我們的乳名“xx,回家吃飯了!”……這些點滴片段,剪輯成了我們最初對家的概念,家是我們的庇護港,是我們最安全最溫暖的地方。
上學,畢業,戀愛,生子,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這時候家是責任,是擔當,是我們一天忙忙碌碌後最溫暖的地方。
在我看來,家是親情、愛情、夢想、羈絆。無論這個世界和你怎樣變化,家無條件的為我們付出不會變。哪怕自己平平凡凡,哪怕自己走了彎路,家也會一直將自己呵護在手心。
-
4 # 蘭臺揮麈
豬年的到來,讓我對“家”有了新的認識。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家”這個字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講,有“豬”才是家,但是最近發現其實“家”還有更深的含義。我覺得,“家”的產生或者預示著父系氏族的形成。因為單看“家”字,它是由象徵房屋的“宀”(mián)和象徵財富的“豕”(shi)組成,是一個會意字,但是最重要的是,“家”字沒有讀mián和shi之外的其他字音,而是讀了豬系列文字的一字豭(jia)的發音,這就耐人尋味了。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能夠解決溫飽那可是頭等大事,可以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大家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一個公共場所報到,然後商量著今天去哪裡弄吃的,然後好不容易弄到一些食物,大家想著怎麼分,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一個大家族聚居,並沒有小“家”的存在感,因此不會產生“家”的概念,那什麼時候有呢?就是到了每一個小家開始有“餘糧”的時候,那麼大家可以不必天天一起行動了,有時候大家可以“放假”在家料理自家的小菜園子了,當然最重要的是養豬。豬就是遠古時候“家”裡或者是唯一稱得上大件兒的事物了。其它東西都小,所以在“家”裡它絕對是一種重量級的存在。從遠古時發明的“豕”(豬的通稱)、“亥”(特別強調脊樑骨,這種用法現在已不明)、“豭”(公豬)、“豖”(表示閹豬)、“豶”(表示閹割後的公豬)、“彘”(表示野豬)、“豚”(表示小豬)、“豨”(表示體型較大的豬)、“豯”(表示三個月大的豬)、“豵”(表示六個月大的豬)、“豜”(表示三年的豬)等眾多關於豬的名字可以看出,豬在遠古時期人們心目中有多重要了。因此家中必須有豬,這就像定海神針一樣。
早期男女兩性的關係並不像現代人那麼穩定,有許多母系氏族實行走婚制,甚至實行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因此兩性之間並沒有太緊密的聯絡,不像現代社會中那樣穩定,家中反倒是人與豬的關係更加穩定了,因此我是堅決不同意,家這個意義最初跟兩性有緊密聯絡的。但是“家”字的造字學似乎表明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它更側重於公豬的地位,這裡或許與男性有關,因此我推測“家”字與男性在家中地位的上升有關係。
中國歷史的幾千年的歷史,把家刻畫成一個等級森嚴的從屬結構。最大的家長是皇帝,然後是臣子,然後是族長,然後公公婆婆,每一個人從小的使命就是聽話,聽家長的話,最終活成一個範本。泯滅自我。多少悲劇都是因為有家才產生的。
帝制時代的遠去,家族的瓦解。族譜也走向末日,今天的華人再也不用戰戰兢兢地愚孝、愚忠了,可以認認真真地選擇自己的生活,跟自己喜歡的人丈量天崖。自然,那個徒有形式的“家”的意義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人說“我心安處是故鄉”,我覺得說是“家”也很合適。家在當代,首先是基於情感選擇而產生的小團體,然後才是根據共同理想而選擇的居所。
-
5 # 透視焦慮
母親就是我的家
春節期間,一如既往的回老家陪母親過年。
春節時間很短,所以總是賴在家裡不太出門。舊時各路同學的聚會都是客氣的婉拒的,只為能多陪母親待一會。
兒子買了輛新車開回了老家,母親非常高興。興高采烈的給兒子的新車掛紅,塞紅包,一家人其樂融融。
母親年歲大了,沒上過什麼學,一直用著一款老式的老年手機。妹妹和我無數次要求給母親換個智慧手機,母親總是說學不會而不接受。今年過年我們都給母親帶了一部智慧手機,希望在春節期間教會老太太使用,可以方便母親思念身在遠方的我們的時候可以跟兒女們影片。
看著母親已經僵硬的手指“笨笨”的在智慧手機敏感的螢幕上像老式手機那樣使勁的摁著,又總是學了這個忘了那個的情景,我心裡有些酸。孩提時期的母親總是用靈巧的手教我們做各種事。
到如今,母親年紀大了,需要兒女們教她一些新的東西了,她卻總是學不會了。不由得有些埋怨自己,這些年,陪母親的時間太少了!
母親最終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智慧手機的玩法,並逼著妹妹陪她一起去買了個新的老式手機,倒是對我們留下的智慧手機不再排斥,答應自己慢慢琢磨使用。
趁著母親高興,我和妹妹找了個藉口跑了出來,買了一套沙發。母親用的一直是很早以前的老式木質沙發。說是沙發,其實也就是比較結實的長條椅而已,且已經很多年了,母親一直捨不得換。
我們買好沙發,安排人送貨,乘母親在門外忙乎,就提前回來收拾母親的客廳。過大的動作驚動了母親,於是時不時的過來看個究竟,我們藉口收拾屋子,把老太太給“趕”了出去,直到,沙發送到門口,母親才明白怎麼回事。
新買的沙發很漂亮,也很寬敞舒適,母親有點不敢坐,只喃喃的唸叨:“就知道你們在搞鬼,就知道你們在搞鬼”。我和妹妹只是偷笑不答。母親一個勁問沙發多少錢,妹妹按照早商量好的回答:春節期間打折,只有一千多。母親有點將信將疑。
隔壁劉大爺看到家裡買沙發,也過來湊熱鬧爾,聽母親說沙發只有一千多,一臉詭笑著說:這沙發只要一千多,也幫我去買一套好不好?劉大爺這一說,老太太又唸叨開了:“就知道你們在搞鬼,就知道你們在搞鬼!”
老太太雖然嘴裡唸叨,看著其實心裡還是蠻高興的,不停用手摸著新沙發,似乎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兒,一起身,回房間裡給翻出來一大塊精心用毛線編織的毯子來,鋪在了沙發上。
完了左看看又看看,還是覺得不滿意,又翻出來兩床純毛毯出來,將沙發鋪蓋的嚴嚴實實,這才放心的在沙發上坐了坐,然後起身又去幹活了。
後來母親就再也不來城裡了,我們也就只好由得母親,不再強求。只是心裡總覺得不對勁兒。有一次再次聊起這個話題,說現在母親身體還算硬朗,自己能幹活做事,等真做不動了,怕是隻能去城裡住了。老太太只弱弱的回答:到那時候再說,你們都太忙,不給你們添亂兒!
我祖上亦是書香門第,爺爺輩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敗落了,自然也就成了寒門之子。我從小有個志向,就是再次振興家道,奈何能力有限,時運不濟,至今也沒有給母親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每次回去看到母親不停忙碌的身影,心裡總覺得不是味兒。
母親很堅強,反過來時常安慰著我,這更讓我慚愧。好在母親為人大度熱情,在老家很有人緣,家裡每天都有老頭老太太一起過來玩兒,過年期間也是人流不斷,家裡總是熱熱鬧鬧的。看著母親高興,也就覺得稍有了些安慰。
前幾天離開老家,離開母親,不知不覺就到元宵節了。不知家裡的母親是否已經學會了智慧手機,也不知母親元宵節都會有哪些老頭老太太陪著過節。還有,新沙發上鋪的毛毯,在我們走後,母親一定是會動手去洗洗乾淨的,也不知母親是否能搬的動,晾的起。
我回到了城裡,心留在了母親在的家裡!
-
6 # 艾米化學
家是難以割捨的地方。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子女孝順便是一個幸福家庭的標誌。我覺得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工作六年了,和老公有兩個小時的車程,異地。兩邊父母都在老家。我們夫妻關係和睦,但是隻有放假回老家我們才覺得是回家了。而工作的地方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不得已而為之。每次回老家的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有父母的地方對我們來說才是家。
希望一切越來越好!能和老公結束異地,能接父母過來團聚。家會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有家我們會更幸福,更放心。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艾米說教育 。艾米希望和大家成為朋友。
-
7 # 五言伍語
在我們國家,家的含義有兩層:大家和小家。大家指的是國家,小家指的是家庭。
一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只有互相尊敬,相互照顧,和睦相處,孝老善幼,才使家和萬事興。家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財富。小家幸福美滿,大家才能安定長遠。
每個小家庭組成了國家這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國家的一員,也承擔著相應的責任,國家的繁榮與穩定是我們每個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證。過好自己的小家庭,也不能忘記國家這個大家庭。
我們國家人多地廣,每個地方,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有的富裕,有的貧窮,而國家沒有丟掉我們,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政策措施都是國家在為每一個小家庭著想,使人民過上好的生活。
家庭和國家是連在一起的,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有的人,只為小家而忘記了大家,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為了大家而犧牲了小家,成為了人們崇拜的英雄。
家的故事,有的讓人流淚,有的使人感動,只要我們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以公為天,過好小家,建好大家,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我愛我家!所以,對家的含義就是:和與愛。小家和,大家愛。
-
8 # 指間行走
對於“家”的字意解釋如下:
相信只要會用手機百度的,都能找到家的字意,然而是否每個人都能詳實的說一說“何為家”?這是個既深奧又淺顯的問題。我談一談自己對“家”的看法吧。
在我看來,家不僅僅是個物化的“居住場所”,更重要的是人性的“親情承載處”。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家的種子就播撒進了我們心裡。爸爸媽媽就是家,哭了笑了有人哄逗就是家,摔倒、委屈有人鼓勵安撫就是家……
隨著時光流逝,曾經的小不點也長成了挺拔的大樹。漸漸的,物化的家在我們視野裡越來越模糊了,換之以親情老酒般的濃烈,此刻的家就是我們枕邊的淚水和著那掘強的加油義無反顧的闖蕩江湖。
社會日漸進步,各種壓力也日漸加強,除了勇往直前的奮鬥,我們離“家”越來越遠了。但不管怎樣,得空閒了常回家看看!
-
9 # 邊城隱者
一提起家,相信都思緒萬千,千言萬語說不盡。每一個人都有說不盡的故事。
對於遠離家鄉的人來說,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代表了遊子的心聲。“小時候,鄉愁是一枚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那個千里之外的家經常在夢中夢見。一年到頭也不知道瞎忙些什麼,能回家一趟就不錯了。臨回家之前,電話聯絡上母親,弟弟妹妹,他們就期盼著,張望著我這個大兒子、大哥什麼時候到達家裡面。還未坐上臨滄直達曲靖的車,就打電話問到哪裡了。一路上十幾個小時的行程,家裡面要打好幾個電話。臨滄直達曲靖的車是中午十一點,要晚上才到達曲靖。這個時候回宣威的車已經沒有了,得在曲靖住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七點天才亮,又是電話催著。給坐上車了,一路上還是電話不停。一直要到回到家裡面,電話才得休息。
大家庭是幸福的。除了父親離開的早。母親六十多歲,雖然滿頭白髮,但身體健康。姊妹五個,除了我由於創業失敗艱難一些,其他弟弟妹妹都好。我家剛好一巴掌。我是大哥,下面依次是大妹、二弟、小妹、小弟。現在黨的農村政策好,加上他們勤儉持家、吃苦耐勞,每一家都是三至五層的一棟別墅。孩子一大幫。每當母親跟別人拉家常,扳著手拇指數。大兒子家在臨滄帶著一個小姑娘;大姑娘家三個娃娃,一個兒子,兩個姑娘,大外孫女上大學了;二兒子家兩個兒子一個姑娘;二女兒家最熱鬧,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小兒子家一樣一個,總共十四個孫男孫女,兩桌人吃飯。臉上洋溢位的幸福難以掩飾。
回到家裡面,一切不順,一切煩惱煙消雲散。一大家人熱熱鬧鬧,高高興興的。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對於我來說,養好傷口,得繼續前行。離別總是傷感的,依依不捨。家人們把家裡面特產裝了又裝。
捨不得離開,還得必須離開。回到臨滄的小家一切依舊。跟大師姐之間還是三米之外,十米以內。我們是大學時候談的戀愛,她高我兩屆。人家說,大學同學來自四面八方,畢業就分手。我是宣威人,她是楚雄妹子。跟她戀愛六年才結婚。光陰似箭,現在相識相守了十六載。有一個九歲的可愛女兒。由於我的創業失敗,導致家庭拮据、一窮二白。還負債累累。有所爭吵,平平淡淡,但不離不棄。如此安好。
曾經讀過一個叫濛濛的詩人的散文詩。說“家是一付重擔,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更是能夠白頭偕老的慢慢旅程。”家還是一件舊風雨衣,只有在狂風暴雨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無論颳風下雨,半夜三更,總讓行人歸心似箭,風雨兼程。因為,家裡有牽掛的妻子、可愛的女兒、慈祥的雙親。夜晚,亮著的那盞燈,那是等著你歸家的風箏。
就分享這些,感謝閱讀。
-
10 # 山若棋
家,簡單又複雜。簡單到哪裡有父母哪裡就是家,複雜到一個團體、一個單位、一個民族、一個國。我想從這幾個方面談談:
首先,家是一個人心靈的安放處。人生來就是孤單的,他必須找一個地方安放,或許這個地方溫馨,有父母、有夫妻、有子女等等,是一個可以把心安放到的地方;或許這個地方嘈雜或貧瘠,但只要有親人尤其是父母在,即使再差也是家。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就是這個道理。沒了家,靈魂或心靈就失去了住處,生活也就變得索然無味。
其次,家是一個工作團隊。可大可小,大到一個國,小到三五知己。中國是一個講人脈人情和倫理道德的地方,無論團隊有多大,我們都有一個大家長,可以是領袖,也可以是領導,還可以是大哥,有他們在,這就是一個家,在家裡,講法規、講秩序,更講道德、講孝悌、講兄弟姐妹,只要有團隊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家庭。
最後,家是一個人的歸宿。落葉歸根。無論生前多麼輝煌、多麼風光,但人老了以後,就要考慮自己的歸宿,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往往會在老家尋一處百年後的安頓處。皇家有發跡處的陵寢,百姓有老家,這或許是到了那個年齡才有如此感悟吧。張作霖埋於遼寧、袁世凱死後葬於安陽。
回覆列表
家的含義是什麼?
我認為:家的基本含義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地方——叫家。
當然,作為一個人來講,家有兩種含義。
1:以父母為家。父母在什麼地方,家就在什麼地方。父母在你就有家,父母不在你就沒有家。不論你是否結婚,不論你多大年齡,只要父母在你就有家。
2:以夫妻為家。一個人結婚之後,就會建立一個新的家庭。這個家是夫妻共同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
作為一個女人要以丈夫和孩子為家,作為一個男人要以妻子和孩子為家。丈夫和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女人的家。反之,妻子孩子在的地方就是男人的家。
總之,家就是夫妻共同生活,互相擔當責任,相互承擔義務,並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的家庭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