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的產生是當今農業的一大突破,過去被化肥侵蝕的土壤以後可以煥然一新,從此更加肥沃,更有活性,更有營養。經權威部門研究發現,當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每公斤30克的時候,有機肥可以百分之百的替代化肥而保持高產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面積使用化肥,農業用肥量的迅速增長,為中國蔬菜、水果、棉花、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尤其是糧食連年增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效率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兩大關鍵因素。歐美國家的地力貢獻率是72%,而我們國家的僅為52%,耕地質量差、水肥利用量大,地力貢獻率必然就低,這組數字足以表明,中國是以大量的水肥投入為代價換取糧食高產的。因此,提高農田土壤的肥力,藏糧於土是確保我們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戰略選擇。耕地質量不容樂觀,中國耕地質量整體偏低,退化嚴重,汙染日趨嚴峻,中低產田佔2/3。自然農法自然農法(或自然農作、自然農耕、自然農業)是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是國際有機農業的一個尖端分支技術體系。自然農法有一整套嚴密的技術,絕不使用化肥、農藥等非自然物質,而是從農業的源頭土地入手,培育土壤微生物,修復生態環境,然後因地制宜,輪作套種……自然農法技術體系尊重自然界任何一個微小的生命形態,用生物技術手段將他們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閉環,充分激發自然力量孕育出品質純粹的農產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農業經濟形勢的改變,土壤質量也發生諸多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一)土壤耕層變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20年間,東北和華北的土壤厚度減少了5釐米。(二)土壤有機質含量整體偏低,區域上不平衡在加劇。因為我們國家實施秸稈還田的專案,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總體是增加的,但是由於投入還不足,養分呈現為非均衡化,在東北和西南還是下降的。(三)酸化非常嚴重。我們國家60%的土壤是酸鹼性土壤。雖說,土壤在自然條件下也能酸化,但人力活動加速土壤酸化是自然條件的10萬倍還多。我們團隊用20年的時間,經過多次實驗,最終證明使用有機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淺談化肥1正確認識化肥有關研究證明用了化肥後,植物會得這樣或那樣的病,但學術界認識不夠,很多人還是孤立地把農藥和肥料分開,認為得病是必然的現象。也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了類似問題,化肥會破壞植物的菌絲體,而農藥會進一步殺死它們。植物如果失去了這種網路系統,在病蟲害到來時將無法抵抗。這些菌絲體還可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礦物質,其效率可增加上百倍。2化肥作用和副作用相對於其它肥料,對於作物營養,化學合成肥料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其“速效性”。這是回答為什麼化學合成肥料能使作物增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從作物生理的角度看,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某些特定時期對某種特定養分要求的絕對數量雖不多,但很迫切,這時養分多寡對作物的生長髮育會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期可被形象地稱作“作物營養的臨界期”。在“營養臨界期”需要3-5天能供應上它所需營養。所需養分如果沒有得以有效和及時地供應上,即使後期再加,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一些種植體系裡,有機肥的使用從施用量上養分含量並不低,有機肥為什麼增產效果不如化肥明顯,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機肥的養分是緩慢釋放的,大多不具備化肥的“速效性”優勢。3為什麼要完全替代化肥以氮肥為例:2011年,一份由多個國家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歐洲氮評估報告完成,報告認為,自從人類發明人工合成氮肥的方法以來,環境中活性氮的含量明顯升高。 氮汙染正在成為21世紀主要的環境挑戰之一。 歐洲每年因氮汙染所遭損失為700億至3200億歐元,相當於歐洲每年的農業收益兩倍多,環境成本高。同時人均壽命也有所減少。現在大家充分認識到,所有以化肥為基礎的農業產業,不僅歐洲,包括中國,是虧本的。包括我們農業的“十二連增”,只算了投入品的成本、勞動力的成本,沒有算環境汙染和健康的成本。4沒有氮肥怎麼保證質量?因為有機肥緩慢釋放養分,在植物需要養分的臨界點,它所提供的能量不夠,而化肥可以高效快速供應養分,從而能夠高產。要替代化肥而不減產,就需速效的另外一類肥料---生物氮肥。生物固氮研究,是幫助植物從空氣中得到更多氮,幫助植物獲取更多天然氮,讓農林業生產逐漸擺脫對化學性氮源的依賴。對生物性氮源的探尋在國際上如今是常青的課題,美國綠色農業之父諾曼·布勞格也曾表示,對生物性氮源的探尋是為了逐漸擺脫對化學性氮源的依賴;減緩與消除化學氮肥的能源、生態、環境和健康風險;恢復生態平衡,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澳洲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做到了在水稻種植中僅用微生物菌劑拌種一項技術,減氮40-70%不減產和增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諾丁漢大學愛德華·科金教授的研究提出:幾乎可以在所有植物上用生物固氮技術替代化肥。雖然如此,但是在目前中國農業完全實行還不現實!5化肥減量增效我們可以“三管”齊下:經過測算,有機肥替代化肥潛力大概是10%,研發新型肥料,主要包括有機、無機複合肥,大概10%~15%,利用智慧機具可提高到10%~12%。這三大技術加起來,未來可減施化肥養分28% ~ 37%。整個專案的目標圍繞四大作物(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果樹),實施三大創新,兩大保障,實現一個目標。歐盟和美國透過建立限量標準有機替代,使用綠色防控自動化、秸稈還田、健全法律法規、徵收使用稅等方式來減量增質增效,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理念來達到我們的預期。6有機肥替代化肥原理中國農田質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著肥料的高效利用,有機替代是化肥減量增效的主要技術之一。化肥合理使用不會導致耕地退化,耕地質量目前的退化是因為我們有些地方使用的不合理,不是肥料本身的原因,如果合理施肥,並不會導致土壤退化。關於有機肥替代化肥,我們實驗發現,當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每公斤30克的時候,有機肥可以完全的替代化肥而保持高產。透過調查我們也發現,歐盟土壤肥力雖然比較高,但在果園裡面發展有機農業對產量影響只有3%,而在農田上可以達到20%。所以說,有機化肥替代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根據土壤肥力來替代,肥力低的時候,替代的低一些,肥力高的時候,可以替代的多一些,培肥土壤是減肥增效的最有效措施。
有機肥的產生是當今農業的一大突破,過去被化肥侵蝕的土壤以後可以煥然一新,從此更加肥沃,更有活性,更有營養。經權威部門研究發現,當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每公斤30克的時候,有機肥可以百分之百的替代化肥而保持高產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面積使用化肥,農業用肥量的迅速增長,為中國蔬菜、水果、棉花、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尤其是糧食連年增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效率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兩大關鍵因素。歐美國家的地力貢獻率是72%,而我們國家的僅為52%,耕地質量差、水肥利用量大,地力貢獻率必然就低,這組數字足以表明,中國是以大量的水肥投入為代價換取糧食高產的。因此,提高農田土壤的肥力,藏糧於土是確保我們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戰略選擇。耕地質量不容樂觀,中國耕地質量整體偏低,退化嚴重,汙染日趨嚴峻,中低產田佔2/3。自然農法自然農法(或自然農作、自然農耕、自然農業)是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是國際有機農業的一個尖端分支技術體系。自然農法有一整套嚴密的技術,絕不使用化肥、農藥等非自然物質,而是從農業的源頭土地入手,培育土壤微生物,修復生態環境,然後因地制宜,輪作套種……自然農法技術體系尊重自然界任何一個微小的生命形態,用生物技術手段將他們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閉環,充分激發自然力量孕育出品質純粹的農產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農業經濟形勢的改變,土壤質量也發生諸多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一)土壤耕層變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20年間,東北和華北的土壤厚度減少了5釐米。(二)土壤有機質含量整體偏低,區域上不平衡在加劇。因為我們國家實施秸稈還田的專案,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總體是增加的,但是由於投入還不足,養分呈現為非均衡化,在東北和西南還是下降的。(三)酸化非常嚴重。我們國家60%的土壤是酸鹼性土壤。雖說,土壤在自然條件下也能酸化,但人力活動加速土壤酸化是自然條件的10萬倍還多。我們團隊用20年的時間,經過多次實驗,最終證明使用有機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淺談化肥1正確認識化肥有關研究證明用了化肥後,植物會得這樣或那樣的病,但學術界認識不夠,很多人還是孤立地把農藥和肥料分開,認為得病是必然的現象。也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了類似問題,化肥會破壞植物的菌絲體,而農藥會進一步殺死它們。植物如果失去了這種網路系統,在病蟲害到來時將無法抵抗。這些菌絲體還可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礦物質,其效率可增加上百倍。2化肥作用和副作用相對於其它肥料,對於作物營養,化學合成肥料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其“速效性”。這是回答為什麼化學合成肥料能使作物增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從作物生理的角度看,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某些特定時期對某種特定養分要求的絕對數量雖不多,但很迫切,這時養分多寡對作物的生長髮育會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期可被形象地稱作“作物營養的臨界期”。在“營養臨界期”需要3-5天能供應上它所需營養。所需養分如果沒有得以有效和及時地供應上,即使後期再加,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一些種植體系裡,有機肥的使用從施用量上養分含量並不低,有機肥為什麼增產效果不如化肥明顯,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機肥的養分是緩慢釋放的,大多不具備化肥的“速效性”優勢。3為什麼要完全替代化肥以氮肥為例:2011年,一份由多個國家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歐洲氮評估報告完成,報告認為,自從人類發明人工合成氮肥的方法以來,環境中活性氮的含量明顯升高。 氮汙染正在成為21世紀主要的環境挑戰之一。 歐洲每年因氮汙染所遭損失為700億至3200億歐元,相當於歐洲每年的農業收益兩倍多,環境成本高。同時人均壽命也有所減少。現在大家充分認識到,所有以化肥為基礎的農業產業,不僅歐洲,包括中國,是虧本的。包括我們農業的“十二連增”,只算了投入品的成本、勞動力的成本,沒有算環境汙染和健康的成本。4沒有氮肥怎麼保證質量?因為有機肥緩慢釋放養分,在植物需要養分的臨界點,它所提供的能量不夠,而化肥可以高效快速供應養分,從而能夠高產。要替代化肥而不減產,就需速效的另外一類肥料---生物氮肥。生物固氮研究,是幫助植物從空氣中得到更多氮,幫助植物獲取更多天然氮,讓農林業生產逐漸擺脫對化學性氮源的依賴。對生物性氮源的探尋在國際上如今是常青的課題,美國綠色農業之父諾曼·布勞格也曾表示,對生物性氮源的探尋是為了逐漸擺脫對化學性氮源的依賴;減緩與消除化學氮肥的能源、生態、環境和健康風險;恢復生態平衡,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澳洲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做到了在水稻種植中僅用微生物菌劑拌種一項技術,減氮40-70%不減產和增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諾丁漢大學愛德華·科金教授的研究提出:幾乎可以在所有植物上用生物固氮技術替代化肥。雖然如此,但是在目前中國農業完全實行還不現實!5化肥減量增效我們可以“三管”齊下:經過測算,有機肥替代化肥潛力大概是10%,研發新型肥料,主要包括有機、無機複合肥,大概10%~15%,利用智慧機具可提高到10%~12%。這三大技術加起來,未來可減施化肥養分28% ~ 37%。整個專案的目標圍繞四大作物(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果樹),實施三大創新,兩大保障,實現一個目標。歐盟和美國透過建立限量標準有機替代,使用綠色防控自動化、秸稈還田、健全法律法規、徵收使用稅等方式來減量增質增效,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理念來達到我們的預期。6有機肥替代化肥原理中國農田質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著肥料的高效利用,有機替代是化肥減量增效的主要技術之一。化肥合理使用不會導致耕地退化,耕地質量目前的退化是因為我們有些地方使用的不合理,不是肥料本身的原因,如果合理施肥,並不會導致土壤退化。關於有機肥替代化肥,我們實驗發現,當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每公斤30克的時候,有機肥可以完全的替代化肥而保持高產。透過調查我們也發現,歐盟土壤肥力雖然比較高,但在果園裡面發展有機農業對產量影響只有3%,而在農田上可以達到20%。所以說,有機化肥替代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根據土壤肥力來替代,肥力低的時候,替代的低一些,肥力高的時候,可以替代的多一些,培肥土壤是減肥增效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