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找不答應

    康熙可以除鰲拜,而漢獻帝不能除曹操,最大的原因在於曹操不但具備造反的能力而且還具備善後的能力。

    鰲拜是順治皇帝留給康熙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第一顧命大臣索尼死後,鰲拜的實力才加速膨脹。八旗軍的軍權大都掌握在他手上,朝中大臣也悉數向他靠攏,完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無論鰲拜的權勢有多大,他都只是一個權臣,像漢朝的霍光、唐朝的長孫無忌那般的權臣。鰲拜可以更立皇帝,但是他不能造反自己當皇帝,因為八旗兵雖會聽命鰲拜,但絕對不會背叛滿清愛新覺羅皇室。這是一個新興皇朝崛起的規律,正如漢朝呂家奪不了劉氏江山、唐朝武氏取不了李家天下一樣。

    所以說,鰲拜權勢很大,但是他最多隻能做個權臣。皇帝只要將鰲拜除了,他的勢力必然瓦解,畢竟,天下實質上還是聽皇帝的,而跟隨鰲拜的人也只不過是想透過鰲拜謀求個飛黃騰達的機會,沒什麼堅實的基礎。更何況,鰲拜的反對勢力也不弱,朝中大臣並不是全聽鰲拜的,滿清宗室勢力更不會聽從鰲拜這個外人。

    相比之下,曹操就沒有這些後顧之憂。地盤是曹操打下來的,地方官員曹操任命的,兵卒將士是曹操招募提拔的。漢獻帝有什麼?一群被董卓、李傕、郭汜之流綁來綁去的無用官員。至於皇帝命令,董卓之後,就沒有人把皇帝放在眼裡。漢獻帝可以設計殺曹操,但是,曹操死後必然會遭到曹操部下的反撲。他們受的是曹家恩惠,而不是漢室聖恩。漢室的威望和震懾早已被董卓毀個一乾二淨了!即使是曹操殺了獻帝,也沒有人真心去為漢室報仇,氣數已盡而已!更何況,曹操早就從董卓他們的敗亡吸取教訓了,將漢獻帝的支援力量一一拔除,最著名的是董承、伏完勢力的滅亡。沒了別人的軍事力量支援,漢獻帝也只是一孤家寡人而已。

  • 2 # 過去即歷史

    康熙除鰲拜前孝莊在支撐局面,也就是孝莊手裡有實權,有軍隊掌控;康熙的崛起也不是得益於鰲拜,鰲拜只是個權臣,皇權並沒有旁落,好多人已經對鰲拜不滿,支援康熙的。

    漢獻帝就跟康熙情況不同了,別看都是皇帝。

    漢獻帝本來就是被董卓禍害的連吃的都成問題了,是曹操扶漢獻帝於危難,然後重新拉起了漢室;曹操的軍隊是自己招募的,權力不來源於漢獻帝,曹操手下的人認曹操這個主子,不會聽命於漢獻帝;漢獻帝空有虛名,沒有實權;曹操用的就是漢獻帝的虛名,而漢獻帝奈何不了曹操。

  • 3 # 野史日記

    如果真是如此,正是諸葛亮所說的“……天下有變”,蜀漢霸業,或許就真的可成了,可惜漢獻帝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沒能完成“天下有變”的任務,自然匡扶漢室也有就成為了泡影了。

    同樣是弱帝鬥權臣,為啥人家康熙就能一舉幹掉鰲拜,那可是滿清第一“巴圖魯”啊,而漢獻帝幹掉曹操卻做不到呢?根據我的瞭解,覺得他們之間的情況差距很大,漢獻帝想殺曹操可能性太低了。

    地理位置不同

    康熙那是坐鎮帝都的人,在帝都之中,有他自己培養的一群小太監,都是忠心耿耿的小夥伴,這裡有康熙的心血在裡面。當時大清的國勢正旺,紫禁城中有康熙的鐵桿粉絲和忠實勢力。否則康熙偷偷培養小太監練武的事情早就敗露了,有人或許會說,那是因為康熙矇蔽了鰲拜,讓鰲拜以為他在和小太監們玩。其實,這不正是因為有人幫康熙,沒有傳達康熙真正在做的事情嗎?這就是康熙在紫禁城的優勢。

    漢獻帝則不同,他是從洛陽逃亡出來的,就算他曾經有所經營,在洛陽有所準備,但是被曹操接到了許昌之後,他的一切都被剝奪了,就像是一個透明的人一樣,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一個傀儡。

    那麼漢獻帝可以培養小太監誅殺曹操嗎?當然不能,因為他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不能,許昌不是洛陽,他在曹操的地盤上,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門口的侍衛,漢獻帝身邊的人,所以伺候漢獻帝的宮女、太監、侍衛,除了貼身伺候的奴才之外,就再也沒有漢獻帝的人了,漢獻帝有風吹草動,都會立刻被人報告給曹操,這一點與康熙有著本質區別。

    局勢不同

    我翻閱資料發現,康熙擒殺鰲拜的時候和漢獻帝對付曹操的局勢不一樣。

    康熙對付鰲拜的時候,大清朝是大一統的王朝,外患還沒成長到可以威脅大清的地步,在這樣的時候,為了自身利益之爭,在朝廷之中是有一批大臣制約著鰲拜的,雖然權利沒有鰲拜大,但是一旦有機會,這批人是願意幫助康熙收拾鰲拜的,蘇克薩哈的死,給康熙上了一課,也證明了我的觀點,蘇克薩哈是忠臣嗎?我看未必,但是他願意為了自己的利益拼一次,這是關鍵所在。

    我個人認為,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絕對的忠臣,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拼搏,所以有的人要上位,有的人下臺,這古已有之,並不奇怪。

    漢獻帝就不同了,當時的情況是亂世,而且漢獻帝不是大一統的皇帝。劉備匡扶漢室是為了有藉口起兵,後來自己不也當了皇帝了麼,因為漢獻帝死了他的口號已經沒用了啊,大喊不在了,還匡扶什麼漢室。

    難道曹操集團就是鐵板一塊嗎?就沒人想反嗎?不是,曹操集團也有異心之人,但是究竟怎麼做,還要權衡利弊。漢獻帝沒用權利、沒有兵權、幫漢獻帝殺了曹操,能得到什麼好處?可以得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而已。受不受漢獻帝的感激和分封有什麼用,在亂世沒有兵一個稱號的用處不大。這個時候誰會幫漢獻帝殺曹操呢?他們沒有爭霸天下的能力和野心,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給他人做嫁衣。再說了,在曹操手底下吃香喝辣挺好的,沒必要冒險親手毀了自己的生活。

    在沒有任何利益的情況下,去冒滅族風險,毀了自己的生活,就為了後世留芳?沒人會這樣選擇的,這也是漢獻帝內外無助的原因。

    曹操不是鰲拜

    鰲拜是第一“巴圖魯”,但是他只有四肢八大,大腦卻簡單的很,他其實根本造反的決心就不夠,只不過是受到了班布林善的蠱惑,鰲拜哪有那麼多的心眼呢,他就是單純的覺得自己牛,欺負年少的康熙,誰得罪他他就收拾誰,但是這樣的一位類似“猛獸”的大臣,很容易就被班布林善利用了。

    他出入皇宮和走平地一樣,他也沒把孝莊和康熙放在眼裡,一個寡婦、一個小孩,鰲拜就是這樣想的,結果發現不敵康熙的時候,已經晚了,一個權臣就這樣的被收拾了,死在自己的愚蠢上。

    曹操就不一樣了,曹操那是人精,“亂世奸雄”,有勇有謀,他敢刺殺董卓,當時誰敢?漢獻帝落到了曹操手裡,曹操自然不會給了他敗中求勝的機會。

    最重要的一點,曹操是看著何進咋死的,他可明白著呢,獨自進宮可不是啥好事,這事他早防著呢,公里也都是他的自己人。不可能重蹈覆轍。曹操有能力,有野心,會控制人心,屬下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他自然不是漢獻帝一個孤家寡人能夠搞死的了。

    曾經身邊的人也不在了

    其實漢獻帝還是有過抗爭的,雖然宮中遍佈眼線,但是伏皇后、董貴人還是自己人吧。

    董承得到了漢獻帝的衣帶詔,他一看機會來了,可見董承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決定為了人生搏一搏,結果失敗了,訊息走路了風聲,於是董承一干人等統統被殺,劉備命大,跑了。此事自然牽連到了董貴人,當時的董貴人有身孕,漢獻帝苦苦哀求曹操,沒有用,曹操還是把董貴人宰了。

    據我所知,當時看到董貴人的下場,伏壽皇后有點害怕了。她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爹伏完。信中內容無非就是,女兒在危險之中,這曹操太可怕了,爹你要救我之類的話。伏完沒敢動手,過兩年就死了。

    但是這件事情後來被曹操知道了,於是就把伏壽皇后也給殺了。曹操發現宮中雖然都是自己人還不穩妥,連漢獻帝床上的人都應該是自己人才行,於是曹操乾脆把自己的三個親生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這回漢獻帝徹底沒招了。

    漢獻帝的悲哀

    漢獻帝的聰明頭腦未必比康熙差,但是他的運氣是太差了,或許這就是宿命吧,一生悲慘的皇帝生涯,不如尋常百姓活的痛快,可悲!

  • 4 # 胡楊侃大山

    這個問題是關於國家民族命運的大問題,任何不考慮當時大時代背景的分析都是不準確的。

    漢獻帝不能除曹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東漢王朝當時已近兩百年。外戚干政,宦官當權,終至戚宦之爭。而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併土地。桓、靈二帝在位時期,更是昏庸無道、橫徵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終於導致了公元184年的黃巾之亂爆發。可以說此時東漢王朝已經病入膏荒,無藥可救。廣大人民也是從內心裡人心思變的,已經拋棄漢朝了。

    而康熙帝1661年繼位時,清朝才進入中原17年。當時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人心思定。更由於滿清當時是屬於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在滿清統治階級內部也不會有篡位奪權、破壞團結的基礎。

    至於在個人上,漢獻帝肯定不如康熙帝聰明,鰲拜也不如曹操智謀。但其實漢獻帝也不差多少的,他其實正是因為聰明勇氣才被董卓看中,從而廢漢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的。即使曹丕代漢立魏,劉協被貶山陽公後,仍然利用在皇宮中學過的醫術,和皇后曹節一起懸壺濟世,醫治百姓。因此漢獻帝不能說是無能之輩。而鰲拜相對曹操來說,智謀肯定不如,但勇武絕對超過,不然也不可能獲得"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

    說到底,漢朝到漢獻帝時天命已盡。而清朝康熙帝繼位時則更像清晨的太陽,正要光耀大地,不容有篡位奪權的事發生。

  • 5 # 黑水布衣

    一、時代背景不同

    康熙所在的時期,清軍入關已經幾十年了,政權趨於穩定。整個國家人民正在適應這個新興的政權。康熙皇帝是正常繼位,有相當的法理性,背後有孝莊皇后的支援,可謂根正苗紅;

    反觀漢獻帝劉協,當時的大漢帝國早就風雨飄搖了,自己也是被權臣董卓扶上位的,本身並不具有法理性。董卓敗亡後,漢獻帝就被軍隊的內訌所裹挾,大家對這個皇帝基本毫無尊重可言。

    二、鰲拜和曹操的實力不同

    鰲拜是開國功臣不假,但還不具有真正奪位的實力(他本人其實也沒有篡位的意圖),雖然他熬死了索尼,弄死了蘇克薩哈,遏必隆也唯命是從,但他似乎也沒有調動天下兵馬助他奪位的實力,當時大清開國不久,很多皇族還具有相當的實力(平三藩的主將基本都是皇族的)。

    東漢末年呢?雖然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時,他只有一個州的力量,但當時天下已亂,大家都忙著搶地盤呢,而後來曹操南征北戰,統一北方後,是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軍閥,雖然許昌也有不少支援天子的大臣,都無法和曹操抗衡。

    三、後果不同

    康熙只是擒住了鰲拜,清除了其黨羽,並沒有殺他,對於康熙來說,鰲拜最大的過錯就是威脅了自己的權利,其黨羽除掉就夠了,鰲拜也沒有得到軍隊的支援(即使有,估計那些將領也裝作沒有了)。

    如果漢獻帝真的除掉了曹操呢?曹操可是有自己的班底的,很多謀臣良將都是奔著曹操來的,即使曹操集團內部可能出現內訌的情況,但毫無疑問,這些人首先就可能除掉漢獻帝,再弄個劉氏皇族來當皇帝。因為沒有軍隊支援的皇帝,是成不了大事的。

    所以說,皇帝除權臣,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實力,不自量力的典範恰恰是曹操的後人——高貴鄉公曹髦,帶著幾個侍從就敢向司馬昭挑戰,結果呢?

  • 6 # 鴻涵先生

    漢獻帝心裡早就想剷除曹操,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康熙即位,背後有八旗的支撐,而且還有一位老太太給他撐腰,就是他的奶奶孝莊太后,而鰲拜並不是謀逆,也並沒有想篡位的野心,只是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而已,鰲拜骨子裡是忠於康熙,忠於大清的,所以康熙可以使用一些手段除掉鰲拜,而漢獻帝就不同了。

    東漢末年,朝綱敗壞,黃巾軍叛亂,宦官亂政,董卓入京勤王,廢了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漢獻帝,從此之後,劉協開始了一生的傀儡生涯,這一輩子的命運都被別人操控了。

    這漢獻帝一生之中有兩次翻盤的機會,都沒有把握好。

    第一次是王允用計除掉董卓後,漢獻帝和這幫大漢老臣們迎來了短暫的曙光,可是因為王允一時間過於激動,覺得董卓死了,漢室恢復了,有點得意忘形,在處理西涼餘黨的事情上過於迂腐,本來說好了全部赦免,可是王允又想給他們點教訓,決定先懲罰在赦免,這西涼餘黨惶惶不可終日,自己是死是活也鬧不清楚,於是索性就開始造反,李傕和郭汜起兵攻打長安,血洗長安之後,呂布逃跑,王允被殺,漢獻帝在一幫大臣們的保護下逃走了,後來被曹操接到了許昌。

    第二次就是衣帶詔事件,獻帝密謀董承號令天下諸侯除掉曹操,可惜事情敗露,最終董承被殺,劉備出走。

    除了這兩次機會,獻帝有望翻盤,剩下的什麼韋皇后事件、誅殺王必等都不足提起,因為那個時候漢獻帝已經一點實力都沒有了。

    其實前兩次的翻盤也很牽強,因為當時隨便一個諸侯,都比漢獻帝的實力強大很多,那個時候除了劉備還想著光復漢室,其他人早就有了龍登九五的想法了,誰會把他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可惜劉備當時自身還沒有著落呢,遠水也就不了近火。

    漢獻帝到了許昌之後,曹操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和一眾跟隨的老臣們敢怒不敢言,好在曹操會做人,該讓皇帝享受的榮華富貴就讓他享受了,沒有給他虧吃。

    漢獻帝想除掉曹操真的是比上天還難,他身邊只有一些一直跟隨著的迂腐老臣們,就知道天天掉眼淚,沒什麼本事,而曹操身邊全是能人異士,漢獻帝身邊的太監宮女也都是曹操的人,他要想幹點什麼壞事,曹操馬上就能知道,而且曹操的軍隊構成主要是鄉黨,全都是他老曹家的人,動了曹操就是動了老曹家,全都得拼命,誰管他是不是皇帝,尤其是這個傀儡皇帝,如果不是曹操一直壓制不稱帝,漢獻帝活不到壽終正寢,他應該感謝曹操給他留了一條命,人家曹操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其實早在董卓時期大漢王朝就滅亡了,是曹操還讓這個王朝苟延殘喘了些許年。

  • 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康熙和漢獻帝的處境有相同也有不同,漢獻帝學不了曹操,原因有三:

    一、康熙是英主,漢獻帝不是,兩人資質不同。

    史書記載,康熙從小就聰明,五歲開始讀書,從此愛上了讀書這件事,還特別勤奮,有次竟然讀書讀到咯血!這簡直不像正常的帝王!

    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被廣大學渣學酥所討厭——不但有強大的背景還有高智商,而且竟然還很努力!還給不給別人活路啦?

    到後期學有所成,史書這樣評價:“帝王政治,聖賢心學,六經要旨,無不融會貫通!”

    他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也是最愛學習的帝王!

    那麼多書不是白讀的,書中不但有顏如玉和黃金屋,更有帝王權謀!所以他能在少年時就滅了囂張的鰲拜,奪回朝廷大權!更能平三藩戰沙俄,收復灣灣打敗噶爾丹!

    其實康熙繼位的時候是很危險的,不負責任的老爸留下一堆爛攤子,他年紀幼小,臣強主弱,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胡亥或楊廣,但他在老祖母的支援下,不但穩住了局勢,還開創了“康乾盛世”,被稱為千古一帝!

    再看漢獻帝,本不是作為帝王繼承人培養的,從沒像康熙那樣埋頭苦讀過,幼時就是個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小皇子,哪怕後來局勢變壞了,前頭也有父皇皇兄擋著!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父親兄長都死了!他一臉蒙圈的被董卓架上龍椅,從此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不是沒有想過反抗,但手段幼稚,無法一招制敵,幹不過各位梟雄!

    二、康熙是初生之犢不怕虎,漢獻帝被嚇破了膽,再也沒膽子和權臣對著幹了!

    康熙身上有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漢獻帝沒有。先是被董卓欺到頭上,然後又被李傕和郭汜挾持,最後落於曹操之手!中間經過多少煎熬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失敗得多了,也就沒有銳氣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不只適用於打仗,也適用於政治鬥爭。“衣帶詔”失敗,聯合大臣誅殺曹操失敗,他沒信心也沒勇氣再和曹操對著幹了!

    三、康熙時只有一位敢欺壓君主的權臣,漢獻帝有很多位。

    康熙和漢獻帝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康熙時已成氣候的權臣就鰲拜一個,只要弄死鰲拜他就安全了!而漢獻帝被群狼環繞,所有人都看到了挾天子的好處,於是都把他當成了唐僧想吃一口肉。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曹操還有張操李操,在誰手裡不是當傀儡呢?至少曹家父子表面上對他還是尊重的,和董卓比起來算是客氣的了。曹操一生未稱帝,曹丕說“要和他共享天下的好東西”,這話當然是假的,但也表明了曹家對他的態度。

    要是曹家掛了,接手的未必還能讓他過安穩日子!以其換個提線的人,不如將就了。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失了帝位,至少活到壽終正寢!

    小時候看三國電視劇,只要漢獻帝一出來,我就在想他什麼時候死呢,很擔心他被董卓或曹操弄死,萬沒想到他竟然能熬過董曹二人!這也算種能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給丈母孃暗裡買了一枚金戒指,她死活不要叫退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