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書院

    端,形聲字。從立,耑聲。本義是站得直。《說文》:端,直也。例:以端其位。《禮記·祭義》。

    “耑”者,額也,人體額為最上,故本義亦作開耑。 《說文》: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端午的端字,是解作開端,開始。故實際應為耑字。清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有解釋:“古發端字作此。今則端行而耑廢。乃多用耑為專矣。”

    午,象形字。本義:御馬索。

    而端午的午,解作五月,實為啎(仵)。“五月侌氣啎屰昜。冒地而出也。”《說文》。 廣雅釋言:“牾、仵也。”按:仵即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其形。

    古時的端午,為農曆五月第一個干支逢午的日子。清.趙翼 《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個午日。”

    而今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有紀念屈原於此日自沉汨羅之意。亦有因五、午相通誤解之說。

  • 2 # 走過路過邂逅過

    “端午”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

    1、字面解釋。

    “端”,開端,開始。

    “午”,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這裡是午月,就是指農曆五月。

    從這兩個字面看,指的是:五月的開端。而“端午”,原為“端五”。原意是第一個五日。綜合起來:端午,就是指五月的第一個五日。端午節,有些地方稱之為“五月單五”,這種俗稱,恰恰正確解釋了端午的本義。

    2、“端午”,原為“端五”。

    “端午”,原為“端五”。開始的五,即第一個五日,一個農曆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開始的五日,就是初五。而五月也是午月,“端五”便成了“端午”。

    3、五月為何是午月?

    古代農曆,月份與地支的對應關係是:子(十一月)、醜(臘月)、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

    正月是寅月,到了五月,就是午月。

    4、端午節的別稱。

    五月單五:俗稱,解釋了準確的時間。

    端陽節:午月是五月,午時是陽辰,故稱。

    龍舟節:南方此時賽龍舟。

    詩人節:紀念屈原。

    5、端午節的地位。

    中國傳統民間四大節日之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已經納入法定節日。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之外,北韓、南韓、日本、越南,都過端午節。

    6、端午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等。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掛艾草菖蒲是為了避免瘟疫。飲雄黃酒是為了強身,但現在認為不科學。《白蛇傳》中白娘子就是飲用了雄黃酒而現原形的。

  • 3 # 水煮周易

    一、要理解這一點,先要知道農曆五月份南方的氣候特徵。

    農曆五月,江南、東南沿海地區,暑熱並未到來,夏至未到。江南梅子成熟期間,前後有一個多月的多雨期,被稱為梅雨季節。這段時間多陰雨,陰涼溼潤。用“陽”來說,就是陽氣不足,陰氣還不輕,陽氣還沒有戰勝陰氣,真正的充滿陽氣的夏季還沒到。所以沒過端午節,民間不收棉襖、不收棉絮。要等端午過了紅火大太陽曬了、烘了才收藏。

    二、端午節是氣候由陰尚強轉為陽亢的分界點。

    端午過後兩三天就是夏至,標誌正式進入真正的夏季。

    端午,就表示用端端正正的太陽、強烈正直的Sunny,驅除陰沉的陰氣。陽是順承天道的,相對於陽,陰是迕逆的。

    端午就是用正道的陽氣理順陰氣,而陽氣大行於天下的意思。

    端,正、直。午,忤,逆也。

    所以端午節,本來叫端陽節。

    三、午,代表純正的陽氣。

    子午線,是連通正北正南的線。

    子位表示正北方,純陰之地。午位表示正南方,純陽之地。

    端午,表示此時節,陽氣從此端正位置,幾乎完全戰勝陰而正其位而定其勢,故稱“端陽”。

    傳統端午,都定在農曆五月第一個“午”。當然曆法推算誤差積累也可前一天後一天。

    吃粽子,用竹葉包裹,是為驅除陰氣邪氣,祈願歲熟年豐。

    為什麼用竹葉,因為竹報平安,竹包平安,竹保平安,吃了竹葉包的粽子就平平安安。當然這種竹葉很大,為箬竹葉,叫箬葉。我們小時候玩得太多。

    所以有一本叫《廣東新語》的書中說:五月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葉,以象陰陽包裹,浴女蘭湯,飲菖蒲雄黃醴,以闢不祥。

    中藥菖蒲是除溼化溼、開竅除痰溼的。端午前後,南方多陰溼而夾熱,顯然這個民俗是與地理氣候相關的。

  • 4 # 詩詞書院

    端,形聲字。從立,耑聲。本義是站得直。《說文》:端,直也。例:以端其位。《禮記·祭義》。

    “耑”者,額也,人體額為最上,故本義亦作開耑。 《說文》: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端午的端字,是解作開端,開始。故實際應為耑字。清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有解釋:“古發端字作此。今則端行而耑廢。乃多用耑為專矣。”

    午,象形字。本義:御馬索。

    而端午的午,解作五月,實為啎(仵)。“五月侌氣啎屰昜。冒地而出也。”《說文》。 廣雅釋言:“牾、仵也。”按:仵即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其形。

    古時的端午,為農曆五月第一個干支逢午的日子。清.趙翼 《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個午日。”

    而今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有紀念屈原於此日自沉汨羅之意。亦有因五、午相通誤解之說。

  • 5 # 走過路過邂逅過

    “端午”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

    1、字面解釋。

    “端”,開端,開始。

    “午”,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這裡是午月,就是指農曆五月。

    從這兩個字面看,指的是:五月的開端。而“端午”,原為“端五”。原意是第一個五日。綜合起來:端午,就是指五月的第一個五日。端午節,有些地方稱之為“五月單五”,這種俗稱,恰恰正確解釋了端午的本義。

    2、“端午”,原為“端五”。

    “端午”,原為“端五”。開始的五,即第一個五日,一個農曆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開始的五日,就是初五。而五月也是午月,“端五”便成了“端午”。

    3、五月為何是午月?

    古代農曆,月份與地支的對應關係是:子(十一月)、醜(臘月)、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

    正月是寅月,到了五月,就是午月。

    4、端午節的別稱。

    五月單五:俗稱,解釋了準確的時間。

    端陽節:午月是五月,午時是陽辰,故稱。

    龍舟節:南方此時賽龍舟。

    詩人節:紀念屈原。

    5、端午節的地位。

    中國傳統民間四大節日之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已經納入法定節日。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之外,北韓、南韓、日本、越南,都過端午節。

    6、端午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等。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掛艾草菖蒲是為了避免瘟疫。飲雄黃酒是為了強身,但現在認為不科學。《白蛇傳》中白娘子就是飲用了雄黃酒而現原形的。

  • 6 # 水煮周易

    一、要理解這一點,先要知道農曆五月份南方的氣候特徵。

    農曆五月,江南、東南沿海地區,暑熱並未到來,夏至未到。江南梅子成熟期間,前後有一個多月的多雨期,被稱為梅雨季節。這段時間多陰雨,陰涼溼潤。用“陽”來說,就是陽氣不足,陰氣還不輕,陽氣還沒有戰勝陰氣,真正的充滿陽氣的夏季還沒到。所以沒過端午節,民間不收棉襖、不收棉絮。要等端午過了紅火大太陽曬了、烘了才收藏。

    二、端午節是氣候由陰尚強轉為陽亢的分界點。

    端午過後兩三天就是夏至,標誌正式進入真正的夏季。

    端午,就表示用端端正正的太陽、強烈正直的Sunny,驅除陰沉的陰氣。陽是順承天道的,相對於陽,陰是迕逆的。

    端午就是用正道的陽氣理順陰氣,而陽氣大行於天下的意思。

    端,正、直。午,忤,逆也。

    所以端午節,本來叫端陽節。

    三、午,代表純正的陽氣。

    子午線,是連通正北正南的線。

    子位表示正北方,純陰之地。午位表示正南方,純陽之地。

    端午,表示此時節,陽氣從此端正位置,幾乎完全戰勝陰而正其位而定其勢,故稱“端陽”。

    傳統端午,都定在農曆五月第一個“午”。當然曆法推算誤差積累也可前一天後一天。

    吃粽子,用竹葉包裹,是為驅除陰氣邪氣,祈願歲熟年豐。

    為什麼用竹葉,因為竹報平安,竹包平安,竹保平安,吃了竹葉包的粽子就平平安安。當然這種竹葉很大,為箬竹葉,叫箬葉。我們小時候玩得太多。

    所以有一本叫《廣東新語》的書中說:五月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葉,以象陰陽包裹,浴女蘭湯,飲菖蒲雄黃醴,以闢不祥。

    中藥菖蒲是除溼化溼、開竅除痰溼的。端午前後,南方多陰溼而夾熱,顯然這個民俗是與地理氣候相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可以主動去追男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