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羅老師生活錄
-
2 # 致遠寧敬
1小孩子之間,尤其幼兒園年齡段幾乎鮮有“故意”“欺負”的心理,所以首先事件定位應該要準確
2調查清楚主動攻擊的那個小朋友的“興奮點”在哪?是什麼“環境”的什麼原因造成的?老師要清楚,被打的小朋友更要“清楚”,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源”!成人世界也是如此,打來打去,不是為了“打”而“打”!要懂得“升級”對矛盾處理的態度的維度。
3如果確定原因,被打孩子面對的只是一種捉弄的“習慣”或肆意的“佔有”,對於被打孩子要鼓勵他不懼怕“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談談,也可以打回去,無所謂小孩子的力量幼兒園的物件不會有什麼大傷害,如果是其他誤會,比如只是好動想和他玩兒,就要雙方談清楚,並告知哪裡有不恰當,該道歉道歉,該原諒原諒。
4重點是,大人不要摻雜進去複雜的元素,比如護犢子心理,比如愛面子心理,比如不利於孩子本身的想象力 ……
5孩子們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是動態的,我們不能以大人的私慾來誤導孩子見事就懟,或見事就躲的習慣,在事件當中,表面上誰強誰弱都是膚淺的,相信每個大人都希望孩子在處理事件時,是那個可以解決問題的人。
-
3 # 月舞風荷
感謝推薦,在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一個跟這個有關的故事,特別的感人也引起我們的深思。這是不久前秒拍上,一個觀看達到500萬次的影片。
【小猴子和拉布拉多有著怎樣的故事?】原是奔著搞笑去的,看著看著竟然落淚了。
籠子裡的小猴子發現,拉布拉多異常安靜的守護在籠子旁,不打擾,也不狂吠。於是,小猴子就嘗試性的向它伸出手,而後又緊張的縮回去,而Sarang回以一副憨憨的而又友善的表情。
最後,小猴子推開了籠子門,畏畏縮縮的嘗試和Sarang平靜相處了。Sarang輕輕的跑過去,溫和地逗小猴子,友善的舔舔它。起初,小猴子仍然邁不出心裡那個坎,抬頭無視。
幾次之後,小猴子終於與Sarang可以互相逗著玩兒了。工作人員再次嘗試帶小猴子外出散步。但是,它依舊很怯於出去外面。於是,Sarang跑過來輕輕的推著,給小猴勇氣和鼓勵,似乎在說“走吧,出去玩兒,有我在呢!”終於,小猴邁出大步向前奔跑了,除了放開玩耍外。甚至,他們已經親密到可以互相分享失望(當然,拉布拉多Sarang的吃相,逗笑了無數觀眾。更重要的是,讓小猴子撤去防備,引得他能再次拿出勇氣,去一起分享)。現在,他們是彼此的依靠和依賴希望兩個小傢伙,以後永遠幸福快樂(影片完結)。
原來,動物也跟人一樣,都會有心理障礙,如果沒有好的同伴可以幫,會走不出陰影。
從小猴子的表情裡,我們彷彿看到那些被欺負過的人心疼! 小猴子尚且需要朋友,更何況我們那些受過欺負的小朋友們。
“海嘯雖然來過,但櫻花還是開了”希望曾經受到過欺負的人,也能遇到像Sarang一樣溫暖的朋友,陪伴一生,勇敢無畏。像Sarang一樣的人,可能是他們的父母,師長,朋友。
比如下面兩則真實發生的故事:
【紐西蘭母親怒扇欺負者:你再碰我女兒一下試試】
紐西蘭的一位母親衝進學校,揪出了欺負自己女兒長達2年的學生,她怒扇了她幾個巴掌並警告她不要再對自己女兒出手。事後她被以侵犯罪起訴,不過法官宣判這位母親無罪。
【一位父親,衝進校園殺害欺負女兒的同學】
一孩子的父親,因為女兒被同學弄傷了眼睛,衝進校園,把傷害她的同學殺害了。最終,父親鋃鐺入獄。
兩個家庭都失去了太多太多。 可見,父母親為了孩子,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也會拿出一腔孤勇。父母做出這些行為,也許在我們不瞭解其心理過程和社會現實環境的時候,會認為是過激的。但關於欺負甚至是霸凌,這真是一個逐步形成並升級的社會問題。
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面對可能無法躲避的幼兒園欺負,我們該怎麼辦?以及被欺負後的孩子,心理怎麼去療愈。如果幼兒園監管不會缺失,從小做起,對這種苗頭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不會因為社會關係複雜而置之不理,避責。
家長,對孩子做出的是更良性的引導。很多家長,預見了將來孩子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問題,包括我,也感受到了濃厚的氛圍,都早早的將孩子送去武術班/散打班/跆拳道去“強身健體”,學會防禦能力。帶孩子過程中,也常常和很多父母親交流,有的父母親很堅定的,不斷的告訴孩子,有人欺負你,你要打回去。
孩子真遇到事情,很心疼很氣憤,蹦出來的第一句就是:“別人欺負你,你為什麼不打回去?你長這麼大條,是做什麼用的,白白給人打成這樣”“寧願打別人,也不能是被打,打壞了,我賠醫藥費,賠得起”------雖然沒這樣直接的對孩子說,但心裡確實這麼想的,無意識中,也是這麼默許的。無可厚非,每個家庭都試圖在縮小自己孩子的風險,但事實是不斷的告訴孩子,暴力是被允許的,老師和學校是不可信的,你要有“打回去”的能力。然而往往這些日積月累,形成規模的“教育”,結果呢?孩子可能成為學校裡帶頭欺負別人的人。為什麼?他有可能成為了與人發生衝突更為頻繁的學生。而孩子,對傷害別人,反擊別人,難以控制到“恰到好處”。所以,主張打回去就像主張暴力解決一樣,是我們心理不安的體現,也是怕孩子吃虧,急於保護孩子的初心。但初心,未必真的能被髮揮得剛剛好。
所以,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我更傾向於建議家長們,如果你真的送孩子學習武力,一定要挑選那些,技能和武德同樣出色的機構。更重要的是:你得不斷的為孩子灌輸,“武力,是不可擅用的,要保護自己,也不要去傷害到人”,“要解決糾紛,更應該想想---除了武力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至少要想3種”,輔以更全面的長期的“思想文化”教育,這是核心。當然,那些被欺負過的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你伸張正義去主張回擊。欺負最摧殘的,是人的內心!不只是身體上的傷痛!
最緊要的,是你得利用周圍一切可以借用的力量,阻止傷害蔓延,並去為被欺負的孩子做心理疏導。就像影片中的小猴子一樣,有一個“溫和的”陪伴,長期的支援和鼓勵,進行心靈的療愈,走出傷痛。作為我們旁觀的,事外之人,也不要去拒絕一個膽怯友好的招呼,不冷落一個自閉憂鬱的靈魂。給予被欺負過的孩子們,一個友善的世界。
-
4 # 胖胖的蟲蟲呀
我兒子小的時候我總是說:不能打人,不能欺負人。後來上幼兒園了,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總是有那麼幾個愛動手打人的,孩子的解決方法就是去找老師,有的時候老師會讓打人的小朋友道歉,煩了就當沒聽見。有一次孩子可能是被打疼了,老師又沒管,孩子委屈了問我:老師為什麼都不管愛打人的小朋友?也找過小朋友的家長,道個歉就完了,她家孩子啥也沒改變,還是愛動手,我讓我兒子躲著點愛打人的小朋友,可都在一個班裡能躲哪去,後來我跟孩子說如果有人打你就還手,第二天孩子回來說:老師說打人是不對的,好孩子是不能打人的。當時真的很生氣,這孩子也太實誠了,後來我跟孩子說可以先禮後兵,如果被打一次可以告訴他別打我、打人不對,打第二次就警告他再打就還手了,如果打第三次就直接還手,一直打哭了算,咱們有理老師是不會說的,如果老師說你不對就找媽媽。現在我兒子在班裡人員很好,打過架的小朋友天天一起玩。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平常自己都不捨得打,再說有些小孩被慣壞了,習慣性的動手,我覺得自家的孩子不欺負人,但被別人欺負了也要知道還手。
-
5 # 雨後山林靜
如果小朋友被另一個小朋友故意欺負了,家長讓孩子打回來,這個孩子就真的會打回來嗎?在我們幼兒園,我看過很多這樣的情況,有的時候有小朋友被別的孩子欺負了,都不敢大聲警告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和孩子的氣質有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的氣質型別:
人的氣質型別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四種。
膽汁質:直率,熱情,精力旺盛,但情緒容易激動,脾氣暴噪,有時獨斷專行,會影響人際交往。
多血質: 活潑好動,敏感,表情外露,反應迅速,善於交往。
粘液質: 安靜,穩重,沉著,善於忍耐,但沉默寡言,情緒不易外露。
抑鬱質: 細心,謹慎,感情細膩深刻,想象豐富,心地狹窄。
在瞭解了這四種氣質型別後,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有的孩子具有攻擊性了?孩子是有社會化行為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還沒學會如何正確的與人交往。膽汁質的孩子因為情緒容易激動,脾氣暴躁,所以會攻擊別人。除了與氣質有關,這樣的孩子內心也一定積累了一些不良情緒。所以會以此來釋放他的不良情緒。
那麼,在自己的孩子在被別人欺負時,家長要不要讓孩子打回來呢?我的看法如下:
1、先不要建議孩子打回來,而是讓孩子自己決定。
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他們也在學習。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去解決問題。這樣比我們成人直接告訴他答案要好得多。先問問孩子:你打算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開始時孩子可能會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我們要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思考。有的孩子可能會說:“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下次叫他不要再打我了。如果他再打我,我就不跟他玩了。”當父母聽到孩子這樣說時,你會不會擔心孩子下次再受到欺負呢?但是我們要讓孩子先試試他自己的解決方法。
2、當孩子的方法行不能時,我們再去幫助孩子。
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時,他會來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時我們再去幫助他。我們可以教孩子大聲去警告對方。讓孩子用嚴肅的態度去震懾對方。對方在看到你堅定的目光時,他就會認真考慮要不要再繼續欺負你了。如果對方還是很霸道,繼續欺負孩子的話,可以教孩子走開告訴老師。或者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打回去。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打,但是要看孩子敢不敢打。
如果您孩子的氣質是屬於粘液質或抑鬱質,他可能不會打回來,因為他善於忍耐並會壓抑自己。一般來說,敢欺負別人的孩子個子會比較大,充滿力量,他們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欺負別人。如果欺負他人的孩子個子並不大,只是心裡積壓了太多的不良情緒才打人,那麼老師不在身邊,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孩子大膽打回來,不要怕,父母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這樣對方也會明白打人是會失去朋友的,也讓他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但是父母只能鼓勵孩子這樣做,不能強迫孩子一定要這樣做。
有的孩子是打不下手的。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父母也不要去罵孩子:真沒用,別人打你你都不還手!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不一樣。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絕不止一種。對於這種總是欺負別人的孩子,父母有必要和他的家長溝通,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在孩子欺負他人的行為背後,這個孩子的家庭可能帶給了孩子一些不愉快的經歷,缺少心理營養,所以才有了很多不良情緒。因此,如何做要看孩子和具體情況。
-
6 # 最美幼兒緣7
如果幼兒園的小朋友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故意欺負了,家長有沒有必要讓孩子打回來?如果孩子是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故意欺負的,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打回來。家長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我們從不主動欺負別人,但是如果別人欺負我們的話,那麼我們絕不能妥協。
因為孩子是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故意欺負的,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打回去,那麼等下次這個小朋友還會故意欺負自己家的孩子,有可能孩子就會受到校園暴力了。到那個時候家長在教孩子打回去,已經晚了,或者是已經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很多人說孩子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家長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這樣冤冤相報何時了。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這個前提條件一定是孩子不是被故意欺負的,幼兒園裡面孩子多,並且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確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說孩子共同搶一個玩具,發生了摩擦事件,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不用教孩子打回來,因為沒有必要,就是一個簡單的小的事情。但是牽扯到故意欺負,就不能妥協了,不然的話,非常容易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因為這個孩子只要故意欺負了一回,他肯定就會故意欺負第二回。
那麼如果孩子在第1回的時候就打了回去,孩子絕對不會被欺負第2次。當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過於苛刻,要讓孩子明白家長讓他打回去,是因為這個小朋友故意欺負了他。如果在以後他和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簡單的摩擦矛盾,他就不能去打回去了。
並且也要讓孩子把握一個度,雖然這個小朋友故意欺負了他,但是也只是打了他一下,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把這個小朋友打傷了,到時候就不好了。可能到那個時候,你說自己家孩子正當防衛,也沒有人會相信了。
並且家長教孩子打回去的時候,也一定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裡面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找他的老師。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善於打架的,有的情況下,你雖然告訴孩子,他如果被欺負了就要打回去,但有可能他做不到,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及時的找幼兒園老師,避免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並且也要讓老師及時處理這樣的校園欺凌事件,不然孩子到後來還會受到傷害的。但是我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尚小,他應該不會出現故意欺負小朋友的情況。有的情況下可能是家長多想了,孩子可能是比較單純的,所以家長在教孩子打回去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主要原因。
-
7 # 虎54719796
優先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人渣!欺負了守法公民!才是老百姓最想說的建議!因為受傷害的未成年人及其他受害者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公正對待!未成年人違法入刑有效懲罰刻不容緩!拒絕霸凌從小做起!
-
8 # 育兒小當家KING
當孩子上幼兒園了,這個問題應該是父母經常遇到並可能為此煩惱的問題。有的家長認為應該打回去,以牙還牙;有的家長認為不應該打回去,學會忍受,讓孩子做“老好人”。其實這些觀點都稍顯片面,關鍵要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所以當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故意欺負,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不要做“受氣包”,也不要做“慫包”,要儘量用自己的方式(當然不限於打回去)來回應這個欺負人的小朋友,維護自己的尊嚴。
但是要讓孩子做出這一步談何容易啊?不容易,大人遇到這樣的問題也會發懵。
孩子真的能以自己的方式迴應回去嗎?這得看孩子的個性,有的能反抗,但有的只能哭,默默承受。
為什麼要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迴應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要培養孩子應對問題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感受外界刺激,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這種自我保護能力呢?
01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沒有個性的孩子容易被埋沒。培養孩子的個性在一定程度看來是促進孩子某一方面的優勢更優。個性強的孩子一般不容易受到欺負,因為這型別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表現強勢,積極性高,自信心強,不容別人欺負。反過來,個性弱的孩子自我意識薄弱,軟弱,內向,容易受到欺負。所以父母要善於培養孩子的個性,又要學會約束孩子較強的個性。
02父母應多陪伴孩子,給孩子以心裡安慰,精神以鼓勵受欺負的孩子往往心裡會受挫,父母及時地進行心裡安慰很有必要。同時,父母應把精力多放在孩子的身上,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與外界接觸,提升孩子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對孩子的教育應當遵循多表揚,多鼓勵,少指責,少責罵的原則。
03父母應引導孩子用一些合理的方式迴應欺負父母給孩子傳授一些合理的處置方法很重要。遇到類似情況時,孩子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也可以對欺負人的這個小朋友透過語言警告,行為反抗等方式告誡其不能這樣做。
回覆列表
對於孩子打架鼓不鼓勵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分情況而定,不要一味的的支援,也不應一味的責罵,我們應當這樣做,先了解打架是誰先動的手。
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小孩先動手,那麼必須得批評,隨意打人不是好習慣,如果我們不加強教育,那麼長大一定會給你惹事,會讓你有操不完的心,所以從小我們一定要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隨意動手打人。
如果是其他的孩子先動手,小孩還手,這個我覺得應該給他肯定,告訴他這件事情做得對,這是聰明孩子的表現,還要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他(她)回來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因為如果一味地告訴孩子不要打架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打架,這樣孩子將會變成被人欺凌的物件,校園的欺凌事件其實很多調皮孩子欺負的都是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鼓勵孩子,讓他的性格變得強大。
這就是我認為的應該如何去解決孩子的打架問題,我們不能教育孩子動手打人,但也不能讓他隨意被人欺負,因此孩子身上必須得帶刺,但這刺不一定要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