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鵬高考

    因為初二開始學物理和函式。

    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考察的能力存在著巨大差異。

    小學階段注重記憶能力考察,考試注重記憶性的知識考察。所以,聽話寫作業的孩子,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在小學階段,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聽話,所以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學習好。

    到了初中階段,開始學習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難度較大的科目,這些科目比較抽象,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學好。邏輯思維能力只是靠聽話、做乖孩子是學不會的。要想掌握邏輯思維能力,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廣泛閱讀科學讀物,甚至是打撲克,玩遊戲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父母或者老師懂邏輯思維,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專門訓練,那是最好了。由於考試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所以只會聽話寫作業,但是邏輯思維不強的乖乖女或者男孩子,學習就被落下了。在初中階段,男生比女生普遍興趣廣泛,更加貪玩,所以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學習好,會玩的學生普遍比聽話的學生學習好。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明顯比小學階段大,以滿分100分為標準,在小學階段數學考90算低分,在初中,數學考90算高分了。初一由於還沒有學習物理,數學的難度也不高,所以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初一很多學生還是延續小學的學習方法,靠背誦和刷題就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優秀的成績具有迷惑性。到了初二,開始學習物理,物理具有抽象性,只靠背誦和刷題是學不會的。所以初中太聽話的孩子,由於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導致不愛思考問題,喪失了很多邏輯思維鍛鍊的機會。由於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無法學好物理和數學,往往淪為差生。

    到了高中階段,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難度進一步增大,要想學好這些科目,除了邏輯思維能力是必備的,還需要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什麼是辯證思維能力,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每個高中老師都會留大量的作業,如果學生沒有辯證思維能力,就會在海量的作業中迷失方向。每天寫作業寫到凌晨一點,永遠有做不完的卷子和練習冊,雖然很累,但還是沒有掌握好知識,無法建立知識體系,考試還是不及格。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大量的作業使孩子疲憊,使很多孩子不會合理利用時間,看似努力,實則是做無用功。具備辯證思維能力的學生,會自主學習,會篩選作業,哪些作業可以不寫,哪些作業可以寫。他們不怕因為沒寫作業而受老師的責罰,因為他們明白效率最重要,考試得高分才是目的。除了寫一定的作業,還會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總結學習規律,建立知識體系。他們也留出玩耍的時間,可以從容的去打遊戲,打球。他們輕鬆學習,勞逸結合,學習效率高,考試總是名列前茅。

    綜上,普遍的趨勢和規律是:在勤奮程度一致的情況下,小學階段比的是記憶能力,初中階段比的邏輯思維能力,高中階段比的是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

  • 2 # 趣學俱樂部

    不僅是初二,小學、初中、高中的中間年級,都更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兩點:

    孩子對環境熟悉了

    剛進入一個學校,對孩子來說這個學校是陌生的,他多少會有一點膽怯。所有的老師都是陌生的,不知道他們的脾氣秉性,大部分的同學都是陌生的,會小心翼翼的表現,如果一開始就玩砸了,這麼多年怎麼過?剛到一個新學校,孩子也會覺得新奇,有一股興奮勁兒,所以摩拳擦掌想好好幹。

    到了中間年級學校熟悉了,老師熟悉了,同學也熟悉了,膽子也大了。知道哪個老師好說話,或者能糊弄過去,那一科就可以放鬆一點。和同學有這個圈子,那個圈子,肯定要一起玩啊鬧的,今天一起去哪逛逛,明天誰誰誰過生日,這都要花時間。不懂自律和剋制的孩子,就容易把心思轉移到其他方面了。

    中間年級的知識難度加大了

    一個學習階段的起始年級,會考慮到銜接,和孩子的適應問題,知識的難度和深度,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的。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到了中間年級,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一定會加大,這不是1和2的區別,這是1的平方和2的平方的差別。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打個比方吧,起始年級學了10個知識點,中間年級把這10個知識點揉和在一起,難度是不同量級的。

    所以起始年級,靠著小聰明,也可以學得不錯。但是到了中間年級,所有知識點揉和在一起,每個知識點存在一點漏洞,也會被放大,容易出現成績滑坡。

    因此在起始年級,要把知識點學紮實,並且培養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才能避免中間年級的分化。

  • 3 # 蕭輝田老師

    初二是整個初中階段最關鍵的時期,初二也是學生成績變化最大的階段。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深入錯了以後出現兩級分化?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初二正處於學生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這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思維能力也得開始是快速發展,很多的孩子嚮往自由,不希望父母再像以前一樣管的太緊,而且這個階段情緒變化非常大,性格變得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出現叛逆逆反的現象,如果自己不能夠及時調整的話,就會出現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的狀況,對父母的叮囑,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情緒,逐漸的對學習失去興趣開始厭學,正是在這種厭學情緒的主導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拉開,想學習的,一直在學,不想學習的徹底不學習,造成了兩極分化。

    第二,在持續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習的羅輯思維沒有轉化過來

    初二的學習內容相比初一或者是小學階段難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小學階段,只有努力學習,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卻能好的成績並不太難,但是,升入初中以後,如果學習方式還是按照小學的學習方式話,成績是很難提升的,尤其是升入初二以後,因為初二的教學內容與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從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為主,如果這種思維方式沒有轉變的話,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注重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個問題的時候不注重深層次思維,那麼,在學習當中,就會感覺非常吃力,就逐漸的被分化下來。

    第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前名列前茅,感覺學習是非常輕鬆的一件事情,這就是他們錯誤的認為,學習非常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能學好,成了養成了一些做事馬虎,行為懶惰,怕吃苦,對待學習無所謂,等不良習氣,但是等他們升入初二以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兩倍,如果還是依靠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去學習的話,不努力的話,成績非常容易下滑。當成績下降的時候,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困難面前,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足夠的認識,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對學習產生應付的心態的話,那麼這種學生,就會逐漸地和其他學生出現分化!

    第四,新科目的開設帶來了新的學習壓力

    初二開設了新的科目物理,有的學校甚至,增加了初三的各種化學課目,這兩科對於一些基本公式和概念,不僅要記憶,還要去理解,很多學生對於一些物理原理,感覺會枯燥無味,對化學的各種化學方程式不感興趣,與此同時,新科目的增加佔據了學習其他科目的的時間,又重新安排時間規劃表,而且還要面臨很多的作業,這些都無形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這種學習節奏,出導致更加厭學,對學習沒有有興趣,逐漸的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總之,初二階段是學習的關鍵時期,要想避免出現兩極分化,作為初二學生,就應該合理的去面對青春期所發生的變化,轉變學習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安排時間,有質量,更高效地去學習!

  • 4 # 愛河北人

    初二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階段,有些孩子在這一年裡由強到弱,逐漸衰下來,之前的遠大理想,逐漸變成了苦澀的回憶;也有些孩子會由弱到強,漸漸強起來,實現鹹魚翻身,從此高奏凱歌。

    只要我們的家長能夠因勢利導,把這個承先啟後的初二階段做好了,以後就會省勁很多,如果不能做好,以後就是費了好大的勁,也無濟於事。

    下面我就初二階段影響孩子發展的因素分析一下:

    首先,課程量突然加大,需要改變學習的節奏

    因為初一是個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階段,在知識總量的佈局上,初一相對會少一些。實際上不僅初中這樣,小學、高中、大學都是這樣,一年級的內容相對會簡單一些。如果你據此認為整個初中,整個高中,整個大學都是這麼簡單,那你就錯了,當二年級來臨的時候,你就會有點猝不及防了。

    上了初二後,突然增加了一門物理,這完全是加出來的啊,因為別的科目都一點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加出來的。物理學科又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那些原理和概念與頭腦中的認知大不一樣,習慣了形象思維的孩子一時會轉不過彎來。這個時候,如果學生的思維上不能夠主動去適應和改變,而是選擇逃避和拒絕,那麼,即使是小學的學霸,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就逐漸渣了起來。

    不僅這樣,數學也是由簡單的計算發展到演繹、推理和證明,思維上如果不能實現跨越,那就這樣了。

    語文,有了議論文這種說理的文體,有了深奧難懂的文言文,題型開始多樣化,識字不再是語文學習的主要目標。

    歷史、地理、生物等也在向縱深發展。

    如果你的心思還是停留在小學的狀態之中,那麼,這個初二,你就會被你的同學遠遠地甩在身後了。

    這個階段,需要改變思維方式,需要調整學習節奏,需要適應知識擴容後的狀態。華麗轉身,巧妙跨越。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聽不進人話

    隨著生理上逐漸成熟,心理上也在發生著變化,同時隨著學識的增加,他們甚至有點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父母很多人不再上進,每天做著無聊的事情,這些可能讓孩子比較失望,與他們在課本上或者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正面人物相差甚遠。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具備的東西,偏偏要強加給孩子的時候,他就會有牴觸心理,這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身處叛逆期的孩子比較自我,聽不進人話,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出現厭學,孩子又聽不進父母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被分化了。

    作為父母,已經不能單單靠打罵來解決問題了,得改變思路,綜合治理了,否則就沒治了。

    第三,孩子的智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的孩子小學和初一成績不錯,靠的是不斷的重複完成簡單的內容,或者靠補課提前學習一些東西來達到的。這些孩子雖然成績不錯,但是,靠的是簡單的勞動得來的,智力並不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也就是說,他根本就不會動腦筋,當學習的知識越來越難,作業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你的這種優勢就會失去,不會思考的劣勢就會逐漸放大。

    第四,還有一點就是可能迷上了遊戲

    上了初中後, 有的家長給孩子配備了手機,從此,他的很多時間是用來玩手機的,怎麼會學習好呢?尤其是遊戲,哪個孩子不喜歡遊戲呢?一旦上癮,那麼,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玩上,學習自然就不行了。

    總之,原因挺多,作為家長,必須重視起來,確保孩子初二階段實現很好的過渡,那麼,孩子今後的學習就會順風順水,家長也就會省心很多了。

  • 5 # 教育人小石頭

    第一,各科的知識的難度逐漸增大。

    特別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在4個主要的科目,從難度來說大大的加深。比如語文的文言文的篇幅變得比較長,比如典型的一些文言文魏學洢《核舟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第二,對學校老師同學已經非常熟悉,而且初中生活到了第二年,對初中生活失去了新鮮感,關鍵的一年出現了學習疲勞的情況。

    初一剛進來的時候對學校老師充滿新鮮感,充滿了好奇,還有奮鬥的激情。到了初二對學校老師已經非常熟悉,一部分同學初一進來的那種奮鬥的激情,慢慢的減弱,特別是隨著知識難度的加深變多,再加上學習的時候方法不當,產生的挫敗感,進一步加深學習疲勞。

    第三,初二學生身體開始逐漸發育,身體逐漸開始出現劇烈的變化,由這種變化引起心裡的煩躁,注意力的轉移,出現叛逆心理,如果沒有積極合理的引導,就會對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第四,初一基礎好一點的同學:學習方法得當的,習慣良好的,然後自己努力讀書的,到了初二的時候就可能形成良性迴圈,成績越來越好。反過來基礎比較差的:方法不當,習慣也不好的同學,如果自身又不努力的話,就會越來越差,形成惡性迴圈,導致最終造成兩極分化特別嚴重。

    第五,到了初二對學校老師同學更熟悉,可能學到很多不良的習慣,接觸很多不良的人,對學生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從而導致惡性迴圈。

    比如到了初二的時候,你的同學可能認識一些高年級的同學,高年級的同學的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抽菸,酗酒,賭博,談戀愛,玩手機。以前我來的學生到了初二的時候,在籃球場上就認識了一些高年級或同年級的比較習慣比較差的學生,然後就學到了抽菸學到了,談戀愛上網等不良的習慣。

  • 6 # 徽鄉小居

    我們會很明顯的看到一些孩子到了初二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各個年級都會出現,只是沒有那麼明顯,而且可以透過努力就能逆轉。為什麼初二這種分化現象這麼明顯麼?我是這樣認為的,具體見如下分析。

    首先,初二內容量加大,難度陡升

    我們知道一進初中,要學的課程內容就翻倍,但是透過每天上晚自習的消化,以及作業量的加大可以彌補。只有充分利用好所有的時間還是可以保持比較高的水平,還不至於落下。再說,初一的考試難度比較低,雖然學習有些問題,但也不影響成績。

    到了初二,加了一門非常難學的物理,就沒法應對了,因為其他學科難度也加大了,也需要更多的學習時間。比如,數學幾何要學習非常難學的三角形,代數要學很費解的函式,一道綜合題就是幾何和代數的大融合。這樣對於基礎薄弱,學習沒有很好的方法將是艱辛的,我看到不少學生每天學到晚上12點還是擋不住成績下滑,名次下降。不過有部分努力學習,方法得當,克服不足的學生這個時候卻迎難而上,不斷創造好成績。

    還有,初二的考試難度要比初一大得多,比如數學初一還有不少滿分的,初二就很難見到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初中的學習安排是導致初二兩極分化出現的重要因素。

    其次,初二正遇青春叛逆期

    初二正是青春叛逆期,身體發育出現第二性徵,心理也不斷變化,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想,聽不進老師和家長的話。面對初二很重的學習任務,部分學生容易受挫不再積極進取,更容易叛逆粘染惡習。抽菸、打架夜不歸宿,上課渾渾噩噩的,成績一降到底,從優秀學生到一個小混混。

    如果接觸的都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克服困難,激發潛能和鬥志,心智成熟,勇於拼搏,而所謂的叛逆期也是默默地過去了,絲毫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有促進作用。這樣,兩極分化的局面就容易發生了。

    還有,思維、方法是否適應

    每個學習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學會改變適應它的才能學得更好。比如,100米、200米、400米一直到馬拉松,都是跑步,但各有特點。不是100米跑得好,到了200米就能跑得好的。反之亦然。

    初二的學習不像初一,更不像小學。很需要系統化思考,觸類盤通式的理解。題目也更加綜合,內容更加抽象。單憑記憶和套路已經是很難學好了。這讓很多靠記憶,靠強化訓練的學生力不從心啦。

    結束語:初二是初中最為關鍵的一年,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多多關心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想必也是可以穩穩的過去,即使學習成績有所下滑,經過一段陣痛也是能夠起來的。

  • 7 # 春筍教育

    一直有這種說法,初一變化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真的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嗎? 分化的原因又是?分化的科目有哪些?

    首先是學科增多和難度的加大的緣故,上初二後學科中增加了物理,而且數學、英語的難度突然加大,知識點增多,每天老師都會上新課,部分學生就不知該如何複習課程,如何總結規律。

    面對分化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防微杜漸,見微知著?  

    1.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細節: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訓練一個人按規律做事和把握細節的過程,對於學生無論在平時聽課學習,還是考試測驗中都會大有幫助。

    2. 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3. 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

    “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面對整個初二年級中高度集中的學習壓力,我們必須利用好寶貴假期,佔據先機;必須抓緊平時空閒,鞏固提高;必須重視每次考試,查漏補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人交往中,如何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