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理提分課堂
-
2 # 貝貝要雞蛋
先說說治標的方法
以下方法短期效應明顯,但副作用同樣明顯,一旦孩子拜託家長的管控,會一發而不可收,如果不是迫於中考或者高考等重要關口,請謹慎使用,因為真的是在“飲鴆止渴”。
【2】把不能玩手機遊戲當成犯錯誤的懲罰。孩子都會犯錯誤,那麼就和玩手機遊戲聯絡上,比如孩子考試馬虎一次,扣除一次玩遊戲的機會等,這是矯正孩子一些壞毛病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遠離了手機遊戲。
【3】規定只能玩一種很容易枯燥的手機遊戲。這是降低孩子對手機遊戲的興趣,找一種玩不了多久就會厭煩的遊戲,比如畫面非常簡單的那種“貪吃蛇”等,讓孩子對遊戲失去興趣。
聰明的你不難看出,以上方法都是用“堵”的方式,是用高壓政策逼迫孩子少接觸,誠如那句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抵擋,壓迫越強烈,抵擋就越強烈。這種高壓態勢一旦消失,孩子很容易對遊戲陷入痴迷的狀態,比如很多大一新生連夜連夜打遊戲,上大學的第一學期基本沒上幾節課。
再說說治本的方法
如果一樣東西非常有吸引力,你又想讓孩子儘量少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完全瞭解他,充分認清利與弊,去除掉吸引力光環,孩子才能在不依靠外力的情況下,理智地看待和駕馭這件事物。
“手機遊戲”無疑屬於這個範疇。
說個真事,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開發手機網遊的,他每天都要寫成百上千條程式碼,手機遊戲在他眼裡就是一串串程式碼,和其他任何程式設計工作沒有什麼區別。他有一個很怪的愛好,就是利用喝咖啡的時間去市場部轉轉,坐在公司收費後臺的電腦終端,看遊戲玩家為了衝級玩命充錢,他非常享受市場部同事對充值玩家的嘲諷。
“臥草,這孫子又衝了2000,打賭不,今天他還會再衝2000”
“我賭他會衝”
“我也賭他會衝”
……
很少有人賭玩家不會充錢。
對手機遊戲,我這個同學已經非常麻木了,他玩遊戲的唯一目的不是享受,而是工作,是為了瞭解其他遊戲的模式,然後琢磨這個遊戲用了什麼牛叉的演算法。
遊戲適當玩是可以的,但不要沉迷,不要把一個產生樂趣有益生活的娛樂方式,變成蹉跎光陰玩物喪志的陷阱。
如果孩子仍是執迷不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結構手機遊戲。羅振宇老羅的《羅輯思維》有一期叫“遊戲是個怎樣的世界”,從人類文明學、生理學、進化學等多維度講手機遊戲吸引人的原因,當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時候,就把手機遊戲看透了,興趣光環可能就消失了,他完全可以找到更加健康的方式找到樂趣,從而達到不迷戀手機遊戲的目的。
-
3 # 風行3385484
手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並逐漸改變著很多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在閒暇的時候,曾經豐富多彩的生活、娛樂、運動被手機所代替,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孩子已經成為了手機的受害者,因為沉迷手機遊戲,網路,很多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甚至在網路上花費大量的金錢,有的性格變得內向,易怒。那麼,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擺脫手機的誘惑?
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剋制,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尤其是戶外運動,這樣,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能從手機以外的事物獲得快樂。
多和孩子交流,多參與親子活動,很多孩子玩手機,究其原因是家長忙於自己的是,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了手機,這樣他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遠離手機。
教育孩子,手機遊戲會影響視力,會人人沉迷其中,影響學習,影響性格。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於網路,則需要家長跟多的耐心。孩子沉迷於網路不是一朝一夕的,讓他們遠離手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4 # 國金唐宇
現在的小學生不玩遊戲真的是非常之少了,特別是最近兩年王者農藥讓小學生愛得死去活來,讓很多家長很擔憂,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對待就好了。
小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同時也是自控能力最弱的時候,所以,就需要我們的父母去制定一定的遊戲時間規則,讓小學生不僅能夠充分的學習,也能夠享受自己遊戲時間。
這樣的規則制定,是比那種強硬的態度禁止小學生玩遊戲更加的有效,畢竟好奇之心人人都有,你越不讓其去碰觸,他們越有興趣。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家長為了讓孩子不玩遊戲,就去給孩子報各種興趣輔導班,全程家長都陪著,沒過多久,這個孩子開始變得不正常了,因為壓力太大了,同時也失去了和同齡人之間交流的話題,想想覺得還是挺可悲的。
-
5 # 狼叔說遊戲
沒有人天生下來是喜歡學習而討厭娛樂的,你的這個問題,等於間接在否定人性。
但是,這也是千百年來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60年代,家長會問:一大部分孩子們上樹掏鳥蛋,下河捉魚蝦上癮,該如何避免呢?
70年代,家長會問:一大部分孩子們打彈弓,滾鐵圈,看小人書上癮,該如何避免呢?
80年代,家長會問:一大部分孩子們看電視,打檯球,讀金庸瓊瑤上癮,該如何避免呢?
90年代,家長會問:一大部分孩子們沉迷動漫,看錄影,唱KTV上癮,該如何避免呢?
00年代,家長會問:一大部分孩子們泡網咖,聊QQ,打CS砍傳奇上癮,該如何避免呢?
……
其實,孩子們始終沒有變,他們只是一直在喜歡當下這個時代裡最好玩的東西。
這些東西,連心智成熟,自制力極強的成人都很難抵禦住誘惑不去沉迷,試問該如何讓小孩子避免呢?
最關鍵的是,無論任何時代,這些娛樂方式都是孩子們社交圈的基礎,一旦你強制把孩子和它剝離,孩子在學校幾乎將無法順利地和同齡人正常交流。當大家都在聊一個遊戲有多好玩,一個動畫有多好看,一個玩具有多炫酷時,你在一旁默不吭聲不知所云,被團體孤立只是早晚的事。
所以,該改變的,是你的心態。
連幾千年前的大禹都知道堵不如疏,疏不如因勢利導。一個現代人的見識居然還比不上古人嗎?
每個年代,都有無數的娛樂方式讓孩子們沉迷。然而,這並不妨礙每個年代都會誕生自己的人才與天才。我們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得更加美好,並沒有因為這些娛樂而耽誤了下一代。
回到問題本身,真正的答案其實就在你心裡,只是你自己一直不願動腦筋去面對罷了。
-
6 # ACG狗屋
前幾天去了趟眼科醫院本來想去驗光配鏡中心去重新測一下度數換副新眼鏡,但是在到了那裡之後我就放棄了,因為全都是家長帶著孩子在驗光配鏡人滿為患,而且來的孩子明顯最大也就初一左右,小學生居多。一聽家長聊天基本上都是和玩手機、平板、電腦造成的視力下降有關。至於影不影響學習家長們倒也沒怎麼說,所以也不一定。
玩智慧手機對於學齡前兒童和剛上學的孩子來說了,不能否認確實有一定的消極的影響,身邊親戚的孩子也是智慧手機不離手,親戚也犯愁。名義上學校的老師不允許孩子玩智慧手機,只能作為一種溝通聯絡的工具,但在實際管理起來確實有難度。父母希望孩子少玩手機遊戲,是處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苦心,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學校好的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這樣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父母希望孩子減少玩手機,就說人家父母刻板、守舊甚至還來個否定人性的大帽子。
但父母也應該看到的如今是一個資訊爆炸的行動網路時代,每個孩子出生可以說就透過各種智慧裝置接觸海量的資訊,讓孩子完全不玩手機,不玩手遊是不科學的。但可以透過引導的方式控制孩子的手遊時間,培養孩子在面對智慧手機時的一種自制力。
另外就是手遊也並非洪水猛獸,還是親戚家的孩子,在家庭聚餐的時候和我說現在他們班裡玩《王者榮耀》的已經 out 了,很多同學都是一起玩《我的世界》,在遊戲裡開荒蓋房子,這個親戚的孩子還讓父母給自己買了很多關於《我的世界》的攻略解說書籍。像《我的世界》這種遊戲(手機版)孩子們玩一玩相較於干擾學習,可能更多的會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最後想讓孩子少玩手機,家長就要以身作則,見過太多的家長自己就抱著手機不撒手,結果要求自己的孩子少玩手機。甚至有家長因為玩手機玩到凌晨第二天起不來,乾脆就不送孩子上學(真實案例),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如果都做不到少玩手機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更無法做出什麼要求了。
-
7 # 好人有好報6858
謝謝邀請。如今手機非常普及,因價位不高,小學生都有手機了,家長考慮的應該不是為了孩子玩手機,主要功能還是打電話聯絡方便,但實際上手機功能太多了,孩子根本也難控制不玩手機遊戲,這樣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影響學習也影響視力,所以應管理好孩子少玩或不玩手機。
一要讓孩子不玩手機,最好家長首先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樣減少孩子對手機的興趣。
二讓孩子不玩手機,家長給孩子買的手機就不要智慧手機,越普通越好,最好是裡面沒有遊戲或有遊戲把它解除安裝了,孩子也就不能玩了。
三是用其他玩具或安排其他事情讓他沒時間玩,如可以看看電視,帶他出去玩,按他的愛好買一些樂器,棋類,球類,陪孩子一起玩,還能開發智力。
四是對孩子玩遊戲給予懲罰,如不不給他買喜歡的物品,發現玩遊戲給他佈置寫作業;如孩子表現好可以鼓勵他,滿足孩子的需要以適當獎勵。
五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提前跟醫生講好要把玩遊戲的害處講給孩子聽,最好越嚴重越好,讓他認識到玩手機的危害。
六是家長儘可能不給孩子買手機,如需打電話可以跟老師聯絡。
孩子玩手機危害很大,所以家長要重視起來,只要方法對,是能管住的。
-
8 # 嘿呦喂哦
我覺得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困惑,孩子過於沉迷手機遊戲,該如何是好?下面的內容是我在簡書上看到的。
1、與孩子約定玩手機打遊戲的時間。比如作業寫完後,玩1個小時,並設定時間。
2、約定好手機上安裝的軟體。手機裡哪些遊戲可以玩,哪些不行;哪些可以安裝,哪些不可以安裝,都要明確約定。孩子如果做到給予表揚,如果做不到也不要過於指責,畢竟孩子就是孩子,無法100%做到,需要讓孩子習慣慢慢養成。
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需要找到自已的樂趣,而玩遊戲能讓他體會巨大的快樂,“升級打怪”能讓孩子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帶孩子出去玩;發現孩子興趣,並讓孩子去提升興趣拓展班,讓孩子沒有時間與機會玩手機。
總之,與孩子多分享,少教導,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自已,學會自律。在這個充滿各種誘惑的世界上,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個方面,但是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方面。孩子成長路上自已學會掌握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手機並不是洪水猛獸,家長們也不用這麼緊張自己的孩子玩手機,適當地玩一玩沒關係,只要不上癮就好。而且手機也不只是玩遊戲用得,還可以在上面學習,比如說學英語的軟體“扇貝英語”、“百詞斬”、“英語流利說”,學漢字的“貓小帥學漢字”等等,所以家長也要正視手機的作用。
-
9 # 我只是一條蟲而已
遊戲是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重要是看使劍人了,我認為家長不應該吧遊戲看成是洪水猛獸,要積極進取的接受新事物,這東西怎麼樣?為什麼那麼讓孩子們著迷?魅力在哪裡?你可以自己嘗試一下,而且可以與孩子們一起玩,限制孩子們的手機遊戲時間,只有在做完作業預習複習完畢後能玩一會,你能陪孩子一起玩他們會更高興,有更多心裡話也就慢慢的能對你說出來。
-
10 # 李建中心理諮詢
這樣問的時候,已經感覺有點管不住了,可能平時靠大聲嚷嚷,發脾氣,甚至打孩子,都發現不管用了,往往才會這麼問。一般來說,這麼問,也意味著好像只能靠說教來教育孩子,只是看看還有什麼說法可以更好讓孩子聽,除了說教以外,好像沒有別的辦法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誤區,語言的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肯定也要在行動上限制孩子玩手機遊戲的時間,半小時也好,一小時也好,商量好的時間,一定要在時間之內,開始限制孩子繼續玩。如果覺得無法限制孩子繼續玩了,那是因為一開始就忽略了耐心嚴格管理遊戲時間,剛開始玩遊戲的時候,沒有去管時間,慢慢地才發現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很長,才想起來要去管,但這個時候就比較困難了,孩子已經成癮了,已經很難控制自己了,發生過的悲劇,估計也讓要管孩子的家長很糾結,有不少這樣的新聞,扔掉孩子的手機,孩子也跳樓了,成癮越是嚴重,就越是容易發生這樣的悲劇,反過來家長越是不敢管,越是管不了。
這裡首先要提的是,開始忽略去管孩子的遊戲時間,往往是因為家長忽略去關注和陪伴孩子了,因為各種忙,沒時間陪孩子,所以開始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己還無意之中鼓勵孩子去玩遊戲了,自己就有時間去工作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了,遊戲變成陪伴孩子的替代物了,而且因為沒時間陪孩子,還容易內疚,還給孩子花錢買裝備等支援,現在的遊戲要上癮,沒有錢的支援是很難的,家長無意識之中,給錢孩子玩遊戲,然後等發現時間太長,已經成癮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要教育孩子少玩遊戲,不能光靠孩子自覺或者靠家長髮脾氣,其實更重要的是,有時間耐心陪伴孩子,尤其是自己也別在家一直玩遊戲或者看電視。孩子是否會對遊戲成癮,取決於孩子是否還有其他同等的快樂,比如運動類,足球,籃球等等,戶外遠足,參觀博物館,哪怕陪孩子逛商城,孩子如果還有其他的現實中的跟人互動的快樂,包括跟父母在一起的快樂,跟朋友的快樂,那麼孩子也不會沉迷於遊戲中的快樂了。這些快樂是需要父母來陪伴培養的,尤其是是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本身就需要有這樣的快樂,才會自然帶動孩子去參加這樣的快樂行為之中,比如父母喜歡戶外遠足,往往比較小就會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野外的風景,自然培養出一個現實中的快樂,而不是僅僅只有遊戲這樣的快樂。
-
11 # 使用者4744401767896
孩子就愛玩,追明星、玩手機、打遊戲,就是不愛學習,非要家長推著,才肯往前走,怎麼辦?
讓孩子好好學習,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孩子沒辦法,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顏老師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
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麼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孩子問那什麼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華人從來說不清什麼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 1. 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 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麼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穫,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穫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3. 某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怎麼說?
發財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第三賺一百萬能把四十萬分掉。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瞭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瞭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去旅遊看古建築,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築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築只能成為你到此一遊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
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瞭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現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鑽進去,甚至用業餘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學習不等於書本知識,更不等於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02
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定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
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
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
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我看30歲的兒子都是60歲的老孃在控制。這樣怎麼可能培養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 2.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回覆列表
孩子玩遊戲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還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減少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第一:家長平時不要在孩子的面前玩遊戲,有很多家長不分場合,隨時隨地遊戲不離手,孩子看見了,自然會模仿,這樣家長在孩子面前就沒有說服力,他會覺得家長都在玩,憑什麼說我?所以家長要做好榜樣!
第二:孩子空餘時間可以帶他一起去鍛鍊,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動手獨立能力,增加孩子的見識,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第三:可以陪孩子在家裡一起看看書,講講金典故事,引導孩子去思考!
第四:如果有些孩子游戲癮很大,一時杜絕不了,可以規定好時間,每週玩幾次,時間是多少,玩遊戲的前提是什麼,比如一定要做完作業,並且作業都對了才可以玩30分鐘!定好規律,嚴格執行,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