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斯文的痞仔
-
2 # 山村鄉音
知道萬物變化無窮無常的人,知道難描述其本質,也就不言。說太多的人往往沒有更高的智慧。出自《老子.五十六章》
-
3 # 當下永恆x開悟x覺醒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如果理解為知道的不說,說的卻不知道。在社會生活中,也有知道而說的,也有不知道也不說的。所以不會說的是社會生活規律。
顯然,可以理解為:明白道的人知道道是無法說出來的,說道可以說出來的人是不明白道的。
也理解為“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智即覺(一般人勉強理解為直覺),言即識。轉識成智,成覺(直覺),就沒有了言;轉智成識,成言辭思維,就沒有了智(覺、直覺)。即生活在覺中,就不會生活在思想、頭腦中,;生活在思想、頭腦中,就不會生活在覺中。
生活在覺中的人被稱為智者、覺者、覺醒的人、開悟的人。生活在覺(沒有覺醒的人可以理解為直覺)中,圓滿、自在,超越矛盾糾纏,超越生死輪迴,超越時空,超越因果規律……生活在思想、頭腦中的人是生活在矛盾糾纏中的人,是生活在生死輪迴中的人,是生活在時空、因果規律中的人,在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中迴圈不止。
一般人如何得道?即如何成佛?即如何生活在覺中?即如何圓滿、自在?即如何轉識成智?即如何超越矛盾糾纏,如何超越生死輪迴,如何超越時空、因果規律?
方法就是,用人們最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全然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達到沒有任何思維定式即可。
佛家叫作去執著,沒有任何執著即是佛!
儒家叫作中庸、至誠、至情、至性!比如至誠,誠的極致就是本然,其實就是純粹的遍滿虛空的覺,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道。比如中庸,要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也只有歸於純粹的覺才能真正實現,即至誠即妙明真心即當下即無處不在的道即愛即慈悲即和諧即自由即如來……
而我喜歡叫作活在當下!當下即是完美與永恆!當下超越矛盾、生死、時空、因果……
一般人活在當下的通俗易懂的方法(即得道、成佛、覺醒、開悟、自在、幸福、愛……的方法)是:做真心喜歡的事,活出自己!
為什麼?
無他,直心是道場!直心即是佛!
人生在世,不是直心而活,不是依心而活,就是曲心而活。
直心而活、依心而活即是佛!即是覺醒的生活!即是圓滿、自在……
曲心而活、屈心而活即是凡夫!即是迷、夢的生活!
做真心喜歡的事,活出自己吧!一切都將豁然開朗,明明白白,妙不可言……
-
4 # 師說歷史
1、淺層次的意思
知道萬物變化無窮無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即“道”),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能描述出來的道理的人,還是沒有了解大道之變化無窮的本質。
2、深層次的意思
“知”通“智”,是智者的修養方法及其效果。智者不應是說教者,而應透過自我修養,言行一致,豁達大度,以取得人們的尊崇。
3、通俗的說法
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噹。整體瞎BB的人,往往是沒有料的;越是有料的人,說話越少,越為謹慎。
-
5 # 莫安營
知,指知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即假設尊駕心血來潮,發一大哉之問:“道是什麼?”知道者只是微微一笑,卻閉口不言,保持沉默。如果有人搖頭晃腦,唾沫四濺,答說:“道是這,道是那,”那麼他所言說的,絕不是真正的道。毫無疑問,未佔有孚,這人就是一騙子,建議閣下直接。
為什麼“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因為道不可說,所說非道。老子《道德經》開門見山,開宗明義,說得極明白:“道可道,非常道”。
為什麼道不可言說?主要原因有三:
一、認知的侷限道的全體大貌,非聖人不足以全面認知。一般而言,尋常人都喜歡坐井觀天,以管窺豹,才看見那麼一朵素雲,一點彩紋,就以為發現了真如大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凡人又難免如群盲摸象,有人抓象腳,有人撫象腿,有人握象牙,但都以為這就是大象的本來面目。
人非生而知之,認知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即使修煉成了無所不知的聖人,道也不可言說。因為言說需要依靠語言文字來傳情達意,而語言文字一方面相當偉大,一方面又每不能令人滿意。
言語的侷限討厭!人們敘事說理、狀物抒情都離不開語言文字,可即使仔推細敲、句斟字酌,語言文字也往往不能準確到一微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而且有時表達得再好,受者也可能曲解和誤解。這種感覺,相信許多人都有切身體會。
劉禹錫詩曰:“常恨言語淺,不及人意深。”古人誠不我欺!西方人士亦有此慨,福樓拜嘆道:“語言好像破鍋,人敲之擊之,希望感動星辰,結果只能使狗熊踴躍。”
甚至,文字還有害於道。比如,據說釋迦有見於此,教外別傳,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就是禪宗,是關於沉默的哲學。比如,佛書中的文字,住住採取一種以言去言,隨立隨破的辦法。參觀《金剛經》“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這一句即可知。
道,原不在言語中。言語只是認識事物的工具。善參禪者,參活禪。善修道者,修活道。到岸舍筏,得意忘言。默而識之,目擊而道存。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流心不競,意在雲俱遲。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道不可說道,終極之理,本來就不可說。因為道是“無”,而“無”不是任何事物,因此無可言說。如果稱之為這為那,就是強加給它一個定義,就是對它施加了限制,這樣就落入“言荃”,掉進了語言的羅網。因此,道不可言,所言非道,所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6 # 南坡二月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它的本意是知道的人不說,說的人不知道。大意是,明白的,知道的,有智慧的人不多說,不亂說,說則必重。言則有信,有具。不鳴則以,一鳴驚人。智者惜言!好說,願說的人,對於說的事不一定知道,明瞭。愚人話多!越無知的人越總喜歡用語言去表達他的知識淵博與無所不知。愚者不吝於言!但這樣往往又暴露了他們的真正無知,這就是越抹越黑。多言數窮!無所不通者,無所通。行行通,行行松,就是這個道理。古人常常告誡人們,言多必失。君子敏於言,而甚於行。小人說的多,做的少,沒真本事。
不懂得“不言”,也就不懂得“言”。不懂得沉默,也就不懂得說話。正如中國山水畫,不懂得留白也就不懂得作畫,空白也是繪畫的藝術,是畫的延伸與補充。《易經·繫辭下》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浮躁淺薄的人話特別多,而沉默寡言卻常常意味著更為深沉的思想和感情。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可見知與不知的道理博大精深,不可妄做,妄說。說話是們藝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時候多說,什麼時候少說是學問,也是智慧。能把這火侯、分寸,拿捏到位的人,都是有道行的人。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之為不知,是為智也。能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知人者勝,自知者強。人貴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微知著,見幾而做,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生活太度,一種生活哲學,一種生存之道。
-
7 # 淡定的風鈴
俗語說:咬人的狗不叫,不咬人的狗狂叫。滿瓶的水不動,半瓶子水晃盪不停。有實力的人總是低調不語,沒實力的人到處吹噓謀利。
-
8 # 網聞博報
此語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六章,一個結合上下文來全面理解。
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知道的人,絕不會居高臨下對別人品頭論足指手畫腳。以“至聖先師”衣缽傳人和真理化身自居誨人不倦的高談闊論者,肯定是狂妄無知的公知精英。塞住個人私慾的孔穴,關閉外界誘惑的大門,消除掉出人頭地爭名奪利的私慾鋒芒,從計較個人利害得失與物質財富享受攀比的精神紛擾中解脫出來,讓自己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光耀和諧交融,最終同歸於虛極的塵埃,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大同。因此,如果一個人能夠自我提升到忘我無私大道至同的精神境界,那麼周圍人就會感覺到無法親近他,卻又無法疏遠他。既不可能用物質利益誘惑他,也沒有辦法傷害他。既無法使他富貴,也無法使他貧賤。只有超脫了親疏、利害和貴賤世俗銅臭氣的得道者,才能夠獲得天下人的敬重和仰慕。
為了加深理解,以經解經,我們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道德經》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段話的大意是,大道虛空運轉,而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太深遠了,就像是世間萬物的祖宗。它消磨鋒銳,消解紛擾,調和光色,最後同歸於塵埃。都沉寂無蹤了,卻似乎冥冥常存。我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反倒像是天帝的祖先。
我們還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世間萬物皆有根源,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根。抓住這個根本,就可以綱舉目張掌握細枝末節的發展變化。如果能夠把握住宇宙萬物的根本,那麼終身都不會遭遇到危險。塞住了個人私慾的孔穴,關閉了外界誘惑的大門,終身都不會被搞得心煩意亂手足失措。如果打開了個人私慾和外界誘惑的大門,再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那麼這一輩子都不可救藥了!能夠感覺到微弱至極的無形之氣,這才叫自明。能夠守住自身內心深處柔弱至極的無形之氣,這才叫自強。自身的無形之氣用於社會可以發出光和熱,返照回來又可以使自己的內心更明亮,當然不會給自身帶來任何危害和災禍,這就叫做承襲天道倫常。
再聯絡上下文來看,此所謂“吾不知誰之子”的“象帝之先”,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以為天下母”。能夠這樣“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人,就是華人道法自然大象無形的祖先,而絕不是“西方上帝的祖先”。華人“上五千年”大同社會傳承下來的自然大道,跟“西方救世主”降臨以來只有兩千多年的“上帝萬能論”肯定扯不上邊。此所謂“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的“故為天下貴”,就是“三皇”時代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始制有名”。自從“盤古氏開闢鴻蒙”,再到“有巢氏教民建房築屋”,再到“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再到“華胥氏教民結繩織衣”,再到“伏羲氏教民作易八卦通天道”,再到“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直到“黃帝戰蚩尤替天行道”,這些“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的“聖人之治”,就是大同社會道法自然以正治國的“是謂玄同”。
追根溯源,在“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之前,“天下有始”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原本就是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互相轉化的“自然而然”。自從“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道法自然”以來,人類世界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能量守恆的系統運動,就增添了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心使氣曰強”的“不自然”。在“上五千年”的“三皇”時代,人們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就形成了“無貴無賤”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這就是“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的均衡發展良性迴圈。自從“五帝”時代以來,特別是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以來,就是“開其兌濟其事”的“大道既隱天下為私”。此所謂“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勝王敗寇常道,就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縱觀天下,自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古羅馬帝國“君權專制”的軍事殖民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這種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就有了“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的科技創新系統升級。
回頭來看,已經制造出了產能過剩危機和生態環境危機的先進科技,為何還不能解決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的不均衡發展危機?這個生產力發展初級階段難道還需要再持續五千年?顯然,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這個“心使氣曰強”的“道不同”,就註定了均衡發展良性迴圈與不均衡惡性迴圈的必然結局。人類世界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能量守恆的系統運動,由來就是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私利之爭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所謂有無相生長短相形,沒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弱肉強食勝王敗寇,就不會有絕大多數人在貧困死亡線上的苦苦掙扎。人類社會不均衡發展的矛盾紛爭,就是源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心使氣曰強”的“失道”。人人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爭富炫富,就必然是透支社會公利無形之氣的“不知常妄作兇”。因此,救世必先救人,救人必先救心,救他人救世界,必先從自身“心使氣曰強”的自我拯救開始!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有解開貨幣面紗,才能夠看清經濟的真容。問題恰恰在於,身處當今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場上的錢奴們,肯定會認為沒有貨幣工具人類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因此,也就必然會認為,越是善於使用貨幣工具積累財富的人,就越是懂得經濟發展規律的聰明人。事實上,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自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人類社會世俗宗教的拜金主義貨幣迷信“神權專制”思想,至少已經有五千年的發展史了。
君不見,生活在現代錢奴制社會錢奴們,一般都不會承認“上五千年”公有制文明社會的歷史存在。因為承認了長達三百萬年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歷史,就等於戳破了私有制社會拜金主義貨幣迷信的“創世紀神話”。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金錢貨幣工具本身就是私有制社會“術為道之用”的“名可名非常名”。而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術為道之用”角度來講,發展經濟的“資源配置”工具手段和方法,同樣是“術萬變而道不變”。當然,也根本不需要私有制社會“術為道之用”的金錢貨幣工具。
更重要的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術萬變而道不變”,都是為了追求社會公利最大化的均衡發展良性迴圈。而私有制社會金錢貨幣工具的“術萬變而道不變”,卻都是為了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不均衡發展惡性迴圈。從古典奴隸制的奴隸貿易和奴隸種植園,直到現代錢奴制的農奴、工奴和錢奴,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智慧源泉,就在於如何控制其他人的生路。古典奴隸制社會的奴隸,不得不給奴隸主進行財富創造的勞動,是因為奴隸主直接控制著奴隸的飯碗。在現代錢奴制社會,農奴、工奴和錢奴不得不給奴隸主進行財富創造的勞動,則是因為奴隸主透過金錢貨幣工具間接控制著奴隸的飯碗。
睜開眼睛看吧!讓奴隸世世代代都掙扎在溫飽生存的死亡邊緣,這就是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資料調控的貨幣工具把玩藝術。能夠在奴隸生路支線上“持幣搶劫”的貨幣小玩家,就可以先富小富。能夠在奴隸生路主幹線上“持幣搶劫”的貨幣大玩家,則可以大富更富。掌握著“世界貨幣霸權”的“王者至尊”,當然就是最富的全球市場壟斷者。至於週期性緊縮寬鬆貨幣調控的經濟債務危機,只不過是“自由巡航”的“剪羊毛”節奏。此所謂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就是現代錢奴制社會經歷不均衡發展的真面目!
-
9 # 宛如清揚
《道德經》裡有一段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這話什麼意思呢?
生活裡,咱們看到有很多誇誇其談顯得自己很高明的人,他們高談闊論,以此表明自己才識卓越,這樣的人說什麼都懂,講什麼都很通的樣子,但是在老子看來,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是怎麼樣的呢?
不會刻意顯示自己的睿智,不會炫耀自己的才學,不會與那些毫無學識的人進行比較,正如前文中所說的,堵住嗜慾的孔竅,關閉嗜慾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鋒芒,收斂光耀,混同人們於塵世,最終達到玄同的境界。玄同,超越了世俗的親疏,利害貴賤的範圍,是最應該為天下人所尊崇的境界。
咱們凡人,道德涵養可能會有不足,鋒芒畢露很容易招災致禍,所謂“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咱們熟悉的年羹堯就是一例。
-
10 # 真理的兒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知道的人不用說,不知道的人亂說。
比如一個杯子,知道的人不會去議論它是什麼東西,因為他不但知道這是一個杯子,而且還知道它是茶杯還是酒杯,無論它是玻璃杯還是瓷杯都是杯子。
再如,我們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就各種培養整天對孩子說說說,也不知道兒女以後是否會成龍鳳,而絕大部分都是平凡而平庸的人。而那些修行的高人,孩子投胎的時候就知道他是老子、孔子、上帝、阿彌陀佛再世,不用去說他們的孩子就是龍鳳。
阿門!
-
11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要明白《道德經.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 的意思,首先要知其五十六章的無字標題密碼是:七二十四(隨九九乘法表排的),全章都是以此論述的。
中華文化、龍、應用數學的七午是龍的組成部分:馬首(道首)代表交換、票決等馬跳躍的意思;二醜是龍的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對方提不同意見;十四是:龍雞手,代表工作等意思的十,制止用龍兔腿,代表法紀規矩的四。
按此應用數學說操作原則,即這句話的真意:交換、票決的“七”時,不能用法紀規矩約束其無記名無言地反映不同意願,如馬跳躍跨越時不能用馬絆約束。
知道此意思者,不靠發言反映,靠投幣、票說話,為智者;靠發言提不同意見的"二"者,不知此理,也是無知的。
所以要“塞其兌",即不言“說”,去言就是塞"兌"…… 。”不信你看一下《道德經》的文藝版《紅樓夢》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的“大包乾”責任制,就是說這一不完全的市場交換方式。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包括《道德經》譯文)五十六章回。
-
12 # 趙日金14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邏輯上就是矛盾。
《道德經》老子言了五千言,則,老子是“言者”。
既然老子言了五千言,則,老子是“不知者”。
《道德經三章》,老子言了“聖人之治”,則“為無為,無不治”。意思很明確,肯定聖人之治的正確性。
《道德經二十九章》,老子卻又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則,究竟要“聖人之治”呢,還是要“絕聖棄智”?
借韓非子的既賣矛又賣盾的故事,老子陷入了自相矛盾的,自已給自己的泥坑,而不能自救。
-
13 # 有話少說
中國傳統文化,缺少邏輯。簡言之,前言不搭後語。如韓非子的矛與盾的故事,賣矛又賣盾的人,前面說他的矛無堅不摧,後面說他的盾堅不可摧。有人問,用你矛攻你的盾如何?這就是邏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經》卻老子言了洋洋五千言。
五千言,都是老子言。很明確,老子是言者。
既然“言者不知”,而老子是言者,則,老子不知。
不僅道家《道德經》,儒家《論語》也是充滿矛盾。既然“子罕言命與利與仁”,那麼為什麼《論語》有一百多個仁,僅《里仁篇》孔子一口氣就言了十八個仁?
-
14 # 朋悟
知道天地玄機,講給一般人聽也聽不懂,傳出去別人還以為是神經病,會越傳越難聽。
平時說的都是一些家常話,知不知道都一樣,說了等於不知。
-
15 # 馬振廷1
知者不言,言者問之意也,言者不知,問當然是不知了,如問路徑,提出問題,先開言問,後開言答問也。看文字排列可知。老子的修詞古怪,不在字在意境。
老子暗示應知不在五千言內,在言外之意,用五千言是達不到目的,下面說的是修煉方法,塞兌閉戶,澤山鹹卦,兌口也,舌輕舐上顎,閉戶,鼻為氣戶,調吸也。
-
16 # 隨便閣
“人”不能衍生萬物,萬物不接受“人”的約束,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標準。
老子曰:“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知者,居無為之事。言者,行不言之教。
無為者不干預萬物,故曰:“知者不言”
干預萬物者做不到無為。故曰:“言者不知”
“道”衍生萬物,萬物接受“道”的約束,以“道”作為唯一標準。
-
17 # 有德司契
老子曰:“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意就是:有道主政者是以道為模式法治天下(即“處無為之事”),而不主觀有為地瞎掰亂折騰(即“行不言之教”)。正因此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意就是說:深知應以道為模式法治天下者絕不會亂干預亂主宰,而不知應以道為模式法治天下者定不知此正道。如老子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及“清靜為天下正。”
-
18 # 從煙火聲裡醒來
這麼說吧,道的執行規律,它屬於隱藏的顯學,比如誰發現了一個定理,就掌握了話語權,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是這樣的。但是道的執行的目的,也就是將來會怎樣?這屬於奧秘中的奧秘!這是決定所有知識價值的知識,知道的人少,也難講,關鍵人不相信,也不想聽。畢竟人喜歡現實一點的,這大概就是老子說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思吧!
-
19 # 月亮好慢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省略了一個道字。完整句是“知道者不言,言道者不知”。
因為: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所以有人“說”他悟道了,並沒有真入道。鄙人在這裡寫道,實際上可能距離道十萬八千里....
回覆列表
有知識的人不多說話,說話多的人沒有知識。阻止他們的異常行為,關閉他們的門戶,協調他們的觀點,統一他們的行徑,安定它們的生活,化解他們的紛爭,這就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博大、無限的“空間(道)”。所以,(有道的人)不可以親近他們,也不可以疏遠他們;不可以有利於他們,也不可以傷害他們;不可以器重他們,也不可以輕視他們。因此,能成為天下的可貴之人。要點是“玄同”。有知的人,對於實際情況瞭解得深入、透徹,所以沉默寡言。而無知的人,對實際情況缺乏深刻的瞭解,卻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這兩種人,我們應當從和諧的角度出發,協調他們的觀點,彌補他們的不足,化解他們的紛爭,使大家能夠共同生活在這個博大、和諧的世界中。有道的人,不可以對人有親、疏,利、害,貴、賤之分,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和擁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