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重天外1

    諸葛亮北伐不會成功的,蜀國根本沒有滅亡魏國的能力,和國力。諸葛亮北伐只是以攻為守。就算是被劃成功。他也不會取代劉禪自立。劉備臨死之前已經做了周密的安排。

  • 2 # 九州歷史

    世人揣度諸葛亮想稱帝,無非基於兩點:

    第一,諸葛亮大權獨攬,朝中沒有對手。諸葛亮是絕對的權臣。

    第二,劉禪雖尊稱其相父,仍然對劉禪耳提面命,絲毫不留情面。《出師表》就跟教導小孩一樣。

    但是,諸葛亮確實是忠臣,他不可能、也沒有能力稱帝。

    首先,諸葛亮沒有能力稱帝。蜀漢的國力最弱,危機四伏、暗流湧動。從外部環境來看,魏國、吳國各種實力都在蜀漢之上,西方、南方的少數民族經常背叛。從內部來看,蜀漢政權由多種力量拼湊而成,是多方妥協的結果:荊州集團是掌權方,但是在夷陵大戰中損失慘重;東州勢力是劉璋帶來的,不得已跟隨劉備;本地土著更是跟政府貌合神離,他們是曹魏的內應。這三方明爭暗鬥,導致諸葛亮四處滅火。如果諸葛亮稱帝,蜀漢各方勢力相互爭鬥,必然陷入混亂,即便能穩定局勢也會大傷元氣,亡國就會更快。

    第二,諸葛亮是道德楷模。他被後世被稱為千古完人,與劉備是第一君臣相和的模範。他承劉備知遇之恩、受白帝城託孤,一直以繼承先帝遺志、恢復漢室江山為己任,如果自己稱帝,必然會眾叛親離、身敗名裂,連北伐都找不到藉口。稱帝這件事,做起來沒那麼容易,曹操一輩子沒敢做,孫權在劉備之後觀望多年才稱帝,之後的司馬懿也沒敢。亂世之中,梟雄才能稱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再說,劉禪對他言聽計從,他是事實上的皇帝。

    第三是接班人問題。諸葛亮只有諸葛瞻一個兒子,而且年齡很小,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諸葛亮在給諸葛瑾的信裡說:“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他對諸葛瞻沒有信心。他即便稱帝了,又能將江山傳給誰呢?

  • 3 # 默凡

    諸葛亮

    諸葛亮為一大度之士士。以為善教士家,其大樂為王者佐者。此實我可自三國群雄中見之名,殆據者駐外之將軍,有匪氣之守,又或是宗室諸親之。如諸葛亮,彧此士族子弟多願為正統王之佐者,而不肯為某王。 時蜀漢之政境亦不許亮擇帝。雖諸葛亮為荊州黨之主,而於漢政上有東州黨與益州黨之制。而隨荊州之失,荊州黨於蜀漢之中末漸衰,諸葛亮在蜀政上雖甚貴,然亦被他兩大黨所監之。一旦亮擇謂漢政利,他兩大黨勢必攻擊使蜀從內起分與亂。以益州黨較安者也,恐早通曹魏來平亂之也。 曹操可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其不敢代漢稱。丕謀亦欲使帝以禪,亦不能強立。而漢以漢正統居,備好歹是皇叔,禪復何雲亦親。一旦北伐成功,禪與漢帝親可尚難治(竟是禪位猶協反位。,然諸葛亮之救國臣之位者,必之者。換言之,其當為二公。若稱帝,則與先主時疾之盜者帝也乎?…… 是故,亮不可稱

  • 4 # 小刀三國

    誠然,諸葛亮不是聖人,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肯定在某時某刻想過皇位的事情,但重要的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於是,有人就質疑了,那是因為他北伐沒有成功,所以他才不篡位,要是成功了,估計早就把劉禪推翻了。

    非也非也!劉備託孤給諸葛亮時,諸葛亮已經43歲,北伐途中死的時候諸葛亮54歲,假設第一次北伐蜀軍就成功了,諸葛亮也已經48歲。

    48歲的諸葛亮僥倖奪取了長安城池,然後諸葛亮就擁兵自立,請問後果是什麼?

    後果一:數萬蜀軍會混亂,分成兩派,擁護諸葛亮和擁護劉禪的,粗略估計可能下一半一半吧。

    後果二:魏延絕對會擁護劉禪,魏延自帶一支部隊,不可忽視。

    後果三:趙雲會站在哪一邊?我估計擁護劉禪。

    後果四:以李嚴為代表的益州集團定然團結起來,勸說劉禪封鎖防線,全面抵禦諸葛亮。

    加起來的後果就是諸葛亮在長安成了一支孤軍,活不了多久,於是蜀漢更加疲憊,更加不堪一擊了。

    當然,諸葛亮打下了長安,他大可以回到成都,再推翻劉禪,於成都稱帝,這樣的後果相比上面來說也差不多。

    所以,諸葛亮絕對不會取代劉禪。

    總的來說,原因有:

    第一,諸葛亮年紀已經大了,他的兒子諸葛瞻小屁孩一個,得不償失嘛!

    第二,北伐成功,意味著到了哪種程度?取下長安?還是霸佔中原,進而雄踞河北?如果要把整個曹魏都吞下,少說5年!而且,勞心勞力,諸葛亮撐不到。

    第三,取代劉禪,勢必會導致蜀漢內部大混亂,這無異於統一大業。

    諸葛亮那麼機智的人,不可能想不到這些。

    而且,他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想做個丞相。並不是像項羽那樣說彼可取而代之,項羽要做皇帝,志向不同。

  • 5 # 林武師de文散打

    無論北伐成功與否,諸葛亮都會盡忠盡心,做一個佐輔,而不會像曹操、司馬懿那樣CEO做順手了就把董事長晾一邊、最後取而代之。這層意思在《出師表》中已經表述得明明白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除行政、軍事方面的傑出才幹外,他的品行賢良方正,連他的敵手司馬懿都對他敬服。諸葛亮北伐時,把糧草等後勤事務重託給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當時正值夏秋之交,多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多重要啊。李嚴怕不能按時交付,就寫信給諸葛亮說明情況,請求暫時回軍。諸葛亮也認同。但大軍返程時,李嚴卻耍小聰明,假做吃驚:咦——軍糧充足,咋就退兵了呢你們?好像退兵成了諸葛亮的責任!先倒打一耙,想借此推卸自己辦事不力的責任。回頭卻又給後主劉禪寫信說本次退兵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謀……

    於是諸葛亮把李嚴廢為平民,但仍然重用他的兒子李豐。如此公正為國,李嚴也沒話說,還一直盼望諸葛亮的重新啟用。後來諸葛亮亡故,他也鬱悶發病而死。因為再沒有知他用他了。

    他在教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培養後代也是力求品行端莊。這種言行一致的人,要讓他去做篡位不臣之事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諸葛亮的這種公正為公的處事,夙興夜寐的盡責,所以他贏得了當時上上下下的敬服和以後千百年來民眾的推崇與熱愛。

    他是傳統文人的典範,士為知己者死:遇上一個能夠賞識自己的老闆/上司,就非常感恩的全心全意的去工作。又定位清楚,始終把自己放在佐輔的位置,哪怕是權傾朝野也不會產生二心。所以他也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許和褒揚。

    反觀他的對手司馬懿,甚至之前的曹操,就沒有他這麼樸誠厚道了。曹操在亂世之中,在還不十分強大的時候,暫時抓一頂帽子(挾天子)戴上,好更方便的號令/運用天下資源,等羽翼豐滿了,帽子就隨意扔了。司馬懿則是先從小工做起,到後來部門經理、分公司老總,到常務副總。等把那個花花公子老總曹爽滅掉後,他的“勢”也蓄得差不多了,就佈局謀奪天下、取而代之了。

    ——一樣的智計百出,氣場強大,都是權臣,但諸葛亮和曹操、司馬懿不是一路人。他代表了我們傳統推崇的感恩/盡忠、賢良方正。後二者倒有點兒商品社會現象:積攢實力,因“勢”定向。實力不夠的時候先打打工,積攢到一定時候再剪除異己、壯大自我,最後目標是——當老闆、做董事長!

    所以諸葛亮這樣的人,以前叫忠臣、楷模。現在就叫職業經理人,也可以成為“打工皇帝”。

    而曹操、司馬懿這種人呢,可以叫創業者,老闆兒。

  • 6 # 野叟雜談

    在中國文化之中,經過了《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已經成為一個智慧的化身了。課時,大家可能忽略了諸葛亮還是一個權臣的事實。那麼諸葛亮有稱帝的可能性嗎?我們慢慢說來。

    諸葛亮畫像

    首先,我們來看看諸葛亮作為權臣的一面。在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政權內部,皇帝劉禪不過是一個傀儡。大事小情都是由諸葛亮裁決,諸葛亮是蜀漢王朝事實上的無冕之王。進入東漢以後,朝廷正式的官制系統之中,就已經沒有了丞相,丞相的職權被分到了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那裡。到了東漢末年,曹操一開始出任司空。後來,他不滿意於司空之職,乾脆就恢復了丞相的職務。在蜀漢政權內部,諸葛亮的丞相職務也是給他量身定做的。在他之後,蜀漢再也沒有人敢於出任丞相。諸葛亮不僅掌握著政權,而且也掌握著軍權。他多次北伐,蜀漢全國的部隊都在諸葛亮的調遣之下。相反,我們來看皇帝劉禪,不過就是做一些禮節性的事務。真正的軍國要務,諸葛亮根本就不會去稟報劉禪,充其量,也就是在事後和劉禪說一聲,讓他在一定程度上擁有知情權。諸葛亮為了北伐,常年駐紮漢中,而漢中也就成了蜀漢政權的中樞。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特殊地位和身份,諸葛亮是以“孤”而自稱的。也就是說,假如諸葛亮要是有稱帝的想法,他完全具備這個能力。但是,諸葛亮真的會去做嗎?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其次,我們需要辨析一點,權臣並不等於逆臣。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權臣,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皇帝行使皇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權臣都會一定走上登基稱帝的道路。比如東晉初年的丞相王導也是一個權臣,晉成帝見了王導甚至要下拜的。但是,王導也根本沒有動過要當皇帝的念頭。拐回頭來我們看諸葛亮,他是權臣不錯。但是,諸葛亮會是第二個曹操嗎?對此,劉備是有擔憂的,劉備決定以退為進,乾脆對諸葛亮說,我的兒子要是能夠輔佐,你就幫幫他,假如我兒子不行,“君可自取”,你乾脆就當皇帝吧。當然這不是劉備的真心話,這其實是劉備在臨終前要求諸葛亮給劉備一個承諾,永遠忠於劉家,不做第二個曹操。而諸葛亮也是信守了他對劉備的承諾的。何以見得呢?

    三國鼎立形勢圖

    假如諸葛亮有要當皇帝的想法,他會趁著自己大權在握之機,大力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我們來看,諸葛亮除了重用了一個姜維之外,蜀漢上下大臣和諸葛亮之間並沒有私人的依附關係。這和曹操絕不相同。曹操在漢獻帝的時代裡,完全用自己的一套人馬取代了朝廷的正式官員,他和其首先的文臣武將之間不是同僚的關係,也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絕對的君臣關係。相反,諸葛亮用人上,也不是說沒有一點瑕疵,比如他傾向於任用從荊州帶過來的人,而不願意用四川當地的人才。但是,諸葛亮和這些官員們之間也就是一個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諸葛亮並沒有刻意去把自己和屬下的關係營造為君臣關係。此其一。

    鮑國安飾演的曹操

    假如諸葛亮有要當皇帝的想法,諸葛家族的人將會成為諸葛亮的主要依靠力量。在曹操的時代裡,我們看到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等,這些都是曹操的至親,他們也都被安排在關鍵性的崗位上,他們是後來曹丕得以代漢的重要根基。相反,諸葛亮當權的時代裡,他的兒子諸葛喬(其實是養子,是諸葛亮兄長諸葛瑾的次子,被諸葛亮過繼為自己的兒子)已經成年,但是諸葛亮並沒有給他很高的官職,他只不過是一個駙馬都尉。諸葛亮之弟諸葛均也不過是出任長水校尉。這和曹操絕不相同。此其二。

    孫彥軍所飾演的劉備

    假如諸葛亮有要當皇帝的想法,諸葛亮還應打擊一切忠於劉家的勢力。在曹操的時代裡,曹操先後將諸多忠於漢獻帝的大臣誅殺,甚至連漢獻帝的皇后伏皇后都未能倖免。後來司馬家族掌權之後,對忠於曹家的勢力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很多人都被誅殺。比如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和司馬師、司馬昭之間就行了非常激烈的鬥爭。相反,我們來看諸葛亮當權的時代裡,諸葛亮並沒有過大範圍打擊政敵的情形。諸葛亮也的確懲處過一些人,但是諸葛亮懲處他們都是因為公事,而不是因為他們忠於劉禪。比如尚書令李嚴是和諸葛亮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劉禪的,也是蜀漢政權中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臣。後來李嚴因為貽誤軍機而被廢為庶人,但李嚴並沒有因此而記恨諸葛亮,他甚至還一直在盼望著諸葛亮能夠再啟用自己。後來諸葛亮病死之後,李嚴認識到自己再也不可能被啟用了,諸葛亮去世後不久,李嚴也憂憤而卒。撰寫《三國志》的陳壽,其父親也受李嚴事件的牽累而被諸葛亮處罰,但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依然給予諸葛亮以很高的評價。這都說明,諸葛亮並沒有打擊忠於劉漢王朝的勢力。此其三。

    武侯祠

    而且,諸葛亮也曾經明確拒絕過一些人的逢迎。李嚴就曾經試圖向諸葛亮獻媚,他認為朝廷應該給諸葛亮加九錫。所謂加九錫,往往是一些權臣在登基稱帝之前的必備步驟。但是諸葛亮果斷地拒絕了,他反而戲稱,將來要收復中原之後,哪怕是加十錫也可以接受。

    所以,在我看來,假如諸葛亮能夠收復中原,恐怕諸葛亮也沒有要登基稱帝的念頭。諸葛亮之所以要把蜀漢的權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也因為諸葛亮賦予了自己以巨大的責任:收復中原。這要求諸葛亮必須能調動蜀漢的全部資源,他不得不以權臣自任。但諸葛亮卻並不是要步曹丕的後塵。諸葛亮事實上也在不斷地培養劉禪,比如他曾經親手給劉禪抄寫了《韓非子》。假如諸葛亮能夠收復中原,我覺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生前依然會掌權,但在去世之後會把權力還給皇帝。不過,這個皇帝並不一定就是阿斗,假如諸葛亮悉心栽培之後,他依然不成器,不排除諸葛亮會從廢掉阿斗,而從劉備的後人中選擇其他人的來當皇帝的可能性。這一幕之所以沒有發生,一方面是諸葛亮尚且沒有收復中原,內部不能亂。另一方面,諸葛亮認為劉禪也還在成長之中,到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禪也才二十七歲,應該是可以造就的。但是,假如諸葛亮收復中原之後,劉禪扶不起的本性完全暴露,諸葛亮廢掉他而另立別人為皇帝,完全是有可能的。

    總之,以我的分析,不管如何諸葛亮不會自己稱帝。

  • 7 # 路遙lgy

    謝謝邀請!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的可能性!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出現了各地穩定的政治局勢,但是由於地理環境以及資源匱乏。生產力發展和魏國和吳國是不能相比的。首先那時是靠土地打糧食吃飯的,巴蜀一代,土地的面積不能與中原的魏國相比。諸葛亮北伐,幾乎每次都有糧食的問題,從而退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很多是圍繞著糧食的運輸或是糧道展開的。諸葛亮幾次北伐是為了完成先主的遺願,他自己根本沒有把握成功,所以謹小慎微的,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北伐! 三國演義裡說了,劉備在白帝城說了,劉禪能立則立,不能立,則代之。諸葛亮馬上跪在地上哭泣!後來諸葛亮掌握了蜀國的幾乎所有的權利。如果要自立何不早立呢?以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偏安巴蜀應該可以支撐很多年,又何必為恢復漢室北伐嘔心瀝血呢?這可以說明,劉備灌輸的思想是這樣的,起碼是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本來諸葛亮等人也是漢朝子民。忠君之道是大義。即使諸葛亮北伐成功也不會廢了劉禪自立的!

  • 8 # 黃河口巽客

    我們假設諸葛亮北伐成功,蜀漢滅掉了曹魏,那麼諸葛亮這時將面臨兩種選擇,第一,忠心做漢臣,第二,篡位自立。

    這裡要說明一下,諸葛亮想要交出權力歸隱山林或是在家賦閒是不可能的,歷史上如諸葛亮這種超級權臣絕無可能主動交出權力,這裡面既有文化因素也有制度因素。

    於是問題來了,諸葛亮若老實做漢臣,那麼他就是下一個霍光!

    霍光是漢代的著名權臣,他就像諸葛亮一樣,主持朝政,大權獨攬,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

    霍光執政三朝,功勳卓著,在他有生之年,沒有行僭越之事,算得上是漢朝的大忠臣了。

    但是,霍光一死,就被漢宣帝清算,其家族被滅(所謂家族謀反,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諸葛亮熟知歷史,他又豈會不知道這層利害關係呢?

    當年曹操權傾朝野,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做漢朝忠臣,但是,就像他在《讓縣明本志令》中說的那樣:我若交權,則我和我的後代將死無葬身之地。

    諸葛亮的智商會想不到這一層?

  • 9 # 蜜罐先生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中學教材中有諸葛亮的《出師表》、《隆中對》等著作,都能夠體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在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劉備的運氣一直很差,四處顛沛流離,而諸葛亮加入之後,為劉備制定了一個長期發展計劃,逐漸走上了正軌。佔據荊州大部分地區,又拿下了益州,讓劉備成為了一方霸主。

    諸葛亮

    只可惜劉備不顧眾人的勸阻執意為關羽報仇,導致蜀國大敗一場,自己也鬱鬱而終。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一直都是諸葛亮的外交方案,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功。若諸葛亮北伐成功,他會廢掉劉禪自立嗎?你聽曹操怎麼說。

    諸葛亮當年只不過是隆中一介平民,或許他內心懷有遠大的抱負,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出山去“應聘”,因此一直處於待業狀態,這時候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登上了歷史舞臺。相信諸葛亮對於劉備還是心存感激的,畢竟沒有劉備,諸葛亮很可能會一輩子做一個平民老百姓,只能紙上談兵。

    在劉備臨死前,曾交代諸葛亮,如果劉禪實在是不行,就取而代之,讓諸葛亮感激涕零,發誓永遠效忠。諸葛亮帶著劉備恢復漢室的遺願,多次出兵北伐,其中要數第一次發動的最為突然,佔領了一定的地區,但是由於沒能繼續保持攻勢,只能放棄了這些地方,等於是無功而返。一直到死,諸葛亮都在北伐的路上。

    假設諸葛亮北伐成功,統一了天下,他會不會取代劉禪呢?答案是不會。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因此他不可能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做出奪權的事。而曹操作為曾經漢朝的權臣,與諸葛亮後來的地位頗為類似,曹操一生也沒有奪權稱帝,臨死前還說做忠臣、不放權,這大概也是諸葛亮北伐成功之後的做法。自古以來就有權臣因功高震主被殺掉的例子,諸葛亮當然也明白,如果真的北伐成功,諸葛亮不會真的殺了劉禪奪權,但絕對不會放權給劉禪,否則死的就是他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紅玉”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