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華社孟買9月8日電(記者張亞東)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日前表示,印度政府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100萬億,盧比(約合1.4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10
回覆列表
  • 1 # 傑辛達阿德恩

    基礎建設這個東西和工人的勞動效率和技術有關係。紐西蘭每年花在基礎建設上的費用高昂,可是每年基礎建設的成果是幾乎沒有任何改善。因為工人懶,技術落後導致的。再多的費用給到懶人手上就是個無底洞!

  • 2 # 萬事皆空70

    如果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能夠實施,那麼印度經濟發展會取得長足進步,

    印度總理莫迪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2025年讓印度經濟規模達到5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按照現在印度經濟規模2.7萬億美元計算,必須每年增長速度達到8%,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印度經濟增長連續五個季度減速,2019年第二季度降至5%,為6年來最低水平,不僅低於第一季度的5.8%,也低於預期的5.7%,印度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就是製造業發展出現困境,比如印度汽車銷量大幅下降,紛紛裁員,

    考察一下印度的三大產業結構,農業佔據16%左右,工業佔據gdp15%左右,而服務業佔比達到70左右,

    印度的產業結構非常特別,如果說是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工作重點是提高工業化水平,那麼印度製造業比例太低,中國這些年一直是30%左右,只是最近服務業比例才開始迅速上升,

    如果說是發達國家,那麼印度的農業佔據gdp比例太高,比如美國服務業佔據gdp的80%,農業只佔gdp的1%,

    從印度的產業結構比例可以看出,印度很畸形,而這個畸形的根本原因就是製造業比例太低,如果印度製造業發展起來了,那麼就可以降低農業佔gdp的比例,同時讓印度gdp規模大幅增加,

    而發展製造業除了積極吸引國際產業轉移,就是大力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基礎設施投資也可以促進吸引國際產業轉移,同時基礎設施投資本身就可以拉動製造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鋼鐵,水泥,裝置可以為製造業提供大量訂單,這是在中國發生過的過程,印度複製起來並沒有多大的難度,

    如果說印度1.4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最終實施,所產生的連鎖效應可以極大的增強印度製造業水平,gdp超過5萬億美元是很輕鬆的事情,

  • 3 # 李建秋的世界

    數學是不會撒謊的,盧比和人民幣匯率是10:1,100萬億,差不多就是10萬億人民幣。

    五年10萬億人民幣,平均一年兩萬億。

    各位知道中國2019年基礎建設投了多少錢嗎?

    17萬億。

    這兩萬億能幹啥?

    這且不說,印度的工程質量差,而且非常昂貴,前段時間出過一件事情,說印度賈坎德邦花了42年時間,花了22億盧比(合人民幣)搞了一個堤壩,24小時就塌了。

    我當時還以為是不是中文媒體給印度造謠,又在貶低印度人,跑到印度網站上一搜,還真是的。

    潰壩位置就在這個印度人手指的位置。

    據印度人說,之所以潰壩,是因為老鼠太多,老鼠在堤壩上打洞,而且電視臺啊還專門拍攝了當地的老鼠洞。

    我就覺得非常奇怪,堤壩的鼠患問題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事先為什麼不準備好?

    22億人民幣造的堤壩,這堤壩上連水泥都沒有?

    我老家農村修個通水渠都有水泥,表面硬化本來就是應該做的。

    印度人建堤壩都不知道做表面硬化??匪夷所思。

    聯想起前段時間印度鐵路出的一系列奇葩事情,比如說印度自己研發的T18列車在首次開出就發生故障,車內有難聞的氣味和煙霧,當時的印度媒體放出訊息,說印度火車撞牛了,所以導致問題。

    我是這段時間去印度網站查,才知道印度這輛列車已經被退訂了,原因是技術問題。

    我真不清楚印度能搞出什麼靠譜的事情。

    一年2萬億,灑灑水吧。外加上印度基建成本高,工程質量完成差,能達到中國1萬億的建設效果已經謝天謝地了,22億的堤壩,連個水泥都不鋪,真的是很難看好。

  • 4 # 植人

    本人曾經在印度最牛的大學任教兩年,自以為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感覺許多發評論的貌似公允大氣,其實是完全以中國國情替代印度來推論,和不少沒在歐美日韓長期生活的人發表相關評論類似。有三點必須科普一下。第一,印度人以及印度政府的執行力相當差,嘴炮很牛,但辦事大多是一討論二扯皮三拖拉。第二,印度貧富差別極大,社會發展非常不平衡,北上廣深城鄉結合部的漂泊一族聚居區基本和他們的中產聚居區類似,他們的窮人的生活之可憐華人可以發揮自己最狂野的想象,所謂建設和這些全家在樹枝上拉的一塊佈下邊生活、無立錐之地、沒有隔夜糧的赤貧無關。第三,印度很多基礎設施還停留在七十年前獨立時的水平,新德里富人區夏天最熱的時候每天隨時停電超過四個小時,自來水供水早晚各兩小時。總之,評論他國最好建立在現實國情之上,而不應揮灑自如指點江山一時爽。

  • 5 # 孔方財經

    印度想變成全球第二個基建狂魔,想法是好的,但實現的難度很大。

    根據印度的計劃,這100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億元,1.4萬億美元),5年內就要花出去(即2025年底之前完工)。這是個什麼概念?印度現在的GDP是2.73萬億美元,1.4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相當於GDP的一半,這相當於你聽到新聞聯播上說:我們要推出45萬億的基建計劃,這是很誇張的一個事情。即便是在2008年的4萬億計劃的時候,當年32萬億元的GDP,4萬億也只等同於GDP總規模的八分之一。

    另外一個可供參考的資料是,從2008~2017年這10年時間,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投資才1.1萬億美元;而印度打算未來5年,就花掉比過去10年還有多出近30%的錢,這個難度真的是非常大。

    為什麼說難度很大?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GDP可以分解為“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印度GDP的主要“馬車”就是消費,投資和出口都很一般。而印度的現狀是,基礎設施方面非常薄弱,確實需要大量投資,但是印度長期投資不振也是有客觀原因的:比如腐/敗/嚴重,政/府/行政效率地下,徵地困難,政府財政盈餘不夠(不像我們可以透過高價賣地賺取收入然後用於建設基礎設施)等等。另外,印度政府如何募集到這麼多錢也是個難題,即便是採用PPP(政府-企業專案)模式,也需要本金墊付進去才能吸引企業加入。

    印度如此宏偉的計劃,其實帶有總理莫迪強烈的“政/績”目的。今年二季度,印度GDP大幅下滑至5%,丟掉了“全球增長最快經濟體”,印度急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大規模投資是最好的“偉哥”,見效最快;另外,莫迪還喊出了未來5年印度要達到“5萬億美元經濟體”,這意味著未來印度每年增速必須在10%以上,怎麼實現?還是需要投資這劑猛藥。

    印度大規模搞基建,質量也讓人難以放心,比如印度賈坎德邦一座建造了42年、耗資近220億盧比(約合22億元人民幣)的大壩,在啟用後不到24小時就發生坍塌,鄰近地區35個村莊的農田被淹沒,而相關部門將原因歸咎於幾個老鼠洞。

    所以,印度的基建計劃不太被人看好,規模如果降低一半,大家覺得還比較靠譜。

  • 6 # 凱恩斯

    要保護一個國家的階層流動性,也就是要所有人都感覺到只要朝一個方向使勁,你窮人能變富,醜小鴨能變天鵝,草雞能變鳳凰。如果有這樣的前提,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社會都會保持活力,從而在經濟層面上表現異常活躍。國家類似於一個人,生命有周期,但國家又不似一個人,因為這個週期可長可短。

    印度計劃未來五年投入100萬億盧比搞基建,然後將GDP在2024-2025調高到4-5萬億美元的水平。這和我們以前走過的4萬億路線何其相似。本質上財富並不可能從天而降,這必然意味著印度將推高槓杆,然而,印度人推高槓杆有用嗎?從文字開頭我們就說了,印度的問題,就在於階層流動性的問題,印度富人區有20億的樓,窮人區有一天1美元的洗衣房工作。他們永遠生活在兩個世界,對於印度人,一個奮鬥的理由,比擺在眼前的機遇可能更加重要。所以,如果這1.4萬億美元僅僅是基礎設施,而不是圍繞這個世界最關鍵的因素——人,那麼一定是徒勞的。

    印度的制約在兩個方面:

    1、由於印度教宣揚沒有奮鬥的必要。印度教算是個歷史問題(包括種姓制和苦修都來源於印度教),這個國家在抵禦外敵方面幾乎沒有贏過,獨有的印度教宣揚逆來順受。今生來世的故事我們是電視劇,印度人經常當做一種生活目標,此生苦,求來世福報。更加悲催的是,印度人似乎並不想改變他們的看法,如今印度的文盲率有所改善,但是廣大的農村依然有3成人口是文盲(2015年教科文資料,印度識字率72.1%)。有些國家是因為發展的太成熟,從而缺乏流動性,比如日本人,日本人不缺乏上進心和工匠精神,但是奈何階層固化嚴重。有些國家是因為體系就是如此,比如中東一些國家,依然是封建皇室和他們的王子公主們。所以有些國家的階層固化好理解。而印度教的部分,實際上你很難理解。當然這源自於教育。

    2、一方面是主觀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觀因素。我們支援產權政策,包括各種市場化的行為,但是我們也不停強調,產權政策千般好,唯有對貧富差距束手無策。有些時候,大家起點是一樣的,有些時候,人與人之間起點是不一樣的。有人出生之後坐擁10個億,有人出生之後爸媽一屁股債。投胎是門技術活,但這並不是誰能說了算。所以,印度的另一個問題是,涉及印度最大的豆腐渣工程:“土改”。

    土改的目的一般是:消除阻礙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讓勞動者直接和土地接觸。然後以所有制調動生產力。中國繞了大彎,但是從50年土改到80年代承包制之後,基本上算是改出來了。繼而解放勞動力進入工業化(此處省略一本書)。但是印度地主改為了村莊主,重新掌控了權威,控制村莊。從甘地開始,國大黨實際上從來就沒有想過聯合農民,而是想搞“聯村自治”。於是乎,貧窮富貴和知識普遍性的體現為代際遺傳。

    3、一個小政府。印度是典型的小政府,但是並不是大市場。由於前面兩點存在,印度很多貧民思維比較封閉。甚至村莊主有時候比法院更有權威。我們是否經常看到印度人濫用私刑。政府話語權不大,同時伴隨著腐敗。在農村,村莊主長期存在,在城市,工會異常強大。而不富裕的印度,幾乎有和美國一樣苛刻的用工條件(沒有富貴命,都是富貴病)。這和印度發展程度不匹配,同時導致外資長期大量囤積在印度金融業體系,不敢深入建工廠,置產業。甚至於,強仿藥物,如今依然普遍而廣泛的存在。部分醫藥企業已經懶得追究印度的藥物仿製問題,因為他們覺得,反正無論如何,印度人也不可能是他們高價藥的使用者。

    綜上,如果說印度是市場主導的,那麼其產權保護又是不夠的,諸如仿製藥,諸如不正規的手工作坊,汙水橫流並沒有什麼執照。而如果說其不保護產權,其又很好的保護了有錢人的權益,透過一種隔離貧富的方式。你在印度的富人區域,你會感覺到印度很發達。

    所以,實際上印度需要的應該不是基礎設施,其首要要解決的,依然是教育。不只是識字,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那些印度教殘留的逆來順受的傳統。當然,一說到傳統,有人會建議保留:這是他們喜歡的生活方式,為什麼要去改變?可這並不利改善經濟。另一方面,印度要破除階層固化,窮富需要流動起來。

    那,就這樣吧。

  • 7 # 鞅論財經

    印度GDP不到2.8萬億美元,而人口數量卻是在13.5億,人均GDP僅2000美元,還遠低於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人均3000美元水平。

    印度經濟發展還是以中低端產業為主的方式,而在這個時期應該是靠勞動力來推動經濟發展,而不是靠資金來推動經濟發展。顯然在這個時期靠基礎建設來推動經濟和環境還是為時過早,不太容易成功!1.4萬億相當於印度GDP總量的半年,應該是比較巨大的基礎建設投資。不過印度一切都想跟東方的臨國比較。什麼衛星發射、軍事裝備、高科技、裝配式建築、大型水電站建設等等,都是要一決高下,可惜最後都是丟醜丟大了。最終要不是雷聲大雨點小,要不是不斷延長投資期。否則,冒進的結局就是一片狼藉。

    不過1.4萬億投資分5年投入,那麼每年的投資額不到0.3萬億。而印度的機場、道路、港口、橋樑、水利、城市設施、地鐵、高鐵等都是相對比較滯後,也還算可以理解。但絕不可以靠大量的基礎建設來推動經濟發展。其原因在於印度還未到達用資金投資來替代勞動力的時期。未來還需要走一段時間才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在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中推動基礎建設和城鎮化的發展。

    對於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即便是1.4萬億的大規模投資下去,估計也只能是部分改善,要想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變化,還需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而且基礎建設是一種投資回報率極低或者說回收期很長的投資,印度的私營公司真的原意嗎?

    印度基本上要以企業行為來推動基礎建設的發展,而即便是政府有意或者提供資金支援,可投資盈利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基礎建設的投資要建立在付費使用的消費者身上來實現。可大部分印度人連空調都買不起和用不起,如今還是用稻草保溫自制空調,經常交不起電費等情況的發生。而真的造好了高速公路,不知會有多少車輛原意付費通行。

    一般基礎建設大規模投資是在人均GDP超過4000~5000美元后開始發力。而印度距離這個水平還相差一倍以上,要達到這個水平至少還需10年以上時間。因此,印度的機場基礎大規劃可以推出,可最終有多少企業意願加入,以及建設完成後又有多少人來享受付費使用也是一個問題。總之,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很骨感。

  • 8 # 天下會會天下

    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很大,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加快貨物的流轉,可以把更多的人聯絡在一起參與經濟分工,從而使得經濟更緊密,更有活力。

    日本為什麼來印度投資基礎設施

    日本開始在印度基建中頻繁出現。而且不僅僅只是印度,日本準備擴大自己的亞洲影響力,其意圖十分的明顯。

    印度具備後發優勢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就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實現快速增長,這是很確定的。

    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印度人口總量目前已超過12億,且大多數人口處於貧困狀態。2018年印度出生人口1700萬,印度人子女眾多,沒有啃老的條件,不去工作就坐等餓死,所以印度的淨勞動力很高。

    不解決就業問題,會導致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加劇,民眾脫貧任務艱鉅。而要解決就業,就需要發展製造業,而製造業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

    日本具有海量低息資金

    大家知道美國國債有22萬億美元,是美國GDP20.49萬億美元的107%,而日本的國債規模是GDP的221%,所不同的是美債利息高,而日本是長期低利息。

    日本的海量低息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是投往海外長期專案,而印度的基礎建設專案具有長期性,資金需求量大,前期風險較高等特點,印度是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基礎建設需要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不適合企業投資,卻很適合日本的國債資金投資。

    日本人布的什麼局

    日本人投資印度絕非看中基礎建設的利潤,畢竟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很多地區經濟非常落後,而且觀念也很落後,基礎建設不但不是肥肉,甚至可能是坑。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是來印度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嗎?

    印度的經濟開始起來

    08年GDP增速3.89%,09年8.48%,10年10.26%,11年6.64%,12年5.4%,13年6.39%,14年7.41%,15年8.15%,16年7.11%,17年6.62%。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印度GDP今年將超3萬億美元,越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到2032年,印度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開始被捲入國際大分工

    印度有比較好的高階教育,2006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學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是印度的大量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才剛剛起步。印度經濟剛剛開始被捲入國際大分工,印度現在整個製造業和產業鏈的生態才剛剛開始磨合,遠未成型。

    印度簡化了進出口手續,實行比較自由的進口政策,取消政府出口補貼,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外貿管理制度,透過外貿進出口和吸引海外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

    印度經濟後面還有加速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突破基礎設施落後的瓶頸制約。

    日本投資印度最重要的原因

    日本深耕製造業上游多年,尤其在基礎材料,連歐美都難望其項背,已經獲得了制衡產業鏈其他環節的絕對控制力,這次的日韓爭端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日本製造業就有如一位工程師,手裡握著圖紙,現在需要多一些選擇來挑選人做事。

    日本如果和印度深度合作的話,五年的時間就可以把印度培養出來,印度人口眾多,可以擔負全產業鏈的替代作用。越南畢竟人口和地域廣度都不夠,越南是很難打造全產業鏈的。

    印度人為什麼懶

    沒有人是天生的懶鬼,不要相信地域說,人種說。印度人為什麼懶?

    首先他們不知道賺了錢能享受什麼,其實一個人的眼界很重要,一個人懶很可能是他不知道賺到了錢以後能享受到什麼,人的勤勞很大一部分是被物資慾望和其他慾望刺激起來的。

    其次交通不發達,我們的父輩上下班都是在家的附近,因為那時候窮,大家都是徒步上班,連腳踏車都沒有,如果上班地方遠,那上下班時間就會很長很累,回來後沒有高熱量的食品補充,人當然容易懶。

    交通不發達還阻礙了人的攀比心理,因為大家都不怎麼交往。

    五年後的印度將是勁敵

    如果印度真的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把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了,印度的海量人口加上日本的海量資金和經驗,印度的全產業鏈水平將會飛快追趕。

    等到印度全社會深度融合到國際分工的大潮中,製造業和產業鏈的生態系統趨於完備後,印度產業開始升級換代之時,經濟還將迎來高速高質量發展。

    不要小瞧任何人,人都是一樣的,能走出同樣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羅斯引爆了亞洲金融危機,給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什麼他沒有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