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夢樂章

    第一:首先要從《中醫基礎》學起,初步瞭解:

    1、陰陽五行,因為中醫學是運用它來闡明人體的結構、生理、病理,並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2、髒象學說,它是研究人體各臟腑、組織器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有了這些初步概念之後,再進一步的去學習經絡學說、病因病機、診法、辯證、防冶等。

    第二:要從中藥學的起源和發展學起,這其中就包涵著中醫經典書籍的概念,然後依次去學習中藥的性味、歸徑、升降沉浮、及藥物的毒性炮製和配伍,其中配伍包含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六個方面的知識。

    第三:學習完以上基礎課,再去學習《方劑學》,首先了解一下劑的治法,如基本的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再去了解方劑的分類組成和變化,以及劑型和用法,這些知識掌握牢了再去背方劑歌。

    第四:學習完以上知識後,再學中醫內科學中的病、症、證,的含義,然後再學習臨證的思路與方法,臨床的辨病與辨證,及治療原則與治療方法,以上是我介紹給自學中醫者學習過程的參考流程。

  • 2 # 今古齊觀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基礎,學“中醫”必須要讀懂《內經》。

    “辨證論治”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施”。

  • 3 # 亨利2513

    對的,你得對陰陽,要知道怎麼回事,陰陽相互轉化,不可獨立存在,純陰純陽,可以從物質,到功能這二方面,來分析,陰陽,整個一部黃帝內經,其實就是,陰陽變化而已,不過你記得哦,陰陽不是具體的東西,只是大概,統一的分類。在依十二正經,季節,內臟,流轉變化。

  • 4 # 程林4721

    我雖然不是學醫的,但是我知道中醫的理論就是來自於《黃帝內經》。如果你看不懂黃帝內經的話,你就不要去看黃帝內經。我建議你要把老黃曆讀透。黃帝內經就是出自於老黃曆。老黃曆裡面有幾個要點,你要把它讀透。有春夏秋冬4個季節。這4個季節裡面的氣候變化是潤熱燥寒,春天為潤,夏天為熱,秋天為燥,冬天為寒。這個四季裡面人的身體都會有不同的程度的變化。在變化的情況下就會有疾病,這就需要預防和治療。這就是中醫學理論基礎。

  • 5 # 白雲千載共悠悠

    不對,學中醫,第一本書,中醫基礎 大學教材,那本書就是寫給中醫入門者的。然後讀中醫診斷學,方劑學。(自學中醫,這三本最好都看下,中醫基礎熟讀)讀完之後,可以讀傷寒論(結合各類影片,jt叔叔,倪海夏),中間可以插 任之堂 的書,但入門者很友好。讀完這些,你可以選擇性的擴充套件。一邊可以在自己身上,治自己的小毛病了。

  • 6 # 波瀾不驚zyy

    首先,不管先學哪個,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所謂好壞,只看是不是社適合自己。那麼作為一個喜歡中醫,並打算學習中醫的中年人,那麼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個人認為學中醫應該先從黃帝內經學。為什麼?先說一下【中醫基礎理論】,據我瞭解,裡面的很多概念性的東西,都是由現代科學的思想及語言去解釋的,要知道中國的漢字一直都是“微言大義”而著稱,那麼任何一本古書上的字,都不能簡簡單單的用現代文字和思維去解釋,所以用現代的文字解釋後雖然很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但是用這種思維去看其他古代書籍的時候,很容易讓你不知所措,因為思路不對,所以還是看不懂。

    如果在大學裡學的東西都沒問題,那麼為什麼大學裡出來的中醫大夫不能看病?尤其是這些人還要大學裡學習西醫裡的很多知識,這本身就有很大的衝突,為什麼很多中醫醫院都是西式的,個人覺得這個原因站了很大的成分在裡面,用現代人的思維模式,技術手段去學中醫,那還不如不學。

    再來說一下【黃帝內經】,都說這個很難,可是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自己真的是在自學,而沒有其他途徑去學習,有很多大師都會有很好的影片音訊,還有古代近代現代的很多書籍,在網上能夠找到,那麼對打算學習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助力。不想展開了說太多,很多東西說的不夠細,只是一個對於學習中醫的思路,本人語言組織能力有限,說的很不全面,望諒解,一家之言希望對大家起到點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我們該如何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