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港灣倖存者

    時代的不斷進步,人才的重要性被很多人所認識,培養孩子進步是很關鍵的步驟。如何才能讓孩子虛心的接受你的教育方式了?培養孩子自己喜歡的,有些孩子對於某個方面很感興趣,比如“畫畫”“下棋”“跳舞”等等,不要磨滅他們的興趣愛好。帶孩子出去走走,多接觸不同的事物,開闊一下視野,見一些有學問的人或歷史古蹟,可以有效的開拓思維。一定要孩子解放雙手,凡事都自己動手去解決,學習也好,家務也好,準備孩子未來良好的習慣。讓孩子體驗繼續學習的成功喜悅,一旦獲得成功,就會很容易滿足,因此家長需要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有很多種,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家長應該隨機應變,想出更加合理的方案處理,使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 2 # laoyang105

    說了也做不到,就是重德輕學,這裡的輕學是減負,鼓勵,不打罵,至於他是否願意學習,看他自己。我想實施,被老婆否決了!

  • 3 # Aiy吖

    孩子是一張空白紙,孩子一生的描繪,作為家長無疑是一定程度上的執筆者。 許多人說出淤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 但是在家庭教育這個方面,我覺得還是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所以我要強調的是如何進行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進步,或許可以看看孩子生活的又是怎樣一個家庭環境。 孩子容易模仿家長一些行為。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現象,一家人過紅綠燈,父母看見紅燈無所顧忌的走過去,孩子則堅持等到綠燈才過去。父母所培養的家庭教育觀念都有問題,那使孩子進步必然也是個問題。樹人先樹己!

  • 4 # 夕月和晨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華人普遍的信仰!那麼怎麼樣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進步呢?

    我先講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堂弟15歲,馬上就是初中畢業了。他媽媽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做作業的時候坐在旁邊盯著看,做不出來就說,怎麼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做這麼慢。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就要問鄰居的小孩考得怎麼樣。回到家就對堂弟說,你看某某,英語考了110幾,數學考了。100多,你呢?讀書讀個什麼鬼啊!週末有一天半時間是在補習班度過。

    有一次他媽媽發現他躲在被子裡玩手機,手機都把它摔碎了。結果兩個人打大出手。

    但是在生活中,卻對堂弟無微不至,吃好的,用好的,十指不沾陽春水。

    我看著我弟,真心覺得好可憐。其實這樣的情況出現在生活中並不少!中國的家庭教育到底怎麼了?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了,所以一直在探索怎麼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獨立的,有責任意識,生存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

    最近讀到《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沙拉培養億萬富翁的手記。書的內容有些雜亂,但是整本書的教育理念真的是值得學習。

    本書主要是從三個層面來講孩子的教育問題,一是,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二是,延遲滿足。三是,放棄過度撫養孩子,實行慢養孩子。

    1⃣️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給孩子灌輸“不勞無獲”的法則。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務,不要認為做家務耽誤孩子寫作業,怕孩子做不好。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基礎,讓他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應該為這個家庭出力。

    為什麼我們會在新聞裡看到,十歲的孩子覺得自己不配有那樣的父母,就是因為家長事事代勞,孩子養成對家長索取的習慣。應該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有機會的話讓孩子看看父母是怎麼樣辛苦工作的。這樣更有利於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2⃣️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當孩子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等待,針對年齡小的寶寶,延遲滿足的時間可以從幾分鐘延長至一兩天。針對年齡大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完成相應的任務再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面對孩子哭鬧任性時,最好是從一開始就冷靜且堅決的對待孩子。李枚瑾教授曾介紹了一種方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一個房間裡,和孩子面對面的呆在一起,把門鎖上。不要讓家裡的其他人參與。任他哭鬧,等他哭夠了,給他擦把臉,給予一些愛的關懷,以為你會滿足他時,溫柔且堅定的告訴他不行。有過幾次之後,孩子漸漸會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那麼延遲滿足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好處呢?這對增強孩子的韌性是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的。孩子只有經歷過挫折教育,才能更長更遠的走向以後的人生。

    3⃣️實施“慢養”。所謂慢養就是迎合孩子的成長需求,注重孩子心靈的成長,以增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適應能力。

    不要整天盤旋在孩子身邊,問他吃飽沒,穿的好不好,完全忽略自己的生活,圍著孩子團團轉。

    父母應該是以一個朋友的角色陪在孩子身邊。傾聽孩子的內在需求。在孩子面對苦難時幫孩子理清思路,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幫他解決。對孩子的成就及時做出反饋,給予適當表揚。

    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監視,給他一個獨立的空間。開闊孩子的視野。

    孩子其實是獨立的人,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孩子身上。這樣往往適得其反。作為父母不能一輩子在孩子身邊,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生存的能力以及傳遞給孩子良好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 5 # 做中學學中做

    孩子很容易跟著家長學的,一個家裡家長的一種行為處事方式,待人接物的具體做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另外我一直覺得“子不教,父之過”和“慈母多敗子”的,孩子做對了還表揚,明明做錯了或者這樣做不好的,還去學著鼓勵或其它,那個時候小孩的三觀還沒完全形成呢,是是非非判別能力還不完全有,家長必要的懲戒教育是要的,算不上粗暴,是讓孩子記住這一類底線是不該做的。。。

    挫折感的教育也是需要有的,當然還有感恩教育這塊。一個不懂感恩的家長背後,可想而知。。。

  • 6 # 成雲社初心

    孩子天生會進步,就像天生會長高。

    就如同長高需要吃飯做條件——飯都吃不飽,就很難長高。

    進步也一樣需要一些條件,這些條件越充沛,孩子進步的越快。

    這些條件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心靈成長,一類是知識成長。

    心靈成長是基礎,象是蓋房子時的圖紙。

    比如被父母,被身旁的人愛,被愛的孩子自信,穩定,快樂,心靈強壯有力,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

    缺愛的孩子自卑,惶恐,悲傷。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如何讓別人愛自己”上,就很難騰出精力發展自己進步了。

    同樣兩個孩子,一個被愛,一個缺愛,接受同樣的知識或者事物,結果是不同的。

    第二類是知識成長,這是個硬指標,就像蓋房子時的磚瓦。

    心靈健康的孩子,天生會攝取知識的磚瓦來豐富強大自己。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 7 # 大道至簡151172803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 家庭教育 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透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透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 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練習諸如精英特速讀記憶是開發潛能的必要手段之一。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3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 8 # 發現爸爸

    優秀的孩子,一定不能少了家庭教育所助的一臂之力。在成年前,孩子的教育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父母需要承擔更多的教育:

    1、3歲前,是情感教育。在這時期,家庭教育的重點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培養孩子全面的情感能力和建立對人的信任,在這三年父母有恩於孩子,隨後才能立威於孩子。

    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存在一個教育誤區,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殊不知,孩子只是沒有以成人的方式將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思呈現出來,主要家長懂得細心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是每天都在成長。

    2、3-6歲,是培養性格和觀念的關鍵時期。3歲開始,孩子就開始擁有自我意識,開始透過自己的觸覺、嗅覺、視覺、味覺和聽覺對外界進行不斷的探索,所以這時期的父母要與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是與非、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孩子遵守良好的生活規則。

    在這個階段,有些家長會因為“不能抹掉天性”的思想,而讓孩子的規則意識沒有得到及時的建立。殊不知,人的天性也有好與不好之分,這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孩子的行為是否產生破壞性和傷害性的影響,例如孩子不分場合總是蹦蹦跳跳,在商場、超市和酒店等公眾場所也毫不收斂,儘管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不一樣的場合還是要遵守固定的公共秩序,因為在公眾場合打擾到其他人的行為屬於沒有教養的行為。

    3、6-18歲,是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的求學時期。這個時期,因為有校園的教育參與其中,家長更多是要完成輔助的角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才是求學的主角。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做好“活到老,學到老”的榜樣,往往更有利於對孩子的影響,因為這將有利於在家裡就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 9 # 賀華瞳

    有一種鳥,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

    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你就會發現,你做得越多,孩子反而越牴觸你。

    如果你想要孩子優秀起來,你自己要優秀起來。

    2017年,一位非常優秀的高中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家庭條件差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了,自己的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有非常好的家庭氛圍,自己的學習習慣、性格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在你思考著給孩子報才藝班、輔導課的時候,不妨想一下,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怎麼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社會經濟地位會產生一定的代際效應,即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子女教育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如果你本身教育水平不高,那該怎麼辦?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命運肯定不會改變。即使你運氣好,中了彩票,你往往還是會回到原點,因為你的認知水平沒有發生變化。

    所以,關鍵在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以前,很多人沒有機會上學,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的家庭慢慢走向社會上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沒有上學的機會,但他們沒有放棄學習,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等機會來的時候,就快速的成長。

    怎麼提高認知水平?從書本中學習知識、從社會中學習道理

    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從閱讀開始,慢慢實踐。一項研究針對家庭學術文化氛圍的研究表明,在排除了父母教育水平、職業、社會階層的影響的情況下,家庭擁有較多圖書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限更長。家庭擁有較多高質量的藏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父母教育水平的不足

    書的數量越多越好,特別是數量較少時,每增加一本,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書籍數量的增加,提升效應會越來越弱。

    合適的數量是多少? 如果有條件的話,500本。

  • 10 # 左養右學育兒

    家庭教育是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成人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榜樣的力量去影響誘導孩子的發展,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無聲的潛意識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往往比有聲的教育作用更大。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灣和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導師和助手,既要負責孩子的身體發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發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又要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既要教會孩子學習知識,又要教會孩子學會做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行為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絡,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沒有哪些孩子會越來越像自己的老師。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出現了一些讓你厭煩的毛病時,不妨看一下自己的行為,一味責怪,嘮叨是沒有效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和醫生你更喜歡哪個行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