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疆時間
-
2 # 旅個行
旅行其實是非常功利的一件事:你要付出金錢和時間,去換你無法準確預期的回報。從弗裡德曼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消費行為理性總是壓過感性的,即使是那些衝動購買也是如此。那麼,怎樣把旅行的價值最大化呢?
“去過”這件事,是旅行最低的境界
旅行是離開你熟悉的地方去到遠方的過程。因此,去了多遠,去了多少個國家,去了多少個景點,毫無疑問很重要。
前不久有個很diao的女士,她要從海灘上拿走一塊漂流木,因為她去了20幾個國家。沒錯,她的衡量標準就是二十幾個國家這個數量。
我們也問了不少同志旅行達人,其中一位舉了這麼個例子:同樣的錢,你可以買10個不太新鮮的桃子,或者5個新鮮的大桃子,你那時還會特別關注數量嗎?
旅行的深度,來自參與度。
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判斷標準:旅遊的深度。毫無疑問,在旅行中你的參與度越高,就知道得越多;活躍度越高,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也就越多。如果在整個旅行中,全程都是葛優癱,那乾脆還是呆在家裡,又省錢,又不累。更重要的是,家裡的沙發肯定比飛機大巴的座位舒服啊。
跳出日常的眼光,換一種角度
旅行的深度在於對目的地、對景點、對當地文化的深入理解,去獲取另外一種看法。在吳哥窟,有人看到的是一堆廢墟,有人看到的是古代的繁華;有人看到牆上雕著裸露上身的女人,有人看到飛天仙女Apsara在古代印度教中的重要地位;有人覺得沒有故宮精緻,有人看到的是大自然無情的力量。
這些區別在於,你是用你平日的眼光去看,還是用一種新的角度去發現和感受。
旅行中的社交,不僅在團員之間
有些人會把旅行的深度等同於與團友、朋友的互動。當然這種互動非常重要,沒準就找到了命中註定的那個人,或者有了一生的好友。但是請記住,你花了3萬塊錢去歐洲旅遊交到的朋友,並不比你花300塊錢城市周邊遊交到的朋友更可靠。
如果你的興趣不是當地風情和當地人,而是在一個小團體裡交朋友,那麼不如參加100次周邊遊,結識的朋友會多100倍呢。
把關注放在購物上,不如去某寶
購物當然也是旅行中的亮點。我們說的購物不是旅行團拉到偏僻的僅供旅遊者購物(順便看下眼鏡蛇和鱷魚)的地方。有的人會選擇逛名品店,而不去景點或者博物館。對於這些人來說,旅遊的人肉快遞,真的比海淘等代購平臺貴得多得多啊,這真真是不划算的。
走過你的全世界。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
在世界的盡頭,你活得好嗎?
這就像用PPT的模版,糅合了張小嫻、村上春樹、王小波等人的文字,一股文藝的空氣清香劑的味道撲面而來。
等等,在發朋友圈之前,要知道這也是有代價的:如果你是省吃儉用攢錢去旅遊的,別人可能會說你拼死充時髦;如果你是土豪去旅遊,別人可能會說你錢多燒的。要記得,你幾百個微信好友,沒有人會在下面留言說不好聽的話的(除了你的那些值得珍惜的死黨們)。
大管家給你一個提示:讓圖片有想法。比方說配合你在盧浮宮外面的照片,加上一段小字:“貝聿銘的直線分割的風格,在玻璃金字塔如此,在中銀大廈如此,在蘇州美術館也是如此。直線可以有無印良品的性冷淡,也可以是靈動的切割。”
基本上,這段話是可以讓那些心裡鄙視你的人改變一些對你的看法。但這也有一個前提:不要想著去百度出這麼一句話,否則就穿幫了。這應該是你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創造出這麼一句話,一種真實的流露。
總而言之,把旅遊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好好地去了解當地。你對做菜有興趣,可以去逛逛當地菜場,不要吃團餐;你對裝修有興趣,不如去住B&B;你對汽車有興趣,就去修車鋪看看。旅行中的你不是被放牧的羊,還是得走心,不是嗎?
-
3 # 微遊蘇州
購物是旅遊六大要素之一,是旅行生活的一部分。在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的同時,買一些所需要的的商品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對於豐富旅行生活,提高旅遊體驗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往往對跟團購物抱有戒備之心,“談購色變”。原因有幾點:
一是旅行社強迫購物。往往出現在低價團上,為補償旅行成本,導遊往往強制遊客購買一定額度的商品,不管遊客喜不喜歡,需不需要。
二是商品質量難以保障。旅行社走的購物店,有些時候質量得不到保障,以次充好。很難退貨和維權。
-
4 # 李宏明2019
1、打卡式購物:最好的形式是冰箱貼,展示世界足跡和成長曆程,不容易丟,實在一個冰箱不夠,就搞面牆;
2、實用主義購物:比如美國買服裝、運動鞋等,德國買廚房刀具、小家電等,保真、省錢;
3、特色產品購物:歐洲國家的小城,二三線品牌,還未打入中國市場,當地特色的包或服裝,有品位,價格實惠。
4、奢飾品購物:實在喜歡可以去買,本人無此興趣,購物只是順便、調劑,不要成為主要目的。現在國際購物很方便,佔用旅遊時間不值當。
-
5 # 美漂生活
隨心情而定,要看去旅遊看到的東西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是我不會賣,但是一但被我看上的東西,我一定會愛不釋手賣回家
-
6 # 阿坤日記
旅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件令人嚮往且美好的一件事情,在旅行途中看到喜歡的東西避免不了要買買買!但我個人認為旅行不是逛大街,儘量在旅行途中抵制各種誘惑不要隨便買東西,尤其是在當時用不上的物品!買了一些當時用不上的東西,買了只會成為累贅。像是衣服鞋子在好看在漂亮也不要買,這些東西旅行完了隨時還都可以買到!除了一些必備的旅行生活用品外一定要最大化減少攜帶的物品,旅行是捕獲美好、感受大自然的,是一個讓人放鬆心情釋放自身生活壓力的運動,只有“輕裝上陣”才能更盡情灑脫的體驗旅行的樂趣!所以一個人旅行要做到裝腦不裝身!就是儘量的在旅行當中多發現多體驗,把這種美好全裝的腦袋中,裝在像機中儲存起來!因為旅行有些地方去了離開後可能永遠也不會再去了。
-
7 # 行者之說
旅行,一般都是去之前沒去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會有當地的風俗、當地的特產,適當買點,或品嚐,或送人,或把玩,或珍藏。
現在有些景點,商業習氣太濃,景不怎麼樣,卻遍地的購物商鋪,所賣商品雷同,這些看看了事,或看也不用看,抬頭走過。
對那些靠購物的旅遊,最好少參與,所購之物或為假貨,或價格高得離譜。那些進門就跟你認老鄉,打八折,買了再送,現場展示功能強大的,大都是噱頭,特別要當心。
外出遊行,號稱全程無購物,也不可全信,如果不是把你關在購物店,不買不讓走,就已經很不錯了。
旅遊購物,最好到當地有名氣的大型購物商場。小商鋪、專賣店最好別去。
-
8 # 嘟遊記
誠然,旅遊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了年輕人的一種嚮往。但說到旅遊購物,又會讓大家想到一些負面的新聞,比如某地導遊強制消費啊,某景點霸王條款啊等等,那究竟旅遊和消費如何平衡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大的原則是按需購買,量力而行。大家去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切都是新鮮的,工藝品、特色美食等更是琳琅滿目,這時候大家可能就會有選擇困難症了,啥都想買。但是,此時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的需求及購買能力,比如一件工藝品,買了擺在家裡是否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價格是否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或者買了送人是否會得到喜歡?當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以後,再買也不遲。有些人衝動消費,買了自己承受不起或者沒有用處的東西,最後旅行結束了,剩下的只有對沖動消費的無限悔恨,而忘記了旅行的美好。
其次,旅行時要做好充分的攻略。比如到了武漢戶部巷,就一門心思要吃正宗的烤麵筋,結果最後發現其實烤麵筋全國各地都有。又或者到了雲南買玉石,結果因為不懂行而沒買到真正的好東西。這些都是旅行中常見的消費誤區。
綜上,大家旅行時,一定要記得自己旅行的目的,體驗不同的風景,感受不一樣的風俗,品嚐沒吃過的美食,放鬆自己的身心才是旅行的意義所在,購物只是旅行的附屬品,按需購買,量力而行,如此,才不負一場美好的旅行。
-
9 # 敦煌街坊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的過程中既可以增長見識,品味風土人情,又能放鬆,減壓,品嚐各地美食。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購物,各地的特產、各民族的服飾,都要買一點。
購物中難免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欺騙遊客啊,以次充好,天價食品等等,但這都是部分人的行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媒體總會拿這些個例事件來取悅讀者。
但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各地的特產再好多地方都可以買到,不一定是要在當地買,甚至有時候當地買的反而假貨、次貨居多,因而導致現在的旅遊大部分是純玩,而不購物。電商的發展更一步加劇了這種行為。
所以以前我們說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購物這一環會越來越淡。
-
10 # 愛上MasterCAM
說的清楚點,有人出去為了吃,認為吃好了就是玩好了。有人出去捨不得吃,只為了看風景。還有的朋友因為住宿不好而喪失興趣。我呢,就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玩法,只要我沒去過,我都玩的高興……
回覆列表
旅遊購物是隨心的,是很有地域特點的,不像在家缺什麼,計劃好去買,消費很理性,買來的東西都很實用,而旅遊購物很隨心,華而不實,多為感觀決定,看上就買,管它有沒有用,所以旅遊地多為珠寶,黃金,文物古玩,手工藝品等!且特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