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正確來講是亡於自身!明朝滅亡是因為國家機器的崩壞造成的。

    明朝末年,東林黨和閹黨互鬥,致使朝政不穩,民不聊生,其實兩者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明朝的黨爭不僅給了滿清可乘之機,也加上了明朝的內部矛盾。流寇和滿清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展,並最終摧毀了明朝。

    再有就是貪得無厭的官紳,和奢華的明朝宗室。

    在《大明劫》中,孫傳庭說過這樣一番話:“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孫傳庭這番話,不僅道出了自己對這些禍害國家的鄉紳的憤恨,更道出了大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滅亡大明的不是李自成,也不是滿清,而恰恰是大明自己!是官紳和宗室這些吸血的寄生蟲摧毀了大明帝國的機體……明末這種藏富於官的現象,不僅讓朝廷財政困難,也讓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惡化,使百姓離心離德。而這才是明朝敗亡的本質,也是給我們後世拉響的警鐘!

  • 2 # 西堤讀文史

    要說明朝直接滅於誰之手,當然是李自成,是李自成的起義軍打下明朝皇宮,逼死崇禎帝的,這其中也有滿清的夾擊作用。

    但是這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明朝滅亡的根源在於皇帝昏庸,朝廷黨爭,宦官擅權,官員腐敗,藩王和地方豪強兼併土地拖累財政,失去民心,再加上部分天災,就是有些人說的遇上了小冰河時期。

    說起明朝皇帝,會發現一個規律,從朱元璋到天啟皇帝,勤政的指數是越來越低,嘉靖萬曆祖孫兩個更是多年不臨朝。在此種情況下,就滋生出兩大問題:宦官擅權和朝廷黨爭。這兩個問題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政令得不到統一有效的實施,所以內憂既不能解決,外患也不能平定。明朝後期,唯一一段時間能將外患暫時安撫下來的,恰恰是張居正獨攬大權的時候,君少國卻不危。因為張居正是有才幹、有威嚴的獨攬大權,他的政令可以暢通無阻,有戰功的武將受到重用,內閣的爭鬥被他的威嚴強力壓制。

    但是,張居正死後,明朝又是一片混亂,天啟帝常年遊戲後宮府苑,閹人魏忠賢擅權,東林黨黨爭激烈,中間派被雙方激烈的爭鬥擠走賦閒。如果你去檢索《明史》,天啟和崇禎兩朝本紀和大臣傳,每隔幾段文字就會出現一次魏忠賢,魏忠賢為了鬥倒東林黨,連帶傷害了一大批中間派。有很多人說什麼魏忠賢不倒,明朝不會亡。豈不知這類話都是魏忠賢的餘黨首先說出來的,大部分都是太監的言語。太監懂什麼軍國大事?魏忠賢本人進宮的時候都不識字,《明史》上有明確記載。

    我看《明史》中,從熹宗本紀、莊烈帝本紀到魏忠賢本傳,其中的血雨腥風令人心驚膽寒,多少大臣被處死,被流放,被革職,被擠出朝廷回家賦閒,甚至還有人被肢解。廟堂上是如此一片混亂,農民被逼著造反也就不意外了。這幫人只顧著黨爭,國事天下事,還怎麼管,老百姓的死活還在他們的眼裡嗎?

    等到崇禎帝繼位,雖然革除了閹黨,但是此人算不上一個明君,作為一個皇帝,一點自主意見都沒有,東邊的大臣說話他就向東,西邊的大臣說話他就向西。本來內憂外患已經如此嚴峻,各地農民起義攻城略地,關外滿清虎視眈眈,這時候應該拿出一點氣勢和威嚴來,去安定內部平定外部。可是崇禎帝猶猶豫豫,用人也不能不疑。

    就說平定內亂,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為了解決國家面對的困局,崇禎後期的重臣楊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總體方針,把兵力集中對付內部的叛亂,對於關外虎視眈眈的後金則是以議和為主。不能說這種策略有什麼太大問題。現在是內外夾攻,先搞定一個,總比分兵強。而且在楊嗣昌的主持下,一開始是見了成效的。皇太極也有了議和的意向,可是崇禎帝一聽盧象升的諫言,又不堅定了,猶豫了,動搖了,最後功虧一簣了。

    明朝亡國三百年後,有一位賤骨頭的文人曾經寫了一篇大作,其中評價崇禎帝說:“其實崇禎這位皇帝倒是很有問題的。他彷彿是很想有為,然而他的辦法始終是沿著錯誤的路徑走。他在初即位的時候,曾經發揮了他的“當機獨斷”,除去了魏忠賢與客氏,是他最有光輝的時期。但一轉眼間依賴宦官,對於軍國大事的處理,樞要人物的升降,時常是朝四暮三,輕信妄斷。”

    本來楊嗣昌使用“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已經把各地起義軍強烈地壓制了,特別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這種大股的起義軍,幾乎都快被朝廷打得山窮水盡了。可是因為崇禎帝聽了盧象升的,不敢明確跟後金議和,導致後金急速來攻,朝廷不得不調撥平定農民起義的軍隊北上出關,致使內部的農民起義死灰復燃,如果站在明朝朝廷的角度去看,崇禎帝如此不堅定的行為,是導致內憂外患進一步加劇的導火索。說實話,先平定內亂,安定國內之後,與民以休息,慢慢再去找後金算賬都不晚。看看于謙等人怎麼對付瓦剌的,看看高拱張居正等人怎麼對付俺答的。

    崇禎帝自己失策,便把丟土失地的責任發洩到群臣的身上,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數年間,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此等濫殺,跟魏忠賢比也不遑多讓了。

    前期的皇帝昏庸,黨爭,宦官擅權,等等,導致明朝的統治日趨混亂,民不聊生,財政上也無力支撐平內抗外。

    至於官員腐敗和地方豪強及藩王兼併土地,拖累財政,則是明朝後期無力養兵的根源之一。這個問題不是崇禎帝能解決的。相對於明成祖的時候,只北京城附近就養了五十萬大軍,可是到了嘉靖朝,朝廷在東南連抗倭的幾萬大軍的軍費都捉襟見肘,到了崇禎時,面對內憂外患處處用兵,卻財力不支。

    錢都哪裡去了嘛。朝廷上各種鬥爭不管百姓死活,自然收入減少,貪官汙吏腐敗貪汙,自然財政減少,地方豪強和藩王兼併土地不交足稅費,自然收入減少。國家財政無錢養兵,明朝卻要處處用兵。內憂外患怎麼平息啊。

    而且相對於明朝前期中期群臣的剛烈,明朝末期的很多大臣武將,骨頭也軟了。看看于謙的北京保衛戰,再看看投降李自成和滿清的那些賤骨頭。

    難怪李自成也有點同情崇禎帝了,李自成《登極詔》裡面說:" 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君非甚暗,不敢苟同;臣盡行私,言之有理。

  • 3 # 大國布衣

    這個問題問的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記住兩個時間,公元1644年和1683年,1644年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殉國。1683年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納臺內附,最後一支抗清力量宣告結束。那麼,明王朝的滅亡,到底該按哪一個時間為標準呢?

    一般來說,一箇中央王朝,京師被佔,皇帝被擒或者戰死或者自殺。只要這兩個條件都達到,是符合亡國的標準的。這裡有個最好的前朝例子可以做鑑: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東京城破,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人所俘虜,1127年扶持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北宋至此滅亡,但當時長江以南宋朝大片國土並未淪陷,半壁河山尚在,何以就此認定1127年北宋滅亡。

    因為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後來逃到了建康,於1127年重建了宋朝,這可以被認為是北宋的延續,也可以被認為是誕生了一個新的王朝,因此為了避免兩個宋朝混淆不清,就分成了北宋和南宋。如果從嚴謹的歷史角度出發,宋朝應該是自960年起到1279年間,前後共計享國320年才是。

    明朝的情況可以說是和宋朝是極為相似的,1644年大順軍攻破北京城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廣義概念中的明朝滅亡了,因為國都淪陷皇帝殉國了,國家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同年的五月,福王的兒子朱常崧在馬士英、黃得功等人的擁戴下在南京又重建了明朝,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就在清軍的強勢攻掠下迅速瓦解了,但此後又陸續出現了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明鄭政權等多個抗清政權,儘管地越打越少,人越打越散,但也堅持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足足為明朝續命了39年。

    宋朝的一直到1279年崖山血戰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自盡才算是徹底滅亡了。明朝的真實滅亡時間自然也不可能是1644年,明朝和宋朝的主要區別還是在南渡之後的王朝延續情況各不相同,自趙構在建康重建宋朝後,南宋共計8帝享國152年,生命力比南明頑強的多,南宋實力也要遠遠強於南明。

    因此,明朝實際上是亡於清朝而非李自成的大順國。史學界普遍以1683年,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納臺、澎、金等諸土歸降清朝作為明朝最後滅亡的時間,因為自1662年永曆帝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殺後,延平王鄭成功在臺灣建立的鄭氏政權是當時唯一一個奉大明為正朔的抗清政權。

  • 4 # 寅哥解惑

    明朝正統是李自成滅亡的!明朝殘餘南明是滿清滅亡的!這些都是歷史事實!也不用我大書特書的講給大家。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明朝滅亡原因的幾點看法:

    1明朝滅亡在於它的稅收政策的極度“奇葩”!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工商業稅三十稅一!這是一個放在任何時代都可以使商人笑醒的稅額!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發展的很好了,工商業在江南有著很大的規模。放著金山不知道利用,卻去摳麼可憐的農業稅!明朝的財政體系從始至終就沒有富裕過,太平盛世還過得去,明末亂世就只有等死一條路了!

    2從北宋開始,中國的文人就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代表了,到了明朝,一個八股文更使得讀書人變成了五穀不分的書呆子了,一天到晚的醉心於研究八股,沒有了思想的進步,直接也導致了明朝中央機構的處理問題能力的滯後!這樣一群帝國的掌舵者,明朝能好的了嗎?

    3明朝特權階層的侵蝕!主要是世紳階層和皇室宗親!平時變本加厲的侵吞土地,壓榨百姓,國家危難時都成了鐵公雞,享受著最好的福利和待遇,卻不願意為國家出一點力!明朝就亡在這群白眼狼手裡!

    4明朝滅亡還在於對於國家掌控的不力!皇權不下鄉使得百姓作亂難以得到遏制,對偏遠地區的不重視使得後金做大。地方又沒有能力進行自救,使得問題越來越大,最終在雙重攻擊下明朝走向滅亡!

  • 5 # 錦翼

    把大明王朝比作一盆火的話,李自成是兜頭一盆涼水澆滅了火焰,但不代表火焰熄滅了,這下面還有明亮的炭,還有星星點點的火星,只要加把柴,還能燒起來。

    但是清朝卻是把所有的火星全部熄滅,然後將灰全部揮灑,防止死灰復燃的可能,杜絕星火燎原的希望。

    為什麼這麼說。

    李自成的軍隊只是攻破了北京城,他所佔領的不過是長江以北的一塊,明朝還有半壁江山。

    以李自成進城後的流寇做派,他不是迅速建立新的秩序,反而還是跟當年做流寇一樣,吃大戶。把那些大官都關押起來,嚴刑拷打, 要他們交錢。

    完全還是土匪的思路。

    你很難相信,他能堅持多久。

    南京方面的政權如果能團結起來的話,說不定誰笑到最後。

    當然南京方面是一群窩裡斗的主,也很難成大事。

    一群垮掉的造反者和一群窩裡斗的舊勢力。

    活該關外的清朝得勢。

    清軍入關的時候,他們打著的旗號是幫助明朝剿滅流寇,這幫南京的孫子們竟然信了。

    他們天真的以為是吳三桂是郭子儀,清軍是回鶻軍,對應的李自成就是安祿山。

    等他們看清這些人真面目的時候,他們幹了什麼還是窩裡鬥。

    你說你是正統,他說他是正統。

    還拒絕和農民起義軍合作,說他們是流寇。

    怎麼樣呢?南明的小皇帝一個個被消滅,從弘光到隆武到永曆,一個一個死得很慘。

    最能幹的忠臣鄭成功英年早逝,他們最後一個王牌也丟了。

    大明滅於誰手呢?

    外因說是李自成和清軍,內因說是因為他們自己。

    歷史上沒有那麼假設,就不用從前面開始假設了。

  • 6 # 帶你逛鄭州V

    明朝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迫害異己、鎮壓人民。統治者不斷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加上連年的災荒,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628年,戰爭在陝北爆發,湧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起義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農民擁護。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佔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身亡,主宰中國的明朝至此滅亡。之後清兵入關,並打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進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殘餘勢力大多投降清朝或與清朝合作共同對抗起義軍;而在南方,忠於明朝的各種勢力建立了數個流亡政權,史稱“南明”,在隨後的十多年間被清朝逐一消滅。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有四點:

    (1)明朝後期的皇帝大都昏庸腐朽。如明武宗長期不上朝,繼立的世宗迷通道教,無心過問政事,神宗更是二十多年不理朝政。

    (2)奸臣把持朝政。如世宗時的奸臣嚴嵩父子。

    (3)宦官專權亂政。如明熹宗時的宦官魏忠賢。

    (4)土地兼併嚴重。

    直接原因是當時的天災不斷和為了剿匪、對遼東用兵而加徵的“三餉”使得民怨沸騰,社會矛盾更尖銳,繼而爆發更多的起義,使得財政壓力增大,入不敷出,更要強徵。如此惡性迴圈更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 7 # 魏武萌得

    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是,李自成殺進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而亡,明朝滅亡了,但是崇禎死了以後,明朝的宗室在南方登基了,這就是南明政權!

  • 8 # 夢迴葫蘆河

    明朝實際滅亡於崇禎皇帝手裡,以後的南明政權沒有多少的實際意義!所以就從崇禎皇帝說起,這個皇帝對自身要求很嚴,從個人的本意來講應該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但其的前輩確實不爭氣,留給他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

    這樣的一個爛攤子一夜之間加在其對肩膀上確實有些勉為其難!而他自身也有優柔不決,妄自尊大,疑心太重等等人格缺陷!雖然其努力了,但最終卻無法逃脫失敗滅亡的痛苦結局!

    大部分人說,明朝是被李自成滅亡的,所以再說說李自成。李自成也是一位底層的農民,也給政府打過工,但同樣也是被殘酷壓榨和被剝削的物件,在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的同時,卻有了殺人也要活下去的想法!儘管有些學者認為李自成等流寇對當時的社會及生產力造成巨大的破壞!這點不可否認,但從長遠的,人類幾千年的發展進化史來講,我認為李自成的造反對人類的解放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如果沒有陳勝吳廣,也許就沒有以後強盛的大漢王權,如何沒有瓦崗寨的草寇,也許就沒有李世民的大唐盛世!任何一個政權的建立及發展和維持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自己做的更好,才能造福百姓,才能長治久安!所以我認為明朝不是亡在李自成手裡,也不是亡在滿清政權,更不是亡在吳三桂陳圓圓手裡,而是亡在自己手裡!

  • 9 # z山海

    大明帝國滅亡,天災人禍、內憂“闖王”李自成、外患滿清咄咄入侵、最高領導人的領導能力等各種矛盾綜合發展的結果,但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明帝國崇禎皇帝朱由檢,雖然一心匡扶社稷,工作態度超常勤勞,但是不具有挽國家於危難之中、匡扶社稷的領導能力,剛愎自用,決策失誤,用人多疑,導致用人失誤,指揮不當,貽誤戰機,要負主要責任的。

    二、明帝國滅亡,不可否認,還有主要的天災因素,明末處於“小冰河”期,因而造成北方農業生產連年欠收,災荒四伏,國家財力嚴重不足,籌集軍費相當困難,以致最後出現崇禎皇帝朱由檢竟然向群臣借款,籌措軍費的情況,國疲民窮,無力再戰,怎麼可能抵禦外侮內患。

    加之,內有“闖王”李自成大患,外有東北後金(滿清)外敵咄咄逼人入侵,難以應對兩大強敵,顧此而失彼,最終釀成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的亡國慘劇。

    三、由是,飢餓難耐的災民流民四起,財力困難,裁撤驛站,導致身為驛卒的李自成失業而造反,“闖王”李自成打得明帝華人力、財力、軍力,消耗殆盡,大明帝國與李自成“鷸蚌相爭”,李自成殺進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明帝國滅亡,後金、既滿清而坐收“漁人之利”,撿了一個天下!

    所以說,明帝國並非亡於後金,而是亡於自身領導人的能力不濟,加之天災人禍,直接亡於明帝國自己的驛卒---今日的郵遞員出身的“闖王”李自成!

    嗚乎唉哉,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四面楚歌”殺進北京城的李闖王,欲突圍出城,為時已晚,只有殺後刺女,慘不忍睹的自縊於皇宮燒炭堆積的煤山之上。

    若早日遷都南京,退守江南,徐圖攻守,結局尚未可知!

    僅供參考。

  • 10 # 孤城中孤獨人

    明朝實亡於清,當最後的隆武被絞死於雲南,大明也就結束了幾百年王朝的延續,李自成進軍北京城逼死崇禎帝,而南方還掌握在明朝手中!而清軍捉住機遇,合兵山海關總兵擊潰順朝軍隊,一戰定中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關係已經名存實亡了,該離婚嗎?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