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淨意舍
-
2 # 海浪30636993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的搞清楚什麼是國學?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是共同遵守的社會規則和為人處世的準則;是社會和諧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是文明傳承,精神信仰的支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補存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是以儒道釋核心文化為主體的價值體系。國學簡單講就是華人之學,以孝為先,以道德仁義,忠信廉潔,友愛善良為基礎。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為奮鬥目標;以清靜無為,知足常樂,謙卑不爭,逍遙自在為修煉;以慈悲為懷,隨緣順命,看開放下為精神追求。國學的價值在於可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幸福感,養成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遵紀守法的習慣,對社會的穩定,民族團結,國家強盛大有好處。國學熱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民的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推動力量。
-
3 # 三楚清揚
國學是民國時期為了應對西學而提出的一個概念,也叫國故。其基本內容就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等生活方方面面。
但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國學其實更多分為學院與民間兩個部分。
學院大部分是在高等院校中,依託原有的文史哲等學科分科,進行學術研究,研究方法既有傳統的文字音韻訓詁等,也有現代西方的語言分析等,甚至還包括與生物化學等學科交叉互動。但總體而言,學院更多是求其是,而不求其用,是試圖在知識層面理論層面對其進行研究。但在學院裡,畢竟有其學科限制,因此很多傳統的國粹並不能依照其本來面目在學院中呈現。比如,對於戲曲是否算國學呢?必然算的,但是大部分研究是針對文史哲方面的,而藝術流派比如唱腔等就很難歸入國學研究,這不得不說是問題。
民間則以大量的國學輔導機構為主,並不深入考據國學本身是什麼,而是求其用,試圖將國學能夠運用在當今社會之中。但這裡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國學老師們並不瞭解自己所講的是什麼,或者說用現代人粗淺的現代漢語能力去解讀文言,這裡面就會扭曲很多國學內涵的本義。
最後,國學不能也不應是一個死的學問,而應該不斷的進步。一百年以後,我們當今中國這些學問是否也會被認為是國學呢?一百年以後的學問是否又能被現在的我們認可為國學呢?我認為是可以的。
-
4 # 衿池書畫
國學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文明沉澱下來的精華思想。
國學,即是“中國學”,類似於:國畫、國術等。國學更側重於文化藝術方面。相對西學而言,國學也被稱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及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史記》《二十四史》《四庫全書》《資治通鑑》《楚辭》《全唐詩》《樂府詩集》
-
5 # 使用者8836731764853
關於華人的。雖有主觀成份,客體確是華人及中國社會。所以,別亂責一脈相承,有你我的因素,反思和創新最重要。
-
6 # 獵戶座心雲
哪裡有什麼“國學”?!
我們大多數人嘴裡說的,心裡想的,津津樂道的那個“國學“,大概是最近二三十年文化熱催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吧。就跟氣功熱一樣,國學熱藉著文化的外衣,背後是造神和商業考量。
國學這個提法最早來自於《周禮》:樂師掌國學之政。兩週諸子百家,門戶甚眾,諸侯分立,儒,法,道,墨,兵,農,名,陰陽…到底何為國學,大概沒有統一。
到了秦焚書坑儒,漢朝設五經博士,獨尊儒術,似乎學術有了統一,到了魏晉玄學盛行,唐朝儒釋道逐漸歸一,宋朝理學,明朝心學,清朝之後又有西學東漸,其實國學這個詞一直是在發展過程中。
如果一定要定義,那就是以儒學為核心,整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主流學術流派。
比如,上述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學為代表的道統沿革。
我們今天說的國學太過寬泛,包羅永珍,大雜燴,周易中醫,風水算命,儒釋道,琴棋書畫,統統包括,凡是祖宗之學,皆能包裝,凡是有國學,必有大師,凡是有大師,必然成為生意…
這是對國學的庸俗化理解,其實不過是罷國學做成可一碗賣錢的雞湯。
-
7 # 威視通
要明白國學是怎樣的學問,就是要明白國學的本質,而本質要從定義、內容和作用方能探究。
一、國學通常有三個維度的定義:
(一)地位上,一國之學問也。
治世治國的學問,就好比今天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列毛鄧三個代表)一樣。而在古代,諸子百家中儒道法都曾為治世治國提供相應的理論和觀點。儒家的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而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法家主張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
(二)界限上,相對於西學的國學。
本來國學的提出就是在西學東漸的時況下,中國有志的知識分子面對西方文化滲透,為保留中國文化和學術的根基而提出來的。
(三)內容上,是中國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經學、玄學、道學、理學、明實學和同時期的詩詞曲小說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所以綜合來說:國學的本質就是相對於西學的中國固有的,以諸子百家學術為基礎
二、國學的內容
(一)按四庫分:經、史、子、集
(二)按屬性分: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及辭章之學。(屬性分類中“義理之學”為要)
三、國學的作用
引用儒家的思想來說,國學的作用的就是體現在“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總結:國學就是相對西學的以諸子百家學術為基礎,以經史子集為內容的中國完整的文化和學術體系。 -
8 # 程林4721
本人愚見。我認為國學大概就是隨著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與時俱進需要的文化。本人獻醜總結一下5000年來與時俱進的國學文化。從人類進入人類社會時開始。先是有伏羲,夜觀星斗,發現了北極圈。一年365天北極圈內的星星,夜晚都會出現。並且都一直的在走動,北極圈外的星星和太陽也是在走動。他發現每天日落以後星星出現可是星星出現的位置是在不同位置出現的。他找到了兩組星星做個定位。一組是三星。一組是6星。到了夏天有一段時間夜晚三星不會出現。到了冬天也有一段時間六星不會出現。他想到了這不是星星和太陽在走,而是地球在轉卻還是要著太陽轉。他想到了三星和6星是在太陽的兩側。和太陽是三點成為一線的。三星不出現的原理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三星太陽地球三點成為了一線所以這段時間三星不會出現。伏羲還發現了有8顆星星,也是在走動的和地球是同樣的道理,其他的星星和太陽是一樣的,是固定的,不走動,伏羲把他的發現向世人發表。為了讓世人清楚的明白這個道理,他畫出一個圖形作為講解。這個圖就是太極八卦圖。畫上一個圓圈,裡面有兩個魚。一個是黑,一個是白魚。魚是不閉眼睛的代表是不停歇,一直的在走。這個圓圈代表是地球一直的在逆時針轉。黑魚代表是黑天。白魚代表是白天。這樣太陽東出西落就順理成章了。圓圈外面有8個不同的符號,這8個符號是代表有8顆星星在地球的外圍懸掛著。他的發現發表得到了炎黃的認同。這是中華第1個文化,炎黃以伏羲發現宇宙大自然執行規律為基礎。設立了觀星臺。繼續的探索宇宙大自然執行規律。他們把夜晚星辰出現的位置做出的定位。推算出來了,一年有365天為一個週期。是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一個週期。他們這個週期劃分了4個季節12個月和24個季節,,以月圓月虧作為月份。可是月亮的週期只是29天半。所以就有了潤月年。又制定了六十花甲干支計時曆法。在八卦太極圖的外圍畫出來12地支的位置。把這12個地支的位置又制定出了四個方向,這4個方向就是子午卯酉。就是現在的東西南北。當時的4個季節也不叫春夏秋冬,是青紅皂白是根據4季的景象變化而說出來的。這也是一次與時俱進的文化。炎黃是開創人類社會的創始人。什麼是社會?也就是社交和會籍怎樣能夠達到社交和會籍的目的?這就需要溝通開闢道路。溝通了開闢的道路,就有了物資交流。為了使物資能夠豐富和交流。黃帝開創了5大行業。這5個行業就是現在的工農商學兵。當時沒有文字,用的是5種現象,作為代表。這5種現象就是金木水火土。金是代表工業,理由是做工需要金屬工具。木是學業。理由是木料的需要加工修理才能夠成為成才。學業也是這樣的。水是商業。因為水是流通的商品也是需要流通。火是兵團。因為火勢急需用物。黃帝把未婚的男青年組織起來,作為兵團作為急需所用。後來有人把這些人稱之為小夥子。土是農業,這就不必多說了。這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起源用途。神農嘗百草,神農就是炎帝。神農的稱號就是發展農業種植業的鼻祖。黃帝還創造了黃帝內經。為人類健康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資料,黃帝還制定出了社會管理兩項綱領。第一主要是不斷的開闢道路,保護道路維修道路。第二就是多造車輛,運輸才是保障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軒轅的稱號就是發展車輛運輸的鼻祖。這兩項提綱定位人類的思想價值觀念。思想價值觀念就是道路和車輛。後來這兩個觀念改成為道德。道就是路,德就是車,簡稱為,道德,這是一個社會主義時期的與時俱進的社會文化。三皇五帝時期用的都是這種文化。到了夏朝成為了家天下,統治者們把人民當成了奴隸。固化了人類貴賤之分。為了鞏固封建統治者的權利,用封建迷信愚民論述作為文化來統治奴隸。把伏羲的事蹟完全給神話。他們對人民不負責任。把一切災害和苦難都說成是天神在懲罰奴隸,還說貴賤是天神所賜。奴隸也不知所措,就拼命的祭拜天神。尤其是商朝更是變本加厲。考古發現的文物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一時期與時俱進的文化就是封建迷信文化。用這種文化來管理國家和治理人民早晚會滅亡的。周文王對人民還是負點責任的《周易》是借用了伏羲和黃帝的名義來管理社會規劃人文事物。可是《周易》是完全的篡改了伏羲和黃帝的文化。第1篡改了伏羲太極八卦圖。第2他八卦的8個符號說成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把那8個符號又說成是一陰一陽而生成的。第三。說伏羲一畫開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把金木水火土,說成是陰陽五行,五行生剋制化。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那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就是文化的改革,時代的需要。也是一次與時俱進的文化。《周易》是拋開了神論,以大自然規劃人文事物。雖然裡面也有點神話的色彩,那是因為人們還沒有完全的從神話轉化過來,也得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周易理論多數都是黃帝留下的名言內容,只不過是換了詞彙。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開始了割據的紛爭。因為這個時代的所需才出現了各種文化和學派。最為典型的就是孫子兵法。這個時期到處都是人心渙散的時候其,這個時期是最需要有凝聚人心的文化,這才有了儒學文化上合統治者的思想,下順黎民百姓的心意,這又是一次與時俱進的文化。我認為,凡是出現各種的文化都是時代所需。都是與時俱進的文化。所謂的傳統文化,那都是過時的文化。為了民族的信仰那些文化,只能作為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驕傲。我認為這些就是國學民族的驕傲。
-
9 # 走進洪門
什麼是國學
國學,顧名思義,是國家之學,華人之學,是做人的學問。 “國學”從古至今,眾人表達不一。在古代,國學是一個國家最高學府的總稱,現在的國學,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它不僅是表面意義上理解的古代文化、古典書籍,而且是一種傳承,傳承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和民族大義,是中華兒女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
國學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時刻同在。具體到自然國學:國學是自然,是客觀,是偉大的規律,是永恆的真理。覆蓋傳統的自然觀、社會觀、家庭觀。生命國學:國學是油鹽醬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聖成賢,是成長成功成熟大成。家庭國學:國學是家和萬事興,家興財源旺,和諧穩定家庭幸福。國學是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據地,是高壓環境下不竭的動力加油站,是身處誘惑中的指南針,是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潤滑劑。
國學的精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學的精髓是五千年曆史沉積下來的精華,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傳承與發揚。
孔子的為人之道; 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誠實,不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誠信是做人的原則和根本,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於待人。要知足,不能有貪婪之心,知足才能常樂。
老子的處事之道;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是處事第一法,寡慾是養心第一法,勿言無益身心之語。
莊子的養性之道; 人要順應自然,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人生要學會平和心,喜樂心,以慈悲為懷。
孟子的君臣之道; 上司要尊重下屬,以理服人,才能得到下屬的尊重,以權壓榨,又怎能得到下屬的忠心呢?故君臣之道在於禮。
荀子的學習之道; 學習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應該不斷地有所進展,日漸而月進,並且使之產生質變。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虛心學習,謙虛才能進步。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孫子的韜略之道; 中國的韜略思想,博大精深,是傳統文化之瑰寶,歷史遺產之精華。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野開闊。
管子的教練之道; 對於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教練就像是一面鏡子,教練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韓非子的統馭之道; 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帶你修煉幾個方面的能量,幫你完成從攻城略地到運籌帷幄、從創業有成到基業長青的驚險一躍,成長為新經濟時代的新型領袖。
鬼谷子的權謀之道; 在爭奪、鞏固、發展權力的過程中使用的一切靈活應變的手段。有了權力,就能直接支配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
大學的修身之道; 成為一個道德高尚,修為高深的人。修身的過程,就是探究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是真誠地對待一切的過程,就是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過程。
易經的天地之道; 我們常常講順其自然法則,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你遵從了——便能遺世獨立,飄飄欲仙。返之則——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超生。
禪宗的死生之道;死生間觀節,細微處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個生的開始,生亦是另一個死的結束。
國學的宗旨
一個民族若想屹立於世界民族強林,就必須有自己的文化傳承。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中國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宗旨和思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立太平。”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思想不僅深刻地影響著華人社會,而且,時刻地影響著當今世界,由此可見,國學的當代價值深遠無量。
國學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國學思想,中華文化是偉大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連線炎黃子孫的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血脈之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積澱,已經告訴我們,國學,對於喚起文化自覺,恢復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對於提高華人的道德水準,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提高國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對建設和諧社會;治國理政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促進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國學的基本精神
中華文化是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弘揚中庸之道。國學的基本精神“道、禮、和”。道,是內在的根據;禮,是外在的規則;和,是理想的狀態,三者互為因果!順天性而行即為道,各行其道即為禮,各得其所即為和,最終歸結為一個“中”字。
徜徉在國學的經典之中,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華人,我們不僅以此為傲,而且還要繼續學習和傳承中國的國學經典文化,塑造純淨心靈,培養愛國情懷,鑄造人文精神,使國學文化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
10 # 最美詩畫
國學這個詞產生於清末文化轉型時期,至於是誰的“原創”,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關於國學的定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還不能完美地詮釋國學的定義。或許,我們需要借鑑一下其他詞彙來理解“國學”這個詞。
和國學差不多意思的名詞還有國粹和國故。國粹兩個字,似乎有點兒誇大中國學術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點為選擇而完全拋棄其他不太精粹部分的意思,所以人們覺得這個詞不那麼妥當,又將其改為國故。胡適先生說,所謂“國故”是包含著過去中國的一切歷史和文化,研究這些歷史與文化的學問,就叫“國故學”,簡稱“國學”。所以,國學就應該是指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回覆列表
國學很深奧的。包括了佛學,儒學,道學。三大宗教組成了中國文化。至於其他的學問,基本上都是從這裡面延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