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會有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一說?
6
回覆列表
  • 1 # Englishfan

    很多家長都很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讀書的時候,家長從來不管我們的學習,我們一樣要讀書。很多家長不明白,現在的老師到底是怎麼啦,開口閉口要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在家長的眼裡,現在的老師眼裡只有錢,對工作也太不負責任了,原本是職責內的工作,推給家長做。其實家長們真的冤枉老師了,至少冤枉了大部分老師。

    讓我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現在的老師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在家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其實是因為有人希望你們的孩子早早地分出層次,而老師在極力地想保持平衡,妄圖挽救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越會做題的孩子對做題越有興趣,學習成績越好的孩子對學習越有興趣。我們的孩子並不是先有學習興趣才取得的好成績,而是先取得了好成績,得到了肯定,才有了興趣,然後因為產生了興趣,成績才越來越好的。而後才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

    在這裡,我可以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證明我上面的推斷。我的一個同事,讀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一般,經常考試不及格,他做夢都想考出好成績,讓老師表揚,讓他媽媽高興。有一次,他去書店玩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他們老師考的卷子書店裡有賣。於是他買了一本回去,每次要考試了,他就先把卷子做一遍,不會做的就翻看答案,翻了答案以後,他就研究這個答案到底是怎樣來的,實在想不明白了就利用題裡的條件去套一個算式。就這樣他每次考試都是九十多,得到了老師和他媽媽的表揚,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他的數學成績就好了起來,等到第二學期,他沒了卷子,也一樣能保持好成績了。

    我鋪墊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如果你的孩子有很多題不會做,理解不透徹,或者過早接觸太難的題而又掌握不了的話,他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麼到底是誰想讓你們的孩子早早地分出層次呢?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些人是一些教材的編寫者,他們出了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齡段的題,這些題要繞很多彎,超出了大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讓很多孩子難以理解,失去學習的耐心和興趣。他們還要美其名曰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口頭上喊減負,行動上摧殘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下面我以二年級上冊數學書中的三道題來證明。

    學這道題的時候,孩子們才剛剛學完乘法口訣表。這道題的第一種描述方式很難。首先,要讓孩子們理解描述這個詞語;其次,要統一單位;還有最要命的是讓孩子們弄懂“600÷30=20(人),當然不能用除法來說,你得告訴他們,600裡面有兩個300,每個300裡面有10個30,兩個300裡面就有20個30。”這其中還是個大約,我的天哪。第二種描述方式更難。原來帶領孩子們量手臂伸開的長度的時候,跟孩子們說的是大約1米,現在好了6米變成了5名學生手拉手。可憐的孩子們腦子都被燒糊了,反覆講,反覆操作,全班能理解的人都不多。

    這道題的難度也不小吧,大人做都不一定能很快做出來,要是做出所有方法的話,我估計一半的大人是做不出來的。當我讓孩子們試著做這道題的時候,班上的絕大多數孩子是一臉茫然,因為他們連題目都看不懂。

    這道題,我拿給六年級的學生做,做對的還不到一半。為了讓孩子們掌握這道題,我用了整整兩節課,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只要題型稍微有所變化,孩子們就會犯錯。要知道,我們一個星期只有四節數學課,而這一個題是要求我們的孩子在十分鐘之內做完的。

    這些題既然出現在教材上,那就是考試範圍,為了不讓孩子們早早地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當老師的如果在正常數學課內不能讓學生們掌握,就只有佔用其他課。就算佔用了其他課也未必能掌握,沒辦法,我們只好希望透過家長的輔導,幫助孩子們理解、鞏固那些知識點。很多時候,書上面只安排了兩三個課時的內容,就算家長們配合,我們也要安排兩個星期,孩子們才能掌握。

    如果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快掉隊,失去學習的興趣的話,那麼在低年級的時候,一定要輔導孩子們做作業,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孩子們一直不掉隊,但是我們至少能幫助孩子們推遲掉隊的時間。

  • 2 # 教語文的黃老師

    小孩子是有惰性的喜歡玩,喜歡看動畫,不愛寫作業,有很多的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

    如果遇到自己的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做事情總是在拖拉,其實作為大人,一般都可在旁邊提醒小孩子一下,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啊,己經做了25分鐘了,要加油啦!小糖果在等著你呢!”這時,聽到有獎勵的條件,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想快點去吃糖果。當然不一定是糖果,這種糖果只是舉例,畢竟糖果也不能多吃的,小孩子要營養均衡。

    如果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作為家長的要及時給予提醒,比如暗示一下,或者在作業本上畫一些圖,讓孩子去領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正確答案直接告訴給孩子,那樣的話沒啥用,甚至會害了孩子的將來。

    其實家長的輔導也就在早期可以,到了高年級作業的難度來了,家長也是做不來的,輔導小孩子主要是在她小時候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深造打基礎!

  • 3 # 李解數學

    這句話就是無稽之談!

    如果非說有,我也承認,那就是幼兒園時期,需要家長協助!注意,是協助,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目的在於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走。

    家長的任務向來都是培養品格、品質、道德,至於作業,這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不能越次!

    這幾年碰到很多學霸家長學渣孩子的黃金組合,這樣的組合初期可以顯現很大優勢,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的成績開始斷崖式下降!

    除了這樣的組合以外,還有“我能行”的家長,小學多簡單,知識點也少,內容也容易,所以這些家長就考慮這給孩子進行輔導,孩子能聽懂,他心裡美滋滋,孩子聽不懂,就開始嘶吼,“這不就這樣算的嗎?!”,“你這孩子,別叫我爸爸,我沒有你這樣的爸爸”。

    所以當家長問我,為啥孩子以前成績好,現在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問,是否以前輔導過功課!好的家長會這樣輔導孩子,不給答案,不給步驟,那他們都幹啥了?

    1、獨立思考

    家長早晚會幫不到孩子,初中能幫,高中還能不?就算高中可以,大學呢?工作呢?你得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不斷髮展的人。不是說你把這棵樹苗砍斷,把頂端高高舉起他就成長了。你給想辦法讓孩子獨立。

    最終的目標是:他遇到了問題,不論是學習上還是工作生活上,他也許會悲傷,流淚,但在這之後,他可以冷靜下來,思考應對的思路。

    這才是家長告訴孩子的,這個教育是一生的教育。千萬不要把教育侷限了!

    2、允許犯錯

    “知錯能改”,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尤其是看到孩子考試成績差的時候。家長,你得明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很正常,就算是我們成年人,依然會做錯事,每天馬路上這麼多交通事故,不都是成年人造成的,也沒見我們說,“你看,這孩子真不懂事”!

    錯誤永遠都是成長的催化劑,大家也都是在錯誤中不斷積累經驗的,所以有句話:以史為鑑。就是因為已經有了那麼多錯誤,意識到了,想辦法處理了,才成長。

    3、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不完美!世界上也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

    孩子也是一樣的,他是獨立的,更是特殊的。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這很正常,家長的作用就是善待這些不完美,加以改善!

    也不要去抱怨孩子不如別人的聰明,不如別人的成績好!換個位置,您為啥沒有讓他當上富二代呢?您為啥沒有和別人爸爸一樣會教育呢?!

    4、養成習慣

    習慣,說的小一點,就是學習方法,不僅養成方法,而且還要學會能根據實際情況,更改學習方法,例如,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方法最然都不盡相同,但是本質都沒有變化,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基礎的學習習慣,這個習慣會隨著時間埋在孩子心裡,它也會慢慢長大,直到可以應對一切階段。

    結尾:我們都在路上,都是操心的父母,懷揣希望就好!

  • 4 # 木金機械

    現在的孩子負擔比我們小時候要大的多,他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步入父母的攀比時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孩子,可能小小時期就開始了課外輔導生涯。

    1、老師原因

    現在孩子的作業,基本都是家長簽字,批改。作為老師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薄弱環節,看到的作業永遠都是正確無誤的。學習階段的孩子,如果不允許犯錯,孩子在學習的提高基本就是一種奢望。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即補置過量的作業,導致孩子長期處於作業階段,很早的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教育教學中,孩子的興趣培養沒有及時跟進,孩子的厭學情緒一天天積累,到某種程度就會遠離學習,不願意學習。

    2、家長原因

    孩子跟不上學校老師的進度,家長就會在孩子面前嘮叨不停。作為家長並沒有去發現孩子學習出現問題的原因,而是直接推送孩子去課外輔導機構。對於孩子來說,只是從一個教室轉到另一個教室而已。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興趣更廣泛,還為孩子報有大量的興趣班,長期的佔用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對家長的作法不能理解、不可接受。在青春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各類的問題。

    3、教育環境原因

    教育一直都在改革,為孩子減負變成了加負;提倡素質教育,好學校還是以成績論英雄等等。逼著學校、家長除了成績,其它的能力培養都可以放下,只要成績好,才是王道。

    要培養孩子的能力,相關能力應該在考試中佔有份額,並且是個不小的份額。

    4、孩子原因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沒關係,學習不好沒關係,反正學校學不好,還有外面的輔導機構,孩子的依賴心理很嚴重。

    5、教育機構

    教育產業化,已經成了大家不爭的事實。如何讓家長心甘情願的把錢交給自己,他們不斷的研究家長心理、孩子心理,企業的營銷手段在教育界屢見不鮮。他們看似做教育,更是在做企業,做商業。

    番茨種種,孩子不上教育機構,基本是不可能的,但上教育機構,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去上。在上教育機構問題上,家長是盲目的。家長只是踢了一腳球給了別人。

  • 5 # 敏西園長

    現在是不是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現在的孩子做作業,很多是需要家長輔導,家長監督。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1、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

    孩子的學習似乎是給家長學的,而不是發自內心,有很強的求知慾望,是自己要學習知識,技能,從而很有動力去學習。

    在七八十年代,能上學的孩子,都很有較強的上進心,父母都忙於工作,家人能吃好,穿暖,就很知足了,能夠學習是一種奢侈,所以很多人很珍惜上學的機會,因此學習特別上進,特別用心,根本不用任何人輔導和督促。

    鑿壁借光的故事,很多人都應該知道:

    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清正廉潔。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但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每天幫父母幹完活都會去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匡衡學習如飢似渴,就不需要有人來督促監督輔導,完全是發自於內心的,鑿壁借光挑戰夜讀。

    現在的孩子少了這些精神了,真的是很可惜的,學習就是要有這種精神勁頭,就好辦了。

    2、孩子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孩子的學習興趣沒有培養好,作業不會做和做不完了,反正有爸爸媽媽去著急。因為我們現在的父母把學習分數看得,就會想方設法的幫助孩子,但是這種幫助的,有時候方法又不得當,所以,孩子就形成了很強的依賴性,學習興趣就缺乏了創新鑽研的精神和獨立的韌勁。

    3、家長有一種“害怕”的心理,害怕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家長總想孩子出人頭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要麼給孩子請家教,要麼自己包辦,代替、輔導監督,所以孩子的學習習慣一點也沒有養成好,都是一種強迫式的監督式的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習慣。

    現在孩子的一種習慣很不好,有很多孩子就是認為:學習似乎不是他自己的事,而是給爸爸媽媽學的,給他人學的,這一點是一定要糾正的壞習慣。

  • 6 # 充了兩毛五

    昨天晚上剛剛討論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最直接的說法就是家長自己作的,自作自受!具體闡述這個觀點來說就是,現在的家長心態不好,嬌慣孩子太沒度,在家裡嬌慣,在學校也得護犢子,老師根本不敢管教,或者體罰,說白了沒有戒尺的老師是教不了孩子的,不敢管不敢教,到最後成績不好的責任還是老師。如果動手或者動嘴管教孩子,家長輕的會去找老師理論,重的直接投訴到教育局,老師最後丟了飯碗,還是老師的責任。所以乾脆,把輔導的責任,成績好壞的責任丟給家長,你家長打罵自己的孩子總沒地方投訴了吧?成績好壞全看家長上不上心!所以總結起來,孩子該捱揍還得捱揍,該罵還得罵,只不過從老師那裡換成了家長而已,是這個社會的過度關注,是家長的過度溺愛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本來老師就給你把孩子教好了,非得作成自己輔導孩子

  • 7 # 媽咪老師

    坦白說我真的理解不了,為何離開家長輔導,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作業都完成不了。

    這肯定不純粹是孩子的責任。

    今天我班發生一件事,好像與作業無關,但確實值得家長反思:

    一男孩剛入園時能力極弱,依賴性極強,可能是在家照顧過於周到的緣故。到了幼兒園我們強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他越來越獨立、能幹、自信。可今天上午離園時他突然哭著鬧奶奶,我納悶,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是孩子去取自己的物品時,奶奶卻強行代勞!

    每個孩子都渴望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優越感、存在感和價值感,他們需要在嘗試中證明“我能行!”。可我們的家長們總是用各種方式剝奪孩子的生活體驗,用放任或過度干預的方式養育孩 子,阻礙了孩子順利完成自我成長。

    可以說孩子身上的許多問題都源於教育者對於孩子的無知和引導方面的偏差。

    言歸正傳,回到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問題。

    家長們是否發現被輔導的孩子,獨立作業能力越來越弱?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學習慾望越來越低?親子關係卻越來越僵?

    作業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們老是不斷介入,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孩子只能被動接受,他怎麼可能還有主動學習的慾望?

    久而久之,只會讓他們養成一種錯誤觀念:我是在替父母學習,要不然他們幹嘛那麼逼我?

    再說學校佈置作業方式。

    現在許多老師喜歡把作業佈置給家長,我能理解老師的難處,因為班中太多孩子沒有能力記住作業,如果教師不佈置給家長,那麼老師下班以後將會接到無數的詢問作業的電話。

    可這種做法又怎能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習慣?

    家長需要教師引導。每屆大班,我也會透過佈置作業的方式培養孩子的作業意識和任務意識。我一般都是佈置給孩子,即使家長詢問,我也絕不告訴他們。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家長再向我詢問作業,孩子也不依賴家長記作業,而且基本都可以獨立完成。

    許多家長還有一個教育誤區,那就是隻有等到孩子進入小學,才開始重視學習問題。豈不知絕大多數學習問題都是因為習慣引發的問題,而學齡前才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段。

    如果孩子在學齡前就養成獨立做事、獨立思考、專心致志、積極上進等優良品質,怎麼可能需要家長輔導作業?

  • 8 # 嘉樹

    不是一定要家長輔導,本來只是讓家長了解學習進度。許多家長急功近利,越俎代庖,孩子順水推舟。還是家長檢討一下自己吧。

  • 9 # 人生如夢LLH

    本人老師,我來回答吧。

    現在的很多作業為什麼需要家長輔導?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老師們為了成績,習慣性拔高。

    實際現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一直在減負,但學校為了成績,不斷給老師們施壓。老師們為了成績,也習慣性拔高。所以我們會發現,老師們佈置的作業大多都有點難度,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輔導,孩子怎麼可能很快的完成呢?

    當然,也不能完全怪老師,現在的考試也是越來越難了,不多練習真應付不了考試。

    第二:小學生,主動學習意識都不強,真的需要家長的監督和督促。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埋在作業堆了,大多對學習都沒什麼興趣,也不愛寫作業。如果家長不管,他真的能寫著玩著寫幾個小時。

    這種情況下,家長不管真的可以嗎?

    小學生,正是養習慣的黃金時期,家長監督著,督促著,讓孩子學會高效學習,有什麼不好的。

    第三:現在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就算老師不要求,很多也都會管。

    實際輔導作業,並不是老師的必須要求。

    老師的要求是讓孩子認真家庭作業,但很多家長都自覺的承擔起了輔導的責任。為什麼呢?因為他發現,經過輔導的孩子確實不一樣。

    而且現在的家長大多數也有能力輔導,他們本身也是高學歷高素質,也希望孩子學習的更好,所以付出的也就更多,也沒有什麼怨言。

    但不是所有家長都能輔導了孩子,這種情況下,這種輔導不了孩子的家長就開始埋怨老師了,認為老師偷懶,把自己的工作丟給了家長。

    關於家庭作業的輔導問題,作為老師,我的看法是:

    有能力輔導的,就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做,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多付出一點也是值得的;

    如果真沒能力輔導,也不要怨天尤人,罵老師罵學校,有條件的話送輔導機構,沒條件的話在家督促讓孩子儘量寫完。實在啥也不想做,也不想管孩子的,那只有看孩子自己造化了,孩子真掉隊了,不後悔就行。

    如果你家孩子真是天才,什麼都不用管,就成才了,另當別論!

    大家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花醇麥註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