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品鏟史官

    我是朱子彧,觀古今,明得失,知大道,強中華。

    中國古代的大一統朝代都有一個特點,前半截短暫的開疆拓土之後,後半截大多時間都在喪權失土。除了西漢,包括秦帝國,東漢帝國,西晉帝國,大唐帝國,大元帝國,大明帝國,也包括大清帝國在內得諸多大一統帝國都有這個問題,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而且中國古代直到清代對版圖劃界其實並沒有明確,重要的是人口賦稅,還有羈麋統治。

    而其中,大明帝國是版圖縮水最嚴重的帝國之一,且繼大明統治中華的大清帝國極盛版圖在中國古代也是數一數二的。有人這樣對比或許就是為了說明清帝國對中國現在版圖形成所做的貢獻吧。

    接下來我就大明帝國和大清帝國極盛,中後期版圖做一個簡要的對比和分析。

    1大明帝國和大清帝國極盛版圖分析。

    大明帝國經過朱元璋的創業和朱棣對蒙古的數次打擊,版圖達到極盛,東北:包括現在的外興安嶺全部,再往北並沒有實際控制,其實不算領土;與北韓以鴨綠江分界,跟現在差不多。北部:開平衛為最北的衛所,沿蒙古高原邊緣一直向西,涵蓋河西走廊一直到哈密衛。西南:包括現在的西藏地圖全境,雲南全境。南部:極盛時包括現在的越南北部,但在宣德皇帝時便已放棄。東部:到海邊,包括臺灣和海南島,這點明清是一致的。極盛時期從朱棣時期維持到最多正統初年,不到一百年北部和西北的邊界便一直在往南移動。

    大清帝國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代人的開拓,甚至雍正,乾隆還在不斷平定西北和西南的叛亂以奠定版圖。東北包括現在的外興安嶺地區,庫頁島;與北韓以鴨綠江分界;北部:包括現在的內外蒙古全境,西北到唐努烏梁海,西部包括現在的新疆全境,西藏全境;西南:包括現在的雲南全境,比現在的邊界往緬甸略移動一點;南部:與現在基本相同,不包含越南;東部與現在無異,包括海南和臺灣。極盛時期基本維持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1840,大概120年左右。

    對比:明極盛版圖約997平方公里,清極盛版圖大約1316平方公里。主要差別在北部蒙古地區和西北新疆地區。

    分析:其實明帝國的北部疆域除了新疆部分地區沒能征服以外,已經到了漢人帝國的極限了,再往北便是草原帝國,農耕文明難以立足。而清帝國之所以能在北部和西部拓土,主要是解決了一個漢人帝國一直沒解決得如何統治草原人口的問題,相當於一國兩制,清帝國透過冊封,將軍駐地,以盟旗的方式分化統治,並且常常與蒙古貴族會盟等方式,將原來的羈糜地區比較牢固的置於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

    2大明帝國和大清帝國後期版圖對比和分析。

    明帝國從宣德年間開始,北部領土一直在縮水,經過土木堡之後,北邊領土已經縮到現在山西陝西北部,西北哈密丟失後,嘉峪關以西基本不屬於大明的控制了,東北方向開平衛後撤,與東北的聯絡僅僅限於山海關至錦州一線,一個寬約數公里的走廊。在後金建立以前基本就剩兩京十三省加東北而已了。約700萬平方公里。

    清帝國經過鴉片戰爭開頭,至晚清時代,東北西北,西南丟失大量領土,新疆也一度丟失。基本跟現在的中國版圖差不多,有兩處需要指出一是北部的外蒙古地區還屬於中國,二是南部麥克馬洪線薅走了一部分,這部分一直沒有得到中央政府承認,但是到現在也在印度的實際控制之下。

    從領土丟失來看,雖然都是喪權辱國,後期清帝國也比明帝國保有了更多的領土,所以對中國現在版圖的奠定,清帝國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最後說一句,雖然我是漢人子孫,對最後一個漢人帝國明帝國也十分崇敬如果我生在大明我一定會奮起反抗女真人,但是歷史已過,清帝國的入侵者大部分已經融入中華民族,不管是清還是明都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都為中國現在的版圖、文化等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覺得明粉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侮辱清,清粉以明代後期版圖來嘲笑明,都沒有必要,畢竟如果在那個時代,我們能做的未必比他們好多少

  • 2 # 米南德王問道

    以雙方長期維持的實際控制區域來說,明朝根本沒有辦法和清朝相比。這種差距不僅僅是雙方的邊區面積決定的,在傳統的內地部分也是如此。

    明朝自建立並統一十八省地區後,便沒有對外進行過什麼實質性的擴張。雖然有派出一些使節去四方宣傳新朝的建立,並豎立過一些標識物,但從未有過管理。雙方之間的聯絡也長期中斷。這種情況在人口一度因戰亂而大大減少的東北亞地區,最為明顯。以至於後來的清朝,在入關前後還需要重新向北開拓,最後釀成了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

    其他兩個類似的地方就是青藏高原與西域地區。前者雖然有明朝的烏斯藏都司設定,但內部事務同樣不由明朝官方掌控。雙方的緊密程度也就是比宣傳的外興安嶺等地要好一些。西域地區也先後屬於察合臺汗國與葉爾羌汗國的地盤,明朝直接承認其大汗為國王,沒有任何干涉的意思。

    再對比一下中期的清朝領地範圍,就知道雙方的差距有多大了。清朝不僅在入關前就很好的控制了蒙古東部,還在入關後繼續向東北亞方向挺進。隨後就是明朝從未控制過的臺灣島,也隨著鄭氏的滅亡而宣告併入滿清版圖。僅僅這些初步成就,就足以將明朝的所謂控制區域比下去了。

    接著,由於和準格爾蒙古的敵對關係,清朝被迫向西和向北都做出了進一步擴充套件。先是在蒙古高原的西部,屢次擊敗蒙古軍隊。隨後進入西域,控制了當地的各種小型地區勢力。接著是南下青藏高原,驅逐了控制拉薩的蒙古勢力。至此,清朝在外圍邊界範圍上就已經對明朝形成了絕對優勢。

    就是在傳統的十八省內地範圍內,清朝的實際控制力和區域還是超過了明朝。這點主要體現在西南地區。

    明朝和清朝的中期,都進行過大量的改土歸流政策。但在同地方土司的鬥爭中,明朝長期被限制在廣西、貴族和四川平原地區的邊緣位置。由於武力衰退明顯,很快又不得不依靠土司部隊來為自己打仗。所以改土歸流也就是不了了之。在更加偏遠的雲南,明朝必須保留唯一的異姓沐王府,作為在當地的代理人。

    清朝在開啟改土歸流之後,重點攻略更靠山區的大小金川土司。透過長期戰爭,終於將這些山間的小塊飛地都全部收入囊中。雲南地區也不需要什麼沐王爺來作為傳話人,保留一些土司,其勢力也遠不如明朝時候活躍。

    所以,無論是在邊區還是內地,清朝的領地面積都遠遠大於明朝。這也是雙方統治集團的能力差距所決定的。清朝皇帝可以御駕親征的範圍,就超過了明朝曇花一現的武裝遊行。在對外的武裝行動中,部隊的投射範圍也超過了長期只能防禦邊界的明軍。

    現在的很多明粉,根本不用在領地面積上耿耿於懷。因為清朝在開拓性和武力水平方面,都遠遠勝於明朝。這也是清朝有能力將明朝取而代之的原因之一。

  • 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坦白的說,明末和清盛的疆土的確相差蠻大的,落差大,給人印象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老愛用明末和清盛的疆土作比較的原因吧!

    首先明朝末年的疆土與今天的中國相比,西邊缺失了西藏和新疆,北方沒有內蒙古漠北地區和東北全境。簡而言之,明末的土地大概只有傳統意義上的漢地十八省拋去雲貴兩省部分土司領地,面積大約330萬平方公里是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的一半不到!

    那麼清朝鼎盛時期,中華有多大呢?

    清朝的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實際上,清朝鼎盛時領土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分土地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面積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大,明末的土地是他的零頭而已。

  • 4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就搞笑了,這種情況至少我沒怎麼看到過。再說,雖然個人也不怎麼喜歡清朝,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顯然要比明朝大得多。

    而且,即便同樣拿清末的疆域和明末的疆域對比,清朝也顯然是甩明朝好幾條街的。

    因為,明末疆域基本龜縮於長城防線以內,西域沒了,關外之地盡失,疆域僅剩380萬平方公里。

    但清朝不同,雖然被列強打了70年,但即便到1911年,清王朝還擁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比今天還大,是明末的三倍有餘。清朝疆域之遼闊,即便到了末期,其疆域也能與明朝全盛之時相比。

    但是,清朝末期雖仍舊巨大,其國際地位卻比不上明末。畢竟橫向對比,中國走到清朝,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加上滿清統治者的自私和守舊,更是讓中國錯失了許多發展的機遇。

    東亞開化,唯我中華最早,奈何清朝卻始終腐朽,甚至被鄰國日本反超。而同樣是江河日下,至少大明末後期還是能開創一次偉大的中興,並在北韓半島吊打十多萬狂妄的日軍。反觀清朝,坐擁更為遼闊的疆域,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還獲得一眾列強的普遍支援,卻還是在甲午一戰慘敗於新興的日本,更是厚顏無恥的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最後滿清統治者甚至和洋人勾結在一起,甘願做外敵的代理人,更是可恨。

    在我看來,清末比明末可恥的,不在於疆域的得失和多寡,而在於清末統治者的自私和無恥,在於他們對我中華五千年文明和民族尊嚴之踐踏……

  • 5 # 使用者94738516596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拿明朝的疆域和清朝的比較,認為如果沒有清朝那麼現在的中國面積就沒有這樣廣袤。對於網上那些流言說明朝疆域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肯定是不可信的。

    明朝最頂峰的時候應該還是在朱元璋,朱棣時期。這個時候的明朝疆域絕對是超過900萬平方公里的。這個時候的整個西藏,新疆大的大部分,向北外東北,庫頁島,南邊的緬甸,越南北部都是明朝的。這個時候的明朝疆域怎麼可能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呢?所以對於這些傳言肯定是抹黑明朝的。

    明朝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骨氣還是有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對於國界根本是沒有任何概念的,今天是自己的,可能明天就被人佔了。只有靠拳頭說話。大明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還有誰拿的出手呢?也就導致了後來明朝的疆域不斷的縮小。

    大明變弱土木堡之變就是一個嚴重的訊號,在這之後北邊丟失了一大片的領土,西北的哈密衛丟了,南邊的越南北部大部分也丟了。

    到了萬曆時候,西北又丟了很多地方,緬甸北部的控制權也沒有了。萬曆三大徵雖然穩定了大明表面上的局勢,但是這個時候也差不多耗盡了大明最後的力量吧,北部雖然變化不大,但是南方緬甸,越南基本上全部丟完了。到了萬曆後期,後金建立,遼東也是脫離大明的統治。國內農民起義也是不斷李自成,張獻忠等等。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明的疆域一開始非常遼闊的,這個時候的疆域是要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但是後來漸漸縮小。明朝不斷地丟失疆土,這個也就造成了現在很多人黑明朝的原因,覺得清朝的疆域就是比明朝的大。

    雖然說清朝確實開闢了不少疆土,比如說收復新疆,庫頁島等等,但是到了清朝後期把他開闢的疆土也丟失的差不多了,而且還是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例直接割出去的,華人都是有骨氣的,死也要站著死的,如果是自己拼命打了沒有打贏被人佔去了是自己實力不行,但是清朝後期反抗的戰爭真的很少,很多時候都是被打不敢還手直接割地賠款。對於大清朝這樣的做法有多少人是支援的呢?

    現在確實很多人都喜歡把清朝前期的疆域和明朝後期的疆域相比較,這樣的比較真的沒有什麼意義。現在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所以對於這些比較也就看看就可以了。不要別有用心的去宣傳了。

  • 6 # 龍拳舞秀

    為了凸顯優越感啊,後朝喜歡對比前朝版圖本是可以,但是為了歌功頌德凸顯自家優越感而罔顧事實、顛倒是非、選擇性忽視客觀歷史的一味亂黑,就是對歷史的褻瀆!對別人智商的侮辱!要比就都應該用鼎盛期疆域對比鼎盛期疆域,而不是用明朝末期對比清朝鼎盛期,明朝的鼎盛期疆域出現在前期,統治有西藏、內外東北、關西七衛等地方約有1000萬平方公里,這是公認的,最次的說法也有900多萬平方公里,然而有些清吹明黑不同意,他們甚至壓根不承認明朝有統治過西藏東北,否認羈縻事實,說什麼明朝修長城幹嘛、從沒越過長城過、從始至終只有350萬等,這就過分了。我不相信他們分不清明朝前後期的疆域變化區別,而是明顯的選擇性睜眼瞎、居心不良!企圖更大的凸顯滿清的疆域優勢,要比明朝大得多……根本不滿足於清盛1300萬對比明初1000萬的小小差距,而要故意以1300萬對比350萬甚至300萬的做法,近四倍的差距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優越感?不僅對明朝,這裡面還隱含著滿人壓漢人(王朝)一頭、高漢人一等的隱射,這就是清粉清吹們刻意否定事實顛倒黑白的企圖、目的,然而這麼做只會更加招惹明粉乃至漢人的不滿和懟撕,自己給滿清再招黑,純粹是拉民族仇恨破壞華人團結的愚蠢行為!也無怪呼有人回以“滿清最後只剩紫禁城”的誇張說法,這話當然不客觀,卻是清粉清吹們“黑明踐漢”自己蹦噠挑釁下的產物。歷史就該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闡述,和談論,如此無聊的挑釁互撕詆譭是該結束了。

  • 7 # RV皇帝

    這個問題明顯針對性,首先呢明朝的疆域變化十分大,在朱元璋時期疆域達到明朝歷史上最大的時候,從朱棣開始,疆域開始慢慢收縮,特別是明朝前期有一個土木堡事件,明朝收縮在明長城以南,東北失去了控制和聯絡,西北只到達嘉峪關,西南一帶還算穩定,西藏沒有實際派兵控制,也沒有中央任命的官員,西藏這個地方根本就是一個擁有國家元首甚至擁有獨立法律軍隊的國家,只是明歷史史書寫西藏臣服於明朝,這個地方是由北京政府決定的,也就是土木堡事變以後,這個地方就失去了控制,中國歷史上都是臣服名義,這樣的疆域並不實際控制,不長久漢人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漢地十八省,出了外面不適合種地,農耕民族就沒有必要耗資巨大去征服。而清朝是把軍隊實打實的開到西藏東北駐守,使用清朝法律,使用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蒙古一帶和清朝結盟歸為中國領土一部分,康雍乾三帝西征中亞新疆,把這裡平定下來,派軍隊駐守,是中國歷史上正真意義上的控制領土,特別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後,改為行省制,對新疆加一步控制,用軍事實力控制的地區才能保證領土安全,靠名義上,是很不穩定的,只要中原王朝一旦衰落,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立馬起來,就會突然失去一大塊領地,而軍事力量是實打實的控制著

  • 8 # 小院之觀

    這當然是一種不公平的比較方式,可能是為了突出清朝的疆域之廣大。

    用史實說話。

    既然這種比較不公平,那如果同樣是鼎盛時期呢?

    不說疆土,先看對手。

    鼎盛時期的明朝,是洪武到永樂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對手,是元帝國和其繼任者們——北元、韃靼、瓦剌等等。朱元璋派人八次北伐,朱棣五次親征,打得蒙古內部分裂,望風遠遁,武功赫赫。

    不過,蒙古只是被一時打殘,沒有被打服,更沒有被消滅,幾十年後,恢復了元氣的瓦剌就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土木堡之變,隨後更是兵臨北京城下,要不是于謙,北京未必守得住。

    隨後直到隆慶和議之前,蒙古各部落都是明朝的頭號敵人,直到後金崛起。

    清朝的對手,先是明朝,隨後是大順和南明,在戰爭表現中,清朝很好地把握了機會,以幾十萬人就問鼎中原,可以說是個奇蹟,當然,這其實是漢人的功勞,不過論困難性,實在是出人意料。

    不過這並不是清朝的鼎盛時期,到了乾隆中葉,才是清朝的鼎盛,當時經過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平定了勁敵——稱霸中亞的準噶爾汗國,也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而至於蒙古的另一部分韃靼,早就被皇太極收拾得服服帖帖,與滿清成為了一家人。

    準噶爾蒙古和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就是明朝的死敵元帝國的繼承人。

    再看疆域。

    明朝的最大面積有所爭議,因為有一些地方明朝的存在感很弱,有990多萬平方公里和700多萬平方公里等幾種說法,這涉及到明朝的政策。不過就算把爭議部分的面積全部算進去,按照990多萬平方公里來算,也要比滿清鼎盛時期的1310萬平方公里遜色不少。

    明朝的疆域在漢人王朝中並不算小,不過同滿清相比還是頗有不如。無需妄自菲薄,這是由於清朝在北面擁有天然優勢,同時採用了相當高明的對蒙政策,這天生就是明朝無法做到的。

  • 9 # 超級兔子15

    橫向對比豬明王朝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外患最弱的局面,一個常年四分五裂的蒙古,只在也先與達延汗兩代人短暫統一,然後是野豬皮之前同樣四分五裂的東北,最後是三百年沒有強大勢力的新疆與西藏。然而就這麼大好局面下,豬明卻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內部崩潰前棄地第一多,沒有之一,北韓東北,外東北奴兒干都司,長城外內蒙,新疆哈密,西藏青海,緬北越南全都是主動放棄。縱向對比同時期全世界所有主要勢力,包括西歐,毛子,土雞,波斯,莫臥爾,都在擴張,只有豬明一個內部沒有大亂卻不斷萎縮,還有一群書呆子美其名曰不割地。

    豬明前期各個領域都可以說領先世界,然而掛機二百年無所作為,後期各方面都落後,文化不如文藝復興的意呆利,軍制不如古斯塔夫的瑞典,集權不如英法,航海不如兩牙,貿易不如荷蘭,結果是全世界小冰河,只有豬明一個把自己玩掛了,應對災變能力還不如同樣遇到小冰河的毛子,大波波與土雞。

    吹得神乎其神的豬明火器更是個人類歷史上的大笑話,全世界擁有火器的部隊都在毆打蠻子的時代,只有豬明被蠻子毆打,毛子依靠一些粗製濫造的火器反推遊牧的同時期,擁有所謂精銳火器的豬明被漁獵遊牧們打的只能龜縮長城,更是創造了火器軍隊被農民軍打進首都的奇蹟。

    豬明財政也是個奇葩,統治億萬子民,歲入不過五百萬兩白銀,同時期法華人口1700萬,歲入折白銀六百多萬兩。三餉加起來不過兩千萬兩就把國家壓垮,為什麼呢?因為國家被書呆子們綁架,只知道欺負農民,既得利益者全部免稅,江南一片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中原西北餓殍千里流民遍地,一邊餓死人一邊不收稅給豬都能萌芽,笑死人。

    豬明末年更是造就最壞社會風氣,一眼過去滿朝都“君子”,朝廷全“聖賢”,一個個和皇帝吵架來勁,真的國難當頭全跪迎新主子。豬明王朝更是培養了人類歷史最強漢奸團,兩年半從山海關打到廣州,比三百年後擁有大炮卡車的某黨還快一年,同時精準屠殺自己全部能人,豬明末年的有能力者只有兩個下場,被自己人害死或者投降滿清,看不到李鴻章曾國藩之流,碩果累累大的王朝最後只能靠一個土匪李定國一個海盜鄭成功支撐,這個最不要臉的時代就是最有骨氣的王朝?呵呵。

    就這麼一個二百年無所作為,糟蹋光中華千年優勢,敗壞民族風氣,棄地千萬裡的王朝,一群智障天天吹,我只能呵呵。

  • 10 # 風中的民謠

    清朝是切切實實的國家領土,而明朝是勢力範圍,所以不管國內國外清朝鼎盛時期的地圖都是一個秋海棠形狀,而明朝則是變化無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多則三、四百年,少則幾十天就滅亡。而且總是在你搶我奪,打打殺殺,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