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臨風

    春節,中國傳統節日,小時候春節那幾天放鞭炮,舞龍燈,踩高蹺,劃彩蓮船到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處處籠罩著節日氣氛,現在自從很多城市禁放煙花爆竹後,已經淡散春節特有的濃濃氛圍,儘管有的地方還保留了一些習俗,但也和之前變味許多,玩龍燈也好,舞獅也好,不是要封紅包,就是送菸酒,當然現在條件好了,也不在乎什麼,圖個熱鬧和吉祥,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儘管生活富裕,活動豐富多彩,真的懷念小時候的春節。

  • 2 # 手機使用者59607616558

    全面西方化過年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中國式過年全部作廢了,當然中國特色過年才是中國的日子啊!我是華人不是西方人!

  • 3 # chinajzwzz

    中國的春節,如果沒有舞獅,社火,踩高蹺,廟會,放煙花等傳統民俗活動,那就不叫春節。這些傳統的民俗活動,延續了數千年,只有繼續延續下去,才能體現出中國節日的特色。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追求也要求更高,尤其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千萬裡外好容易歸家,與親朋好友團聚,如果沒有傳統民俗活動可看,那這春節就缺少了很多喜樂祥和的氛圍,年也就越過越沒意思了。所以,建議春節期間,政府要多支援舉辦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商家更要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只有這樣,年才像個年樣。

  • 4 # 費玉山

    巨龍飛舞鼓咚咚,

    跳躍雄獅擺威風。

    萬民拍手歡聲笑,

    鑼鼓喧天鞭炮聲。

  • 5 # 農村娃進城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穿著新衣,戴新帽,從裡到外煥然一新是自己對新年的祝福,走親訪友,互道吉祥是對朋友們的期盼,這就是過年的意義。

    社火,高蹺,舞獅等傳統民俗活動在中國來說,現在已不常見,有此活動最好。年年如此,就應該傳承。。。。。

    社會發展,觀念更新,視野開闊,精彩紛呈,中國的春節慶祝活動該繼續發揚。

  • 6 # 包包祥公子

    希望看到,這樣可以更多的增加年味,現在社會高速發展,這種民間傳統希望不要丟失,有時間我也會加入發揚傳統的行列

  • 7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踩高蹺,小時候過年要沒去追幾場就感到很沒勁,這年缺點什麼。好的高蹺隊裡邊什麼扮相都有,行頭整齊,鑼鼓喧天,領隊的蹺頭耍的滿場轉,把觀眾的眼神勾去一大半。吹嗩吶的最是功夫絕活,一場下來怎麼也得半個多小時吧,那聲調渾圓,哇,全場的節奏好象都被他那口氣鼓動著。打鼓的瞧著最賣力氣,掄圓了膀子敲到蒙皮要爆,那點子實在讓人亢奮。我家的鎮子那些年都是企業出資張羅除夕晚上放一場禮炮煙火,鎮里正月有幾場秧歌舞會,鑼鼓嗩吶一響便人氣滿滿了,現在企業日子不好過,秧歌也冷場多了。 謝邀!

  • 8 # 我是Alin

    我個人感覺做為一個龍的傳人,中華傳統民俗值得發揚光大的,應該弘揚發展。

    傳統的民俗也應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適應的需弘揚,不適應的需要改進。年代不同,賞償的口味不同,被人們普遍認可的民俗就發揚,不認可就改進。

    人的需求,也許會順時代的發展,逐漸不斷地完善。時代變了,人的需求理念,也許也會順時代潮流發展而發生改變,有許多傳統世俗也會相應發生改變。

    現在的科技時代,網路時代,資訊時代,也許會代替許多傳統的世俗,也許這是不以傳統人的意志為轉移。

    面對現實,就是最好的民俗。

  • 9 # 花邊服裝輔料製造商

    希望是希望,但現在看到的都是變相的要錢!年初五之前有進戶舞龍的都是變相要錢的,也沒有真舞的!都是挑著走幾步就要紅包!變味了變味了

  • 10 # 玉玲瓏格格

    過春節,你希望看到中華傳統民俗嗎?比如耍社火、踩高蹺、舞龍舞獅等能烘托氣氛的活動,怎麼樣?當然想了,小的時候經常盼著過年,年來了,就意味著要穿新衣服,手壓歲錢,看耍社火,踩高蹺,舞龍舞獅等熱鬧非凡的過年活動了,我老家是青海的,現在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我家鄉的傳統過年民俗,耍社火,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好看的過年活動? 青海位於中國青藏高原,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過年風俗。青海的過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很多習俗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了解下這些珍貴的卻漸漸消逝的民俗文化。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青海,去感受一下青海人如何過

    春節

    ? 青海春節習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華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青海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在我們生活的這片河湟谷地———青海西寧,也有著許多的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過年風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許多的青海春節風俗逐漸離我們遠去,今天我們和廣大讀者一起回顧那曾經熟悉的一幕。

      青海漢族過年,大體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農曆臘月祭灶起,到大年三十,為準備階段。這一段時間,主要活動是打掃衛生、縫製新衣、準備年食、購買過年的各種用品等。第二階段是春節的正日子,即正月初一到初三,一般延續到初五日為止。主要活動是“拜年”。第三階段,正月初六日起到正月十七日,為民間文藝活動階段,主要活動是“唱秧歌”“耍社火”等。

    青海社火在延續過程中,糅合了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與藝術表現形式,從而形成獨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藝術,目前有舞龍、舞獅、高臺、高蹺等數十種表演形式和近百種社火小調,素有“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鑼鼓不響,莊稼不長”之說。

    “過年要快樂,唱戲耍社火”。多數村莊過了正月初十開始耍社火,遠遠就能聽到鑼鼓聲。社火的 “身子”(隊伍)大都由男性裝扮,整個演出過程顯得神秘、莊重。“報兒”頭戴無沿草帽,眼戴一副用棉花纏邊的鏡架,反穿羊皮夾夾,紅褲戰裙,身上斜挎一串銅鈴鐺。他走在社火隊伍的最前面,說話有趣、引人發笑。“報子往前一走,榮華富貴就有;報子往後一退,享不完的榮華富貴……”“燈官老爺”頭戴烏紗,身穿紅袍,足蹬朝靴,手拿笤帚,連搖帶說,好不熱鬧。“我老爺來空不來,金銀財寶帶上來;我老爺走空不走,病痛災難帶上走……”鳴鑼的鳴鑼,開道的開道,好像真的一樣。隨後“胖婆婆”頭苫毛巾,身穿大紅袍,體胖腹大,懷抱一個布娃娃,穿插在人群中,時而快步,時而扭捏,語言風趣,惹人鬨笑。見了農民說:“我看你是莊稼漢,半年辛苦半年閒。騾馬成群滿圈圈,碾下的糧食堆成山”。見了商人講:“我看你是賣貨郎,生意興隆財源旺”。“啞巴”的臉黑油黑油,反穿皮襖,手拿一頭燒黑的木棍,在場子裡穿過來時,小娃娃們嚇得哇哇大哭,大一點的則嬉笑追逐。在一陣太平鼓的咚咚聲中,“拉花姐兒”、“八大光棍”等過來了,他(她)們唱啊、扭啊一直到正月十五晚上黑社火耍完。半夜在各自的家門前抱來雜草分堆點燃,一家老少從火上跳過,俗稱跳“冒火”。燒去晦氣,祈盼一年吉祥平安。

    大家的家鄉有哪些傳統民俗呢,yo耍社火,踩高蹺和舞龍舞獅嗎?

  • 11 # 張變琴2

    反正現在咋弄也不像以前的年了……!!!在不讓放煙花炮竹更沒有一點點年的味道了……!!!以後的孩子們對過年來說也就是個假期了!年的氛圍傳承到現在,從來就沒有從此過呀……!!!磚家……叫獸…

  • 12 # 回味過往

    當然喜歡了,就是沒有啊!春節期間的傳統文化現在很少有了,現在是網路時代,年輕人的文化生活也多了,主要是民間組織少了,都一心去搞經濟,當地政府又沒有多餘的開支,誰還有時間去做那些事啊。

  • 13 # 課題女人

    踩高蹺,小時候過年要沒去追幾場就感到很沒勁,這年缺點什麼。好的高蹺隊裡邊什麼扮相都有,行頭整齊,鑼鼓喧天,領隊的蹺頭耍的滿場轉,把觀眾的眼神勾去一大半。吹嗩吶的最是功夫絕活,一場下來怎麼也得半個多小時吧,那聲調渾圓,哇,全場的節奏好象都被他那口氣鼓動著。打鼓的瞧著最賣力氣,掄圓了膀子敲到蒙皮要爆,那點子實在讓人亢奮。我家的鎮子那些年都是企業出資張羅除夕晚上放一場禮炮煙火,鎮里正月有幾場秧歌舞會,鑼鼓嗩吶一響便人氣滿滿了,現在企業日子不好過,秧歌也冷場多了。 謝邀!

  • 14 # 下一站終點站249

    當然想啦,這也是中國的傳統,不能慢慢被遺忘了。不然以後過年小孩子只知道要紅包,都會忘了還有一些老一輩留下來的東西了,不能因為科技發達了就忘了民間的傳統手藝,本就是熱熱鬧鬧的過節可不能變成在家打遊戲搓麻家。舞龍舞獅踩高蹺多熱鬧,多注意安全就好。

  • 15 # 生活多笑笑才過得好

    我們廣東這邊就沒有踩高蹺,耍社火。

    我們這邊主要就是舞獅,遊神。

    舞獅的話一般都是每個村裡面的神廟組織的。一般有兩條到三條獅,然後有敲鑼打鼓的,有打功夫的,有放鞭炮的。

    一般從年初一開始,當獅子來到你家門前,如果你想讓他來舞獅,你就在門前放小掛鞭炮,你需要在樓上準備一條青。獅子進家門首先是舞獅,舞完後說一些祝福的話,然後輪到打功夫的上場,打一整套套路下來,最後再是舞獅,然後採青。鑼鼓咚咚鏘,又是新年到,小孩子最喜歡跟在舞獅後面。

    遊神是村裡面最大的春節活動。

    一般是聯合幾個村一起做,把所有的神像從廟裡面請出來,放在轎子上面,一般三條村的話都有30多個神像了,也就是說有30多個轎子,一個轎子兩人抬,然後隊伍裡面有放鞭炮的,有敲鑼打鼓的,有舞獅,還有最長的扛燈籠的(幾乎每家最少出一個人扛燈籠)。

    整個隊伍一組起來差不多有一兩公里,遊神的時候,首先前面是放鞭炮的開頭,然後是敲鑼打鼓的,抬神像,舞獅,然後是燈籠。

    他們會繞著幾個村遊神,每到一個村裡面每隔一段路就有村民搬臺子出來拜神,然後停下來放鞭炮,燒香,舞獅,打功夫。

    那種熱鬧你可以想象的到。

  • 16 # 妙妙一角

    146

    中國春節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掃塵、辦年貨、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舞龍、舞獅、遊神、祭祖、放爆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拜年、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不止是咱中國,春節(中國年)也是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日。除北韓半島、越南、日本等地之外,在蒙古、寮國、緬甸、高棉、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春節也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模里西斯等在內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一詞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節日,位居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此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到咱這一代,當然不能被搞得索然無味。看到國外都把咱自家的節日過得那麼有聲有色,咱們自己卻滿臉鄙夷、毫不在意的態度,成何體統?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

    真心希望咱民族傳統文化真正得到正確科學、客觀公正的對待,不能就這麼一點一點被折騰沒了。難道以後大家想要感受一下中華傳統節日的魅力,還要到他國才能如願不成?

  • 17 # 仙人掌啊

    這樣的民俗當然希望看到了,自從長大了之後,越來越覺得年味不足了,小的時候我們老家過年還有舞花燈,猜燈謎,小夥伴們一起放煙花,過年包餃子會放硬幣,誰吃到了就是個好彩頭,新年行好運。而現在,民俗活動越來越少了,很多外去務工的青年人過年也不回家,讓人很難再感受到以前的春節氣氛,只能在回憶中尋味。

  • 18 # 文故

    別的也沒太強烈看的慾望,只有踩高蹺,從小接觸,小時候淘氣,一大群孩子還總去踢高蹺,最後少不了父母的責罵,但這就是樂趣所在,過年熱熱鬧鬧,就該有那種煩惱都忘掉的氛圍。

    現在樣式多了,不只踩高蹺,還有一些雜技,還記得猴年有耍猴的,今年不知道會不會有豬的表演,但想來很難,但豬八戒背媳婦的戲碼,基本上一定會有,很是期待。

  • 19 # 胖夫

    民俗文化是一個地方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動。

    今天我就來講講我們家鄉江西過年的文化活動~舞龍燈。

    舞龍燈作為我們家鄉比較重要的一個文化活動,一直為我們所看重。主要是龍頭和龍身。龍頭是今年舉辦舞龍燈的主人當,然後每家每戶做龍身,連在一起,繞著每家每戶走一圈,同時路上煙花爆竹不斷,通常持續3~4小時。

    舞龍燈意味著我們是龍的傳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我們村是同一個祖先下來的,趁著這個時間團結在一起。龍意思是吉祥和瑞,繞著每家走一圈是代表龍來過了,你們家今年就能一帆風順。煙火不斷代表著我們迎接新年,迎接祥瑞的一種態度。

    過程是這樣的:

    1,基本上今年有戶人家打算做龍頭,就會在家族提出來,然後今年的舞龍燈就開始了。

    2,然後找手藝人包裝龍頭,裡面放上蠟燭,塗上彩色,龍頭有專門的人來抬。

    3,接下來做龍身,每家每戶是身體的一截,用板凳前後放上兩個燈籠,插上蠟燭,板凳前後有凹槽可以和其他家互相連結。

    4,當天開始集合,按輩分連線,開始游龍,帶上煙花爆竹,邊走邊放。基本上一家要派出3個人。

    5,走完之後開始殺豬,分肉。

    小時候覺得很好玩,龍燈很好奇,煙花爆竹很好看。萬里長燈的那種景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你家門口過了一遍。後來覺得很麻煩,因為每次到舞龍燈的時候我們這邊天氣就溼冷,路上難走,幾個小時很難熬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裝到底有什麼作用?